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018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二)晕厥的
分类
反射性晕厥(神经 OH及直立不耐
介导)(NMS)
受综合征
心源性晕厥
1.血管迷走性晕厥:
1.药物:最常见
1、心律失常:
直立位:站立位出现,坐 血管舒张剂,利尿剂, 心动过缓:窦房结功能障
位不常发生
抗抑郁药物
情绪性:恐惧疼痛(躯体 2.血容量不足:
或内腔)、器械、晕血 出血、腹泻、呕吐
既往病史 体格检查
心电图
高危因素
低危因素
新进出现的胸部不适,呼吸困难, 典型的反射性晕厥的前驱症状;
腹痛头痛;
不愉快的视觉、声音、气味、
站立时晕厥;
疼痛刺激后;
用力或卧位时晕厥;
长时间站立或拥挤、炎热环境;
突然出现心悸后晕厥;
用餐时或餐后、咳嗽、排便、
年轻时不明原因猝死的家族史 排尿诱发;
卧位变立位
• 可疑阳性:无症状 性血压下降,与基 线值相比SBP下降 ≥20 mmHg,或 DBP下降≥10 mmHg ,或收缩压 降至90 mmHg以下
直立位评价(直立倾斜试验)
• 诊断反射性晕 厥的重要检查
• 分为血管减压 型、心脏抑制 型或混合型。
• 心脏抑制型的 反应对临床心 脏停搏导致的 晕厥具有高度 预测价值
基于危险分层和发病机制的晕 厥治疗策略
晕厥的评估
反射性和直立不 耐受
不可预 测或 高频率 可以特 异性治 疗或等 待心电 监测结 果在做
治疗
可预 测或 高频 率
患者教 育,避 免引起 晕厥的 诱因
心源性
心律失 常
心律失 常的具 体治疗
器质性 心肺疾

治疗心肺 疾病
具有SCD高风险的 不明原因晕厥(冠
是,倾斜试验阴性— 植入 DDD起搏器
是,倾斜试验阳性— 植入 DDD起搏器,
降低血压敏感性
(二)、直立性低血压(OH )晕厥
对于OH患者,根据严重程度选择一种或多 种特异性治疗方法: (1)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改变; (2)充足的水和盐摄入; (3)停止/减量降压治疗; (4)肢体加压动作; (5)腹带或弹力袜; (6)睡眠时抬高头部;
晕厥的进一步评估及诊断流程
晕厥的进一步 评估
初始评 估
病因明 确
无需进 一步评

初始评估
病史、查体、心 电图
针对性 血液检

初始 评估 提示 神经 源性
OH 进行自主 神经功能
评估
初始评 估
病因不 明确
初始评估 提示反射 性晕厥
直立倾 斜试验
初始评估 提示心血 管异常
根据晕厥 的频度和 特征选择 心电监测
心脏负荷 试验
超声心动图
电生理检查
心脏磁共振 和CT
植入式 心电监

体外动 态心电 监测
一、分类与病理生理
指南与共识
二、初步评估与危险分层
三、辅助检查与诊断 四、治疗
• 强调基于风险 决策是否干预
• 强调明确晕厥 病因,适当治 疗
治疗建 议
指南建议根据危险分层和特定的发病机制制订治疗方案。 一般原则是: 决定疗效的主要因素是晕厥的发生机制; 确定疗效的标准是观察治疗后症状是否复发; 起搏治疗可有效改善缓慢心律失常相关症状,而不能纠 正低血压相关症状; 针对直立性低血压(OH)和低血压反射还缺乏特异性治
2018
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 家共识
指南与共识
一、分类与病理生理 二、初步评估与危险
分层 三、辅助检查与诊断
四、治疗
(一)晕厥的定义
(一)晕厥的定义
晕厥定义:指一过性全脑血液低灌注导致的短暂意 识丧失。(transient loss of consciousness, TLOC)。 晕厥特点:发生迅速、一过性、自限性并能 够完全恢复。
>3s 无症状的心室停搏
>6s
心内电生理检 查或植入式循 环记录仪阴性 结果或未行上
述检查 经验性起搏
治疗
(机制不明 确)
快速性心律失常相关晕厥的治疗策 略
快速心律失常相关 晕厥
室上性心动过 速
室性心动过 速
导管消 融
抗心律失常 药物
导管消融
抗心律
ICD
失常药

总结
➢ 定义及分类 ➢ 初步评估与危险分层 ➢ 辅助检查与诊断 ➢ 治疗
无症状的 窦房结疾

与窦性 心动过 缓无关 或关系 不确切 的晕厥
二度或三 度房室传 导阻滞
持续性房室 传导阻滞 发作性房室 传导阻滞 (窄QRS波 和束支传导 阻滞)
双分支阻滞(心电 图未记录到的缓慢
心律失常)
心内电生理 检查或植入 式循环记录 仪阳性结果
HV>70ms或诱导 发出房室传导阻滞 有症状的心室停搏
反射性晕厥的起搏治疗
策略
临床特 征
严重、反复发作、 无法预测晕厥、

年龄>40岁

进行 CSM和 倾斜试验
CI-CSS?

倾斜试验心脏

停搏?

植入ILR
心脏停搏?

不建议 起搏
不建议起搏 器
是,倾斜试验阴性— 植入 DDD起搏器
是,倾斜试验阳性— 植入 DDD起搏器,
降低血压敏感性
植入DDDPM,降低血压敏感性
3、颈动脉窦综合征(CSS)4、继发性自主神经功能 4、不典型反射性晕厥 障碍: 无前驱症状和/或无明显诱 糖尿病、淀粉样变性、
心脏肿瘤(心房粘液瘤及 其他)、心包疾病/心包填 塞、冠状动脉先天异常、 人工瓣膜功能障碍
因和/或表现不典型
脊髓损伤、自身免疫性 3、心肺和大血管疾病:
自主神经病变、肾衰 肺栓塞,急性主动脉夹层,
严重的结构性心脏病或冠心病; 无结构性心脏病;
EF低下,心梗病史,心衰
与目前晕厥特征相同的长期复
发性晕厥史
不能解释的SBP<90mmHg; 持续心动过缓(低于40bpm); 未诊断的收缩期杂音;
直肠指检发现胃肠道出血
正常
急性缺血的改变;
二度II型以上的AVB,慢房颤(< 40bpm),持续性窦缓(< 40bpm),窦停搏>3s,束支阻滞、正常
Q4:有提示发生心 血管事件或者有 死亡风险吗?
细化初始评估
筛选可能流患程有TLOC的患T者LOC存在吗
(询问病史)
无TLOC
根据需要进 行处理
晕厥
初始评估 病史、体查、ECG、立
卧位血压
诊断明确或高度 可能
开始治疗
原因不明确 危险分层
高危
近期严重事 件
低危 但为复发性晕厥
及早评估和治疗
辅助检查和治疗
超声心动图和其他影像学技术
• 在以LVEF为基础的危险分层 中具有重要作用。
• 明确结构性心脏疾病。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CT和
MRI检查,如主动脉夹层和血 肿、肺栓塞、心脏肿瘤、心包 和心肌疾病、冠状动脉先天畸 形。
运动负荷试验
• 适应证:运动过 程中或运动后立 即发生晕厥的患 者
• 诊断标准:
✓ 既往病史和用药情况 ✓ 家族史
体格检查
✓卧位、站立位、直立3分钟后 的血压和心率的变化
✓心脏的体检,注意有无提示结 构性心脏病的体征
✓基本的神经系统检查
12导联心电图作为初 始评估
✓ 缓慢性心律失常 ✓ 室性心律失常 ✓ 预激综合征 ✓ Brugada综合征
✓ LQT
✓ ARVC
危险分层
分类 晕厥事件
(1)运动过程中出现II度 或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即使没有晕厥也可诊 断。 (2) 运动后即刻出现晕 厥伴严重低血压可诊 断反射性晕厥。
心脏导管检查
对于可疑心肌 缺血或梗死的 患者应行冠状 动脉造影,除 外心肌缺血导
精神心理评价
• 适应证:怀疑 为心理性假性 晕厥的一过性 意识丧失患者 应进行心理评 估。
肺动脉高压
指南与共识
一、分类与病理生理
二、初步评估与危险分层
• 细化初始评估流程 • 细化了危险分层
三、辅助检查与诊断
四、治疗
细化初始评估
流程
TLOC的初步评估:首先明确事件是否为短暂 意识丧失
Q1:该病例是 TLOC吗?
Q2:如果是TLOC, 是否为晕厥?
Q3:如果怀疑晕厥, 病因诊断明确吗?
(三)、心律失常性 晕厥
治疗原则:应积极检查和治疗。
治疗前全面评估病情、治疗的获益与风险 以及是否存在SCD的其他危险因素,以决 定是否植入ICD或相关检查设备。
心动过缓相关晕厥患者的起搏治疗
适应症
窦房结疾病或房室 传
导阻滞引起的晕厥
心电图记录到 的缓慢性心律
失常
有症状 的窦房 结疾病
与窦性 心动过 缓相关 的晕厥
• 按摩而不 是阻断
• 按摩时间
5-10秒

• 立35秒0位m长m间H或g隙收卧 位缩压下降
+
• 记症状录心电 及血压
直立位评价(卧立位 试验)
• 可疑体位性低血压 ,平卧和站立3 min 后测量上臂血压
• 阳性:症状性血压 下降,与基线值相 比SBP下降≥20 mmHg,或DBP下 降≥10 mmHg
碍(包括心动过缓/心动过 速综合征)房室传导系统
2.情境性晕厥:
3.原发性自主神经功能 疾病)
排尿、肠道刺激(吞咽、 障碍:
心动过速:室上性、室性
排便)、咳嗽、打喷嚏、 单纯性自主神经神经功 2、结构性心脏病:
运动后、大笑、演奏铜管 能障碍,多系统萎缩、 主动脉狭窄、急性心梗或
乐器
帕金森、痴呆
心肌缺血、肥厚性心肌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