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液体外渗的处理ppt课件

液体外渗的处理ppt课件


输液外渗伤口的处理

紧急处理
1. 一旦发现或者怀疑刺激性药物渗漏到血管外,须立 即停止注射,
2.利用原针头接无菌注射器进行多方向强力抽吸, 尽可能将针头及皮下药液吸出,拔针后用干棉球按 压3 min左右。
输液外渗伤口的处理

1.对血管刺激性较小的药物 如头孢青霉素类: (1)肿块<5cm×5cm时,可采用热敷方法(拔针4h后可行)。 (2)肿块>5cm×5cm时,应及时给予50%硫酸镁或95%酒精湿敷。 2.对少量血管刺激性较大的药物 如:沙星类药物: 应给予冷敷(收缩血管,减少吸收,灭活药物毒性) 或硫酸镁湿敷(预防小血管内膜炎)。

输液外渗伤口的处理
溃疡形成的处理 生理盐水清洁伤口 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敷 料 抬高患肢 禁止在患侧肢体静脉注射, 患处勿受压 必要时手术治疗

液体外渗的预防
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主要途径之一,而液体渗漏 也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 轻者:局部组织疼痛、红、肿胀 重者:组织溃疡、坏死,甚至造成残疾,引发医疗护 理纠纷。因此要以预防为主,外渗时也要处理妥当, 避免给病人增加更多的痛苦。
药物外渗局部临床表现
渗透压高的药物
开始肿胀、疼痛 、 红 润约8-12h呈灰白色或皮下出血, 2-3天呈 暗紫色 黑色 血管活性药 数分钟至2-3h局部红肿或苍 白或红白相间呈条纹状 刺痛 烧灼痛 约810h变性坏死 化疗药 当即或数分钟内刺痛感 根据毒性 不同数分钟至数小时变性坏死 局部红润 苍 白灰白继之黑红 紫黑 黑痂形成或继发感染
封闭疗法 不管何种药物引起的局部皮肤出现水 疱, 变紫黑或坏死, 都要立即进行药物封闭, 外敷 药物。 常用普鲁卡因和透明质酸酶, 在红肿皮肤的边缘呈 点状封闭, 注射药应使红肿范围明显突出皮肤, 针 尖最好刺在红肿正中, 以阻止渗漏药物继续向深层 组织扩散。隔日1次, 一般3-5 次即可痊愈。(配 合氢可外湿敷)
甘露醇外渗的处理
使用套管针静滴甘露醇时,应同时用75%的酒精纱 布湿敷上段血管,因酒精具有催眠和消毒防腐的作 用兼有局部麻醉及止痛功效,因此可以预防和减少 静脉炎的发生。 在使用甘露醇的过程中,一旦出现静脉炎或外渗, 应立即给予妥善处理。停止在该处继续输液,抬高 患肢,外渗时应选择热湿敷。研究提示,在寒冷环 境下,热湿(47℃)对甘露醇所致的局部组织损伤 效果良好。用50 %硫酸镁液浸过的纱布局部湿敷, 纱布稍大于组织肿胀面积,2 h 更换1 次。

3. 收缩血管药物
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
叶素等,立即用654—2药物热敷或一般热敷;严重者用 0.9%生理盐水5ml+酚妥拉明5mg局部封闭。
4. 化疗药物外渗
只要可疑渗漏,立即停止输注, 然后先将针内药回吸出来,回的血液药物以3-5ml 为宜。再注入5~10ml生理盐水,稀释局部药物浓度, 同时冰敷(收缩血管、减少吸收、缓解疼痛、抑制 局部炎性反应)。

方法:将50%硫酸镁溶液浸湿4层纱布后覆盖患处, 上盖一层塑料薄膜,每2-4小时更换1次,持续湿敷。
湿敷法
乙醇外敷
95% 方 氨基酸以及普通静脉输液的渗漏, 消肿止痛 迅速 。 此法方便、经济、疗效高, 无任何毒副作 用



患肢水平抬高制动
输液外渗伤口的处理

水泡的处理 药物外渗引起局部水泡,硫酸镁 湿敷应避开水泡,避免摩擦,保 持局部清洁并抬高局部肢体 小水泡则用碘伏消毒, 如果水 泡大的, 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 器抽去水泡里的渗出液, 涂湿润 烧伤膏或者黏贴水胶体薄膜敷料, 让水泡自然吸收。
输液外渗伤口的处理
输液外渗-皮肤损害分期
Ⅰ期
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 局部皮肤 红润 肿胀 发热 刺痛 无水疱和坏死 Ⅱ期 静脉炎性反应期 局部皮下组织出血或 水疱形成 水疱破溃组织苍白形成浅表溃疡 Ⅲ 期 组织坏死期 局部皮肤变性坏死黑痂 或深部溃疡肌腱 血管 神经外露或伴感染
常引起静脉输液渗漏的药物
1)抗生素 头孢、青霉素,沙星类药物等。 2)高渗溶液 甘露醇、山梨醇等。 3)阳离子 氯化钾、氯化钙、葡萄糖酸钙等。 4)碱性溶液 碳酸氢钠、20%磺胺嘧啶钠等 5)收缩血管药物 肾上腺素、间羟胺、垂体后叶 素等。 6)化疗药物 多柔比星、长春新碱、环磷酰胺 等
处理方法
一旦发生渗漏,应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积极采取相 应的治疗措施,消除组织水肿和药物对细胞组织的毒性作用。
湿敷法
山莨菪碱有松弛平滑肌、解除微血管痉挛作
用。湿敷能促进药物迅速渗透到皮下组织, 使血管平滑肌松弛, 局部血管扩张, 从而解 除静脉血管痉挛, 改善微循环, 以利于渗漏 液体的回吸收。 山莨菪碱热敷治疗甘露醇渗漏有很好的疗效, 且无任何不良反应。(梅县)
输液外渗伤口的处理

局部保护-防止磨擦及受 压 Ⅰ期及Ⅱ期水疱常规消毒 后贴美皮康保护 Ⅲ期 局部加强换药

湿敷法

热敷������
扩血管,利循环,促吸收,减损伤。
常使用于血管收缩剂渗漏造成的缺血性改变。
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氯化钾以及植物碱类化疗药物

冷敷 缩血管, 慢吸收,促灭活, 限损伤 减疼痛。 常使用于充血水肿为主的急性渗漏性损伤。
常用于20%甘露醇、化疗药物等渗漏的早期。
湿敷法
硫酸镁湿敷 硫酸镁能舒张血管平滑肌, 使痉挛 的外周血管扩张, 通过镁离子的透入, 改善组织与 组织间隙细胞的渗透压, 达到局部渗出液的吸收和 消肿目的。用于甘露醇、多巴胺、化疗药物、垂体 后叶素、氯化钾、氯化钙等药物所致的渗漏。
静脉输液渗漏的处理方法 及预防
概念及法规
药物外渗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腐蚀性
的药物或刺激性药物进入了周围组织,而不 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据报道:经外周静脉给药造成药物外渗的发 生率为0.1%~6%。 我国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规定:局部 注射造成组织坏死,成人大于体表面积2%, 儿童大于体表面积5%,属于四级医疗事故
预防措施
1. 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