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佛教寺庙建筑
(以及鸡鸣寺的改造)
关键词:寺庙建筑汉化欧洲教堂清雅
摘要:
作为一种饱含宗教文化性与悠久历史的建筑种类之一,寺庙应该开始脱离陈旧腐败的模式,而逐渐转向现代文明,更加注重表达精神和思想上的意义,区体会建筑和人和周围环境之间的交流。
正文:
佛教寺庙在唐代达到了顶峰时期,其结构以及风格在汉化后自然和印度源起的风格有很大的改观。
事实上佛教建筑是在中国贯通生活文化的哺育下发展而成的,所以总是不能避免一定的世俗感。
在古代寺庙多为僧人清修,有的大型寺庙是为皇室祈福所用,大多数身居山林,而让僧人感受到山林的宁静和佛堂肃穆从而礼佛,洗尽铅华。
反较于当代的佛教寺庙,大多温和而慈善,是为了让大量为了朝拜的都市居民更好的礼拜。
部分的寺庙存在于城市之中,由于地价的不断攀升,整个寺庙的面积就已经被局限住了,然而又有佛塔、大殿、经堂、钟鼓楼、藏经阁、僧房、宅堂等必不可少的形式,所以分到每个殿堂的面积就晓得可怜。
早在禅宗兴起之后,中国大部分的寺庙就放弃了“塔”的建筑模式,多以中轴对称的层层推进来进行排列。
失去了塔的建筑复建方法,无法保证在防火的情况下保证每层的稳定性,所以当代的城市寺庙只能从一定情况下失去了所想呈现的美感。
对于每间殿堂的结构上来说一踏进门槛便是三至五个荷包垫,进门还没来得及看得清楚是什
么菩萨,长什么样子就被后面的人无意的推到垫子
上跪了再说。
这样的拥挤的寺庙建筑很难让人感受
到转眼肃穆的感觉,尤其是不得不走马观花的“参
观礼拜”,早已失去了原有想要净化内心的超凡效果。
欧洲的宗教建筑教堂对比与寺庙来说非常不同,
无论是其所想表达的社会性,所处的位置还是建筑
的结构。
教堂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是想让基督徒在周
日来教堂做礼拜,跟上帝忏悔自己的种种过错从而
得到心灵上的满足。
无论你是否是基督徒,在进入
教堂的时候总觉得身心受到了强烈的感染。
一排排
的长椅,从外界透过墙壁上的彩色玻璃所讲述的一
个个久远的故事,巨大的十字架和周围伫立着的烛
光都让人身心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但这些和中国的
寺庙建筑几乎无法分出胜负。
但是有一点我认为是
胜于中国一部分寺庙的,殿堂的室内空间。
人们进入教堂,要经过很长的走廊的长椅才能走到神父的面前,在这之前的过程中,外部的不断熏陶会给心灵注入深沉的力量。
法门寺位于西安宝鸡,由于藏有释迦摩尼指骨的舍利而成为聚光仰望的佛教圣殿。
多年前传出消息政府出资几亿来进行修缮佛光大道。
2011年,在当我踏上那一条几乎修缮完毕的佛光大道的时候内心激动无比。
一方面觉得整个大道气势恢宏,道路两旁金佛伫立,纵延数百米让人内心不禁激动万分。
另一方面又被这样过于庞大的建筑感到惋惜,毕竟耗资这样庞大的工程其实细节之处做得并不尽如人意,竟有一定的浪费之感。
由于道路太过长,所耗费的体力很大,甚至有人租用电瓶观光车直达佛堂正门而无心参观。
而且道路两边毫无遮挡的十米高的巨型刷金石佛在经历过风霜雨打也总会被腐蚀掉从而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南京的古鸡鸣寺处于玄武湖畔的台城之外,依山而建,紧邻前南京市政府,地地道道的市中心,周围的喧嚣也是可以想象的。
平时多为外地游客参观用,到了节假日尤其是跨年之际会有成千上万的香客涌入祈福。
曾经在2011年因电线老化,一度发生过火灾,后又得到了一定的重建。
由于每年大量的游客涌入,然而实际的建筑面积又并不是很大,所以每年都要进行一定的修缮。
每当跨年时都会和朋友一起许愿还愿,但每次都挤得水泄不通。
巷子的宽度只能勉强够两辆车通过,却被排队买票的人们堵得不得不戒严。
依山而建的鸡鸣寺的纵深殿堂间有很多级的台阶,然而都被前去的香客们站的无法通行,甚至只能站在台阶上等待千面的香客们烧完香才能往上爬,增加了很高的危险系数。
等到了大殿里一跨进门坎还没看清楚是什么佛祖或是菩萨就得跪下磕头许愿,完全不能达到净化心灵的清修感觉。
对于鸡鸣寺的改进,我希望在城市中
心有这样一座简单的寺院。
依山庞水,既
然室内空间并不大而且室外是如此的美景,
不如不要那么多看似奢华的颜色和摆设,
把鸡鸣寺用清新简朴的材料加之外部清雅
开阔的风景也能让人感受到内心的宁静,
体会佛法无边的震撼。
特殊的地形可以造
就与众不同的结构风格。
鸡鸣寺为了游客
等的需要在后部开了直通台城的后门,但
却没有达到很好疏通人流的。
可以在台城后在建造一个平台,改造成观景平台,使人们即使是来礼佛也能够享受到自然带来的洗礼。
麻雀虽小,但也可以五脏俱全。
有一点总让来朝拜的人们有一丝遗憾的就是香炉,这里的香炉不是像普通寺庙里的大鼎或是炉子而是一个深坑,每当大量的香客点上香许愿后总要把自己的寄望扔进毫无装饰并且地狱熔炉一般的香炉里总让人内心有点遗憾。
如果不愿长期清理香客的香灰,便依旧保持之前的形态,只是可以将炉子的入口变窄变长,这样在人多的时候不至于造成如此之大的拥堵,也能够易于清洁。
在室外精心布置山水和花草,辅以现代的灯光设计的营造。
改变简单的台阶设计,使其有变化和节奏,在旁边设置装置,讲述佛教的简单故事。
这样就第一步做到了观赏游乐的同时,富有宗教的感觉。
在建筑结构和材料上可以使用现代的简约风格的石头和松木,在颜色上也可将大片的金色改为白色,从而一洗世俗之感,在城市的中心真正建议一座可以凝神静
花,无非般若”。
中国的当代寺庙建筑需要改革。
并不能完全依
赖于对香客们的供奉的世俗渴望,而是要以传扬佛
法为主,突破千篇一律的建筑风格,跟着时代进步。
作为一种饱含宗教文化性与悠久历史的建筑种类之
一,寺庙应该开始脱离陈旧腐败的模式,而逐渐转
向现代文明,更加注重表达精神和思想上的意义,
区体会建筑和人和周围环境之间的交流。
参考文献:
1.《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方立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当代中国佛教寺庙建筑的设计思考》吕江波张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