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韩国商务谈判礼仪

韩国商务谈判礼仪

韩国商务谈判礼仪篇一:国际商务谈判及礼仪国际商务谈判及礼仪————结课论文姓名:赵玉波学号:20XX4190510缺勤数:三次(其中有两次是上了一节课)如今国际贸易与市场经济在高速发展中。

商场就如同战场一样,各行各业之间、公司企业之间,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分毫必争,毫不相让。

但毕竟商场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战场,这种竞争并不是真枪实弹,你死我活的拼杀,相反之,商场上的较量是文质彬彬地进行的。

即使双方有争议、有矛盾,相持不下,一切言行也必须是彬彬有礼的。

无论交易成功与否,注重礼仪都是十分重要的。

可以说,礼仪在国际商务谈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商务礼仪是在商务活动中体现相互尊重的行为准则。

商务礼仪的核心是一种行为的准则,用来约束我们日常商务活动的方方面面。

商务礼仪的核心作用是为了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

这样我们学习商务礼仪就显得更为重要。

我们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来概括商务礼仪,它是商务活动中对人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的普遍要求。

中国人喜欢在处理细节问题之前,先就双方关系的一般原则取得一致意见,把具体问题安排到以后的谈判中去解决,即“先谈原则,后谈细节”。

在谈判过程中,非常注意保护面子,看重立场、重视友谊。

所以即使是对方做出让步,也说是双赢。

而大部分国家的人谈判时,习惯于“先谈细节,避免讨论原则”。

认为细节是问题的本质,细节不清楚,问题实际上就没有得到解决,原则只不过是一些仪式性的声明而已。

所以,他们比较愿意在细节上多动脑筋,把利益看得比立场更重要,对于原则性的立场问题讨论比较松懈。

在谈判中对待事物的态度,取决于其是否能为自己带来实际价值,是否会损害自己的利益。

在国外的商务谈判,不能迟到是起码的礼貌,否则会被认为没有诚意。

而且在交谈中要尊重当地的习俗,不宜对他国的政治、宗教等妄加评论,也不宜谈论个人私事。

一些日常禁忌的礼仪行为在谈判中同样要注意,比如谈判中跷起二郎腿、目中无人地抽烟等。

另外,在西方、日本等发达国家看来,和他们商务谈判时强调自己的政府背景或者政府特殊支持,会被他们理解为不一定能严格按市场规则办事,意味着这是不想和他们诚意合作。

美国人的谈判总是注重预约晤谈。

何日何时,在何地方,谈多长时间,都是预先约定。

双方见面之后,稍作寒暄,便开门见山,直接进入谈判正题,很少有不必要的废话。

而且非常重视律师和合同的作用,谈判时他们尽可能让律师参加。

德国人谈判时,更加严忌谈判期间闲聊或节外生枝地闲谈。

德国人的谈判风格是审慎、稳重。

他们重视并强调自己提出的方案的可行性,不轻易向对手作较大的让步,让步的幅度一般在20%以内,因为他们坚信自己的报价是科学合理的。

此外,德国人在个人之间的交往上也是十分严肃正统的。

在和英国人谈判时,不要拒绝同主人一起去打高尔夫球,因为很多合同往往是打高尔夫球期间签订的。

英国人谈判喜欢对方提建设性意见。

因此,应当利用其“修养与风度”,耐心细微地启发诱导,并佐之以有说服力的证明材料,有理有据而平和婉转地点出问题,使其出于面子不得不放弃原有立场。

初次和日本、韩国人谈判的时候,都要经过中间人。

和日方谈判,要把保全面子作为和日本人谈判需要注意的首要问题,耐心是谈判成功的保证。

忌用律师、会计师和其他职业顾问作为主要谈判人员。

日本人把谈判中先做出单方面让步,或言行不一致的人看作是弱者。

而且他们在谈判中的“点头”仅是一种礼貌,表示“听到了”,并没有同意或者接受你的观点。

和意大利人谈判时,要把交际的融洽关系和谈判的利益关系区别开来,保持清醒的头脑。

和葡萄牙、西班牙商人谈判时,切忌不要过分地开诚布公,也不要一下子和盘托出自己的意见,否则会陷入被动。

比利时人注重地位、外表和服装,他们认为谈判对手也应该这样。

和他们谈判时,要十分尊重对方,维护其较强的自尊心。

总之,谈判双方人员具备良好的礼仪是商务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素质,也是商务活动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

在商务谈判的过程中商务礼仪显得尤为重要。

我认为:一个员工素质的高低会直接从其所从事的商业活动中体现出来,而在所以的商务活动中,商务谈判无疑是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商务活动,因此,员工在谈判中的言行即在谈判中的礼仪便是一个员工素质的最好体现,而我认为商务礼仪对谈判的成功与否是起到一个奠定基础的作用。

那么,通过研究商务礼仪在商务谈判中的作用,就可以促使企业重视并培养员工素质,并借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加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篇二:英国商务谈判礼仪英国商务谈判礼仪英国是最早的工业化国家,早在17世纪,它的贸易就遍及世界各地,但英国人的民族性格是传统、内向、谨慎的。

尽管从事贸易的历史较早,范围广泛,但是贸易洽商特点却不同于其他欧洲国家。

英国人崇尚“绅士风度”和“淑女风范”,讲究“女士优先”。

在日常生活中,英国人注意仪表,讲究穿着,男士每天教都要刮脸,凡外出进行社交活动,都要穿深色的西服,但忌戴条纹的领带;女士则着西式套裙或连衣裙。

英国人的见面礼是握手礼,戴着帽子的男士在与英国人握手时,最好先摘下帽子再向对方示敬。

但切勿与英国人交叉握手,因为那会构成晦气的十字形,也要避免交叉干杯。

与英国人交谈时,应注视着对方的头部,并不时与之交换眼神。

与人交往时,注重用敬语“请”、“谢谢”、“对不起”等。

奉行“不问他人是非”的信条,也不愿接纳别人进入自己的私人生活领域,把家当成“私人城堡”,不经邀请谁也不能进入,甚至邻里之间也绝少往来。

非工作时间即为“私人时间”,一般不进行公事活动,若在就餐时谈及公事更是犯大忌而使人生厌。

日常生活绝对按事先安排的日程进行,时间观念极强。

英国人通常一日四餐,即早餐、午餐、午茶点和晚餐,晚餐为正餐。

不喜欢上餐馆,喜欢亲自烹调。

平时以英法菜为主。

“烤牛肉加约克郡布丁”被誉为国菜。

进餐前习惯先喝啤酒或威士忌。

讲究喝早茶与下午茶。

在商务谈判中,英国人说话、办事,都喜欢讲传统、重程序,对于谈判对手的身份、风度和修养,他们看得很重。

通常英国客商不太重视谈判的准备工作,但他们能随机应变,能攻善守。

●英国文化的谈判方式具体表现如下:(1)准备往往不充分,也不过于细致。

(2)为人和善、友好,好交流,容易相处。

(3)具有灵活性,对建设性意见反应积极。

●在英国从事商务活动,对以下特殊礼俗和禁忌应加以注意:(1)不要随便闯入别人的家。

但若受到对方的邀请,则应欣然前往。

这无疑可理解为对方在发出商务合作可能顺利实现的信号。

但在访问时,最好不要涉及商务事务,不要忘记给女士带上一束鲜花或巧克力。

(2)给英国女士送花时,宜送单数,不要送双数和13枝,不要送英国人认为象征死亡的菊花和百合花。

(3)不要以英国皇室的隐私作为谈资。

英女王被视为其国家的象征。

(4)忌用人像作为商品的装潢。

英国人喜欢蔷薇花,忌白象、猫头鹰、孔雀商标图案。

(5)忌随便将任何英国人都称英国人,一般将英国人称“不列颠人”或具体称为“英格兰人”、“格兰人”等。

(6)英国人最忌讳打喷嚏,他们一向将流感视为一种大病。

所以在与英国人进行商务谈谈判时需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英国人不轻易与对方建立个人关系。

即使是本国人,人们个人之间的交往也比较谨慎,很难一见如故。

他们不轻易相信别人,依靠别人。

这种保守、传统的个性,在某种程序上反映了英国人的优越感。

但是你一旦与英国人建立了友谊,他们会十分珍惜,长期信任你。

在做生意上关系也会十分融洽。

所以,一个结论就是,如果你没有与英国人长期打交道的历史,没有赢得他们的信任,没有最优秀的中间人作介绍,你就不要期望与他们做大买卖。

所以在与英方商务谈判时需要做好充分的数据准备,有力的论据来说服对方。

尽管英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但那种平等和自由更多的表现在形式上。

在人们的观念中,等级制度依然存在,这就是为什么英国还保留象征性的王室统治。

在人们的社交场合,“平民”与“贵族”仍然是不同的。

例如,在英国上流社会,人们喜欢阅读的是“时报”、“金融时报”;中产阶层的人阅读“每日电讯报”;而下层人则读“太阳报”或“每日镜报”。

相应,在对外交往中,英国人比较注重对方的身分、经历、业绩,而不是像美国人那样更看重对手在谈判中的表现。

所以,在必要的情况下,与英国人谈判,派有较高身分、地位的人,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英国人商务谈判的决策程序本身不如日本人、美国人那样看重。

相应地,他们对谈判的准备也不充分,不够详细周密。

他们善于简明扼要地阐述立场,陈述观点;在谈判中,表现更多的沉默、平静、自信、谨慎,而不是激动、冒险和夸夸其谈。

他们对于物质利益的追求,不如日本人表现的那样强烈,不如美国人表现的那样直接。

他们宁愿做风险小、利润也少的买卖,不喜欢冒大风险、赚大利润的买卖。

在1989年,英方与中方曾拟合作上一个大项目,当一切都谈妥之后,由于形势有了变化,英方担心中方政策有变,毅然放弃了这个合作项目,这就是英人的特点。

英国商人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不能保证合同的按期履行,不能按时交货。

据说这一点举世闻名。

英国人为此也做了很大努力,但效果不明显。

原因是什么?众说纷纭,较为信服的论据就是,英国工业历史较为悠久,但近几个世纪发展速度放慢,英国人更追求生活的秩序与舒适,而勤奋与努力是第二位的。

另外,英国的产品质量、性能优越,市场广泛,这又使英国人忽视了作为现代贸易应遵守的基本要求。

英国人的会晤特点与着装礼仪英国人的时间观念很强,所以与英方谈判拜会或洽谈生意一定要先预约,并要准时到达,如果提前几分钟更好,这样会得到英国人的信任和敬重,因为人的相处之道是严守时间,遵守诺言。

会面时,握手之后,递交名片。

英国人名片上的头衔,不完全代表其实权地位,有些人虽挂名重要干部职衔,但不一定具有决定权。

英国是个很重视资格的国家,经过有资格人士介绍情况,联系业务,及人际往来,相当重要。

英国人从事商务活动时多穿有背心的三件头式西装,结传统保守领带,他们不打条纹领带,因为英国人会因此联想到旧“军团”或老学校的制服领带。

英国人注意服装穿着,其服饰因时而异。

他们也往往以貌取人。

因此,赴英国从事商务或其他工作时,仪容、态度尤须注意,胡子要剃得干干净净,领带及领子也须整整齐齐,穿西服或轻便服比较适宜。

不要佩带及领子也须整整齐齐,穿西服或轻便服比较适宜。

不要佩带有条纹的领带。

裤子上的纽扣要扣好,若有一个没扣好,便失大雅。

英国人在谈判中的沟通方式英国人在谈判中缺乏灵活性,他们通常采取一种非此即彼,不允许讨价还价的态度。

因此,在谈判的关键阶段,表现得既固执又不愿花费很在力气,不像日本人那样,为取得一笔大买卖竭尽全力。

但同时英国人谈判稳健,善于简明扼要地阐述立场、陈述观点,之后便是更多地沉默,表现出平静、自信而谨慎。

在谈判中,与英国人讨价还价的余地不大。

有时这些人采取非此即彼的态度。

在谈判关键时刻,这些人往往表现得既固执又不肯花大力气争取,使对手颇为头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