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厥
具体试验方法如下:
受试前禁食4小时,开放静脉通道。若为首 次试验,需停用心血管活性药物5个半衰期 以上,检查前输注普通生理盐水。若为评 价药物疗效,重复试验时应安插在同一时 刻,以减少自主神经昼夜变化所致的误差, 并尽量保持药物剂量、持续时间等其它试 验条件的一致。试验过程中,应连续监测 心率血压,并进行记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颈动脉窦按摩试验(CSMT)
是检测颈动脉窦晕厥的有效方法。病人取平卧位, 头颈部伸屈呈自然位置,稍偏离检查者。在连续 心电和血压监测下,于颈动脉搏动最强处,纵向 按压或向颈椎方向压迫颈动脉,时间不超过15s, 两侧颈动脉窦按摩分别进行,不能同时按压。连 续两次刺激至少间隔15s,,阳性反应以右侧多见。 如为窦性静止或心房激动不能下传致心室停搏3s 以上,则可诊断为心脏抑制型;如收缩压下降 ≥50mmHg或下降30mmHg并出现神经系统症 状,则可诊断为血管抑制型。禁忌证有:颈动脉 杂音、脑血管病变和新近心肌梗死者。
心电生理检查
心率变异性分析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bility,HRV)是评 估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心脏节律 的变化受神经体液因素调节,交感神经兴奋使心 率加快,迷走神经兴奋则使心率减慢。交感神经 系统引起心率变化发生缓慢,心率明显改变常需 20s或更长的时间;而迷走神经引起心率变化发 生迅速,心率的加快或减慢常在1至数个心搏中 即完成。这种内在调节机制失常,则可导致HRV 异常。 测定HRV的现代技术是应用动态心电图记录和计 算机回放分析。定量分析方法有两种:
直立倾斜试验
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 HUT) 原理:正常人突然改变体位致静脉容积增 加,使心室前负荷降低,心输出量减少, 主动脉弓和颈窦压力感受器张力减弱,迷 走神经传入张力消失,交感神经传出信号 增加,通过心率加快和外周血管收缩来代 偿以增加心输出量。
直立倾斜试验
因此,正常生理反应是心率稍加快,收缩压稍降 低,舒张压增加,平均动脉压不变。 在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由平卧位变成倾斜位时, 身体下部静脉的血流淤积程度较健康人更为显著, 回心血量突然过度减少,左室强力收缩,刺激左 室后下区的机械感受器C纤维,由此感受器产生 强烈冲动传至脑干,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活性减 低,迷走神经兴奋亢进,导致心率减慢和外周血 管扩张,心排出量减少,血压下降,发生晕厥。
倾斜角度和时间
倾斜角度取60°,但常用70°。倾斜角度 小,阳性率低;倾斜角度大,特异性降低。 基础倾斜试验在成年人或老人通常选用 45min,其依据为VVS者倾斜试验阳性多 发生在45min以内。基础倾斜试验未激发 症状者,加用药物激发。
药物激发
药物倾斜试验是提高敏感性的措施,异丙 肾上腺素是最常用药物。在基础倾斜试验 结束时,若未取得诊断结论,病人恢复平 卧位,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1ug/min, 1ug/min 起效后(心率加快10%)再次倾斜70°历 时10min;如仍未激发,增加异丙肾上腺 素的剂量至3 ug/min(心率增加20%), 重复上述步骤。
结果判断
按规范化操作TTT中,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和(或)心率减漫伴晕厥或近似晕 厥者,判断TTT结果为阳性。异丙肾上腺素激发试验的阳性判断标准暂定与 基础倾斜试验相同。 晕厥是指试验中突然发生的短暂意识丧失伴不能维持自主体位。晕厥之前可 伴有或不伴有近似晕厥的先兆症状。恢复平卧位,意识可在几秒后自行恢复, 5min内应完全恢复正常。近似晕厥,指试验中出现面色苍白、出汗、胸闷、 过度换气、继之黑蒙、听力减退、反应迟钝、但无意识丧失、恢复平卧位后 症状立即消失。如不恢复平卧位,可能很快发生意识丧失。 血压下降标准为收缩压≤80 mmHg和/或舒张压≤50mmHg。或平均 动脉压下降≥25%。有的患者即使血压未达到此标准,但已出现晕厥或近似 晕厥症状,仍应判断为阳性。仅有血压和/或心率下降,而无晕厥或近似晕 厥,不判为阳性结果。 心率减慢包括窦性心动过缓(<50bpm)、窦性停搏代以交界性逸搏心律、 一过性二度以上房室阻滞或长达3s以上的心脏停搏。
治疗: 治疗:
晕厥跨越多个专业,不同原因的晕厥 预后迥异。
血管抑制性晕厥
口服β受体阻滞剂如美多心安,可减少发作, 因此类病人系左室容量减少与心脏肾上腺 素能神经张力增加而导致反射性心动过缓 与血压下降之故。反复发作伴心动过缓和 心脏停搏者,可植入起搏器防止再发。
预后: 预后:
预后取决于病因。心源性晕厥颈后险恶, 易猝死;血管抑制性晕厥虽可反复发作, 但一般不危及生命。治疗对晕厥的预后有 极重要的影响,如心律失常引起的晕厥在 植入起博器后预后显著改善,而由粘液瘤 或瓣膜狭窄性病变所致的晕厥,在成功手 术后预后也可明显改善。
分别在立位和卧位5min后测量血压和心率, 如立位收缩压下降30mmHg或平均动脉压 下降超过20mmHg, 则支持体位性低血压 的诊断。有时需多次测量,起立后心率不 增快,均反映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瓦氏试验(Valsalva test)
先让病人取直立姿势,做深呼吸3次,再作 1次深呼吸后屏气,然后慢慢下蹲,同时用 力做呼气动作至屏不住时,突然直立,如 有晕厥先兆或晕厥发作,提示患者血管运 动调节有缺陷。
(二)机械性(梗阻性)
1主动脉及主动脉瓣狭 窄 2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3肺栓塞 3 4夹层动脉瘤 5心肌梗塞 6二尖瓣狭窄 7左房粘液瘤 8肺动脉及肺动脉瓣狭 窄 9心脏压塞 10人工瓣膜功能障碍 10 11心绞痛 12肺动脉高压 13法洛四联症与艾森 曼格综合症
二、非心脏性晕厥
(一)血管性功能障碍
发作后期
病人苏醒后可有短时间的意识模糊和反应 迟钝,感到腹部不适、恶心、便意,甚至 呕吐和大小便失禁。面色苍白和出汗症状 可持续一段时间,可有极度疲劳和嗜睡。
体征
仔细体检常能对晕厥及其病因诊断提供重 要线索,以下几点尤应注意:①神志状态; ②血压、心率、心律有无改变;③心脏大 小、心音有无、杂音有无;④神经系统有 无异常体征,注意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 有无病理反射。
血管神经功能的检测方法
血管神经功能受自主神经系统调节,交感神经和 迷走神经张力的平衡失调是血管神经源性晕厥的 重要原因。血管神经源性晕厥包括血管抑制性晕 厥、体位性低血压晕厥、生理反应性晕厥等。血 管神经功能的检测对血管神经性晕厥的诊断有重 要价值。下列检测方法有助于血管神经源性晕厥 的诊断。
卧位和立位血压及心率的测定
直立性低血压晕厥(即体位性低 血压晕厥)
仅发生于直立位,特别是由卧位转为立位 时; 无明显诱因; 多无前驱症状; 发作时血压明显降低而心率无变化; 特发性直立晕厥多见于中老年人,系植物 神经功能障碍所致,尚有阳萎、无汗、膀 胱直肠功能障碍。
颈动脉窦过敏性晕厥
多发生于中年以上者; 晕厥发作与颈部受压或颈部突然转动有关; 按压颈动脉窦可诱发晕厥发作。发作时心率慢、 血压低,但无恶心、苍白等前驱症状; 部份病人颈脉窦周围有致其反射过敏病变,如颈 部淋巴结肿大、肿瘤或甲状腺手术瘢痕组织压迫 等。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单纯性晕 厥)
多见于青春期体质较弱的女性,常有家族晕厥史 和明确的诱发因素和情绪紧张、疼痛、恐惧、疲 劳、站立过久、饥饿、目睹出血、各种穿刺和小 手术、天气闷热、空气污浊等; 常有短暂的前驱症状如恶心、苍白、冷汗等,继 而意识丧失、跌倒; 一般性发生于立位,少数发生于坐位,于平躺后 迅速缓解; 发作时心率减慢、血压下降; 恢复快,无后遗症。
分类:
根据病因可将其分为二大类:非心源性晕 厥和心源性晕厥。
一、心脏性晕厥
(一)心电性(心律失常)
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2房室阻滞 3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 4室性快速心律失常 5长QT综合征:先天 性和获得性 6 Brugada综合征 7起搏器相关性:起搏 7 器功能障碍、起搏器 诱发心律失常、起搏 器综合征
数理统计指标
主要是对心率变异作时阈测量,即24h正 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 SDNN<50ms为心率变异程度低; SDNN>100ms为心率变异程度高。 SDNN>100ms
诊断: 诊断:
根据病史结合辅助检查,晕厥的诊断并不 困难,但通过常规处理仍有50%的晕厥病 因不明。现将常见的几种晕厥的诊断要点 作一简要介绍。
1体位性:特发性、获得性、家属性 2反射性:血管迷走性; 颈动脉窦性、 咳嗽性、吞咽性、吞咽神经痛性 排尿、排便、下腔静脉综合性 Valsalva动作、眼-迷走神经性等
(二)神经源性
1椎-基底动脉供血不 足 2短暂脑缺血发作 3主动脉弓综合征 3 4锁骨下窃血综合征 5失代偿性脑积水 6延髓性晕厥 7癫痫 8脊髓结核等等
发作期
近似晕厥和晕厥先兆是指病人有恶心、眩 晕、视物不清、肢体软弱无力而接近意识 丧失的状态。由晕厥先兆进入晕厥表现为 突然发生的意识丧失,伴有低血压、心跳 缓慢、面色苍白、大汗、呼吸表浅,而扩 约肌张力正常。意识完全丧失15-20s可发 生阵挛现象,并可有瞳孔扩大、流延、尿 失禁。晕厥发作期时间短暂,一般持续12min左右。
低血糖性晕厥
空腹时发生; 常伴冷汗; 血压无明显降低; 发作时血糖<2.8mM/l; 持续时间长,静注葡萄糖后缓解。
心源性晕厥
常有器质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史; 可在任何体位发作,可无任何前驱症状; 可短时间内发作多次。 常伴有抽搐、大小便失禁; 发作时血压为零或明显降低; 神志恢复后可无任何不适。
晕厥
概念
晕厥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突然、短暂的意识丧失,能自 行恢复的无神经定位体征的一组临床表现。 晕厥是临床上常见的综合征,其发作时多伴有肌张力降 低,总的机制是由于维持正常意识状态的多种生物调控 机制之间的功能障碍所致,其最终后果为短暂的大脑低 灌注。 晕厥病例占全部住院病例的1-6%,占急诊病人的3%, 女性发病率约3.5%,男性发病率为3.0%。 因为晕厥为一多病因综合病症,因此对晕厥的治疗主要 针对不同的诱因和病因治疗。其预后也与病因直接有关, 一般而言,心脏原因导致的晕厥预后差,一年死亡率 30%,非心脏原因性晕厥一年死亡率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