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九年级数学
三视图
【概述】
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中的第二节“三视图”,共两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本节课是在上一节认识了物体的投影后,对几何体三视图的介绍。
主要内容是:介绍三视图的概念,画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的认识,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
本节课是学好立体几何的基础之一,是本章的重点。
【设计理念】
本课以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理念。
陶行知说:“最好的教育,要想它有效,须是教学做合一。
”他还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
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将教师教、学生学与练习结合,依据学生学“三视图”的思路来开展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认识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了解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和三视图的概念。
●学生了解各个视图之间的尺寸关系;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学生会画直棱柱等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学生能根据三视图还原几何体。
➢过程与方法
●学生掌握几何体三视图的画法。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学生感受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
●学生提升观察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单元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几何体的三视图的画法,在此之
前,学生学过物体的投影有关的知识,具备了学习几何体三视图的基础。
●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在画几何体三视图时可能存在困难。
【策略选择】
本课根据上述目标和学生的情况,本节课采用了自主探究教学法,学生通过动态教学课件、实物模型对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进行自主探究。
空间想象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凭借想象完成任务,空间想象能力弱的学生可以借助软件或实物进行观察,完成任务。
本节课采用了图片、实物模型和动态课件等教学辅助材料,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学习工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资源准备】
●动态多媒体课件。
●几何体模型。
●学生计算机。
【各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该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认识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了解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和三视图的概念。
●学生了解各个视图之间的尺寸关系;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学生会画直棱柱等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过程与方法
●学生掌握几何体三视图的画法。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学生感受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
●学生提升观察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该课时教学过程】:
一、背景知识复习
1. 复习常见的空间几何体
教师活动:教师使用PPT展示立体图形;教师提问课件上立体图形的名称。
学生活动:所有学生一起回答立体图形的名称,对立体图形的名称进行简单复习
媒体或资源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
图1. 几何体复习课件
2. 复习投影有关的知识
教师活动:教师利用教师内的投影仪,带领学生回忆投影的概念。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投影仪、物体和影子,回忆投影的概念,并复述。
教师活动:教师展示四组实物的图片和投影的图片,让学生将实物与投影匹配,作为小练习。
学生活动:学生将实物图片与投影匹配起来。
媒体或资源运用:课件、教师内用于投放课件的投影仪
图2. 投影复习课件
设计意图:几何体的名称和投影的概念是本节课的基础知识。
课前通过复习这两部分的内容,为本节课学生学习提供支架。
二、情境引入
1. 图片导入
教师活动:教师呈现一张背影照片,引导学生猜测照片中人物的关系。
学生活动:学生猜测照片中的人物关系,并举手回答。
教师活动:教师呈现前一张照片中人物的另一张正面照,引导学生说出照片中人物的关系。
学生活动:学生一起回答照片中人物的关系。
教师活动:教师提问学生,从两张照片的例子中,学生有哪些思考,懂得了什么道理。
学生活动: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角度、如何准确表征物体角度进行发言。
媒体或资源运用:课件、图片
图3. 图片资源
2. 飞机模型图导入
教师活动:教师展示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架飞机模型的图片,总结学生感悟的道理
学生活动:学生感受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得到的结果不同,想要准确表征物体,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观察、表征。
媒体或资源运用:课件、图片
图4. 飞机案例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例子做情境引入,使学生了解用三视图表征图形的目的和意义。
三、概念介绍
1. 学习视图和三视图的概念
教师活动:教师将投影与视图联系起来,介绍视图的概念、投影面的概念和三视图的概念。
学生活动:学生结合与投影有关的知识,体会视图和三视图的概念。
媒体或资源运用:课件
图5. 投影面概念介绍课件
2. 小练习
教师活动:教师借助课件,呈现一道关于三视图概念的问题。
如果学生在完成练习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借助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理解三视图的概念。
学生活动:学生一起回答课件上的问题。
媒体或资源运用:课件、实物
图6. 小练习展示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概念,对三视图有初步认识,便于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展。
借助小练习,检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观察寻找可能在自主探究过程中需要教师帮助的学生。
四、学生自主探究
1. 学生探究长方体、圆柱、三棱锥的三视图
教师活动:教师布置任务,引导学生自行利用计算机和动态教学课件观察、绘制长方体、圆柱、三棱锥的三视图。
学生活动:学生利用动态课件和计算机,从不同角度观察三种例题图形的三视图,并将几何体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结果画出来。
教师活动: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个别化辅导。
媒体或资源运用:动态模型课件
图7. 动态模型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课前通过师生对话,朗读小诗歌,演唱英文歌等活动,既起到课前热身,激起学生开口的欲望,同时也起到唤醒旧治,为下文的语言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五、三视图画法介绍
1.三视图画法演示
教师活动:教师收集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画出的几何体的多个视图,按照三视图的画法呈现在黑板上。
学生活动:学生反馈自己在自主探究过程中绘制的几何体的视图,并观察教师演示。
媒体或资源运用:无
2. 三视图画法的注意事项
教师活动:教师借助课件演示几何体三视图之间长、宽、高之间的数量关系。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理解教师所讲内容。
媒体或资源运用:课件
图7. 三视图注意事项课件
3. 小练习
教师活动:教师展示几种不同的几何体,组织学生画出这些几何体的三视图。
学生活动:学生绘制三视图,遇到问题向教师提问。
教师活动: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解画三视图的其它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新内容,改正出现错误的三视图。
媒体或资源运用:课件
图8. 三视图注意事项课件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组织学生画好的无序的三视图,向学生介绍三视图的注意事项。
并通过练习,巩固三视图的绘制方法、注意事项。
六、课堂小结
1.回顾本节知识
教师活动:教师提问,学生今天有哪些收获?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师活动:教师整理、结构化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收获。
媒体或资源运用:课件
图9. 复习课件
2.作业布置
教师活动:教师布置作业。
学生活动:学生记录作业要求。
媒体或资源运用:课件
图10. 作业课件
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为下一课时学生学习通过三视图还原图形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