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物溶出度仪(桨法)机械验证方案20160708

药物溶出度仪(桨法)机械验证方案20160708

药物溶出度仪机械验证方案仪器名称:____________仪器型号:____________起草人:____________起草日期:___年___月___日审核人:____________审核日期:___年___月___日批准人:____________批批日期:___年___月___日成都天地仁和药物研究有限公司目录1.概述 (3)1.1 仪器概况 (3)1.2 仪器用途 (3)2.目的 (3)3.范围 (3)4.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 (4)5.方案执行 (4)6.内容 (4)6.1文件检查 (4)6.1.1 目的 (4)6.1.2程序 (4)6.1.3 可接受标准 (4)6.1.4 原始记录 (5)6.2具体确认步骤 (5)6.2.1 验证前检查 (5)6.2.2 仪器与试剂 (5)6.2.3 运行确认 (5)6.2.4 性能确认 (9)6.3再确认 (11)6.4确认结论 (11)6.5确认报告 (11)7.参考文件 (11)ZRS-8GD型智能溶出试验仪确认记录 (12)ZRS-8GD型智能溶出试验仪确认报告 (20)ZRS-8GD型智能溶出试验仪为溶出度(释放度)测定常用仪器,为确保该仪器能达到用于测定样品溶出度(释放度)的要求,制定本方案对该仪器进行再确认。

1.1 仪器概况ZRS-8GD型智能溶出试验仪是专门用于检测固体制剂(如片剂、胶囊剂等)溶出度(释放度)的药物试验仪器,它能模拟人体的胃肠消化运动过程,配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可检测药物制剂的溶出度(释放度)。

本仪器由主机、水浴箱、溶出杯、转轴等组成。

仪器主要参数如下:1.2 仪器用途该仪器适用于测定样品溶出度(释放度)。

2.目的对该仪器进行运行确认及性能确认,以确定仪器是否仍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是否仍能满足日常分析测试工作的需求。

3.范围适用于ZRS-8GD型智能溶出试验仪的再确认。

5.方案执行所有空白记录都要填写,如果项目不适用,用单线划掉,签名并注明日期。

所有的测试项目都应完成,若未完成应记录,按偏差处理,并说明相关原因和解决的措施。

所有的偏差均要求记录,并用适当的方法评估其影响,并证明采用的纠正措施是可以被接受的。

偏差记录见确认记录中“5.偏差处理记录”。

6.内容6.1文件检查6.1.1 目的确保与本次再确认的相关文件都齐全。

6.1.2程序6.1.2.1 确定仪器使用说明书等相关原始资料和技术文件齐全。

6.1.2.2 相关人员接受了再确认方案及相关操作规程的培训。

6.1.2.3 确认方案中涉及的所有仪器均经过校准,并在有效期内,且有必须的相关证书。

6.1.3 可接受标准根据确认记录中“1.文件检查记录”的要求,核对相关文件,确保文件完整。

相关人员接受了确认方案及相关操作规程的培训。

确保ZRS-8GD型智能溶出试验仪及其他仪器经过校准,在有效期内,且有相应的证书。

6.1.4 原始记录检查记录见确认记录“1.文件检查记录”及“2.仪器与试剂”。

6.2具体确认步骤6.2.1 验证前检查6.2.1.1 溶出杯杯体光滑,无凹陷或凸起,无划痕、裂痕、残渣等缺陷。

6.2.1.2 桨轴桨轴无锈蚀,桨面涂层光滑、无脱落。

6.2.2 仪器与试剂6.2.2.1 要求倾角仪:测量范围0~90°,分度值0.1°;温湿度计:湿度范围20~95%,分度值1%;秒表:范围0~5000S,分度值0.1S;温度计:温度范围0~50℃、分度值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感量为0.01mg;游标卡尺:测量范围0~20cm°,分度值0.02mm;振幅仪:测量范围0~2mm,分度值0.02mm;转速仪:测量范围0~200rpm,分度值0.1rpm;百分表:测量范围0~10cm,分度值0.1mm;水杨酸溶出度标准片:由于包装或运输过程中的碰撞可能会对片子的完整性造成影响,有破损的水杨酸溶出度标准片不能用于试验。

6.2.2.2 具体见确认记录“2.仪器与试剂”。

6.2.3 运行确认6.2.3.1 目的考察ZRS-8GD型智能溶出试验仪的各项功能是否仍达到其设计要求,并能顺利运行。

6.2.3.2 程序6.2.3.2.1 运行开始前状态的确认对照使用说明书,确认环境、电源等是否符合要求,具体按确认记录中“3.1运行确认开始前状态的确认记录”进行。

6.2.3.2.2 机械尺寸确认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四部通则0931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法,使用游标卡尺测定溶出杯、转蓝、搅拌桨的规定尺寸,具体按确认记录“3.2机械尺寸确认记录”进行。

6.2.3.2.3 溶出仪水平度确认用倾角仪在溶出杯的水平面板上从两个垂直方向上测量,两次测量的数值均不得超出0.5°表明溶出仪水平放置达到要求。

否则应调整溶出仪,直到符合水平放置的要求。

具体按确认记录“3.3溶出仪水平度确认记录”进行。

6.2.3.2.4 桨轴、溶出杯垂直度确认紧贴桨轴测量垂直度,再沿桨轴旋转90°测量,每根桨轴两次测量的数值均不得超出90.0°±0.5°。

紧贴溶出杯内壁(避免触及溶出杯底部圆弧部分)测量垂直度,再沿溶出杯内壁旋转90°测量,每个溶出杯两次测量的数值均不得超出90.0°±1.0°。

具体按确认记录“3.4桨轴、溶出杯垂直度确认记录”进行。

6.2.3.2.5 转轴与溶出杯的同轴度确认仪器的每个溶出杯孔旁,有3个偏心轮,用来固定溶出杯,先将仪器所带的测同心圆的盖子放在第一个溶出杯上,将转轴反过来从仪器的上端插入,直到通过同心圆盖上的孔,如位置不对,应调整3个偏心轮的位置,使溶出杯固定于中心位置上,再用同样的方法调整第六个杯的位置,然后再调整其他四个杯的位置(调整后,应将每个溶出杯编号,此后如不移动溶出仪,则不需要每次都调整)。

在溶出杯内的桨轴上下各取一个点,以桨轴为中心旋转一周,选择夹角为120°的三个点测量桨轴与溶出杯内壁的距离,来表征溶出杯垂直轴与桨轴的偏离。

一个测量点位于溶出杯上部靠近溶出杯上缘,另一个测量点位于溶出杯圆柱体内靠近桨叶上方(两点在同一方向)。

每个溶出杯在2个点测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均不得超出2.0mm。

具体按确认记录“3.5转轴与溶出杯的同轴度确认记录”进行。

6.2.3.2.6 通电状态级按键确认给仪器通电,观察显示窗、控制面板按键、水浴箱、转轴转动等的国内工作状态,确认仪器的主要按键级功能,具体按确认记录中“3.6通电状态级按键确认记录”进行。

6.2.3.2.7 桨叶深度确认测量每个溶出杯内桨叶下缘与溶出杯底部的距离,均应为25mm±2mm。

具体按确认记录中“3.7桨深度确认记录”进行。

6.2.3.2.8 转轴摆动幅度的确认确认前使桨叶底部距溶出杯内底部25mm±2mm,在桨叶上方约20mm处测量,将仪器转速设定为50转/分,连续测量15秒,每根桨轴测量值不得超过1.0mm。

具体按确认记录中“3.8转轴摆动幅度确认记录”进行。

6.2.3.2.9 时间准确度的确认设置运行时间为45分钟并运行,从转杆开始转动,“秒信号指示灯”开始闪亮,用秒表开始计时,当转杆停止运行,“秒信号指示灯”恒亮不闪,秒表计时停止,比较秒表与实际运行时间的时间差。

具体按确认记录中“3.9时间准确度确认记录”进行。

6.2.3.2.10 转轴转速的确认将桨轴的转速设定在每分钟100转,用转速仪连续测定60秒,各桨轴的转速均应在100±4%转范围内。

6个溶出杯中的转动轴,其转速均应一致。

具体按确认记录中“3.10转轴转速确认记录”进行。

6.2.3.2.11 温度均匀性的确认将水浴箱中水位调整刻度线以上,将所规定的溶出介质脱气,并按规定量置于溶出杯中,开启仪器温度显示窗的启停键,使溶出仪处于加热温控状态,当温度达到设定温度(一般应根据室温情况,可稍高于37℃(+0.5~1.0℃),以使溶出杯中溶出介质的温度为37℃)半小时后,用0.1分度的温度计,逐一在溶出杯中测量溶出介质的温度,各杯温度均应在37℃±0.5℃。

具体按确认记录中“3.11温度均匀性确认记录”进行。

6.2.3.2.12 溶出仪振动确认溶出度仪运转时,整套装置应保持平稳,均不应产生明显的晃动或振动(包括所处的环境)。

6.2.3.3 可接受标准运行确认开始前状态:室内清洁,没有存放与试验无关的易燃、易爆和强腐蚀性的物质,无阳光直射,仪器周围没有较大的振动。

环境温度5~35℃;相对湿度≤80%,仪器平稳地安置在水平工作台上,在仪器水箱下部垫有橡胶垫。

机械尺寸: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四部通则0931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法要求。

仪器水平:用倾角仪在溶出杯的水平面板上从两个垂直方向上测量,两次测量的数值均不得超出0.5°。

桨轴、溶出杯垂直度:桨轴两次测定结果在90.0°±0.5°;溶出杯两次测定结果在90.0°±1.0°转轴与溶出杯的同轴度:每个溶出杯在2个点测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均≤2mm。

通电状态级按键:电源开关开启后数字显示清晰准确,仪器上的主要按键及功能正常。

桨叶深度:桨叶下缘与溶出杯底部的距离,均应为25mm±2mm。

转轴摆动幅度:每根桨轴测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不得超过1.0mm。

时间准确度:误差不大于±2秒。

转轴转速:在所预设转速的±4%范围内。

温度均匀性:温度设定37℃时,各杯温度均应在37℃±0.5℃。

溶出仪振动:无明显的晃动或振动。

6.2.3.4原始记录运行确认结果见确认记录中“3.运行确认记录”。

6.2.4 性能确认6.2.4.1 目的检查仪器在测试同一药品时是否能得到良好的重现性的溶出数据,满足准确测定溶出度的需要。

6.2.4.2 性能确认开始前状态的确认设备与电源连接正常。

运行确认正常。

6.2.4.3 性能测试(浆法)6.2.4.3.1 溶出介质的制备取磷酸二氢钾 6.80g,加氢氧化钠1.58g,用水稀释至1000ml,即得磷酸盐缓冲液(pH=7.4±0.05 )。

将配制好的磷酸盐缓冲液加热至约45℃,趁热减压过滤(0.45μm)。

减压条件下电磁搅拌5 分钟(最大体积4000ml)。

即得。

或取磷酸二氢钾6.80g,加氢氧化钠1.58g,先用尽量少的水溶解(约50ml),加煮沸并冷却至约41℃的水稀释至1000ml,即得。

也可采用其他等效的脱气方法,溶出介质中的溶解氧应不超过 2.8mg/L。

6.2.4.3.2 对照品溶液制备取水杨酸对照品约15mg,精密称定,置200ml 量瓶中,加溶出介质适量,使水杨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