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挖掘乡土文化绽放课堂精彩

挖掘乡土文化绽放课堂精彩

挖掘乡土文化 绽放课堂精彩
体系,是一门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与自主性于一体的课程,
在课堂上可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如何激发学
生学习地方课程的兴趣,让课堂精彩起来呢?笔者通过收集和探 访,悟
得点滴启发,将“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小学地方课程。本

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挖掘乡土文化资源, 绽放地方课堂精彩:挖掘 风
景名胜资源,传承地方文化;挖掘民俗风情资源,陶冶艺术情 操;挖掘
家乡文化资源,激发爱乡之情。通过挖掘乡土文化资源, 提升学生的地
方课程兴趣, 使他们的知识结构更加多元化, 使地 方课程课堂教学彰
显出活力。

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讲,他们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就是乡土文
化。乡土文化资源包括自然地理资源、 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 资
源。具体说来,有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两大类。乡土文化资源 经过千百
年的积淀,有着丰富的内涵。教师发掘和利用乡土文化 资源,应用于地
方课程教学,必将极大地丰富地方课程的内容, 不仅能培养学生热爱家
乡的情感, 而且能让课堂教学更接近学生 的生活,使学生能广泛地接
触社会、了解社会,从中获得直接经 验,促进全面发展。

一、 挖掘风景名胜资源,传承地方文化
小学课堂教学应注重让学生走出课堂, 在生活中体验。因此, 在
课程教学中应让学生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回归生活、体验 生活、学
会生活”是地方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 地方课程教学应
该形成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新体验、新发现、新认识。

在当前如火如荼的课改浪潮中,
地方课程像一股清冽的清
泉,涤荡着传统教学理念和运作方式,
为传统教学吹进了缕缕春
风。地方课程是一种独特的课程形态,
它超越了学科课程的逻辑
笔者结合地方课程教学实际,收集了大量的地方乡土资源素 材,以
缙云仙都风景和千年古镇为背景, 让师生在寻找和品味缙
云乡土资源的过程中发掘题材, 让学生经过寻访和实地考察, 激 发兴
趣,丰富知识,启迪心智。
仙都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古往今来,诸多名人墨客都在这 里留
下了足迹。境内九曲练溪、十里画廊,风景优美,更是众多 影视剧的取
景之地,将这些引入教学中,无疑增加了学生的学习 兴趣。在千年古镇
的文化资源挖掘中, 我们介绍了缙云的“赵州 桥”一一贤母桥等文化
资源,同时组织参观和考察的实践活动。 在参观、考察活动中,笔者引
导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名胜古迹的 特征,使学生获得第一手材料,小中
见大,平中见奇,鲜活充盈,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发散型思维, 而且使
他们走进自然,学习了书 本外的知识,有利于传承地方文化。
二、 挖掘民俗风情资源,陶冶艺术情操
民俗风情乡土文化不仅对本地区的经济和文化有一定影响, 更因其
独特魅力而陶冶了一方劳动者的情操, 使广大劳动者在劳
作之余能获得美的体验,从而享受到生活的乐趣。 农村小学应关 注乡
土艺术活动,着力挖掘乡土艺术资源。 通过鼓励和指导学生 参与乡土
艺术活动,既能培养学生对乡土艺术的兴趣, 充实学生 的生活,又能
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民族情操。
利用民俗风情文化,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教育资源, 从而激 发学
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以引入张山寨“七七庙会”民俗风情 为例:首先
要求学生深入实际,走访知情人,了解献山庙会的民 间传说、习俗及历
史沿革;然后收集相关资料,挖掘庙会的文化 内涵;最后扩大“七七庙
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学校组织学生
把收集到的资料整理装订成册, 作为向外宣传的材料或学校传授 乡土
文化的教材。学生受到了浓厚的家乡文化的熏陶, 感到非常
自豪。也可发动学生为挖掘地方特色文化献计献策, 为以后发扬
光大地方特色文化培养人才。
学生积极参与到庙会当中, 经历一系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 的文
化活动,感受传统庙会的文化内涵, 极大地丰富和满足了他 们的精神
文化需求。每逢庙会,人们便会穿上节日的盛装,扶老 携幼,从四面八
方聚集到一起,相互交流,欢聚畅叙,其乐融融, 一派祥和气氛。在此
期间,学生也能从中学会交往的礼仪,受到 教育,陶冶情操。
在上述地方课程教学案例中, 我们清楚地发现,通过学生实 践活
动,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教师是地方课程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学生成为
真正的实践者。 教师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 生开展综合实
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民俗风情中, 感受民俗风情 的魅力和内涵。
三、挖掘家乡特产资源,激发爱乡之情
在地方课程教学中,要求教师和学生围绕具有地方特色的家 乡特
产,感受家乡丰富多彩的特产经济,提升学生关注家乡、热 爱家乡的感
情。
如教学六年级《浙江绿谷》中《香菇之源》。在这一课中, 学生了
解了菇神传说,就会对家乡的特产产生好奇。 教师顺着思 路插入了家
乡特产的介绍,缙云以粮食生产、生态水果、蚕桑、 茶叶和席草为农业
的主导产业。尤其蚕桑是大多数学生家庭生活 中的一部分,学生听得
到、看得到,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结合学 生生活经验来开展教学活动,
把蚕桑资源作为地方课程的最佳资 源和活教材,以“蚕桑知识小调查”
开展教学活动, 调查农户桑
树种植和养蚕的情况、家庭收入情况,了解桑树的种植、蚕的养 殖方
法,写观察日记。培养学生从小了解家乡、关心家乡、热爱 家乡的感
情。
将家乡特色美食融入到地方课程教学活动中, 必将创出一份
新天地。例如缙云米炮糖、缙云上王土爽面等特色美食,组织学 生观察
烤烧饼的制作过程,通过采访切糖师傅了解缙云米炮糖的 制作工艺。同
时,在开展“缙云烤烧饼”这一教学活动中,如何 突破传统,让学生在
活动中寻找具有古镇特色的素材, 成了笔者
的思考点。经过思索,笔者以调查民间故事为切入点,经过学生 的调
查,找到不少如“烧饼的起源”等具有古镇特色的故事, 还
有学生写下了关于烧饼的习作。
为了加强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体性, 增强教学活动的 针对
性和实效性,我们还开展“寻找名人足迹”的课外实践活 动,让学生在
寻访、调查中悟家乡名人爱家乡之情感,求做人之 品质,让学生在体验
中产生心灵的震撼, 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家乡
的热爱。
地方课程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 用,积极
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创造性地挖掘现有资源的 潜力及深层次价
值,引导和帮助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在社 会大环境里学习与探
索,真正达到对地方文化的内在认同, 在多 样的文化传统中追寻独特
的价值,找寻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的
“共识”,让学生徜徉在地方文化的圣殿里,品尝文化大餐。只 要我
们高度重视乡土文化, 积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 地 方课程定
能在乡土这块肥沃的土壤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