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古文复习题

医古文复习题

医古文复习题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在“乃悉焚弃向所习举子业,一于医致力焉”中,“一”的意义是:A .一概B .一律C .专一 D. —切E. —时2.在“士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仁”中,“物”的意义是:A .器物B .外物C .万物D.众人E.物质3.在“遂治装出游,求他师而叩之”中,“叩”的意义是:A .敲出B .叩头C .请教D.考核E.学习4.在“先生过小国,幸而举之”中,“举”的意义是:A .救治B .举起C .翘起D.抬起E.推崇5.在“私自虞,与二子诀,二子哭,道路相传谓予死矣”中,“虞”的意义是:A .顾虑B .忧虑C .思虑D.考虑E.欺骗6.在“不一二日,肿消痘现,则极顺之症也”中,“则”的意义是:A .而B .去卩C .皆D.乃是E.方法7.在“施行不易,披会亦难”中,“披”的意义是:A .批阅B .翻阅C .检阅D.阅览E.研阅8.在“驰骋常人之域,故有一切之寿”中,“一切”的意义是:A .一概B .一样C .全部D.普通E.永久9.在“惟讲学一流转未绝者”中,“转”的意义是:A.反而B .转变C.返回D.旋转E.颠倒10.在“然其补,非今之所谓补也,文具于《补论》条下”中,“具”的意义是:A .具备B .陈述C .排列D.写作E.全都11.在“半年一年,劳而未验,志以厌衰”中,“以”的意义是:A .因此B .通“已”,已经C .因而D.而且E.以至于12.在“水流湿,火就燥,各从其类,此胜彼负,两不相谋”中,“谋”的意义是:A .商量B .谋划C .探讨D.合E.联系13.在“新秋月华露湛,星润渊澄”中,“湛”的意义是:A .浓厚B .深沉C .浸润D.沉没E.澄清14.在“当其受生之时,已有定分”中,“定分”的意义是:A .固定的寿限B .一定的比例C .限定的分量D .固定的年分E .确定的比例15.在“或尊贵执言难抗”中,“执言”的意义是:A .持论B .偏执之言C .固执之言D.提出的意见E.所说的话16.在“航千仞之渊”中,“仞”的意义是:A .通“韧”B .通“刃”C .险恶D .周制七尺E .古长度单位,周制八尺17.在“皆可以胜百钧,驰千里”中,“胜”的意义是:A.尽B .负担C .禁止D.战胜E.经受得住18.在“时惟伯嘉纳公持部使者节来蒞浙东,慎简群材”中,“简”的意义是:A .取用B .选择C .简朴D.简易E.简化19.在“为稼于汤之世,偏有一溉之功者,虽终归于焦烂,必一溉者后枯”中,“偏”的意义是:A .不全B .不正C .独D.仅E.止20•下列句中划线的词中哪个词义与“贱者焦劳不适,怀抱可知”中“怀抱”的意义接近:A •厥身已斃,神明消灭B •精神不能止邪气C •有意气之私厚而荐者D •意多忧者,慰安云伪E •性好吉者,危言见非多项选择题21 •下面各组是通假字的是:A .涂——途B .以——已C .睫——瞬D.文——纹E.偏——遍22.下面含有“偏义复词”的是:A •询谋得失,深遂夙心B •昧经权之妙者,无格致之明C •沾濡汗出,因上著粉D •阳若同心,阴为浸润E •以推及物之仁23.下面的字在《康熙字典》中查“门”这个部首的是:A .闻B .问C .闺D.阁E.扪24.下面可表示“到……去”之义的词是:A .之B .止C .诣D.造E.适25.下面画线部分为“名词作状语”的是:A .使人手摸知所在B .留淫日深,著于骨髓C .若人无病,粱肉而已D .病之去也,粱肉补之E .然而其面不衣何也二、填空题1.《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①,《尔雅》是我国最早的②。

2.涕的古义是①,今义是②,属于词义演变中的③。

3.古书文字的错误主要表现在讹、衍、夺、①、②。

4.用汉语拼音表示“佯:于良切”①。

5.“化而裁之,推而行之”出自①,意为②。

三、词语注释1.四方以病来迎者,遂辐凑.于道。

_________2.若以管窥天,以郄视文。

_________3.佗令温汤近热,渍手其中。

_________4.索隐于傅岩,收钓于渭滨,无令泥滓久浊清流。

________5.缀于枝叶,宛若结成。

_________6.即操医师之术者,亦跋前疐后.之时也。

__________7.是谓冥冥,莫知其形。

_________8.询知患咳经月.,行动气喘。

________9.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

________10.趋世之士,驰竞浮华。

________11.与桐雷众记,颇或踳驳。

__________12.咸日新其用,大济蒸人.。

__________13.然而载祀绵远,简编亏.替。

_________14.病斯世之贸贸.也,述先贤之格言。

_________15.从老得终,闷若无端。

_________16.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

__________17.失时之序,天道不几顿.乎 _______18.盖人之生也,顾.夏虫而却笑。

_______19.妄谓人愚我明,人生我熟,此孟浪..之流也。

________20.见.几.者.宁袖手自珍,其为害岂小哉! _____四、词义辨析[ 治]1.遂治装出游。

______2.血脉治也,而何怪 ______[ 顾]1.熊颈鸱顾,引挽腰体。

_______2.顾其方旁涉玄禁,琐及游戏。

_________[ 多]1.必燥著母脊,故使多脊痛。

_______2.子幸赐之一言,多贾君之善。

_________[ 少]1.纵少觉悟,咸叹恨于所遇之初。

2 .又可以医师少之哉! _______[ 然]1 .将军以为不然。

佗舍去。

_________2.大率知其所以,而不知其所以然。

五、今译下文1 .臣以尪弊,迷于道趣,因疾抽簪,散发林阜,人纲不闲,鸟兽为群。

2 .子南晨诣,愠形于色,咎以轻用河车,而盛称此友先识,初不言曾服凉药,且欲责效于师,必愈乃已。

3.好学之士,咸知向方;而贪常习故之流,犹且各是师说,恶闻至论。

其粗工则又略知疏节,未达精旨,施之于用,罕得十全。

六、阅读圣人设医道以济夭枉俾①天下万世人尽天年博世济众仁不可加②矣基后继圣开学造极经汉长沙太守张仲景以颖特之资径造阃奥③于是采摭群书作伤寒杂病论方合十六卷以淑④后学遵而用之困甦废起⑤莫不应效若神跡其功在天下犹水火谷粟然是其书可有而不可无者也惜乎后之传者止得十卷而六卷则亡之宋翰林学士王洙偶得杂病三卷于蠧简⑥中名曰金匮方论即其书也丰城之剑不终埋没何其幸耶林亿等奉旨校正并板行于世今之传者复失三卷岂非世无和氏而至宝妄伦⑦于荆石欤仆幼嗜医书旁索群隐乃获于旴之丘氏遂得与前十卷表里相资学之者动免掣肘⑧呜乎张茂先尝言神物终当有合是书也安知不有所待而合显于今也故不敢秘特勒诸⑨梓与四方共之由是张氏学不遗轩岐之道昭著林林总总寿域同跻⑩岂曰小补之哉后至元庚辰岁七夕日樵川玉佩邓珍敬序(《金匮要略方论》元•邓珍序)要求:1 .给上文断句2 .注释文中加点号的词语3.今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医古文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C 2.D 3 .C4.A5.B6.D7.B8.D9.A10.B11 .B12.D13.A14.A15.C16.E17.E18.B19.C20.D21.AB 22 .AB 23 .CD 24 .ABCDE 25.AB二、填空题1 .①字典②词典2 .①眼泪②鼻涕③词义范围转移3.①倒②错简4.①(y 廿+⑴ cn2aygnS5.①《易经》②变化运用、推广施行三、词语注释三、词语注释1 .汇聚2.比喻见识短浅3.加热药汤4.自谦之词,意谓自己乃无能之辈5.好像6.比喻进退两难7.形容微茫难测8.一个月9.长寿10 .追逐世俗名利11.错杂12.蒸通“燕” ,蒸人指众人13 .残缺不全14.通“眊眊” ,指昏聩不明15.糊里糊涂的样子16.没有知识的浅薄文人17.败坏18.看19 .草率鲁莽20.洞察隐微的人四、词义辨析治:1.整理2 . 正常安定顾:1 .回头看2 .只是多:1.常常2 . 赞扬少:1.稍.轻视然:1.对2 .这样五、今译下文1 .我因为患风痹,沉迷于学术旨趣研究,由于疾病而屡荐不仕,散发于山林之中,对人伦纲纪不熟悉,与飞鸟走兽相依伴。

2.子南一早就到了沈明生家,脸上充满怒气,指责沈明生轻易使用紫河车,而大大夸奖那位医生有先见之明,完全不说曾服用过寒凉药物,而且要求沈明生必须有效,一定痊愈才肯罢休。

3.喜爱学习的医生都知道趋向正道,但是贪求常规的医生仍旧各自认为老师的学说正确,厌恶听取高明的理论。

那些技术不高明的医生又只稍微了解一些粗浅的内容,不能明白精辟的含义,在医疗实践中运用它,很少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六、阅读1 .断句圣人设医道以济夭枉。

俾①天下万世人尽天年。

博世济众。

仁不可加②矣。

其后继圣开学。

造极经妙。

著于时。

名于后者。

和缓扁仓之外。

亦不多见。

信斯道之难明也欤。

汉长沙太守张仲景。

以颖特之资。

径造阃奥③。

于是采摭群书。

作伤寒杂病论方。

合十六卷。

以淑④后学。

遵而用之。

困甦废起⑤。

莫不应效若神。

跡其功在天下。

犹水火谷粟然。

是其书可有而不可无者也。

惜乎后之传者。

止得十卷。

而六卷则亡之。

宋翰林学士王洙偶得杂病三卷于蠹简⑥中。

名曰金匮方论。

即其书也。

丰城之剑。

不终埋没。

何其幸耶。

林亿等奉旨校正。

并板行于世。

今之传者。

复失三卷。

岂非世无和氏。

而至宝妄伦⑦于荆石欤。

仆幼嗜医书。

旁索群隐。

乃获于旴之丘氏。

遂得与前十卷表里相资。

学之者动免掣肘⑧。

呜乎。

张茂先尝言。

神物终当有合。

是书也。

安知不有所待而合显于今也。

故不敢秘。

特勒诸⑨梓。

与四方共之。

由是张氏学不遗。

轩岐之道昭著。

林林总总。

寿域同跻⑩。

岂曰小补之哉。

后至元庚辰岁七夕日。

樵川玉佩邓珍敬序。

(《金匮要略方论》元•邓珍序)2 .解词①俾:使②加:超过③阃奥:奥妙④淑:善⑤困甦废起:病人康复、痊愈⑥蠹简:虫蚀之书⑦伦:通“沦”,埋没⑧掣肘:从旁牵制⑨诸:之于⑩跻:到达3 .今译此后继往圣,开来学,登峰造极,臻至高妙,著称于当时,留芳于后代的人,医和医缓、扁鹊仓公之外,世不多见,医道的确难以精通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