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速公路附属设施设计指南(送审稿)安徽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二零一零年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服务设施2.1服务设施的定义2.2服务设施设计原则及要求2.3服务设施的选址2.4服务设施的间距及规模要求2.5服务设施的总体布局2.6服务设施的工作内容及要求2.7工作界面的划分2.8案例第三章管理设施3.1、管理设施的定义3.2、管理设施设计原则及要求3.3、管理设施的总体设计3.4、管理设施的用地规模3.5管理设施的主要设计内容3.6工作界面的划分3.7案例第四章养护设施4.1选址原则4.2总体布局4.3房建设施第五章合并设置的附属设施6.1背景及要求6.2主线站与互通式立交的合并设置6.3服务区与互通式立交的合并设置6.4主线站、服务区及互通式立交的合并设置第六章附件及课题研究1、服务设施规模的确定2、服务设施的布局研究第一章总则由于高速公路采用的是全封闭、全立交、严格控制出入的运营方式,车辆驶入高速公路后,除在互通式立交处允许上、下外,基本上是与外界隔离的,从而体现其高效、安全、节时、舒适的优越性,但是相应地它却人为地阻隔了车辆和旅客与外界的联系,给部分车辆和旋客带来了不便和困难,因此附属设施的设置就显得更为重要。
当今环境下,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对服务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人们对出行的“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做好附属设施的管理与设计、如何做到管理与设计的合理衔接、便于管理设计人员的尺度掌握以及业务部门间的工作衔接,如何实现附属设施的“安全、环保、服务、系统、和谐、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切实保护耕地”的目标,是指南工作的重点。
该指南以“人行简单、车辆方便”为目标,以“安全、服务、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设”为中心指导思想”,强调“整体意识、专业意识、规划意识、服务意识、开发意识”意识。
文中对现有规范进行汇总揉合, 同时并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对一般服务设施做到标准化设计,对有特殊要求的附属设施,尽量满足其个性需求。
指南中以现有规范为基础,让使用者不必再查阅大量的规范,减少工作量,容易掌握服务设施的管理与设计,同时用个性案例,对使用者有更好的启发作用。
第二章服务设施本章主要介绍高速公路的服务设施,包括服务区、停车区等的设计。
主要内容为服务设施的设计原则,技术标准,选址及规模的要求以及各设计阶段的主要设计内容及界面划分,其设计围绕全寿命周期的设计指导思想,强调安全、服务、管理、机动灵活的设计理念。
为使在封闭状态下高速公路上的旅行安全、舒适,保证运输迅速而经济,为了缓解驾驶员在生理上的过度疲劳、汽车在机械上的使用极限状态,减少因高速公路上的车辆故障而引起的事故,所以服务设施是不可缺少的。
高速公路的服务设施按A级布设。
2.1服务设施的定义本指南所称高速公路服务设施是指为高速公路过往车辆、司乘人员提供车辆停置、加油、修理以及人员休息、食宿等服务的区域,是专门为人、车服务的场所和建筑设施的总称。
服务设施主要包括服务区、停车区等。
服务区指具备停车场、园地、公共厕所(包括身体残疾者用厕所)、免费休息所之外,还有营业设施的食堂、加油站、修理所、卖店等服务机构的休息设施而言。
停车区指具备停车场、园地、公共厕所及卖店等服务机构的休息设施而言,根据需要可设置加油站。
2.2服务设施设计原则服务设施的设计强调安全、服务、管理、机动灵活的设计理念。
设计中应充分重视“安全、环保、系统、和谐、可持续发展和切实保护耕地”的设计原则。
2.2.1、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公路交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发挥高速公路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
2.2.2、高速公路服务设施建设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保证功能、准确定位,强化管理、科学发展”的原则。
结合项目区域经济发展和交通特点,科学规划,统筹布局,在一定规模路网范围内,考虑服务设施总需求,合理确定服务设施间距、选址以及单点规模,有计划、分步骤地建设实施。
2.2.3、高速公路服务设施应以保证基本功能为主,不刻意追求延伸功能,不追求商业利益。
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适当强化延伸功能是超出基本功能以外的个性化、多样化服务功能。
2.2.4、高速公路服务设施的规模和建筑风格,要根据当地土地、环境等建设条件,体现区域性、民族性、差异性。
要远近结合、适度超前,避免贪大求洋、标新立异、盲目建设。
既满足交通服务需要,又体现节约、环保的要求。
2.3服务设施的选址在合适的地点设置服务设施,能使服务的车辆最多,并有利于节约投资、保护环境,达到社会经济效益最高的目的。
服务设施的选址不应仅考虑单独的服务设施的布置,应从路网的角度入手,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去分析,确定服务设施的功能需要,以此作为依据,作为服务设施的出发点,合理布局服务设施。
服务设施具体设计时,应结合高速公路的技术指标,从地形地质、人文景观、地物特产、供水排水、供电及用地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做到“人性化”的选址设计。
2.3.1、调查资料服务区的选址要明确主线技术指标,路网服务设施的布局情况,所选服务区的地质、排水情况,所选位置的土地利用及当地区域规划情况,项目中的取弃土情况,项目中的取土坑布置情况等。
上述因素只适用于初设及施设阶段,详见附件2。
2.3.2、服务设施的位置选择:2.3.2.1服务设施应该设置在地形条件良好的路段服务设施选址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质、占用土地、拆迁量等因素,尽量设置在地形地质条件较好、占用荒地山地、拆迁量小的路段。
服务区选点避免位于高填深挖路段,并且尽可能在主线700~800m范围内无桥梁、通道、涵洞、跨线桥、天桥等构造物的干扰。
如不得已设置在建设条件不利的路段,可以适当减少服务设施的面积,将用地指标用于相邻的建设条件较好的路段,以节约工程造价。
2.3.2.2服务设施设置点位应满足交通技术方面的要求服务区设置点位的路段要求线形良好,设计要求同互通立交一致。
一般要求圆曲线最小半径2000m,竖曲线最小半径25000m,最大纵坡2%,停车视距最小200m。
此外,服务区设置点位与互通立交的间距不应小于2km。
2.3.2.3服务设施应该设置于交通流量较大的路段当在全线选点时,应该考虑在交通流量较大的路段上设置服务区,增加为车辆和人员提供服务的机率。
2.3.2.4服务设施适宜设置在较大的城镇附近或城市近郊在较大的城镇附近,一般交通流量较大,因此对服务设施的需求也大;同样,在大城市近郊,由于驾驶员担心进城停车和用餐不方便,甚至白天限制货车进入市区,因此对服务设施有较高需求。
2.3.2.5服务设施适宜设置在交通枢纽地点全面考虑综合运输体系,当多条道路交汇或相邻时,应该根据路网整体布局做好规划,甚至考虑设置成共用的大型服务区以节约用地,提高效益。
2.3.2.6服务设施设置点位应满足环境保护要求服务区不宜设置在风景名胜区、疗养区、高级别墅区、居民住宅区、学校、军事设施等区域内或附近;服务区与城市一、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及饮用水源汲水点的水域距离应不小于1000米,陆域不小于500米。
2.3.2.7服务设施设置点位应便于管理和维护服务区宜选择在供电、给排水、上下班、物资供应等容易解决的地点,便于管理和维护。
服务设施选址应充分考虑用水条件,尽量避免设置在用水困难的路段,如用水十分困难或无法取水,则不得设置服务设施。
服务设施的选址应充分考虑周边路网条件,方便管理服务人员出入及货物运输。
2.3.2.8服务区的选址应选择地况良好,适合建设的用地(地势平坦的较佳)。
用地的情况良好或者是平坦的话对于停车广场的布置也好点,对于停车广场,特别是大型车的停车广场的坡度一般控制在1%~2%。
2.3.2.9服务设施应成为当地自然环境的一部分服务设施的设计应本着灵活机动的原则来确定,要与公路的线形、高程、沿线构造物等的分布结合起来,应避免因机械按照间距来确定位置,进而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必要的破坏。
2.3.2.10服务设施适宜设置在风景较好的地方,尽量满足个性需求在满足环保要求的情况下,服务区尽量设置在风景较好的地方,以吸引驾乘人员休息和游览,提前消除潜在的疲劳,提高行车安全性。
服务设施的选址应充分的征求使用者的意见,服务设施的设计最终是给很多人用地,选址时就要从这些人的个人问题考虑,尽量为他们提供方便。
案例:均川服务区位于京山县境内的宋河服务区建在青葱翠绿的大富水河滩边,河水绕区而过,颇有小桥流水之古韵。
2.4 服务设施的间距及规模要求2.4.1 服务设施的间距要求:《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及《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这些规范标准中推荐我国高速公路综合性服务区的设置间距为50km;最大间距不宜大于60km。
服务区之间应设置一处以上的停车区,两相邻服务设施的间距宜为15~25km,最大不应超过30km。
停车区平均间距不宜大于15km;最大间距不宜大于25km。
在高速公路上交通量较小的路段或有特殊要求的路段,如经论证服务设施的服务功能过剩时可以:2.4.1.1预留服务设施的建设条件,待交通量增加,服务需求提高时再行建设。
2.4.1.2减小服务设施的占地面积,但预留扩建条件,待交通量增加,服务需求提高时再行扩设。
2.4.1.3减少服务区个数,其用地指标可用于交通量大,服务需求高的路段,但如果导致服务设施间距不满足规范要求时需要进行论证。
2.4.1.4减少服务设施的占地面积,其用地指标可用于交通量大,服务需求高的路段,在较大城市附近,由于交通量较大,特别是高峰交通量较大,可以适当增大服务设施面积或增设服务设施。
如高速公路靠近风景区或沿线自然风光较好,应尽量将服务设施设置在景区附近或风景较好的路段,并在服务设施布局时考虑旅游和观景功能。
服务区的总体布局应满足安全性、经济性的要求。
2.4.2 服务区、停车区的规模:服务设施的建设规模应根据公路设计交通量、交通组成、自然环境、用地条件等因素确定。
当今社会发展速度的十分迅猛,人们很难对未来的趋势作出准确的评估,因此服务设施的规模等问题也就难以确定。
以服务设施规模设计为例,为保证节约不浪费,保护我国宝贵的土地资源。
一般情况下,以预测的第20年使用交通量确定征用土地面积,以预测的第10年使用交通量控制建筑设施规模。
服务区各功能要求用房要留有余地。
对于停车场,应考虑分期修建,初期可暂用绿地替代。
服务区可采取分期修建,但用地及其预留、预埋等相关工程应按预测的远景交通量确定。
占用土地规模不能超出国家规定值,下表表中为不含主线及贯穿匝道的占地面积是国家规定,服务设施的占地规模计算算例见附件3.有特殊需要的服务设施,经规划研究,可以适当减小,将用地指标放到有特殊需要的服务设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