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留矿普通全面采矿方法设计

留矿普通全面采矿方法设计

目录摘要 (5)第一章设计依据、基础资料和原则 (5)第二章一般部份 (6)2.1矿山概况 (6)2.2地质概况 (7)2.2.1地层 (7)2.2.2构造 (7)2.2.3岩浆岩 (7)2.3矿体特征 (7)2.4矿石特征 (8)2.4.1矿石结构 (8)2.4.2矿石构造 (8)2.5找矿标志 (9)2.6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10)2.6.1矿床的工业特征 (10)2.6.2矿石的工业特性 (10)2.7矿山现用开拓方法 (10)2.8井巷掘进 (11)2.9主要阶段运输巷道 (11)2.10矿井通风与防尘 (12)第三章专题部分 (12)第一节采矿方法的选择 (12)3.1采矿方法的选择 (12)3.1.1正确选择采矿的意义 (12)3.1.2影响采矿方法选择的主要因素 (14)3.1.3设计开采技术条件 (15)第二节普通全面采矿法 (18)3.2.1普通全面采矿法的适用条件 (18)3.2.2普通全面采矿法的特点 (19)3.2.3普通全面采矿法的矿块布置和构成要素 (19)3.2.4普通全面采矿法的采切工程 (20)3.2.5普通全面采矿法的回采工艺 (20)3.2.6普通全面采矿法工程量计算 (24)3.2.7普通全面采矿法矿石直接成本计算 (26)第三节留矿全面采矿法 (29)3.3.1 留矿全面法适用条件 (29)3.3.2留矿全面采矿法的特点 (29)3.3.3留矿全面采矿法的矿块布置和构成要素 (29)3.3.4留矿全面采矿法的采切工程 (30)3.3.5留矿全面采矿法的回采工艺 (30)3.3.6留矿全面采矿法工程量计算 (34)3.3.7留矿全面采矿法矿石直接成本计算 (37)第四章矿山企业安全管理 (40)4.1 设计依据 (40)4.2 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范、规程、标准 (40)4.3《矿山安全生产法》对矿山企业的强制规定 (41)第一节矿山安全主要技术措施 (42)4.1灾变设施 (42)4.2防排水 (43)4.3抗震 (46)4.4爆破安全 (46)4.5采场顶板安全管理 (47)4.6通风防尘安全管理 (48)4.8废气净化 (51)第二节应急方案 (52)第五章环境保护 (53)5.1概述 (53)5.2设计中执行的环保标准 (53)5.3 现有污染源及“三废”排放情况 (54)5.4 建设项目污染源及环保措施 (55)5.5 绿化 (56)5.6 环保管路机构 (56)5.7 环保投资 (57)7.8环境影响预测 (57)第六章工作建议 (57)结语 (58)参考文献 (60)摘要矿山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建设一个矿山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故设计的正确性关乎矿山今后的发展。

四川省拉拉铜矿五龙矿区(四川省会理县五龙富民矿业有限公司) 2012年4月20日由四川省地矿局四○三地质队完成勘查工作并编写详查报告,现正处于坑探过程中。

通过前期大量地质的收集,结合矿山的实际,选取合理、科学的方法,兼顾开采和保护的原则,最大限度开采矿山资源,确保矿山今后科学、合理发展。

关键字:普通全面采矿法留矿全面采矿法安全管理技术经济指标第一章设计依据、基础资料和原则1.1设计依据(1)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设计(论文)指导书汇编;(2)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三地质队2012年4月编写的《拉拉铜矿五龙矿区铜矿详查报告》及附图;(3)2012年4月《四川省会理县拉拉铜矿五龙矿区铜矿详查报告》初审意见;1.2设计基础资料(1)拉拉铜矿五龙矿区地质概况。

(2)五龙富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生产指标。

(3)有关设备及材料的价格、人工工资标准以及各种费用的实际资料。

(4)供水、供电、交通运输及有关辅助设施等内外部建设条件的有关资料。

1.3设计原则(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矿山设计的有关规程、规范和标准。

(2)主要技术方案应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主要设备立足国内。

(3)主要技术方案应进行多方案比较。

(4)充分利用现有的生产系统及原有设施,最大限度节约建设投资。

(5)矿床开采针对目前矿山开采现状及矿体面积大且薄的情况,采用简单工艺及设备,充分利用当地剩余劳动力。

(6)积极应用先进适用成熟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改造传统产业,以提高本工程的总体效益。

(7)认真遵循“三同时”的原则,搞好环境保护及安全与工业卫生的设施。

第二章一般部份2.1矿山概况四川省拉拉铜矿五龙矿区位于会理县城212°方向,直距55千米的会理县绿水乡境内。

地理坐标:东经101°56′13″~101°57′43″,北纬26°13′25″~26°14′44″。

矿区有公路至力屯与108国道相接。

矿区选厂至力屯38千米,经力屯至会理县城103千米;至凉山州府所在地西昌市292千米;至攀枝花市130千米;经力屯沿108国道至昆明376千米;经力屯至成昆铁路线上的拉鮓火车站58千米;由拉鮓火车站北上成都794千米,南下昆明329千米。

矿区交通方便。

2005年2月由当地村民集资入股建成400吨/日铁洗选厂,2007年2月由凉山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参与重组,成为凉山矿业的子公司,属于国有控股公司。

富民矿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资金为4800余万元,在册员工240人,各种生产经营证照齐全。

生产规模由成立时400吨/日单一选铁规模发展成为目前2000吨/日多种金属洗选生产规模,生产和销售铜、钴、钼、铁四种精矿产品,年生产铜精矿含铜1000余吨,铁精矿80000余吨,钴精矿折合金属量10余吨,钼精矿折合金属量20余吨。

年销售额一亿多元,年纯利润3000多万元。

2.2地质概况2.2.1地层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为前震旦系会理群河口组沉积—火山变质杂岩中部旋回Ptlh4 、Ptlh3 、Ptlh2。

主要含矿岩石为变质的火山凝灰质岩石:黑云石英片岩、石榴黑云片岩以及变质钠角斑质岩石、石英钠长岩等。

成矿受火山作用及旋回的控制,属火山—沉积变质矿床。

2.2.2构造五龙矿区位于河口复式背斜南翼的次一级双狮拜象背斜南端西侧。

矿区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单斜构造。

沿走向和倾斜有一些舒缓的波状小褶曲,它控制着矿体的产出形态。

2.2.3岩浆岩工作区分布的岩浆岩主要为侵入岩类型。

该类岩石形成于晋宁期,以辉长岩为主,次为基性脉岩和侵入角砾岩。

2.3矿体特征五龙铜矿区主要含矿地层位为河口组中下部火山变质岩段下亚旋回,Pt1h41、Pt1h42和Pt1h43 。

Cu-1、Cu-2号矿体分布在Pt1h41 中,Cu-3分布在Pt1h43 中。

其中Cu-1号矿体深部延伸较好,矿体连续,工程控制程度较高,具有工业价值,Cu-2属次要矿体,Cu-3号矿体,规模极小,呈细小矿脉、矿条零乱分布在Pt1h42 、Pt1h43 地层中仅有单工程控制。

Cu-1号矿体主要分布在线0线-Ⅷ线Pt1h41 地层中;矿体延伸较好,矿体长度1080米。

沿倾斜控制矿体延深最大达609米。

Cu-2号矿体分布在Pt1h41上部或中部,仅在0线有三个工程ZK1202、ZK1204、ZK1206控制,Ⅱ线有一个工程控制ZK201,Ⅲ线有一个工程ZK302控制,矿体沿倾斜面长510m,矿体平均厚度3.25m,矿体平均品位0.51%。

其余各线分布不连续。

矿体最高出露标高2147米,最低1947米,矿体埋深0~338米。

对Cu-1、Cu-2号矿体进行资源/储量估算,共计查明(332)类型矿石量198.17万吨, 铜金属量11663.14吨;推断内蕴(333)类型矿石量253.95万吨,铜资源量13194.40吨;(332)+(333)铜资源量24857.54吨,矿床铜平均品位0.55%。

其余矿体规模较小或由单工程控制,未对其进行资源量估算。

2.4矿石特征2.4.1矿石结构矿区的矿石结构,以粒状变晶结构为主。

按其晶粒形态又可分为自形~半自形粒状变晶结构、它形粒状变晶结构及交代残余结构等。

1.自形~半自形粒状变晶结构此种结构在矿区较为普遍。

构成矿石的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辉铜矿、磁铁矿等。

其中辉铜矿、黄铜矿、磁铁矿多为自形晶,赤铁矿和部分黄铁矿为半自形晶。

它们以单晶或集合体形式嵌入脉石矿物的间隙中。

2.它形粒状变晶结构此类结构在矿石中最为普遍。

构成矿石的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铜矿、黄铁矿等。

常以它形粒状集合体嵌布于脉石矿物粒间以及早先形成的金属矿物粒间和裂隙之中。

2.4.2矿石构造矿区的矿石以稠密浸染状和星散浸染状构造为主。

1.稠密浸染状构造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等,呈不规则集合体分布于黄铁矿之间或穿插黄铁矿分布,含量在20%左右。

2.星散浸染状构造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等,呈不规则集合体星散浸染状分布含量在10%左右。

矿石中有用组分含量:Cu 0.82~0.40%, Co 0.0100~0.03%,TFe 10.39~16.37%,S 2.99~0.64%;矿石的矿床平均品位:Cu 0.56%,Co 0.02%,TFe 12.67%。

2.5找矿标志1、地层标志:Pt1h43、Pt1h41是矿区已知的重要含矿层,矿区铜矿床均赋存于以上两层位中,含矿层位一套含钠质的火山碎屑岩堆积的透镜体。

由此可见沿层追索找矿,仍颇有希望。

2、岩石标志:钠质火山岩建造是成矿的有利地段,该类岩石在区内分布范围较广、爆发强度高、厚度大,在地层中成封闭的火山碎屑岩透镜体。

区内大、中型铜矿均分布在此类透镜体中。

3、构造标志:拉拉向斜是矿床的区域地质构造条件,富集和较完整地保留了铜矿体。

矿体主要富集在轴部和次级褶皱构造中。

断层多形成于成矿后,或在成矿后复合、破坏矿体,但动力热量对矿体的后期富集起着重要作用。

落凼、老羊汗滩、石龙等矿床都位于F1断层的两侧千米范围内。

4、火成岩标志:基性岩对矿体的作用与断层相似,即破坏矿床又因热力改造而使矿体富集。

基性岩发育地段呈岩床、岩被状覆于Pt1h4含矿层之上者,常有较富得铜矿分布。

5、矿体(层)在地表上的出露,一般是山梁鞍部或山沟,因矿层中的片岩极易风化,故往往形成负地形。

6、植物:在矿体或含矿层的风化露头和老硐废矿堆中,常见有一种马尾丝铜草和海州香薷铜草。

一般含铜愈高,生长愈茂盛。

7、矿体的追索以层位为主,并结合蚀变特征(以黑云母化为主)如果有含矿层位在,又有黑云母化,不管是地表或深部一般都有矿体或矿化存在。

2.6矿床开采技术条件2.6.1矿床的工业特征1.矿体为铜、铁多金属矿床,一般呈似层状、透镜状,膨胀现象明显,也有分叉复合、尖灭再现等现象。

矿体产状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严格受岩性和层位的控制。

2.矿体走向近东西或南北,倾向南或南西,倾角15~26°,平均倾角为22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