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
防治 对 策
关于赤潮的治理方法,据报道已有多种,如工程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以及生物学的方法。
物理法——粘土法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一种方法是撒播粘土法。 粘土法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一种方法是撒播粘土法。 ⑴ 物理法 粘土法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一种方法是撒播粘土法 ⑵ 化学除藻法是利用化学药剂对藻类细胞产生的破坏和抑制生物 活性的方法进行杀灭控制赤潮生物, 活性的方法进行杀灭控制赤潮生物,具有见效快的特点。 生物学方法治理赤潮的办法主要是有三个方面 要是有三个方面, ⑶ 生物学方法治理赤潮的办法主要是有三个方面,一是以鱼类控 制藻类的生长;二是以水生高等植物控制水体富营养盐以及藻类 控制水体富营养盐以及藻类; 制藻类的生长;二是以水生高等植物控制水体富营养盐以及藻类;三 是以微生物来控制藻类的生长。其中由于微生物易于繁殖的特点 由于微生物易于繁殖的特点, 是以微生物来控制藻类的生长。其中由于微生物易于繁殖的特点,使 得微生物控藻是生物控藻里最有前途的一种控藻方式 得微生物控藻是生物控藻里最有前途的一种控藻方式。
1 方法 在深圳湾共设了蛇口鱼码头附近渔排、深圳河河口及深 圳湾口3 个采样点(图1) ,对采样点的氮、磷等营养盐及 其他水化因子进行了分析, 分析方法符合海洋调查规范
2 结果 2. 1 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 此次引发赤潮的浮游植物为环节 环藻( Gyrodinium instriatum) , 环节 环沟藻细胞椭圆形至卵形,腹部略扁 平,细胞长40~60μm,宽20— 23μm。 纵沟弯曲,呈S形,横沟错位,间距为细 胞长度的1/ 3。细胞上壳顶部无色素 体,细胞核位于上壳,具色素体,色素 黄褐色。 在赤潮发生期间浮游植物种类比 较单一。
防治 对 策
赤潮的预防
1、控制海域的富营养化 2、人工改善水体和底质环境 3、控制有毒赤潮生物外来种类的引入 4、防止赤潮生物毒素危害人体。
深圳湾环节环沟藻 赤潮
深圳湾地处内伶仃岛的东北, 面临 珠江口, 水较浅,平均水深仅4 m, 而且水流缓慢,与湾外水域交换 较少。深圳湾处于深圳特区和香 港包围之中,接纳珠江、深圳河。 元朗河(香港) 及深圳、香港等地 地表径流带来的大量营养物质及 污染物, 同时, 深圳湾也是广东省 重要的养蚝基地, 湾内富营养化日 趋严重, 赤潮频繁发生 1998 年4 月23 日深圳湾发生了较大规模的环沟藻赤潮,高峰期为4 月 23 日至4 月28 日,面积逾200km2。为了探讨本次赤潮的发生规律及赤 潮发生的原因,特此对赤潮发生期间浮游植物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
当盐度高于24 环节环沟藻几乎不能生长。 物,当盐度高于 时,环节环沟藻几乎不能生长。) 当盐度高于 环节环沟藻几乎不能生长
深圳湾由于长期接纳深圳、香港两地的地表径流及珠江、 深圳湾由于长期接纳深圳、香港两地的地表径流及珠江、 深圳河的河水,与外洋的交换能力较差 与外洋的交换能力较差,同时湾内养殖区的自 深圳河的河水 与外洋的交换能力较差 同时湾内养殖区的自 身污染,使深圳湾的富营养化十分严重 使深圳湾的富营养化十分严重,氮 身污染 使深圳湾的富营养化十分严重 氮、磷等营养盐含量 长期居高不下。赤潮期间(4 日至29 长期居高不下。赤潮期间 月27 日至 日) 深圳湾营养盐 含量与1990 年相比 无机氮含量增长了 ~10 倍, 无机磷含 年相比,无机氮含量增长了 无机氮含量增长了5~ 含量与 量增加了1~ 量增加了 ~2 倍。 赤潮期间深圳湾水温在25~ 之间, 赤潮期间深圳湾水温在 ~26 ℃之间 较适合环沟藻的生 特别是4 日在深圳湾口海域,环沟藻和浮游植物密 长.特别是 月28 日在深圳湾口海域 环沟藻和浮游植物密 特别是 度较高(图 值达9. 度较高 图3) ,DO 值达 97 mg/ L。除深圳河口外 其余两 。除深圳河口外,其余两 个采样点的叶绿素含量均较高,这与环沟藻及浮游植物的数 个采样点的叶绿素含量均较高 这与环沟藻及浮游植物的数 量分布相一致。 量分布相一致。
二、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是赤潮发生的 重要原因
海水的温度是赤潮发生的重要环境因子,20—30℃是 赤潮发生的适宜温度范围。科学家发现一周内水温突然升 高大于2℃是赤潮发生的先兆。海水的化学因子如盐度变 化也是促使生物因子—赤潮生物大量繁殖的原因之一。盐 度在26—37的范围内均有发生赤潮的可能,但是海水盐度 在15—21.6时,容易形成温跃层和盐跃层。温、盐跃层的 15—21.6 存在为赤潮生物的聚集提供了条件,易诱发赤潮。由于径 流、涌升流、水团或海流的交汇作用,使海底层营养盐上 升到水上层,营养盐类含量急剧上升,引起硅藻的大量繁 殖。据监测资料表明,在赤潮发生时,水域多为干旱少雨, 天气闷热,水温偏高,风力较弱,或者潮流缓慢等水域环 境。
世界海域富营养化分布图
世界海域富营养化分布图
定义及成因 危害性 如何防治 针对赤潮的研究和讨论
以上现象都是我们今天 要为大家介绍的- 赤 潮
定义
海洋中一些微藻、 海洋中一些微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 发性增殖或聚集达到某一水平, 发性增殖或聚集达到某一水平,引起水体变色或对海洋中 其他生物产生危害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 其他生物产生危害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赤潮是一个历史 沿用名,它并不一定都是红色。 沿用名,它并不一定都是红色。
三、海水养殖的自身污染亦是诱发赤潮的因素之一
随着全国沿海养殖业的大发展,尤其是对虾养殖业的 蓬勃发展。也产生了严重的自身污染问题。在对虾养殖中, 人工投喂大量配合饲料和鲜活饵料。由于养殖技术陈旧和 不完善,往往造成投饵量偏大,池内残存饵料增多,严重 污染了养殖水质。另一方面,由于虾池每天需要排换水, 所以每天都有大量污水排入海中,这些带有大量残饵、粪 便的水中含有氨氮、尿素、尿酸及其它形式的含氮化合物 物,加快了海水的富营养化,这样为赤潮生物提供了适宜 的生物环境,使其增殖加快,特别是在高温、闷热、无风 的条件下最易发生赤潮。由此可见,海水养殖业的自身污 染也使赤潮发生的频率增加。
2. 4 赤潮发生原因的探讨
I 适合的温度、盐度条件以及大量降雨所带来的营养物质给 适合的温度、 环节环沟藻赤潮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II 环沟藻及浮游植物密度在深圳湾各采样点分布的不一致与 各采样点的环境条件密不可分 污染十分严重,海区浮游生物较少 河口 污染十分严重 海区浮游生物较少 渔排海区 污染源主要是养殖区的自身污染, 其他有毒 污染源主要是养殖区的自身污染, 化学物污染较少, 因此当其他条件适合时, 化学物污染较少, 因此当其他条件适合时,极 易使环节环沟藻爆发性生长形成赤潮
2. 2 浮游植物的数量变化
2. 3 水文、气象与环境条件 水文、 1998 年3 月深圳湾海域降水较少 平均海水盐度为 月深圳湾海域降水较少,平均海水盐度为 平均海水盐度为33.04。 。 进入4 月份后,降水增加 月上旬盐度已降至21 左右, 降水增加, 进入 月份后 降水增加 4 月上旬盐度已降至 左右 4 月 下旬平均盐度为17. 9。(环节环沟藻属于半咸水性的河口赤潮生 下旬平均盐度为 。
危害
1 使海洋生态平衡破坏
在植物性赤潮发生初期,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水体会出现高叶绿素a、高溶解氧、高化学耗氧量。 这种环境因素的改变,致使一些海洋生物不能正 常生长、发育、繁殖,导致一些生物逃避甚至死 亡,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
危害人类健康 有些赤潮生物分泌赤潮毒素,当鱼、贝 类处于有毒赤潮区域内,摄食这些有毒生 物,虽不能被毒死,但生物毒素可在体内 积累,其含量大大超过食用时人体可接受 的水平。这些鱼虾、贝类如果不慎被人食 用,就引起人体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近年危害较严重的赤潮事件
1998年 ,渤海,赤潮面积约 5000平方公里,范围遍及辽 东湾,造成经济损失约5亿 元 1998年,粤港海域,赤潮面 积自香港西贡海面到长州 等特大面积造成大量鱼苗 及养殖鱼死亡, 其中包括名 贵鱼种石斑鱼等,共损失达 3.5亿元 2000年,长江口舟山海 域,特大赤潮面积7000 多平方公里
赤潮是什么样的?
这就是 赤潮──海洋的灾难 赤潮 海洋的灾难
早在公元732年,日本便记录了赤潮现 象. 20世纪以来,赤潮发生的次数逐 年增多,如日本濑户内海在1955年以 前的几十年期间,赤潮只出现5次, 1955~1976年竟多达326次。
而在中国 赤潮的情况是
1933年,浙江镇海、定海和台州一带 海域就曾发生过夜光藻赤潮 70年代以来发生赤潮的海域和次数逐 渐增多 ……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你可以
哦!
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 肥皂使用后排放出去时,很快就可由微生物分解。 肥皂使用后排放出去时,很快就可由微生物分解。 合成洗涤剂的制造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 合成洗涤剂的制造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它的 使用,特别是含磷洗涤剂的使用, 使用,特别是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又增添了一系列的环境 污染,含磷洗衣粉中的磷酸盐能刺激水藻的过分增长, 污染,含磷洗衣粉中的磷酸盐能刺激水藻的过分增长,水 藻在死亡时会因其自身有机物质使水生态系统负荷过重, 藻在死亡时会因其自身有机物质使水生态系统负荷过重, 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 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
一、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
由于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海中,使营养 物质在水体中富集,造成海域富营养化。此时,水域中氮、 磷等营养盐类;铁、锰等微量元素以及有机化合物的含量 大大增加,促进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赤潮检测的结果表 明,赤潮发生海域的水体均已遭到严重污染,富营养化。 氮磷等营养盐物质大大超标。
THANK YOU
也可以
少用化肥:氮肥随江河进入海洋,诱发赤潮, 少用化肥:氮肥随江河进入海洋,诱发赤潮,使鱼类贝类 中毒死去,严重破坏海水中的生态平衡。 中以…… 你还可以
努力学习, 努力学习 成为刘鸿亮那样出色的环境工程专家!!! 成为刘鸿亮那样出色的环境工程专家 哦!!!!!!!
成因
赤潮是一种复杂的生态异常现象,发生 的原因也比较复杂。关于赤潮发生的机理虽 然至今尚无定论,但是赤潮发生的首要条件 是赤潮生物增殖要达到一定的密度,否则, 尽管其他因子都适宜,也不会发生赤潮,在 正常的理化环境条件下,赤潮生物在浮游生 物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有些鞭毛虫类(或 者假藻类)还是一些鱼虾的食物。但是由于 特殊的环境条件,使某些赤潮生物过量繁殖, 便形成赤潮。大多数学者认为,赤潮发生与 下列环境因素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