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日传统建筑文化
这种由对称向不对称的发展, 一方面适应了日 本多丘陵的地形, 一方面也反映出日本本土的崇尚 自然、 摒弃人工的审美取向 ! :!= 庭院艺术的比较 万方数据 日本庭院是日本建筑空间艺术中的一枝奇芭 ! :!"
#$%! >
图>
龙安寺石庭
C+,()D$ E’FG0’ /,6* %(/8’)
[=] 独特建筑空间的精神观念
23#/%$&/: &+J+*454 6)+>262’*+, +)9/26496()4 25 >2--4)4*6 -)’K ./2*454 6)+>262’*+, +)9/26496()4 +,6/’(0/ 6/47 5 -’)K, +)4 52K2,+) 5’K4L/+6 : M7 9’KJ+)2*0 +*> +*+,752*0 6/4 &+J+*454 +*> ./2*454 6)+>262’*+, +)9/26496()4’ , , 5J+94 469 6/4 J+J4) 2,,(56)+645 6/4 9/+)+964)5 ’- &+J+*454 6)+>262’*+, +)9/26496()4 L/29/ +)4 >2--4)4*6 -)’K 6/4 5: 9’*9254 2K+04,+57KK46)29 ,+7’(6,+N56)+96 0+)>4* +*> 6/4 5J2)26 2* 5J+94 : G/4 J+J4) )454+)9/45 6/4 ./2*454’ ’)202*5 6/+6 )45(,65 ’- 6/4 >2--4)4*6 +)9/26496()4 9/+)+964)5 -)’K 6/42) 6)+>262’*+, 9(,6()4 : O6 25 6/4 >2--4)4*6 6)+>2B 62’*+, 9(,6()4 6/+6 )45(,65 ’- 6/4 >2--4)4*94 : G/4 J)+0K+625629 9’*94J6 25 2KJ’)6+*6 2* ./2*454 9(,6()4,N(6 2* &+J+*454 9(,6()4 6/4 6/’(0/6 ’- J24’(5 K+664),/’*4567 +*> 2*64*52-24> 6/4 4554*94 ’- P4* +--496 265 +)9/26496()+, 9(,6()4 4"5 6(%,#: 6)+>262’*+, +)9/26496()4;+)9/26496()+, 9(,6()4;P4*; J)+0K+625629 6/’(0/6
第!期
刘志杰, 等: 浅谈中日传统建筑文化
:!
从这些建筑实例中可以看出日本建筑虽继承了 中国建筑的技术, 但在用材、 色彩等方面呈现出与中 国传统建筑截然不同的特点 % 他的简洁、 质朴、 自然 的特点反映了日本人在审美、 心理上的特质 %
图!
"#$% !
鸟
居
&’(##
图)
"#$% )
图0
"#$% 0
!"#"$%&’ () *’+)"#" $), -$.$)"#" /%$,+/+()$0 $%&’+/"&/1%" &10/1%"
!"# $%&’(&) , *+,-. +/&’0/1
( =9/’’, ’- 8)9/26496()4,G2+*I2*0 1*234)5267,G2+*I2*0 %###C!, ./2*+)
#
引
言
成为了檐部的装饰 : 建筑室内为了不露出梁架, 在梁 下用天花, 外露的木构表面施彩画或做精细雕琢 : 而 日本传统建筑在借鉴了中国建筑的榫卯构造技术 后, 建筑形象更趋向了简化 : 日本建筑构件就是结构 构件, 且结构直接暴露在外, 不加油饰, 材料本身就 是装饰的一部分 : 这种崇尚简洁、 质朴、 自然的建筑 风格在日本的各种建筑形式中都有反映 : 鸟居是神社建筑中设于神路的入口, 用来标志 神社神域的门, 以此来获得空间感 : 它在形态和空间 意向都有类似中国古代的牌坊之处, 但它却不同于 牌坊的建筑形式 : 中国牌坊一般为砖或木结构, 在左 右的两柱上架梁、 板, 后来牌坊形势日趋复杂: 斗拱、 屋檐、 吻兽等出现在了牌坊上, 其形式越来越庄严华 贵 : 而鸟居则简化了牌坊的构件, 只剩下了两颗立 柱, 柱上架横木, 省去了一切装饰, 简朴之至 (图 ") : 伊势神宫 (图 !) 是日本神社建筑的代表, 它保持了
第 !" 卷
第"期
!##$ 年 % 月
长安大学学报 (建筑与环境科学版) (8)9/: ; <*32): =924*94 <>262’*) &’()*+, ’- ./+*0’ +* 1*234)5267
?’, : !"
@’ : "
A+) : !##$
文章编号: (!##$) "##"BCDEF #"B##$#B#$
["]
中日传统建筑在形象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如斗 拱、 出挑的屋檐等 : 这是由于日本建筑在构造技术上 沿袭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榫卯连接的木构技术, 采用 了斗拱、 梁、 柱的传力系统 : 但中国传统建筑发展到 后期, 逐渐趋向于复杂, 斗拱逐渐失去了结构作用,
收稿日期: !##%B#FB!# 万方数据 作者简介:刘志杰 ("FCC H ) , 女, 山西阳泉人, 天津大学硕士研究生, 从事建筑设计及理论研究 :
《造园记》 中规定: “ 在没有池子、 没有用水的地 方安置石子、 白砂造成枯山水 ! 所谓枯山水就是用石 头、 石子造成偏僻的山庄, 缓慢起伏的山峦, 或造成 山中村落等形象, 企图让人生成一股野景的情趣 ! ” 这也就是说枯山水是以石头、 白砂、 苔藓作为素材, 用石头的形状、 色泽、 硬度、 纹理等特性, 以白砂的不 同波纹形状, 通过人的联想, 赋予景物以意义 ! 它是 较多的诉诸于思想、 冥想的美, 它的美更多的需要靠 禅宗冥想的精神构思出, 因而具有禅的简朴、 枯高、 自然、 幽玄、 脱俗等性格特征 ! 它不仅是一种表现的 艺术, 也是一种联想的艺术 ! 而中国园林讲求真山真 水, 将自然的名山大川浓缩于庭院之中, 以表现主人 对名山大川的向往 ! 中国庭院艺术的准则是 “无池无
浅谈中日传统建筑文化
刘志杰, 盛海涛
(天津大学 建筑学院, 天津 %###C!)
摘 要:日本传统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在很多方面合而不同, 通过对中日传统建筑在形象、 布局、 空 间意境等方面的比较分析, 阐明了日本传统建筑具有: 建筑形象简洁、 建筑布局讲究不对称、 强调抽 与中 象性的园林以及在空间上的精神性等不同于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 导致这种不同的根源在于, 国文化的礼与乐及回归儒道的禅宗的实用主义思想不同的讲究物哀与真实及突显禅的本质的日本 本土文化 : 关键词:传统建筑; 建筑文化; 禅宗; 实用思想 文献标识码: 中图分类号: G1 H #F" 8
日本庭院一方面继承了中国庭院以自然风景为主 体, 辅以亭台楼阁等园林建筑的特点; 另一方面也形 成了一种新的庭院风格即枯山水 ! 枯山水并 “不像中 国庭院讲究实景, 强调具象性, 原原本本的再现自 然; 而 是 强 调 虚 景, 重 视 观 念 性, 将自然景象抽象
[:] 化 ” ! 可以说枯山水即是日本园林的代表 !
图#$%! - ; 月波楼 A ; 赏花亭
桂离宫总平面
.’)’/(0 0(+,12 3(241/( 5(2(67’8 90(6’ ? ; 笑意轩 :: ; 万字亭 @ ; 园林堂 :< ; 通用门
古书院 : ; 御幸门 < ; 御幸御殿 = ; 新御殿 " ; 中书院、 > ; 神仙岛 :B ; 松琴亭
尽管日本建筑常以简朴、 自然见长, 但就空间而
第"期
刘志杰, 等: 浅谈中日传统建筑文化
25
言, 日本狭小的建筑中常让人感到其空间的无限延 伸的连续性, 或者给人以从微小空间向广阔空间甚 至向无限空间扩展的精神诱导 ! 而这种由精神引发 的空间感可以说这些就是从中国传来的佛教, 特别 是禅宗的影响巨大之处 ! 例如, 就外部空间而言, 枯山水可以说是最具代 表性的空间 ! 通常枯山水庭院都是微型的庭院, 人不 能进入, 尽管其面积不大, 但他们常会使人联想到世 间无限的空间, 或诱导人们进入玄妙的世界 ! 它不能 让人进入其中散步、 休息, 所以是纯粹的精神世界, 而不是具有物质功能的空间 ! 如前面提到的龙安寺 枯山水庭院 ! 日本的茶室建筑可以说是日本建筑空间精神性 的代表 ! 茶室面积通常都比较小, 室内设壁龛, 其中 挂上一幅画、 或摆上一枝花以供人眺望 ! 通过这种处 理来达到在小空间中表现与龙安寺石庭相似的空间 扩展感 ! 这也正是茶室建筑给人以玄妙感之处: 仅一 处不足 " #$ 的凹处, 就感觉整个空间扩展了 ! 而布 置在那里的一幅画或一朵花与壁龛对空间的扩展程 度都有关系 ! 在日本人看来所谓茶室, 也可以说是接 受自然、 体悟人生的空间 ! 茶人通过狭小的茶室, 感 受茶室中书画、 花及室外的竹、 石等来感受无边的开 阔和无垠的幽玄, 进入到返朴归真的古雅和空寂的 理想境界 ! 图 % 为上文提到的妙喜庵待庵茶室的室 内, 小小的壁龛, 令空间有向外延伸之感, 壁龛中央 的一朵小花让人感受到室外无限的自然风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