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美育中的重要性(定稿)

浅析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美育中的重要性(定稿)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精神生活在社会生活中的比重明显增加,人们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与此同时,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它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社会的进步使人们对美育有了更高的认识,在现今的时代背景下,美育与各学科之间相互融汇、贯通,并逐渐成为这个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审美能力的培养无疑成为了美育中重要的环节,审美能力的提高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有助于社会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现代人才。

[关键词]美育、审美能力、文化素质[Summary]along with society of fly soon the arrival of development and information-based ages, make people of spare time time increase, the spiritual life is obvious in the specific weight in the social activities increment, people's spiritual life become abundant colorful.At the same time, people's esthetic sense also at occurrence change with each passing day of variety, it more and more become people a life in necessary of a part.Society of progress make people to the United States raise higher of understanding, under the ages background that present, the United States teach to melt to remit with of each academics mutually, master, and gradual become this ages development of inevitable trend.But appreciate beauty the development of ability doubtless become the United States teach medium the link of importance, appreciate beauty ability of exaltation not only contribute to the student's mind and body development, exaltation their spirits state, formation exactitude of philosophy of life and value, more contribute to society development have Gao the modern talented person of the character.[Keyword]the United States teach, appreciate beauty ability, cultural character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目录 (2)正文 (3)一、美育的发展与改革 (3)二、审美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 (5)1、通过对审美力的培养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6)2、审美力的培养有助于人的文化素质的提高 (6)3、审美力的培养可以丰富人的生活 (7)三、在专业美术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审美力的培养 (7)四、总结 (8)注释 (9)参考文献 (9)浅析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美育中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一直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飞速发展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已得到显著提高。

但,在这个小康社会,精神生活的满足远远跟不上物质生活的满足,随着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开始千方百计的寻找精神食粮,去追求精神生活上的小康。

正如马克思所说:“由于给所有的人腾出了时间和创造手段,个人会在艺术,科学等等方面得到发展。

”①在人的艺术和科学等方面得到发展的同时,审美教育也在逐步提高。

人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成为精神生活提高的前提保障。

一、美育的发展与改革美育,即审美教育,也称艺术教育,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美育体系的真正建立是在世界近代史上才开始的,最早是由18世纪的德国古典美学家席勒正式提出“美育”一词,在其著作《美育书简》一书中,首次提出“美育概念”。

在我国,关于美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我国的先秦时期,那时的人们就已经注意到艺术教育问题了。

孔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礼乐相济”的理论基础,他把符合儒家之礼的乐术,视为道德教育的特殊方式。

我国近代最早公开将美育与德育,智育相提并论来提倡的是清末学者王国维。

同时,作为中国现代美育奠基人之一的蔡元培先生,更是大力倡导美育,并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他认为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在为商务印书馆1930年出版的《教育大辞书》所攥的“美育”条目中给美育下了这样的定义:“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

”“蔡元培认为自席勒以后,‘欧洲之美育,为有意识之发展,可以资吾人之借鉴者甚多,’借鉴欧洲近代的审美理论来发展我国的美育理论,把美学运用于情感教育,即为美育之本质。

”②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信息化浪潮以其强劲的势头席卷全球,它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导致了美育的重大改革。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始关注艺术的审美价值。

当时由于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促使人们挣脱极“左”思潮的束缚,以斯托洛维奇为代表的“新审美学派”观点此时刚好进入,它对我国关于艺术本质的探讨产生了直接的借鉴和推动作用。

当然,美育并非专指美学知识的教育,更不是纯粹的艺术技法教育,它主要是以培养学生审美感受力为基础,完善其人格,提高其素质的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美育有了更高的认识,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9年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正式将美育列入教育方针。

2001年6月,国务院颁发《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应体现时代要求,要培养学生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可见,我国对美育的重视。

在进入21世纪后,随着社会和科技的飞速发展,视觉形象和声音形象充斥于人们的生活之中,并越来越成为这个社会不可缺少的部分。

“感受、筛选、解读和创造这些形象的艺术能力,随之成为这个社会所看中的综合性素质的不可缺少的部分。

为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具有这种新型素质的人才,全球教育日益重视艺术课程的建设,出现了‘没有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的普遍共识。

”③与此同时,艺术教育不断向综合的方向发展,各艺术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

艺术课堂也在此趋势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美术,音乐,戏剧等不同艺术门类开始融会贯通,美学,艺术史等不同领域也开始渗透。

美育主要是通过艺术教学来实现的。

“如果说社会意识的其他形式的教育具有局部性质的话,那么艺术则对智慧和心灵产生综合性的影响,艺术的影响可以触及人的精神的任何一个角落,艺术造就完整的个性”④随着各学科之间的融合由此而形成的艺术教学为学生展现出一个色彩斑斓的艺术世界和人生境界,同时由此而激发出的艺术活动和艺术形象必会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震慑学生的心灵。

学生的人格,心理与审美能力,以及他们的感知、情感、想象、思维和创造力,必将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得到健康的发展,从而形成新的美学教育,对审美能力的培养无疑成为美育中最重要的环节。

二、审美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在当今教育中,随着各学科之间大融合,艺术教育越来越成为现代教育的核心课程,并在其中发挥核心辐射作用。

北京大学美学教授董学文的一篇《试论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文章中曾提到:“艺术教育说到底是人的精神文明教育,或者简明的说是‘修养’的教育,是‘灵魂’的教育,是‘做人’的教育”。

如果把教育看作是素质教育中的‘特长教育,一种专门的本领教育,把技能,技巧放到主导地位,放弃其特有的净化心灵,提高精神境界,学会正确处事的功能,那么,艺术教育也就丧失了它的本质,走入误区……’⑤由此可见,艺术教育是灵魂的教育,是修养的教育,它的主要价值在于净化人的灵魂,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从而培养人们的审美情操,审美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从事艺术教育的人来说,艺术教育从本质上讲是审美教育这一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但人们往往忽略了审美教育的初始含义,即感官教育,以至于在艺术教学实践过程中并没有对学生审美感官的训练给予所有的重视。

审美教育的实施,并非只是灌输给学生理性方面的知识,而是更多的采用活动的形式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审美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审美的愉悦体验,潜移默化的受到美的感受和熏陶。

通过对审美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使学生养成正确地审美心理素质和品格,创造新世纪的新型人才。

美育通过培养与提高人的感知力、想象力、审美的理解力,从而使人们形成健全的审美心理,并逐渐从重视个体的艺术修养发展为培养全社会群体的审美水平,以此来提高广大群众的审美能力。

1、通过对审美力的培养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人的审美能力并非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教育训练和长期实践的结果。

这种审美能力的提高主要是通过对艺术品的鉴赏来体现的。

在对艺术品的鉴赏实践过程中与生活体验相结合,从而形成一种艺术活动。

这种“艺术活动是人类有意识的,自觉的创造审美价值的活动。

就是说,艺术以创造审美价值为主要目的和根本目的——这是艺术与非艺术相区别的根本标志。

”⑥众所周知,艺术品是人类创造出的一种与其他物品不同的特殊物品,他并不是用于吃穿,而是为了使人们观看或倾听。

通过观看或倾听,使人们得到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审美经验,这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但,并不是所有人在观看或倾听艺术品时都能获得审美经验。

这与人的文化素质的高低有关。

在人类发展的一个很长阶段上,人的能力几乎全消耗到“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斗争中,人们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关心审美方面的东西。

而现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使人们拥有越来越多的空余时间,精神生活得到了人们的重视。

艺术品的大量产生弥补了人们在精神生活上的空白,但这并非对所有人都有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