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运行与维护》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通过《网络安全运行与维护》课程的学习达到网络安全维护工程师所需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并为后续课程《信息安全系统评估》、《网络安全系统集成》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逐步扩展其它技能结构,成长为胜任信息安全工作的复合型技术人员。
二、教学任务
本课程主要讲授涵盖信息安全职业岗位群的17个能力服务模块中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的7个能力模块所涉及的内容,具体任务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教学任务
三、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如表2所示。
表2 《网络安全运行与维护》教学内容组织安排表
四、能力单元教学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涵盖信息安全职业岗位群的52个能力单元中的25个能力单元,每个能力单元对教学环
境描述、工具、材料、实施方式、组织方式、工作规范、任务评价标准都有详细描述,具体内容见《网络安全运行与维护课程能力标准》。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这些工作任务按照实施工作过程来进行组织,分为:任务引入、知识学习、任务分配、环境搭建、任务实施、成果评估,整个过程既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又能启发学生在做中去学、学中再做;通过小组合作模式,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又培养他们团队合作、擅于沟通的职业素养。
每个能力单元(模块单元都按工作任务划分)教学过程分为六个教学环节,分别是:
●第一个环节:教学任务。
教师向学生布置需要实施任务,提出本单元学习要完成的工作任务目标,目的让学生知道要做什么。
●第二个环节:任务分析。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先小组讨论工作任务,再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分析工作任务。
目的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探索,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个环节:知识、技术讲解。
教师讲解工作任务实施中使用到的关键技术,也就是本课程中新知识学习,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第四个环节:实施任务。
学生通过讨论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按照方案,分小组,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完成测试工作,提交工作报告。
●第五个环节:教师点评,反馈。
教师根据学生实施的结果综合分析,然后选出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针对小组方案进行最后测评。
●第五个环节:知识拓展。
每个项目不可能用到全部知识点,这个环节结合课程实训项目讲解相关理论,目的是扩展学生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