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典佛教建筑

中国古典佛教建筑


艺术导论——建筑艺术
第二讲:古寺晚钟
一、佛塔的起源与演变
• 佛塔又名浮屠,来自于梵文“窣堵波(Stupa)”,原意 为“方坟”、“圆冢”,到隋唐时,创造出了“塔”字,
作为统一的译名沿用至今。佛塔是珍藏佛祖舍利和供奉圣
物、佛经之用的,也是佛徒膜拜的对象,具有圣墓性质。
印度桑奇大塔
仰光大金塔
艺术导论——建筑艺术
• 但随着佛教的不断传播,佛塔的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其最主要的特点是不断的开始朝仿木建筑的方向发展。
艺术导论——建筑艺术
(2)佛塔外部装饰模仿木构
第二讲:古寺晚钟
• 唐代建造的一些佛塔中可以看到,部分地仿照木建筑的柱、 枋、斗栱、檐部、门窗等。
艺术导论——建筑艺术
(2)佛塔外部装饰模仿木构
第二讲:古寺晚钟
艺术导论——建筑艺术
浙江杭州六合榙
• 或流经城市河流的上游或下游,
第二讲:古寺晚钟
10/18/2017
艺术导论——建筑艺术
北京北海白塔
• 或城市景观重要的节点之处,
第二讲:古寺晚钟
艺术导论——建筑艺术
第二讲:古寺晚钟
云南大理三塔
• 成为了异乡来城的旅人首先看到的标志性建筑。
艺术导论——建筑艺术
第二讲:古寺晚钟






楼阁式塔

密檐塔
单层塔
喇嘛塔
金刚宝座塔
艺术导论——建筑艺术
第二讲:古寺晚钟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佛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 修建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
的历史。
艺术导论——建筑艺术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 嵩岳寺塔的总高度约30米, 全塔除塔刹和基石之外,均 以砖砌筑,第一层塔身以上, 叠涩出密檐十五层,每层塔 檐之间距离甚短。塔身平面 呈十二边形,是我国古塔的 孤例。
第二讲:古寺晚钟
• 宋元时期的佛塔已经开始更多的用砖石甚至琉璃来模仿木 制的构件。
艺术导论——建筑艺术
(3)佛塔与城市环境相融合
第二讲:古寺晚钟
• 中国佛教的早期,塔属于寺,寺随塔造。到后来,佛寺的 主要建筑从佛塔转变为佛殿,塔从寺院中心,搬到了寺院 的一角,或干脆不用建造佛塔,塔与寺的关系比较宽松了, 塔和寺不一定同时地出现。
《魏书》卷一百十四·释老志
艺术导论——建筑艺术
第二讲:古寺晚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 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 后经隋、唐、五代和北宋几百年间的修凿。
艺术导论——建筑艺术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现存洞窟尚有1300多处,大小造像10万余尊。
第二讲:古寺晚钟
艺术导论——建筑艺术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 明清时期,佛塔的建造更为自由了,有时是塔随寺造,有 时则有塔无寺。塔的宗教性也淡化了,其景观意义则更为 加强,环境选址问题更加突出。
艺术导论——建筑艺术
浙江杭州雷锋塔
第二讲:古寺晚钟
• 塔变成了城市形象的标志,多建造于高处或显要处
艺术导论——建筑艺术
浙江杭州保椒塔
• 城中高地、城近郊视线可及的山上
艺术导论——建筑艺术
第二讲:古寺晚钟
(1)佛塔形式不断的中国化
• 唐代,塔的平面与从初期圆形、十二边形,转变为四边形。
• 宋元以后,塔的轮廓也从初期的密檐上举而演变为与中国 楼阁式建筑更为相似的外檐下垂。
艺术导论——建筑艺术
(2)佛塔外部装饰模仿木构
第二讲:古寺晚钟
• 早期佛塔的建筑装饰上,还能看到很多印度佛教的特征,其 建筑艺术还保留着佛教本源的面貌。
苏州拙政园与报恩寺塔
第二讲:古寺晚钟
• 塔变成为了城市文化与环境景观的重要载体。
艺术导论——建筑艺术
二、佛寺建筑
第二讲:古寺晚钟
• 初期佛寺布局与印度相仿,仍以塔为主要崇拜对象,置于 佛寺中央,而以佛殿为辅,置于塔后。
• 北魏洛阳有许多佛寺是由贵族官僚的宅邸改建而成的,所 谓“舍宅为寺”,前堂改为大殿,后堂改为讲堂,于是佛 寺进一步中国化,不仅把中国的庭院式木架建筑使用于佛 寺,而且使原来的私家园林也成为佛寺的一部分
第二讲:古寺晚钟
艺术导论——建筑艺术
第二讲:古寺晚钟
我国现存唯一木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伽塔
• 建于辽代清宁二年(1056年)。木塔总高度是67米。塔的 底层平面是八角形,直径30.27米,是古塔中直径最大的。
艺术导论——建筑艺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二讲:古寺晚钟
佛宫寺释伽塔
• 塔身外观六檐五层,内部有四个夹层。塔的第一层南北两
建筑艺术
第二讲:古寺晚钟
——中国佛教建筑
主讲:王维天
艺术导论——建筑艺术
河南洛阳白马寺
第二讲:古寺晚钟
• 白马寺是我国最早见于史籍的佛教建筑,建于东汉永平十 一年(公元68年)。
艺术导论——建筑艺术
河南洛阳白马寺
第二讲:古寺晚钟
艺术导论——建筑艺术
河南洛阳白马寺
第二讲:古寺晚钟
“自洛中构白马寺,盛饰佛图,画迹甚妙,为四方式,凡宫 塔制度,犹依天竺旧状而重构之……”
第二讲:古寺晚钟
艺术导论——建筑艺术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第二讲:古寺晚钟
艺术导论——建筑艺术
第二讲:古寺晚钟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 在塔的立面上我们看到了壶门、狮子、火珠垂莲等典型的
西域建筑艺术的特征,这体现了早期佛教刚刚传入我国的
建筑面貌。
艺术导论——建筑艺术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 塔刹由石雕刻而成,下部 由俯莲覆钵、束腰及仰莲 组成须弥座,其上承托梭 形七重相轮组成的刹身, 刹顶是一个巨型的宝珠。
侧开塔门。
艺术导论——建筑艺术
佛宫寺释伽塔
第二讲:古寺晚钟
艺术导论——建筑艺术
中国佛塔的主要特征
(1)佛塔形式不断的中国化
(2)佛塔外部装饰模仿木构
(3)佛塔与城市环境相融合
第二讲:古寺晚钟
艺术导论——建筑艺术
(1)佛塔形式不断的中国化
第二讲:古寺晚钟
• 早期的那种以塔为中心的佛寺建筑格局,在寒冷的中国北 方,显然不适合佛教活动的开展,同时伴随着南北朝时期 佛教的兴盛,中国的佛寺已经从初期的以塔为中心,转变 为以佛殿为中心,从对佛塔的膜拜转变为对佛像的膜拜。
第二讲:古寺晚钟
• 虽然60%都是唐代的,但由于前后延续近500年,各个时代 的特点在这里都有所反映,就艺术造诣而言,也比早期的 更为成熟。
10/18/2017
艺术导论——建筑艺术
第二讲:古寺晚钟
• 在我国古代曾出现过多种宗教,然而延续时间较长和传 播地域最广的,应属佛教。
• 它不但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建筑和艺术遗产,并且对我 国古代社会文化和思想的发展,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