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轴向拉伸和压缩

第三章轴向拉伸和压缩

第三章轴向拉伸和压缩课题:第一节轴向拉、压杆的内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熟悉轴向拉伸、压缩变形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

2、掌握截面法求内力、绘制轴力图。

3、理解轴力的正负号规定。

二、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对轴向受拉、受压杆件进行内力的计算、绘制轴力图。

三、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够举一反三。

[教学重点]1、掌握截面法求内力。

2、绘制轴力图。

[难点分析]轴力的正负号、列平衡方程。

『分析学生』学生在列平衡方程时易出问题,对轴力的正负号应用易出错,需多做练习。

[辅助教学手段]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讨论和比较的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提问:轴向、横向引入新课:以工程实例引入轴向拉、压的受力特点:直杆两端沿杆轴线方向作用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轴向拉伸:当作用力背离杆端,作用力是拉力,杆件产生伸长变形。

轴向压缩:当作用力指向杆端,作用力是压力,杆件产生压缩变形。

第一节轴向拉、压杆的内力一、内力的概念由外力(或外部因素)引起的杆件内各部分间相互的作用力。

二、内力的计算—-截面法:(1)截——沿欲求内力的截面上假想地用一截面把杆件分为两段;(2)取——抛弃一段(左段或右段),取另一段为研究对象; (3)代——将抛弃段对留取段截面的作用力,用内力代替; (4)平——列平衡方程式求出该截面内力的大小。

截面法是求内力最基本的方法。

注意:1)外力不能沿作用线移动 —— 力的可传性不成立(变形体,不是刚体 ); 2)截面不能切在外力作用点处 —— 要离开作用点。

轴力的正负号规定:拉为正,压为负。

练习题:求下图指定截面的内力。

解:1)求m-m 截面的内力Nm截——用m-m 截面把杆件分为左右两段; 取――抛弃右段,取左段为研究对象;代——将抛弃段(右段)对留取段(左段)截面的作用力,用内力m N 代替; 平——列平衡方程式求出该截面内力的大小。

KNN N X m m 4040==+-=∑ 2)求n-n 截面的内力Nn 学生讨论完成此练习。

三、轴力图轴力图:用平行于杆轴线的坐标表示横截面的位置,垂直的坐标表示横截面的轴力,按选定的比例尺把正轴力画在轴的上方,负轴力画在轴的下方。

例3-1:用截面法计算轴力,并绘制轴力图。

必须掌握。

教师讲解与学生联系相结合。

Nm课题:第二节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的正应力第三节轴向拉、压杆的强度计算[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熟悉正应力的概念。

2、掌握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的正应力计算,轴向拉、压杆强度条件。

3、理解应力的正负号,工作应力、极限应力以及许用应力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对轴向受拉、受压杆件进行正应力计算。

三、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够举一反三。

[教学重点]1、掌握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的正应力计算。

2、轴向拉、压杆强度条件。

[难点分析]正应力的正负号、计算公式的单位。

『分析学生』学生在做正应力计算时,单位换算易出错,需让学生理解后多做练习。

[辅助教学手段]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讨论和比较的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复习提问:内力的计算方法、轴力的正负号规定引入新课:两根材料相同、粗细不同的杆件受同样的外力,为什么细的比粗的容易拉断?第二节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的正应力一、应力的概念回忆初中物理里的压强引出:在相同的F力作用下,杆2首先破坏,而二杆各横截面上的内力是相同的,只是内力在二杆横截面上的聚集程度不一样,这说明杆件的破坏是由内力在截面上的聚集程度决定的。

把内力在截面上的集度称为应力,其中垂直于杆横截面的应力称为正应力。

应力的国际单位:帕斯卡(Pa )学生推导:22662/11/10101/11mm N MPa m N Pa MPa m N Pa ====二、横截面上的正应力由上图引出:平面假设: 变形前为平面的横截面,变形后仍为平面,仅仅沿轴线方向平移一个段距离。

也就是杆件在变形过程中横截面始终为平面 。

正应力的计算公式AN=σ 正应力的正负:拉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

三、两个例题例3-2 例3-3提醒学生注意: 1、单位的对应关系;2、内力、应力的正负号与杆件受拉、压的对应;3、提问复习常用的三角函数。

复习提问:杆件的强度第三节 轴向拉、压杆的强度计算讨论:为什么在建筑工地中用钢丝绳起吊较重的构件,而不用麻绳? 一、三个应力:1、工作应力: 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应力。

AN =σ 2、极限应力(危险应力):材料丧失正常工作能力时的应力,用u σ表示。

3、许用应力:构件安全工作时,材料允许承受的最大应力,用][σ表示。

许用应力等于极限应力除以大于l 的系数n 。

即nuσσ=][学生讨论:为什么n>1?4、工作应力与许用应力的关系:学生总结:轴向拉、压杆强度条件为构件的工作应力不超过材料的极限应力。

即][σσ≤=AN学生讨论:构件的破坏会发生在什么位置? 5、危险截面:应力最大的截面。

三、工程实际中有关强度的三类问题:围绕轴向拉、压杆强度条件][σσ≤=AN1、设计截面:已知荷载→N 、材料→][σ,设计出构件的截面尺寸→A(a 或d)。

2、校核强度:已知荷载→N 、截面尺寸→A 及材料→][σ,校核强度→比较σ与][σ。

3、确定许用载荷: 已知截面尺寸→A 及材料→][σ,确定出构件的许用载荷→N →P 。

课题:第四节 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变形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熟悉变形、弹性模量、抗拉压刚度、线应变、泊松比等概念。

2、掌握胡克定律。

3、理解轴向拉、压杆强度条件并应用。

二、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利用轴向拉、压杆强度条件,胡克定律解决工程计算问题。

三、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够举一反三。

[教学重点]1、轴向拉、压杆强度条件。

2、胡克定律。

[难点分析]正确运用轴向拉、压杆强度条件,胡克定律解决工程问题。

『分析学生』对利用轴向拉、压杆强度计算公式和胡克定律解决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的建立,需让学生理解后多做练习。

[辅助教学手段]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讨论和比较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提问:轴向拉、压杆强度条件例题3-4,3-5注意:1、引导学生先确定解题思路;2、平衡方程由学生列出;3、提问复习常用的三角函数;4、计算公式中的单位要对应准确。

第四节 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变形一、从生活实例引入概念:用手拉一根弹簧,当拉力不大时就放松,弹簧可以恢复原状,这就是弹性变形。

当拉力很大再放松时,弹簧被拉长了,说明弹簧有一部分变形不能消失而残留下来了,这部分残留的变形就是塑性变形。

弹性变形:杆件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变形,随着外力取消随之消失的变形。

学生对比总结:塑性变形:杆件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外力取消时不消失或不完全消失而残留下来的变形。

二、纵向变形和胡克定律:1、纵向变形:纵向变形后长度 - 纵向变形前长度l l l -=∆12、胡克定律:在弹性受力范围内,杆件的纵向变形与轴力及杆长成正比,与杆件的横截面面积成反比。

EANl l =∆ 讨论:N 、l 、E 、A 与杆件纵向变形的关系。

3、弹性模量:反映了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

单位:同应力。

常用单位:MPa说明:弹性模量是个常数;只跟材料本身有关;通过实验测定。

4、抗拉、压刚度:EA反映了材料的抵抗拉、压变形的能力。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刚度越大杆件变形越小。

5、线应变:单位长度的变形,纵向变形/杆件原长。

即ll ∆=ε 说明:线应变无量纲;其正负号同纵向变形。

6、胡克定律的应力应变表示形式:在弹性受力范围内,应力与应变成正比。

Eσε=或E ∙=εσ三、横向变形和泊松比:1、横向变形:横向变形后长度 - 横向变形前长度 即a a a -=∆12、横向应变: aa ∆='ε 3、泊松比(横向变形系数):横向应变与线应变的绝对值之比。

εεγ'=说明:泊松比是个常数;只跟材料本身有关;通过实验测定。

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几种材料的E 、γ值见表3-1。

四、 例题3-7课题:第五节 材料在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质第六节 材料的极限应力和许用应力 第七节 应力集中对构件强度的影响[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材料的极限应力和许用应力取值。

2、掌握塑性材料、脆性材料在拉压时的力学性质。

3、理解应力集中现象。

二、能力目标:通过对塑性材料、脆性材料在拉压时的力学性质的学习,学生能够熟悉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能。

三、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对工程质量问题具有一丝不苟的精神。

[教学重点]1、塑性材料在拉伸时的变形的四个阶段。

[难点分析]1、塑性材料在拉伸时的变形的四个阶段。

2、脆性、脆性材料的极限应力和许用应力取值。

『分析学生』学生对概念性较多的知识不喜欢学习,可以通过试验课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辅助教学手段]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讨论和比较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第五节 材料在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质一、低碳钢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质: 1、应力—应变曲线 2、变形发展的四个阶段 (1)弹性阶段:ob 段。

比例极限:直线的最高点a 所对应的应力,用p σ表示。

弹性极限:弹性阶段最高点b 所对应的应力,用e σ表示。

(2)屈服阶段:bc 段。

屈服极限:屈服阶段中的最低点的应力,用s σ表示。

(3)强化阶段:ce 段。

强度极限:曲线最高点所对应的应力,用b σ表示。

(4)颈缩阶段:ef 段。

3、塑性指标:延伸率;截面收缩率(1)延伸率:(试样拉断后的标距长度-试样的原始标距长度)/试样的原始标距长度,即%1001⨯-=lll δ 工程上通常按延伸率把材料分成: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

讨论:延伸率大的材料是脆性还是塑性材料。

(2)截面收缩率:(试样的原始截面面积-试样断口处的最小截面面积)/试样的原始截面面积,即%1001⨯-=AAA φ 讨论:截面收缩率与脆性材料、塑性材料的关系。

二、铸铁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质:铸铁的应力应变曲线为一段微弯曲线,没有屈服和颈缩。

三、低碳钢在压缩时的力学性质: 低碳钢的抗压强度极限无法确定。

四、铸铁在压缩时的力学性质:铸铁的抗剪能力低于抗压能力。

压缩时的破坏面大致与轴线成45-55度的夹角。

几种常见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质见表3-2。

第六节 材料的极限应力和许用应力一、材料的极限应力:材料的极限应力:材料能承受的最大应力,用u σ表示。

塑性材料的极限应力:屈服极限s σ。

脆性材料的极限应力:强度极限b σ。

二、许用应力:材料的许用应力][σ:工作应力的最高限度。

塑性材料的许用应力:屈服极限除以安全系数。

ssn σσ=][复习提问:安全系数的取值。

脆性材料的许用应力:强度极限除以安全系数。

bbn σσ=][常用材料的许用应力见表3-3。

第七节 应力集中对构件强度的影响1、应力集中:由于杆件外形的突然变化而引起局部应力急剧增大的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