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仓储管理
3.3.2
货物的保管
货物经过验收入库后,便进入储存保管阶段,它是仓储业 务的重要环节。其主要内容包括根据库区、库容的合理规
划,进行分区分类保管和货位合理布局、货物保管货位编
号、对货物正确堆码和苫盖、货物的保管维护、货物的盘 点、检查和保管损耗控制等。通过对在库货物的科学管理, 保持货物原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3.2.1
仓库的规划
2.仓库的数量决策 物流企业储存管理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决 定公司物流系统应该使用多少个仓库,常只有 单一市场的中小规模的企业只需一个仓库,而 产品的市场遍布各地的大规模企业,经综合权 衡各类影响因素方能正确选择合理的仓库数量。 仓库数量对物流系统各项成本都有重要影响。 一般而言,随着物流系统仓库数量的增加,运 输成本和丧失销售的成本会减少,而存货成本 和仓储成本将增加,在某一点总成本将达到最 低点。但是,当存货量和仓储成本的增长抵消 了运输成本和丧失销售的成本的降低时,总成 本开始增长。总成本曲线和仓库数量的变化范 围因公司经营目标不同而异。
3.2.1
仓库的规划
1.仓库的分类 仓库是保管、储存物品的建筑物和场所的 总称。例如库房、货场等。仓库的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的 分类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 按照仓库的用途分类 (1)自用仓库 (2)营业仓库 (3)公共仓库 (4)保税仓库 2) 按照仓库的功能和作用分类 (1)生产仓库 (2)流通仓库 (3)中转仓库 (4)加工型仓库 (5) 战略物资储藏仓库 3) 按照仓库的保管条件分类 (1)通用仓库 (2)专用仓库 (3)特种仓库 4) 按照仓库结构和构造分类 (1)平房仓库 (2)多层仓库 (3)离层货架仓库(立体仓库) (4)散装仓库 (5)罐式仓库
ABC控制法
ABC分类管理法
项目/级别 控制程度 库存量计算 进出记录 存货检查频度 安全存量 严格控制 以库存模型详细计算 详细记录 密集 低 A 类库存 B 类库存 一般控制 一般计算 一般记录 一般 较大 C 类库存 简单控制 简单计算或不计算 简单记录 很低 大量
经济订货批量模型(EOQ Model)
3.1.2
仓储的功能
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从国外引进了物流的概念,但人们一 直没有很好地重视它,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 物流的发展正处于起步的阶段,人们对物流的认识也还处于 启蒙、初级阶段。尤其是中国物流领域的管理人员普遍缺乏 现代物流管理和现代物流技术方面的系统科学的培训,这是 中国物流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近些年,由于“物流”特别是“现代物流”对社会商品生产、 流通和消费的作用和影响日益明显而引起人们的关注。纵观 当今世界,凡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和国家,物流的发 展较快,物流的水平也较高,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也较 大,物流业也能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即物流业的发展水 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标志。
企业每次订货的数量多少直接关系到库存的水平和库存总 成本的大小,因此,企业希望找到一个合适的订货数量使 它的库存总成本最小。经济订货批量模型(Economic ordering Quantity: EOQ Model)就能满足这一要求。它 通过平衡采购进货成本和保管仓储成本,确定一个最佳的 订货数量来实现最低总库存成本的方法。经济批量模型根 据需要和前置时期(LT)等条件是否处于确定状态可分为确 定条件下的模型(Deterministic Model)和概率统计条件 下的模型(Probability Model)。由于后者较为复杂,这 里只探讨确定条件下的经济批量模型。
物流成本与仓库数量的关系
3.2.1
仓库的规划
3.仓库的规模和选址 1) 仓库规模确定 仓库规模是指仓库能够容纳货物的最大数量或总体积。直接影响仓库规 模的因素是仓库的商品储存量。商品储存量越大,则仓库的规模也应越 大。另外,商品储存的时间或商品周转的速度也影响仓库的规模,存量 不变的前提下,周转速度越慢,所需的仓库规模也越大。 2) 仓库的选址决策 仓库的选址对货物流转速度和流通费用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并关系到 企业对顾客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最终影响企业的销售量及利润。 (1)仓库选址一般应综合考虑的因素 客户条件 自然地理条件 运输条件 用地条件 法规制度条件 (2)仓库选址的类型 以市场定位的仓库 以制造定位的仓库 中间定位的仓库
3.1.3
仓储管理的业务内容
仓储管理可以是服务于一切库存物资的经济技术方法与活 动。管理的手段既有经济的,又有纯技术的,具体包括如 下几个方面: 1.仓库的选址与建筑问题 2.仓库机械作业的选择与配置问题 3.仓库的业务管理问题 4.仓库的库存管理问题
3.2
仓储管理的规划
3.2.1仓库的规划 3.2.2仓库内部区域布局
3.2.2仓库内部区域布局
仓库内部区域一般可划分为生产作业区和辅助作业区。 生产作业区是仓库的主体,是用以储存、检验、装卸 物资的场所,包括库房、货场、货棚、站台、磅房、 检验室以及铁路公路等。辅助作业区包括两部分:其 一是为物资的储存保管业务进行生产服务的设施,如 车房、配电室、油库、材料库、维修车间、包装站等; 其二是仓库的生活服务区和业务管理设施,如宿舍、 食堂、文化娱乐场所和办公室等。 仓库平面布置对仓库内的物流效率影响重大,在进行 仓库内部区域布局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根据储存任务配置相应的库房和货场 2. 制定合理的仓容定额 3. 合理设置专用线和装卸搬运机械
3.2.1
仓库的规划
6.仓库的设施、设备的配置
表 3-1 仓库的设施、设备配置 功能要求 存货、取货 分拣、配货 验货、养护 防火、防盗 流通加工 控制、管理 配套设施 设备类型 货架、叉车、堆垛机械、起重运输机械 分拣机、托盘、搬运车、传输机械 检验仪表、工具、养护设施 温度监视器、防火报警器、监视器、防盗报警设施 加工所需的作业机械、工具 计算机辅助设施 站台(货台)、轨道、道路、场地
3.3.3
货物的出库
货物出库是仓储业务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仓储人根据存 货人或仓单持有人所持有的仓单,按其所列货物的编号、
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等项目,组织货物出库的一系列
活动。货物出库时,要求将货物准确、及时、保质、保量 地交给仓单持有人,出库的货物必须包装完整、标记清楚、 数量准确。
3.4
3.2.1
仓库的规划
5.确定仓库主体构造
仓库主体构造包括 基础、地坪、骨架构成、立体、墙体、屋盖、楼、 板、地面、窗、出入口、房檐、通风装置等。 仓库框架 骨架是由柱、中间柱等及墙体构成。仓库内如果有立柱, 会影响仓库容量和装卸作业的方便性,能减少则应尽量减少。 防火问题 仓库主体构造要采用防火结构设计,外墙地板、楼板、门 窗必须是防火结构,使用耐火或不燃烧材料。 出入口尺寸 主要是由货车入库,出入口的大小由所使用的叉车种类、 尺寸、技术参数、台数、出入库频率、保管货物的尺寸大小等因素决定。 站台(货台)的高度 库外道路平面停放的待装卸货车车厢底板高度尺 寸,应与库内地面平齐。这样运输车辆不进入仓库作业,但利用叉车进 行装卸搬运作业却十分方便。
3.3
仓储管理的业务流程
3.3.1货物的入库 3.3.2货物的保管 3.3.3货物的出库
3.3.1
货物的入库
货物入库业务是仓储业务的开始,它包括货物的接运、卸货、
搬运、清点数量、货物验收、整理、堆码、办理入库手续等 一系列的操作过程,是根据货主提供的货物储存计划和入库 凭证来安排的,仓库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收货的业务。在收 货过程中,仓库要做到手续简便、操作敏捷、点数准确、保 证质量。货物入库的业务程序可以分为收货准备、货物接运、 货物验收、货物入库等几个环节。
3.4.2
仓储库存量控制与优化
1.库存成本分析库存成本是影响库存控制的基本因素之一, 主要有: 1)订货成本 2)接货、验货成本 3)库存维持成本 4)缺货成本 2.库存控制方法 仓储管理的关键是库存控制问题,而库存控制的中心问题就 是如何确定合理库存量的问题。 1)有重点的控制:ABC控制法 2)经济订货批量模型(EOQ Model)
本章主要内容:
3.1 仓储管理概述 3.2 仓储管理的规划 3.3 仓储管理的业务流程
3.4 仓储合理化
3.5 现代物流仓储设施及发展趋势
3.1
仓3仓储管理的业务内容
3.1.1
仓储和仓储管理
“仓储”也就是把剩余产品储存在仓库里,进行备用和交 换。而现代物流管理中仓储一般是指从接受储存物品开始, 经过储存保管作业,直至把物品完好的发放出去的全部过 程。 随着仓储业务的产生,也就产生了仓储业务管理,而仓储 业务管理是指对仓库和仓库中存储的商品进行管理。这种 管理随着储存商品品种的多样化和仓库结构、技术设备的 科学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由于商品的性质各异,对储存条 件也有各自不同的要求。另外,由于社会分工的变化,仓 库已不仅仅是单纯保管产品的场所,在仓库里还增添了对 产品的分类、挑选、整理、加工、包装等生产活动,从而 增加了产品的价值,也使得仓储管理这一职能成为物流管 理中的一项主要职能。
ABC控制法
ABC分类管理方法包括两个步骤:一是如何进行分类,二是如何进行管
理。(1)分类 对库存物资通常按库存物资所占总库存资金的比例和所占库存总品种数目的 比例这两个指标来分类。具体地说,A类库存品种数目少但资金占用大,即A 类库存品种占库存品种总数的5%一20%,而其占用资金金额占库存占用资金总 额的60%一70%。C类库存品种数目大但资金占用小,即C类库存品种约占库存 品种总数的60%一70%,而其占用资金金额占库存占用资金总额的15%以下。B 类库存介于两者之间,B类库存品种约占库存品种总数的20%一30%,其占用资 金金额大约占库存占用资金总额的20%左右。 以上按所占金额大小来分类的方法有一定的缺陷。例如,按金额来分类,可 能出现某个品种被归为C类物资但却是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件的现象。 一旦发生缺货则会造成生产的停顿。为了弥补按金额大小分类方法的不足, 有人提出了“重要性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点是按照工作人员的主观 认定对每个库存品种进行重要度打分,再依据分数值的高低将物资品种划分 为三至四个级别,即最高优先级、高优先级、中优先级、低优先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