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在综合实践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综合实践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题目:如何在综合实践课中渗透思品教育?作者:朱丁英
单位:曲江区罗坑学校
时间:2012-6-23
如何在综合实践课中渗透思品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开设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

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体现在回归社会与生活,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培养,它与学生人性情感相结合,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其积极参与学习的兴趣。

如果要在综合实践课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就必须面对个性不同的学生。

那么,如何在综合实践课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呢?我在教学中边实验,边总结,同时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实施:
一、师严以律己,做学生的表率。

大家都知道: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不仅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在于培养青少年一代的思想品德,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

榜样的力量是无可估量的,教师的表率作用更是对学生有着非凡的影响。

因此,在综合实践课堂中,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以自己美好的言行和思想品德去感染学生,熏陶学生的情感,做学生学习的榜样。

教师热爱生活、关注社会,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却会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言行,乃至影响着学生的一生。

二、教给方法,学会分工合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是从学生生活和社会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的,教材中所体现的是学生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
式进行。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亲身实践,堂上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进行开展专题实践性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调查、访问、探究、查阅资料、积累交流等,这些是不能凭一个人的力量完成的,必须学会分工合作。

此时,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进行分工合作。

分工必须每个同学都明确,同时,老师要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纪律,按要求、按规律去做,否则就要影响整个班集体的形象。

学生在综合实践课中,不仅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还可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进一步增强学生热爱集体、为班集体争光的集体荣誉感。

三、学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小学综合实践课是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它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积极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

课题要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相联,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距离。

例如: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人的身体需要补充水分,要喝水、洗刷都要水,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生产也都离不开水。

那么,在生产生活中却出现了很多浪费水的现象,许多人或许也不知道我们的水资源很有限。

于是,我根据此现象,让学生以“珍惜水资源”这一课题展开讨论。

课堂上,学生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及自己了解的情况,所掌握的知识,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通过讨论、交流,不仅使学生学会了关注生活,同时也学会了关注社会,让学
生明白地球上的水资源是有限的,要节约水资源,就得从我做起、从家庭做起,从而带动全社会的人热爱自己的家园。

小学综合实践课关键在于立足课内与课外,课堂与生活、人与社会的联系,要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得学会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内容,根据实践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使学生能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情操得到陶冶,学会热爱生活,学会珍惜生命,同时增强团结协作精神,培养热爱集体荣誉感。

(注:此论文属本人所写,去年已上交过的,但已进行修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