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教案大纲
(年秋季)
课程:货币银行学()
授课教师:教授
答疑时间:周三:—或事先预约
办公室:
:
课程类别:学科共同课、金融专业核心课
课程安排说明:年月日—月日
周一上午—
教室:
课程调整:月日(国庆节休假)课程内容顺延。
期终考试时间:月日—月日之间。
教案课时数:×=课时
×=课时
课件网址:
教材和参考书目:
指定教材:戴国强主编,《货币银行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美]什金著,《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四版.
易纲、吴有昌,《货币银行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参考专业刊物:《经济研究》、《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等。
预备知识
本课程为金融学的专业基础课,假设学生已经完全掌握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条件下讲授课程,主要着重于金融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础知识。
此外,政治经济学是学习本课程的必备知识。
教案目的
本课程教案目的在于向学生系统阐述有关货币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和一般原理,使学生对货币、信用、银行等方面基本范畴、内在关系及其运动规律有比较系统地掌握。
同时,通过介绍国内外货币金融最新理论发展和金融动态,加深对金融改革的理解和认识,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今后学习其他金融专业课打好理论基础。
课前预习
由于本课程是关于金融学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老师在课堂上将就这些原理进行阐述和解释,如果学生事先阅读有关章节,将有助于理解课程内容。
考核形式
我们将各章节内容适时举行课堂讨论和案例介绍,一般在学完各章基本内容之后,用-分钟的时间结合课程重点、关注当前金融改革热点展开。
结合讨论课后可能会要求写小论文一篇,必须在指定日期之前提交。
最后期末考试一次。
各部分所占总分的比例如下:课堂讨论(含考勤)
小论文
期末考试
试卷结构
填空题
选择题
是非判断题
名词解释
简答题
计算题
论述题
学术诚实
涉及学生的学术不诚实问题主要包括考试作弊;抄袭;伪造或不当使用在校学习成绩;未经老师允许获取、利用考试材料。
对于学术不诚实的最低惩罚是考试给予分。
其它的惩罚包括报告学校相关部门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货币银行学教案要点
第一章金融与经济
. 货币及货币与财富、收入的区别;银行在当代国民经济中不可替代的作用;金融市场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意义,以及对货币银行学发展的影响。
. 金融与经济的辨证关系:金融是经济发展的结果,金融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阐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及其核心地位的具体表现。
. 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重要性,学习本课程的指导思想和学习方法。
第二章货币和货币制度
. 各种货币形态的特点,信用货币与电子货币的关系。
. 马克思主义关于货币职能的理论,比较足值货币和现代信用货币在储藏和职能上的区别。
. 马克思的货币本质理论和西方经济学中货币定义的区别和联系。
. 现代信用货币计量的基本原理。
.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和货币制度的演变历史。
. 纸币制度的特征,目前我国“一国两币”的特征和必要性。
第三章信用、利息与利息率
. 信用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原因,各种信用形式及其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和消费信用对现代经济发展的意义。
. 主要信用工具的构成要素,不同的商业信用工具(商业期票和商业汇票)的区别和不同的银行信用工具(银行本票、银行汇票和支票)的区别,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地位:商业信用是现代信用的基础,银行信用是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
. 利息的本质。
重点讲述利率水平的决定因素,以及利率变动的渠道和利率变
. 当代主要的利率理论:可贷资金利率理论、模型、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
. 我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利率市场化的基本条件和基本要求。
第四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
. 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功能。
. 主要金融市场概论。
. 主要金融工具。
第五章金融创新
1.金融创新的主要动因。
2.金融创新的主要类型。
3.金融创新的影响。
. 国外主要金融衍生产品的基本情况。
第六章商业银行
. 银行的起源和商业银行形成的途径。
. 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和作用。
. 商业银行的业务框架、每一类业务的构成及主要内容。
. 商业银行的“三性”原则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内容。
第七章投资银行
. 投资银行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 投资银行的性质及其与商业银行的主要区别。
. 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
第八章其他金融机构
. 西方发达国家金融中介机构的类型。
. 各种金融机构的功能及主要业务。
. 中国金融机构的体系及各类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
第九章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体系
. 中央银行性质以及在现代社会经济中的地位。
. 中央银行的职能,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
. 金融监管的意义,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
.金融监管内容,进一步提高我国金融监管水平展开具体的分析研究。
第十章货币需求
. 货币需求的基本概念。
. 货币需求的主要决定因素,这些因素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 货币需求函数的定义、作用与变量。
. 传统货币数量说与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 凯恩斯学派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及其与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关系。
第十一章货币供给
. 有关货币定义的理论,掌握与的含义。
. 存款货币的多倍扩张与多倍收缩(包括过程和结果)。
. 货币供给决定机制度的一般模型——乔顿模型。
. 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的含义,以及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 弗里德曼——施瓦茨模型与卡甘模型。
第十二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定义和内容。
. 物价水平变化测度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程度。
. 通货膨胀的成因与社会经济效应,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和建议。
. 通货紧缩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十三章货币政策
.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及各目标之间的关系。
. 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尤其是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运用。
.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概念及选择中介目标的标准。
. 凯恩斯学派与货币学派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的分歧。
第十四章国际收支
. 国际收支的概念,国际收支与国际借贷、贸易收支和外汇收支的区别。
.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及其内容,明确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各项目的含义及相关关系。
. 国际收支平衡表在性质上的含义及其成因。
.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基本对策。
. 各种因素影响国际收支的作用机理。
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
. 外汇的基本含义及特征。
. 货币可兑换性的含义。
. 汇率的不同标价及其本质区别。
. 各种因素影响汇率的内在机理。
. 不同汇率制度的差异及优劣。
第十六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
. 国际直接投资的海以及对不同国家的利弊。
. 国际融资的各种途径和方法。
. 国际金融危机的表现形式及成因。
. 国际资本流动对一国的影响。
. 防范国际金融危机的对策。
第十七章开放经济中的内外均衡与政策选择
.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必须兼顾对内均衡与对外均衡的思想。
. 支出调整政策与支出转换政策的作用与局限。
.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开放经济下的相对有效性。
. 不同汇率制度与资本管制状况对宏观政策的影响。
课程进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