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美国经济学泰斗保罗·萨缪尔森十三日在其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家中逝世,享年九十四岁。
萨缪尔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他的经典著作《经济学》以四十多种语言在全球销售超过四百万册,是全世界最畅销的教科书,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也正是他的这本著作,将西方经济学理论第一次系统地带进中国,并使这种思考方式和视野在中国落地生根。
1948年,萨缪尔森发表了他最有影响的巨著《经济学》。
这本书一出版即告脱销。
许多国家的出版商不惜重金抢购它的出版权,不久即被翻译成日、德、意、匈、葡、俄等多种文字。
该书对经济学中的三大部分——政治经济学、部门经济学、技术经济学都有专门的论述,读过这本书的人都看到他从宏观经济学到微观经济学,从生产到消费,从经济思想史到经济制度都比前人有新的创见。
这部著作在内容、形式的安排上也可谓匠心独具,他在每一章的开头加上历代名人的警句,言简意赅地概括全章的主题,使读者不像是在啃枯燥的理论书,而是在读一部有文学色彩的史书。
这一巨著的出版,为普及、推广其理论创立了良好的条件。
1953年,当《经济学》第三版发行时,萨缪尔森来到美国预算局,为美国政府出谋划策。
他提倡赤字预算,追逐加速经济增长,从而使美国克服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艾森豪威尔停滞”,他也成为白宫中不可缺少的高参。
1959~1960年,萨缪尔森被任命为美国总统事务委员会调查咨询小组的顾问。
1960年,他被美国总统肯尼迪任命为总统调查咨询顾问和美国国家计划局经济顾问。
1958年,他与索洛和多夫曼合著了《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一书,为经济学界新诞生的经济计量学做出了贡献。
1961年是萨缪尔森学术生涯中的重要一年。
他再次出任美国财政部经济顾问。
同时,他在《经济学》第五版中,把自己的理论体系称之为“新古典综合学派”,并在1961年的美国经济学年会上,对其理论的核心部分、理论体系及其研究方法做了较为详细的解释。
他的此番解释,受到与会者的高度评价,人们一致推选他做该年度学会的会长。
1962年,萨缪尔森被授予名誉文学博士、名誉法学博士。
1965年,又被任命为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经济咨询委员会顾问,并出任美国国际经济学会会长。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的经济增长较快。
在肯尼迪·约翰逊出任美国总统的8年中,美国没有爆发经济危机,凯恩斯主义被他的追随者吹捧为“战后繁荣主义”,作为总统首席经济顾问的萨缪尔森便成了美国凯恩斯主义的代名词,美国经济生活中的成就也被视为是“新古典综合学派”的功绩。
1966年,萨缪尔森在接受印第安那大学授予他名誉法学博士的同时,出版了《萨缪尔森科学论文集》。
1967年,密执安州大学授予他名誉法学博士。
1970年,克莱尔门特·雷特·丢特学校授予他名誉法学博士,伊利诺斯州的伊文斯威林大学授予他荣誉奖章。
1971年,他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院授予的爱因斯坦奖。
1970年,《经济分析基础》的水准得到三度肯定,协助他赢得诺贝尔奖,最使他激动的是,他是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第一个美国人。
他从斯德哥尔摩领奖回到纽约时,成千上万的人用最高的礼仪欢迎他。
在为他举行的庆祝会上,他满怀激情地向人们说:“我可以告诉你们,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诀窍之一就是要有名师指点。
”他没有忘记精心栽培他的汉森·阿尔文教授。
萨缪尔森的税收思想
保罗·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一书中论述的税收理论和政策主要包括的内容有税收性质、税收原则、税收影响:
(一)税收性质
“在决定如何向他们自己征税时,人民实际上所决定的是如何把满足社会需要的资源从各个家庭中取出,从他们所拥有的企业中取出,以备作为公有物品和劳务来使用。
”在这里,萨缪尔森指出了政府的税收是来自对私人部门的征收,这是税收的第一次再分配;另一方面,他认为,政府取得的税收主要用于转移支出,这是第二次再分配。
"国家也在福利转移支付上花钱,把钱给予社会上某些人,以便用于他们的私人需要。
"他进一步分析,税收的上述两次再分配是对社会有利的,是公平的,因为税负是“落于富人,而不是穷人”,“落于有形资源(如土地和财产),而不是劳动力所有者身上”。
十分明显,萨缪尔森企图通过对税收经济性质的分析来说明资本主义国家是一种公平分配,它抹杀了资本主义税收的根本性质,掩盖了资本主义国家税收的真正来源。
(二)税收原则
萨缪尔森对传统理论中的“利益原则”和“牺牲原则”两个税收原则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两个原则固然重要,但他们却存在选择上的困
难。
“设想甲乙二人一切相同,其唯一不同之处是乙的财产和收入为甲的十倍。
这是否意味着乙为警察保卫缴纳的税款的绝对量应和甲一样?或者为了支付警察费用,乙应缴纳同一比例的收入?或者,由于警察需用较多的时间来保护富人的财产,境况富裕的乙必须用收入的较大比例来付税才算是偿付了他在警察费用中的公道分额?”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采用兼顾两个原则的公平合理原则,分别按横的公平和纵的公平征税。
"对于情况相同的人征收相同的赋税;对于情况不同的人,征收不同的赋税。
"为此,一国应采用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
(三)税收影响
税收对经济有较大影响,这种影响反映在许多方面:
一是影响收入分配。
萨缪尔森是通过洛伦茨曲线来说明税收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的。
二是税收对劳动力的影响。
在一些场合,如劳动力工资较低或税率较低,所得税可以刺激劳动者努力,而在另一些场合,如累进税率较高,所得税则可能妨碍劳动者努力。
三是税收对投资的影响。
萨缪尔森认为,累进税会给风险投资带来不利影响,累进程度越大,这种影响就越大。
但是,累进税同时也有对这种影响的抵消作用,因为“税款取自仅仅花费其增长的收入的微小部分的节俭的富人,而不取自花费其一切的穷人。
以此而论,累进税可以把消费的力量保持在高水平”。
消费水平高,自然对投资有利。
四是税收对消费和国民收入的影响。
萨缪尔森认为,税收对消费的影响是巨大的,政府增加税收,使得“我们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将降低,而可支配收入的降低又使我们减少消费支山”。
他分析到,消费支出的减少必然使消费曲线下移,较低的消费曲线自然相交于较低的国民收入曲线,导致国民生产总值的减少。
结论是,税收的增加对消费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导致国民收入下降。
萨缪尔森:凯恩斯主义的集大成者
1931年,聪明勤奋的萨缪尔森,在十五岁的时候就考入芝加哥大学,专修经济学。
尽管他进入经济学的领域纯属偶然,但结果证明,经济学这一行如天造地设般适合他,用他自己的话9月2日(芝加哥大学开学的这一天)才是他真正的生日。
进入大学后,他高效率地利用时间学习,博览群书。
他爱好广泛,课余常把做高等数学习题作为自我消遣。
他对物理学也有浓厚的兴趣。
初入大学时,萨缪尔森年纪虽轻,但沉着稳重,喜欢思考。
他对前人的理论总抱着审视的态度,寻觅理论尚未完善或不完美的地方。
萨缪尔森
最后以优异成绩获得了芝加哥大学的学士学位,其平均成绩是A,随后他从容地进入哈佛就读。
进入哈佛大学后,萨缪尔森的眼界大为开阔,这里的学术思想与芝加哥大学迥然不同。
面对着各种学术流派,他更加刻苦地探讨和研究、类比各种学说的异同,找出他们的不足。
1936年,即来到哈佛大学一年后,萨缪尔森获得了硕士学位,并以敏捷的思维、广博的知识及实干精神,赢得了哈佛大学经济学权威人士阿尔文·汉森教授的青睐。
汉森收萨缪尔森做自己的助手,这使他对各种学派的研究更为深入。
他不断地探讨汉森的学术思想,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同时也为自己选择研究的主攻方向。
1936年,自英国内阁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发表了他最有影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一书以后,美国许多经济学者对凯恩斯的学说大感兴趣,萨缪尔森的导师就是其中的一个。
他原来反对凯恩斯的国家干预政策,提倡“自由放任”,后来转而成为凯恩斯主义在美国的传播人,把凯恩斯主义移植到了美国。
他不但继承凯恩斯的经济学说,而且把这种学说理论通俗化,还做了一些补充发展,后来成为美国凯恩斯主义学派的权威人士之一。
萨缪尔森纵观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感到确有可研究之处,于是师生协作,不断宣传凯恩斯主义,并对它做了进一步的补充。
这样,汉森和萨缪尔森便成为凯恩斯主义在美国的主要代表人物。
而萨缪尔森对研究凯恩斯主义所做的贡献远比他的导师大得多。
萨缪尔森在攻读博士学位时,重新阅读了从威廉·配弟到亚当·斯密,从李嘉图到马歇尔、瓦尔拉斯以及帕累托、庇古、凯恩斯等人的著作,得以纵观整个经济思想史,并以新的眼光看待凯恩斯主义。
当时社会上对凯恩斯理论中的“投资乘数论”及“就业乘数论”颇为注意,萨缪尔森认为,凯恩斯主义是从1929年4月的美国华尔街股票暴跌开始到1933年基本停止这一遍及资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凯恩斯的理论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很有价值。
因此,他决定从当时社会上亟待
解决的难题——投资与就业问题入手,来研究凯恩斯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