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运动学专题训练提升卷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为零的质点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质点的加速度不变时,速度也一定不变C.质点的加速度发生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D.质点做曲线运动时,它的加速度一定是变化的2.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在此过程中()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3.a、b、c三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三个物体的x-t图象如图所示,图象c是一条抛物线,坐标原点是抛物线的顶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b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速度相同B.a、b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C.在0~5 s内,当t=5 s时,a、b两个物体相距最近D.物体c一定做变速直线运动4.一观察者站在第一节车厢前端,当列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的速度之比是1∶2∶3…B.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的时间之比是1∶3∶5…C.在相等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数之比是1∶3∶5…D.在相等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数之比是1∶2∶3…5.如图所示是体育摄影中“追拍法”的成功之作,摄影师眼中清晰的运动员是静止的,而模糊的背景是运动的,摄影师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运动的美.请问摄影师选择的参考系是()A.大地B.太阳C.运动员D.步行的人6.如图所示,物体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则该物体()A.在第8 s末相对于起点的位移最大B.在第4 s末相对于起点的位移最大C.在第2 s末到第4 s末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最大D.在第4 s末和第8 s末在同一位置上7.一位游客在比萨斜塔用大小两块石头做自由落体实验,若他先让质量较大的石头自由下落,再让质量小的自由下落,那么这两块石头在空中下落时的高度差()A.保持不变B.不断增大C.不断减小D.先增大后减小8.蹦床运动要求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起、腾空并做空中运动.为了测量运动员跃起的高度,训练时可在弹性网上安装压力传感器,利用传感器记录弹性网所受的压力,并在计算机上作出压力-时间图象,假如作出的图象如图所示.设运动员在空中运动时可视为质点,则运动员跃起的最大高度是(g取10 m/s2)()A. 1.8 mB. 3.6 mC. 5.0 mD. 7.2 m二、多选题9.(多选)四个质点做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分别如图所示,在2 s末能回到出发点的是()10.(多选)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A、B两点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 A.物体经过AB位移中点的速度大小为B.物体经过AB位移中点的速度大小为C.物体通过AB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为D.物体通过AB这段位移所用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为11.(多选)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质量的5倍,甲从H高处自由下落,同时乙从2H高处自由下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高度H远大于10 m)()A.两物体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甲的速率比乙的大B.下落1 s末,它们的速度相等C.各自下落1 m,它们的速度相等D.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12.质点做方向不变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为零),设在连续相等时间内质点的位移分别为x1和x2,则x1和x2的比值可能为()A. 1∶1B. 2∶5C. 2∶1D. 4∶1三、实验题13.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得到的记录纸带如图所示,图中的点为计数点,在每两相邻的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m/s2,D点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4.如下图所示为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运动情况的装置:实验时由静止释放钩码,小车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小车进入布面前钩码已经落地了,小车在平玻璃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后来在布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所打出的纸带的一部分如图所示,纸带上相邻两点对应的时间间隔为T=0.02 s,试分析:(以下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由下图可知,小车在玻璃板上做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________m/s;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D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D=________m/s.15.一小球沿长为L=1 m的光滑斜面向下运动,用每隔s曝光一次的频闪照相机拍摄下不同时刻小球的位置照片如图所示,选小球的五个连续位置A、B、C、D、E进行测量,测得距离s1、s2、s3、s4的数据如表格所示.(1)小球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 m/s2.(2)斜面顶端距水平面的高度为________ m.(3)小球在位置A的速度v A=________m/s.四、计算题16.如图所示,长为L=75 cm的平底玻璃管底部放置一可视为质点的小球,现让玻璃管从静止开始以a1=16 m/s2的加速度竖直向下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球运动到玻璃管口,此时让玻璃管加速度大小减为a2=2.5 m/s2,方向不变,不计一切阻力(g取10 m/s2),求:(1)小球到达管口时小球和玻璃管的速度;(2)从玻璃管开始运动到小球再次回到玻璃管底所用的时间.17.A、B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车在前,其速度为v A=10 m/s,B车在后,其速度为vB=30 m/s.因大雾能见度低,B车在距A车700 m时才发现前方有A车,这时B车立即刹车,但要经过1 800 m,B车才能停下.问A车若按原速度前进,两车是否会相撞?说明理由.18.一辆汽车以72 km/h的速度正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突然发现前方40 m处有需要紧急停车的危险信号,司机立即采取刹车措施.已知该车在刹车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5 m/s2,求从刹车开始经过5 s时汽车前进的距离是多少,此时是否已经进入危险区域?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加速度为零的质点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也可能匀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虽然是曲线运动,但加速度恒定.2.【答案】B【解析】由于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质点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选项A错误,B正确;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不再变化,位移将随时间继续增大,选项C、D 错误.3.【答案】D【解析】a、b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A、B均错;在0~5 s内,当t=5 s时,a、b两个物体相距最远x=20 m,C错;根据x-t图象的斜率可判断D选项是正确的.4.【答案】C【解析】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结论可知,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的速度之比为1∶∶…,A错误;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的时间之比为1∶∶…,B错误;在相等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数之比是1∶3∶5…,C 正确,D错误.5.【答案】C【解析】运动员相对地面在运动,摄影师观察到运动员是静止的,而背景是运动的,则摄影师和运动员相对静止,是以运动员为参考系来拍摄的.6.【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6 s内物体一直沿正方向运动,6~8 s时物体反向运动,故6 s时相对于起点的位移最大,故A、B错误;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由图可知,4~8 s的加速度最大,故C错误;在4 s末到第8 s末时间内,图象的斜率不变,则加速度不变,故D正确.7.【答案】B【解析】设质量小的石头运动的时间为t,质量大的石头运动的时间为t+Δt,则两球的距离为:x=g(t+Δt)2-gt2=gΔt2+gtΔt,可见,两球间的距离随时间推移,越来越大.故A、C、D 错误,B正确.8.【答案】C【解析】从题目中的F-t图象中可以看出,运动员脱离弹性网后腾空的时间为t1=2.0 s,则运动员上升到最大高度所用的时间为t2=1.0 s,所以上升的最大高度s=gt=5.0 m,选项C正确.9.【答案】AD【解析】根据速度—时间图象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时间轴以上的“面积”表示正向位移,时间轴以下的“面积”表示负向位移,总位移为两位移的代数和,可知A、D正确,B、C错误.10.【答案】BCD【解析】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故v=,故A错误,B正确;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先后经过A、B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故平均速度为=;而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速度,故物体经过AB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为,故C、D正确.11.【答案】BC【解析】甲、乙两物体的重力加速度相同,由于同时释放,由v=gt可知,相同时刻有相同的速度;由v2=2gx 知,下落相同位移时速率也相同.12.【答案】BC【解析】设中间时刻速度为v,相等时间为t,加速度为a,则x1=vt-at2,x2=vt+at2,则==1-,因为是朝一个方向运动,所以v-at>0且v+at>0,所以-1<<1,但≠0,则<<3且≠1,故选B、C.13.【答案】2.00.71【解析】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打一个点,由于从A到B有5个时间间隔,因此从A到B时间为:T=5×0.02 s=0.1 s.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为常数即Δx=aT2,其中T=0.1 s,Δx=2.0 cm,所以带入数据解得:a=2.0 m/s2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得D点速度为:v D==0.71 m/s14.【答案】1.70 1.50【解析】由纸带知小车在OB段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的速度为v==m/s=1.70 m/s;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v D==×10-2m/s=1.50 m/s.15.【答案】(1)1.20(2)0.12(3)0.87【解析】(1)根据Δx=aT2,解得a==×10-2m/s2=1.2 m/s2;(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g sinθ;因为a与g已知,则可以求出斜面的倾角,即sinθ=0.12;因斜面长为1 m,那么斜面顶端距水平面的高度为h=L sinθ=0.12 m;(3)根据平均速度等于中时刻的瞬时速度,则有:v B==m/s=0.99 m/s.则v A=v B-aT=(0.99-1.20×0.1) m/s=0.87 m/s.16.【答案】(1)5 m/s8 m/s(2)1.5 s【解析】(1)设小球运动到管口的时间为t1,则由运动学规律知对玻璃管:x1=a1t对小球:x2=gt,而L=x1-x2联立并代入数值得t1=0.5 s所以小球到达管口时,小球的速度为v1=gt1=5 m/s,玻璃管的速度为v2=a1t1=8 m/s.(2)设小球再次回到玻璃管底经历时间为t2,则由运动学规律知:对小球:h1=v1t2+gt,对玻璃管:h2=v2t2+a2t而h1=h2+L联立并代入数值得t2=1 s所以整个运动过程的总时间为t=t1+t2=1.5 s.17.【答案】会相撞【解析】根据题意,B车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为:2=0.25 m/s2,aB==m/sB车减速至与A车的速度相等所用时间为:t==s=80 s在80 s内,A车位移xA=v A t=10×80 m=800 m,B车位移xB=v B t-at2=(30×80-×0.25×802) m=1 600 m.因xB=1 600 m>xA+700 m=1 500 m,所以两车速度相等之前已经相撞.18.【答案】40 m恰好未进入【解析】设汽车由刹车开始至停止运动所用的时间为t0,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于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5 m/s2则由v=v0+at得t0==4 s可见,该汽车刹车后经过4 s就已停下,其后的时间内汽车是静止的.由运动学公式知x=v0t+at2,刹车后经过5 s时汽车通过的距离为x=v0t0+at=40 m.即汽车此时恰好未进入危险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