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心理学分章练习

教育心理学分章练习

分章练习题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以1903年《教育心理学》的出版为标志,其作者是()A 华生B桑代克C布卢姆D詹姆士2、教育心理学是一门()A理论性学科B应用性学科C具有理论性与应用性的学科D边缘性学科3、《教育目标分类》的作者是()A布鲁纳B布卢姆C加涅 D 奥苏贝尔4、在学校教育过程中,通过相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的心理活动的方法,称为()A观察法B调查法C教育经验总结法D自然实验法5、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引起或改变某种心理现象并加以记录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叫做()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教育经验总结法二、名词解释1、学校教育心理学2、观察法3、自然实验法三、回答题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什么?2、你认为教师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3、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4、简述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现代心理学的教育观一、选择题1、社会测量法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专门方法,在了解学生非正式群体在班级和学校存在状况时有较好作用。

社会测量法的提出者是()A史莫克B莫雷若C加涅D奥苏贝尔2、研究发现,教师期望效应的大小要受学生年龄的影响,一般而言,更易受到期望效应影响的是()A年龄较大的学生B年龄较小的学生C中等年龄的学生D年龄上无明显差异3、在中小学,非正式群体的规模一般是()A10—15人B男女生混合群体C男生群体较女生大D女生群体较男生大4、罗森塔尔效应又称为()A马太效应B暗示效应C晕轮效应D皮革马利效应5、关于教师期望和教育效果的关系的实验研究,是1968年进行的,实验的主持者是()A古德B罗森塔尔C奥苏贝尔D史莫克二、名词解释1、课2、正式群体3、罗森塔尔效应三、回答题1、怎样从心理学的角度理解学校教育、教学和课?2、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非正式群体?3、试分析教师管教学生的失误。

4、你认为合格教师和优秀教师的心理品质有哪些?5、你认为教师应该怎样进行正常的课堂交往。

第三章教育目标和教师发展的心理学分析一、选择题1、教学目标对教学行为具有“引火线”式的引发作用,表明教学目标具有A 聚合功能B 导向功能C 激励功能D 启动功能2、教育的最终目标是()A以人为中心的发展B事业成功C做“三好”学生D考上大学3、现代教师发展的方向是()A学术化B现代化C专业化和人性化D专家化4、根据布鲁姆的分类法,认知教学目标有()A六项B四项C五项D十项5、根据科拉斯沃等的分类法,情感的教学目标有五个程序,即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和()A价值的性格化B非言语交流C理解D统合6、根据布鲁姆的分类法,认知教学目标有六项,即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统合和()A接受B评审C反应D组织7、根据齐卜勒等的分类法,心因动作的教学目的依发展的程序有四个步骤,即整个身体的运动、协调细致的动作、非言语交流和()A应用B统合C价值的性格化D言语行为二、回答题:1、简述布鲁纳的教学目标观。

2、试析教师发展的专业化和人性化方向。

3、什么是教学目标?试述其功能。

4、简述教学目标的选择标准。

5、怎样编写一个学习目标。

6、试述认知、情感和心因动作的教学目标分类。

第四章认知和社会发展与教育一、选择题1、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儿童思维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A 思维阶段B 思维准备阶段C 抽象思维阶段D 感觉动作阶段2、皮亚杰认为,人从其生物方面继承了()A组织和适应的特性B思维和行动的特性C操作和处理的特性D领导和被领导的特性3、提出了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皮亚杰B布鲁纳C艾里克森D柯尔伯格4、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分期的理论,十一至十五岁的儿童处于()A感觉运动阶段B思维准备阶段C思维阶段D抽象思维阶段5、发展的一般趋势有()A综合的分化B平衡化C概念化D社会化E个性化6、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A 遗传与环境B成熟与学习C社会环境因素D学校教育因素E主观能动因素二、名词解释题:1、发展2、头——尾梯度3、组织4、适应5、平衡6、同化三、回答题:1、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

2、简述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3、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4、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分期理论。

5、简述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分期理论的教育意义。

6、简述科尔柏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

第五章学习的基本理论一、选择题1、学习是动物和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学习是()A奖惩的结果B接受讲述C获得事实材料D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必要条件2、学习的意义表现在()A促进心理的成熟与发展B获得好的成绩C适应社会发展D个体生活的需要3、根据奥苏贝尔的观点,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是()A发现学习B有意义接受学习C机械学习D言语学习4、斯金纳设计的程序教学的原则要求()A有效的指导B分散学习C及时反馈D大量的练习5、学生学习不具有的特点是()A间接性B组织计划性C有效性D社会性6、提出教育目标分类的心理学家是()A加涅B布鲁姆C布鲁纳D奥苏贝尔7、“一个已经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如不应用,就会使这个联结减弱。

”桑代克把这称为()A准备律B应用律C失用律D效果律8、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提出者是()A桑代克B斯金纳C巴甫洛夫D班杜拉9、新的材料属于原有的具有较高概括性的观念中,原有的观念得到扩展、精确化、限制或修饰,新的观念或命题获得意义。

这种学习是()A派生类属学习B相关类属学习C上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二、名词解释1、学习(广义)2、学习(狭义)3、强化4、同化5、心向6、有意义学习7、发现学习8、接受学习三、回答题1、学生学习的特点是什么?2、桑代克提出的三条基本学习规律是什么?3、试分析经典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4、简述操作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和主要规律。

5、简述社会学习理论。

6、简述强化的类型和技巧。

7、试分析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和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的教学应用。

8、简述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的要点。

9、简述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要点。

10、试分析发现学习和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价值和教学应用。

11、简述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要点。

12、什么是“掌握学习”?它对我们有何启发?13、加涅关于指导学习的观点对我们有何启发。

14、试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的教学任务。

第六章学习的迁移、保持和遗忘一、选择题1、学习迁移可以表现在知识的学习方面,也可以表现在()A学习态度方面B学习能力方面C学习的条件方面D学习的指导方面2、下列说法中不能反映学习迁移现象的是()A举一反三B由表及里C触类旁通D由此及彼3、难易不同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是()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垂直迁移D水平迁移4、概括化理论的提出者是()A桑代克B贾得C斯金纳D格式塔学派5、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首先对遗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遗忘的规律,他认为遗忘是()A均衡的B先慢后快C先快后慢D没有一定6、动机性遗忘理论的提出者是A阿特金森B弗洛依德C艾宾浩斯D桑代克7、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来说,其容量的组块数是()A3—6 B4—7 C5—9 D6—108、奥苏贝尔提出了三个主要影响迁移与保持的认知结构变量指标,下列指标中不属于的是()A可利用性B可辨别性C稳定性和清晰性D目的性和合理性二、名词解释1、迁移2、干扰3、前摄抑制4、倒摄抑制5、过度学习6、编码7、组块8、认知结构三、回答题1、试比较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论和概括化理论。

2、怎样促进学习的迁移?3、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和遗忘规律。

4、简述遗忘的消退理论和遗忘的干扰理论。

5、简述三种记忆的转化模式。

6、简述同化论关于有意义遗忘的基本假定。

7、有意义遗忘理论的意义是什么?8、简述认知结构三大变量的涵义。

第七章不同类型的学习一、选择题1、要使知识系统化,首先要使学生形成()A鲜明、生动的形象B一定的智力技能C深刻的理解D概念体系2、高水平和达到自动化水平的技能也称为()A自动技能B智力技能C熟炼技能D动作技能3、能对有关知识进行分析概括,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种理解是()A字面的理解B解释的理解C批判性的理解D创造性的理解4、多方面呈现各种直观材料或事例的形式,以便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方法是()A变式B定势C具体化D系统化5、技能是通过练习逐步形成的,动作技能的形成大体要经过比较明显的三个阶段,其第二个阶段是()A练习阶段B认知和定向阶段C初步掌握完整动作阶段D动作协调和完善阶段6、发散思维的三项特征是()A变通性、灵活性和流畅性B间接性、独创性和流畅性C概括性、间接性和变通性D变通性、独创性和流畅性7、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对待学习的比较稳定的反映倾向叫做()A学习目的B学习动机C学习态度D学习兴趣8、学生把自己的感情、思想或信念归诸于别人或客体的心理现象是心理防御机制中的()A压抑B回归C移置D投射二、名词解释1、理解2、态度3、动作技能4、智力技能5、类化6、定势7、高原现象8、功能固着三、回答题1、任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2、简述知识应用的一般过程。

3、简述加里培林关于智力技能形成阶段的理论。

4、简述练习的规律。

5、简述发散思维的特点。

7、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8、试述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

9、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0、简述态度转变的心理学方法。

11、简述巩固学生优良行为的心理学原则。

12、简述防止和纠正学生不良行为的心理学原则。

13、简述教师帮助预防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技巧。

第八章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一、选择题1、在学习过程中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原因是()A学习目的B学习动机C学习态度D学习兴趣2、一般而言,要使学习效率较高,动机应维持在()A较高水平B中等水平C较底水平D不一定3、有的学生愿意为所他喜欢的老师而努力学习,有的学生不愿意为他所不喜欢的老师而努力学习,产生这种状况的主要因素是()A认知动机B学习兴趣C成就动机D交往动机4、一般而言,学生的成就动机来源于三种需要。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成就动机源泉的需要是()A认知的需要B交往的需要C自我提高底需要D学习过程派生的附属需要5、教师告诉学生学习结果,指出其正确和错误,这是教学活动中的()A及时反馈B延时反馈C消极反馈D积极反馈6、研究表明,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故意表扬组比错误矫正组成绩要好;而对中年级学生,故意表扬组比错误矫正组成绩要差,这说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学习评定时要注意评定的()A客观与公正性B灵活多样性C指导性和激励性D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7、良好的教学活动应充分利用学生的()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相互转化8、在直观教学中,要使对象从背景中突出,必须要遵循三个规律。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这三个规律的选项是()A差异律B活动律C组合律D效果律二、名词解释1、学习动机2、学习目的3、学习积极性4、焦虑5、自我意识6、因材施教三、回答题1、简述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