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参谋助手抓好工作落实副职是正职的参谋和助手,是领导了解群众工作的桥梁,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各级领导班子中,副职是个很重要的角色,数量上也是多数,其参谋助手的作用发挥如何、抓工作落实到位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委(党组)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的落实水平,以及集体领导效率的高低。
结合多年来在不同岗位上的工作实践,就围绕如何当好参谋助手、抓好工作落实这一主题,谈点个人浅见何体会。
一、找准位置,到位不越位正职是一个单位、部门的主要领导,是核心,是主角,处于主导地位,负全部责任。
副职是一个部门不可缺少的,承担分管责任,掌握一定权力的领导,相对于正职是配角。
作为副职,必须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分清主角和配角,切实把握权力使用的界线。
一维护正职不越位。
作为副职必须紧紧围绕正职这个“中心”,自觉服从正职的领导,深刻领会正职的意图和要求,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自觉服从正职的领导,这是组织原则、组织纪律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如果这个“服从”不是发自内心的、自觉的,就会主次颠倒,犯“越位”的错误,就会给我们的事业带来损失。
所以,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副职要紧紧抓住“尊重、宣传、关心、维护、树立”这十个字。
尊重就是要尊重正职的人格、尊严、意见等;宣传就是要积极宣传正职的业绩和优点,扩大影响;关心就是要关心正职的困难;维护就是要维护正职的权威;树立就是要对内对外树立正职的形象和威信。
二是顾全大局做到位。
一般来说副职“不到位”的表现形式有三个,第一是自己分管工作履行不到位。
有的副职对自己的分管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出现“推”、“拖”的现象,“推”,就是往上级推,认为不管怎样有正职在,不积极调查研究,不出主意、想办法、拿方案,而是希望正职来为自己做主,以至增加正职的工作压力和负担,贻误工作;“拖”,就是正职、班子决定了的事情,拖着办,还能找出种种客观理由为借口,而不积极主动去完成。
第二是协助的工作不到位。
认为某些交叉工作不是自己的分管工作,是其他部门的事,认为只要不是自己分管的工作,就不要去管,出现“踢皮球”的现象,耽误了办事的最好时机。
第三是对一些突发性的事情处理不到位。
一些“急”、“难”的事情时有发生,正职常常处于矛盾的焦点,人们习惯于找正职解决问题,有合法合理的,也有合理不合法的,甚至还有一些是无理取闹的。
此时,作为副职,不要认为那只是正职的事,与自己无关,而要勇于站出来,积极妥善解决这些“急”、“难”问题。
以上这些现象,都是没有大局观导致“不到位”的表现。
因而,副职要换位思考,树立全局意识,正确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为真正做到“到位不越位”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三摆正位置不乱位。
首先,正职是领导集体的牵头人,副职在正职的领导下执行集体的决策,作为副职,既要放开手脚,行应行之权,尽应尽之责,又不能超越权限,该由正职作主的事决不私自当家,在对外交往和内部活动时,该正职讲的话,自己不要讲,该正职表的态,自己不要表,不讲过头的话,不办过头的事;做事情要掌握一个“度”,要多请示、多汇报,对正职没有授权的,不能越权。
其次,副职各自分管的工作都有相对的独立性,组织上都授予了相应的责权,按照分工负责制的原则,切忌随便干预、插手其他副职的工作,或者到处乱发议论。
副职要在平等、尊重、理解、支持的前提下,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
既不要在分管工作上喧宾夺主,又不能借故推脱,推卸责任,还要加强与其他副职沟通,取得一致的意见,做到局部工作服从全局工作。
再则,凡属下级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应放手让下属去做,要在工作方法上多教,工作落实上多查,工作成绩上多表扬,工作缺点上多指出,充分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
对下属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情况要深入了解,要关心下属的切身利益,经常与下属谈心,积极热情地帮助其解决各种实际困难,确实解决不了的也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以得到下属的理解,并积极做好下属的思想工作。
要全力支持下属的工作,努力为下属的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对于下属在工作上提出要解决的合理问题,必须尽力帮助解决。
二、和谐相处,服从不盲从古人云:“君子和而不同”。
这种“和”又是有原则的,是在坚持真理上的团结,坚持原则上的服从,副职不仅要做正职的益友,还要做正职的诤友。
我们党的组织原则是: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全党服从中央。
这四个服从是我们党战胜困难的根本组织保证。
然而,副职虽然在领导职务上是配角,但在分管工作中是主角;在宏观决策上是配角,在参谋建议时是主角;在全局工作中是配角,在单项工作中是主角;在形成核心方面是配角,在维护核心作用上是主角;在涉及名利上是配角,在维护团结上是主角;在分赏荣誉上是配角,在排忧解难上是主角。
因此,副职的服从绝不是盲从,而是有创造性的服从,在“服从不盲从”上有作为。
一是当好助手。
作为一名副职,应全力支持配合正职的工作,这是一名副职应尽的职责。
在具体工作中要抓住三个重点,第一,该自己独立负责的工作必须大胆负责,大胆行使自己的职权,积极主动地工作,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对单位的中心工作,要尽量多做,并尽力做好。
第二、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该协助办理的工作必须积极协作,不要分份内份外,彼此你我。
第三,在工作中必须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对正职或领导班子决定的事情,做到雷厉风行,能今天办的事不能拖到明天,能马上办的事不要说等一会再办,看准了的问题就要抓住不放,一抓到底,切实抓出成效。
二是当好参谋。
为正职当好参谋是副职的根本职责。
也是衡量副职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
首先是决策前建议。
在一些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上,副职要进行深入的事前调研,并从实际情况出发为正职的决策提出建议,特别是要对自己分管的工作提出建议,供正职或领导班子在决策中参考。
其次是决策过程中积极建言。
在集体讨论决策问题时,副职对考虑成熟、符合实际的见解、建议要大胆直陈;对一些不理解、不赞同的意见要勇于进谏,深入剖析这些意见的原因所在,加深班子成员的理解和认识。
再次是执行中补谏。
决策形成以后,副职要坚定不移地带头执行,把正职的意图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
针对执行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或者发现决策有偏差遗漏之处,副职要以事业为重及时向正职反映,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保证实施的效果。
三是独挡一面。
一般情况下决策形成以后,执行的任务大都落在副职的肩上,这就要求副职在自己分管的工作当中当好主角,发挥独当一面的作用。
其一,在坚持党性、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只要是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不推诿、不扯皮、果断决策,大胆工作,积极地、创造性地落实正职和班子的决策;对决策中考虑不周或没有涉及到的地方,副职要在落实过程中结合实际,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做一些拾遗补缺和不断完善的工作。
但是副职的权力是有限的,即便是自己分管的工作也不是属于自己的独立王国,需要正职拍板的事情还是要及时请示正职,需要班子讨论决定的事情还是要提交班子集体讨论,绝不能个人说了算。
即使有些问题自己可以决定,也应事先征求正职的意见,及时与其他班子成员通气,从而赢得正职和班子成员的支持和信任。
其二,注意搞好协调,通过协调促落实。
副职在协调过程中既要考虑坚持党性原则,又要考虑有利于工作的开展;既要求同又不能苟同。
对于非原则问题要积极求同。
对于原则性的问题要敢于说“不”,不能苟同,以免给事业造成损害。
其三,每个单位的工作都是千头万绪,正职不可能有那样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到面面俱到,这就要副职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创造性的谋划、组织、落实,不能将矛盾上交,分散正职谋划、管理全局的精力。
三、坦诚相见,补台不拆台“互相补台,好戏连台”。
副职应当将“拾遗补缺”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
一是真心补台。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正职有时也会遇到失误或困难,此时,副职要采取积极的态度真心补台。
第一,主动坦陈自己的看法,使正职自觉放弃自己的错误主张。
当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时,不能硬性抵制正职的意见,更不能将错就错。
即便在自己的意见被否定,而正职的决策被实践证明有误,也不能在群众中说三道四、评头品足,让正职难堪,应立即停止错误决策的实施,一方面把实施决策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继续实施会造成的后果向正职做好汇报,使其自动纠偏;一方面要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引导带领干部做好纠偏除弊的善后工作,力求把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
第二,帮助正职摆脱具体事务的纠缠,以便让其腾出精力和时间,总揽全局,思考和处理重大问题。
如在任务繁重时主动请缨,不能过分强调分管工作如何重要,而应主动向正职提出增加工作的要求,即使是正职交办的中心工作与分管工作发生了冲突,也应先完成交办任务,再采取补救措施搞好本职工作。
第三,到风口浪尖上去挡一挡,在发生冲突时要挺身为正职解围。
特别是当正职遇到纠缠不休的敏感问题时,而应不管涉及的问题是否属于自己分管的工作,都要从大局出发迎难而上,为正职解围。
同时,副职还应善于发现正职的长处和短处,从而助其长、补其短。
只有“补台不拆台”,才能维护班子的团结和权威,才能充分发挥班子的群体效应。
二是诚心补台。
我国的行政领导体制是集体领导下的行政首长负责制,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
一个方面的工作出现问题或困难,决不是那一个负责同志的失误或困难,而是整个单位的失误或困难。
因而对于其他副职工作中出现的失误或困难,领导集体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竭尽全力加以克服和解决。
而不能看人家笑话,更不能落井下石,要主动帮其分忧,巧妙地帮其纠正。
三是热心补台。
领导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指导下级正确地开展工作,为下级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当下级由于主观认识不足或客观条件不成熟,造成了一些失误。
作为一个分管领导,要关心、爱护分管部门同志,要勇于承担分管责任。
不能一味求全责备,要帮助分析原因,找出存在问题环节,提出解决办法,及时纠正失误,迅速摆脱失误的阴影,使失误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的程度,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分管部门同志的信任和支持。
四、真抓实干,履职不失职为政之要,贵在务实,重在落实。
再好的思路,再正确的决策,不抓落实,也只能是毫无意义的一纸空文。
而在多数情况下,往往是得之也落实,失之也落实。
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落实不力或不抓落实的问题仍然存在,其主要表现可以用以下几个字来概括:一是浮。
不愿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上面讲什么回去就传什么,不认真考虑和实际怎样结合,和工作重点怎样联系。
二是虚。
干工作主要是为了给领导看、给上级看,部署之时雷声大,落实起来雨点小,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三是浅。
工作不扎实、不深入、不细致,蜻蜓点水,敷衍塞责,马虎应付。
四是慢。
工作被动、行动迟缓,疲沓拖拉,久拖不办;工作推推动动、不推不动,甚至推而不动。
五是软。
工作畏首畏尾,害怕困难,回避矛盾,不敢碰硬,怕得罪人。
凡此种种,实践中都会严重阻碍我们的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若不采取措施,坚决予以克服纠正,抓落实就会成为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