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生成绽放课堂精彩
一、开阔课堂生成空间,需要精心预设,。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但并不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地展开学习,而是要求教师有教学方案的设计,并在教学方案设计中预先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老师在执教本课时,让学生说生活中的圆,他预设到肯定会有学生说到球,让学生带着探究的欲望,一步步地从画圆中体会到球肯定不是个圆。
从而解除学生的错误说法。
原本那些一知半解的孩子也豁然开朗,不由地露出了赞许的微笑。
预设是生成的起点,主观上只有穷尽各种可能,才能在教学活动中轻松驾驭。
新课程也明确要求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同时,还应对教材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加以领悟,充分挖掘,大胆地创造性地处理和使用,将其静态的、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赋予动态的生命,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中去感悟、去发现、去探索知识的历程。
二、营造课堂生成精彩,需要善捕契机。
无论课前我们教师作多充分的预设,课堂上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这些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对待,妥善处理,将会获得许多新启迪,新智慧。
老师就有一双睿智的眼睛,他捕捉到学生把球说成圆这一契机,没有直接否定学生的错误答案,也没有给学生说球是什么,而是让学生自己从探究圆的画法中,得出球不是圆的结论,让学生能够心服口服。
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再如教圆的半径的定义时,老师问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有位学生就直接说出与圆的半径有关系。
老师就抓住这一点,适时地追问,让学生在理解圆的半径的基础上,逐步归纳出圆的半径的定义。
学生们学得透彻,积极性被提高,老师也教得顺畅,激情澎湃,老师真不愧是一位高明的老师。
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就必须精心预设。
教师只有努力营造开放、和谐、有效的生成性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自己真正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
才能让学生在有生命的课堂中绽放精彩。
日本学者川上正当也认为:“知识,百科全书可以替代,可是,考虑出的新思想、新方案,却是任何东西也替代不了的。
”教师只有关注课堂,关注课堂中的事件,捕捉课堂中的契机,适时地引导,这样的课堂才会有活力,师生才会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