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蛔虫:寄生部位:寄生部位:小肠,土源性蠕虫。
感染期:(感染型?)感染期虫卵。
感染方式:经口感染,人食入含感染期虫卵蔬菜、瓜果而感染。
2 鞭虫:寄生部位:大肠(盲肠、直肠、结肠)土源性蠕虫感染型:感染性虫卵感染方式:经口感染,感染途径:食入含卵蔬菜、瓜果。
3 蛲虫:感染型:感染期虫卵感染方式:经口感染感染途径:肛门-手-口多见寄生部位:盲肠, 结肠、回肠下段及直肠,土源性蠕虫传染源: 病人和带虫者感染方式: 肛门-手-口多见感染方式简单;虫卵发育快;儿童易重复感染;间接接触虫卵在室内可存活3周流行:感染率城市>农村,儿童>成人4 钩虫:感染阶段:丝状蚴感染方式:经皮感染(经口、经胎盘)寄生部位:小肠感染途径:人接触含丝状蚴的土壤而感染;土源性蠕虫流行:世界性分布,尤以热带亚热带多见。
北方以十二脂肠钩虫为主,美洲钩虫属亚热带及热带,南方以美洲钩虫为主。
感染率南方>北方,农村>城市,平均17.17%以海南、四川、广东广西、福建、江苏江西、浙江、湖南、安微、云南及台湾为重。
世界性分布,尤以热带亚热带多见。
传染源:患者、带虫者传播途径:外界温度、湿度;粪肥使用不当与土壤接触的旱地农民、矿工多见;易感人群:10~30岁多见。
5 旋毛虫病:成虫和幼虫寄生于同一宿主体内,完成生活史必需转换宿主, 无体外生活阶段成虫寄生于:小肠(十二脂肠和空肠上段)幼虫寄生于:同一宿主的横纹肌内感染方式:经口感染感染途径:食入含幼虫的猪、狗肉保虫宿主:猪、狗、猫、鼠和狐流行分布:世界性分布,以欧洲、美洲较高国内西藏首次发现,云南最严重传染源:猪、犬、猫、狐等百余种食肉脊椎动物猪与鼠的相互感染是人体旋毛虫病的重要来源传播途径:与猪的伺养,食入猪肉及猪肉制品有关,猪的感染率达10~50%。
预防:不食生或半生的猪肉或野生动物肉是关键6 丝虫病:(斑氏吴策线虫)感染阶段:蚊体内丝状蚴感染方式:经媒介昆虫感染中间宿主: 班氏丝虫-淡色库文、致倦库蚊、中华按蚊为次,马来丝虫-中华按蚊、嗜人按蚊。
寄生部位:成虫寄生于淋巴系统,马来-上下肢浅部淋巴系统,班氏-阴囊精索深部、浅部淋巴系统。
流行:班氏丝虫世界性分布、以热带、亚热带为主马来丝虫仅限于亚洲传染源:带虫者、急性患者传播媒介:班氏丝虫-淡色库蚊、致倦库蚊马来线虫-中华按蚊、嗜人按蚊7 肺吸虫:(卫氏并殖吸虫)感染型:囊蚴感染方式:经口感染感染途径:食入含囊蚴淡水蟹、蝲蛄寄生部位:肺脏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类第二中间宿主:淡水蟹(石蟹、溪蟹)、蝲蛄保虫宿主:犬、猫、虎转续宿主:野猪、猪、兔、鼠流行分为蟹型和蝲蛄型流行区传染源-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转续宿主(猪、野猪、兔、野鼠)中间宿主川卷螺和蝲蛄、蟹共存。
人食入含活囊蚴的蝲蛄、蟹是感染肺吸虫关键。
8 姜片虫;感染型:囊蚴感染方式:经口感染,感染途径:食入水生植物或生水而感染寄生部位:小肠中间宿主:扁卷螺,保虫宿主:猪、野猪,成虫寿命:2~4年。
流行流行于亚洲国内见于山东、河北以南人猪共患寄生虫病,青少年多见人生食菱角、茭白、荸荠等水生植物而感染9 肝片形虫:寄生部位:牛羊人等哺乳动物胆道内中间宿主:椎实螺(截口土蜗);保虫宿主:牛、羊感染型:囊蚴,感染方式:经口感染,食入水芹等水生植物(肝)。
流行:世界性分布;国内平均感染率为0.002%~0.171%,甘肃省最高;人和多种动物感染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牛羊猪马犬猫驴兔等;人体感染是因生食水生植物如水芹有关10 日本血吸虫:(裂体吸虫)※生活史特点成虫寄生于:门静脉-肠系膜静脉系统,感染方式:经皮感染感染途径:人接触疫水感染型:尾蚴中间宿主:钉螺;保虫宿主:牛、犬、猪、羊。
感染后约1M可查到虫卵成虫寿命:4-5年,日产卵300-3000个。
流行:传染源:病人和病牛传播途径虫卵污染水源钉螺的存在人接触疫水11 细粒棘球绦虫包虫绦虫是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成虫寄生于:犬狼等终宿主小肠;棘球蚴寄生于:人牛羊马中间宿主的肝肺。
感染型:虫卵;感染方式:经口感染。
流行国内主要分布于西北农牧区. 细粒棘球绦虫流行于犬、狼和鹿之间形成野生动物循环和犬与羊、牛、猪等偶蹄类家畜间的循环。
虫卵量大、抵抗力强人密切接触家兽有关病兽的处理不当有关12 (曼氏迭宫绦虫,幼虫)终宿主:猫、犬、虎、狐等食肉动物:第一中间宿主:剑水蚤;第二中间宿主:蛙;转续宿主:蛇、鸟、鸡、猪感染型:裂头蚴、原尾蚴。
人是第二中间宿主、转续宿主,终宿主感染途径:原尾蚴或裂头蚴经皮或经粘膜或经口感染.感染方式:1、局部敷贴生蛙肉2、生食或半生食蛇肉、蛙肉、鸡肉、猪肉3、误食感染的剑水蚤流行成虫感染少,20例。
上海、广东、四川及福建。
患者年龄为3~58岁。
裂头蚴病以亚洲为主,欧美非澳洲。
国内依次为广东、吉林、福建、四川及广西。
男女比例为2:1,以10~30岁最高。
13 短膜壳绦虫(缩小膜壳绦虫):感染型:似囊尾蚴、虫卵感染方式:经口感染,自体内感染寄生部位:小肠中间宿主:可无,蚤类,甲虫;保虫宿主:鼠流行呈世界性分布,以温带热带多见。
国内感染率<1%,以新疆最高;以10岁以下儿童多见。
虫卵散出后可直接感染人体;在粪、尿中存活较长,外界干燥环境中抵抗力弱。
与个人卫生习惯有关;儿童间易传播。
可自体重复感染造成顽固性寄生,对流行亦有意义。
14 溶组织阿米巴:寄生部位:结肠、肝肺脑及皮肤。
感染方式:经口感染,含四核包囊的食物及水而感染。
感染型:四核包囊。
滋养体为致病阶段。
病原诊断:检-直接涂片、碘液染色法、性脓血便中查滋养体、性时滋养体和包囊、虫者成形便中可查包囊未检出时增养流行全球性分布,热带及亚热带为高发区夏季多,农村>城市男性>女性同性恋者多寄生虫死亡率疟疾>血吸虫>阿米巴病15 阴道毛滴虫:感染型和致病型均为滋养体寄生部位:阴道、尿道、前列腺感染方式: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分裂方式:二分裂法增殖流行与防治:球性分布,以20~40岁女性多岁,28% 传染源:患者、带虫者、男性患者传播途径:直接接触感染、间接接触感染16 杜氏利什曼原虫:感染型:鞭毛体感染方式:经媒介昆虫感染传播媒介:白蛉寄生部位:鞭毛体寄生于白蛉消化道内利杜体-脾肝骨髓淋巴结的巨噬细胞保虫宿主:犬、狐狸流行分布:印度、地中海沿岸国家国内主要长江以北农村17 贾第虫:寄生部位:小肠、胆囊感染型:四核包囊感染方式: 经口感染感染途径:经水或食物而感染人误食包囊→十二脂肠内脱囊→滋养体→吸附于肠壁,二分裂法增殖→回肠下段、结肠形成包囊→随粪排出流行:全球性分布,感染率为1~20%国内平均 2.52%2~10%传染源:带虫者病人动物-家畜传播途径:水源传播为重要18 链状带绦虫:感染型:囊尾蚴(囊虫病-虫卵)中间宿主: 猪、牛;人是猪肉绦虫的终宿主及中间宿主感染方式:经口感染寄生部位: 两种成虫寄生于小肠,猪囊尾蚴-皮下、肌肉、脑、眼19 刚地弓形虫:终宿主:猫中间宿主:人、哺乳动物、鸟、鱼猫等200种动物,对宿主选择性最不严格。
感染型:卵囊,包囊,假包囊感染途径:经口感染、经胎盘感染,人食入含包囊的中间宿主肉而感染寄生于单核巨噬细胞为主的有核细胞内人体感染途径:速殖子:对消化液抵抗差,经口不感染,实验室大量感染时经皮肤粘膜感染。
包囊:经口感染。
卵囊:经口感染经胎盘感染:孕妇初次感染时。
速殖子为致病阶段;缓殖子为慢性感染形式传染源:猫为主的动物传播途径:经胎盘感染,经口感染,经皮肤感染流行分布:全球性分布。
国外25-50%,感染型多,卵囊、包囊及假包囊均可。
中间宿主广,对宿主选择性最不严,中间宿主间,中间宿主终宿主间交叉感染。
包囊可以长期存活,可终身感染。
卵囊对外界抵抗力强20 隐孢子虫:感染型:卵囊感染方式:经口感染、可自体感染寄生部位:小肠上皮细胞保虫宿主:牛等多种哺乳动物传染源: 病人、带虫者,牛羊猫兔狗传播途径:人际接触经口感染食入卵囊污染的食物、水经口感染流行:发病率与贾第虫相近婴幼儿多见,农村>城市,畜牧区多,旅游者多,温暖潮湿季节多21 肺孢子虫:重要的机会致病性寄生虫。
感染型:包囊感染方式:吸入感染有滋养体、囊前期和包囊三个阶段人或动物吸入包囊→滋养体逸出→接合生殖、二分裂或内芽生殖→滋养体细胞膜增厚→囊前期→核分裂,形成囊内小体→包囊,成熟包囊有8个囊内小体→脱囊→滋养体22 缩小膜壳绦虫(长膜壳绦虫):中间宿主:蚤类、甲虫、蟑螂等20余种昆虫感染型:似囊尾蚴感染方式:经口感染,误食含似囊尾蚴的昆虫而感染流行:缩小膜壳绦虫鼠类感染普遍,人体感染少见。
国内有逾百例人体病例报道。
儿童的感染率较高。
人误食混杂在粮食中的含似囊尾蚴的中间宿主而感染。
鼠类为主要传染源。
23 斯氏狸殖吸虫:以兽为主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终宿主为果子狸、猫、犬、豹等哺乳动物。
人为非正常宿主,在人体内不能发育为成虫,幼虫在体内窜游引起人体的皮肤幼虫移行症及内脏幼虫移行症。
分布于国内的青海至山东线以南地区。
第一中间宿主:拟钉螺;第二中间宿主:溪蟹、石蟹终宿主:果子狸、猫、犬转续宿主:蛙、鸟、鸡鸭、鼠;人是非正常宿主,人体内多为童虫24 多房棘球绦虫:终宿主:狐、狗、狼中间宿主:啮齿类动物,如田鼠等鼠类人传染源:野狗、狐。
泡球蚴在人体内只有胶状物而无原头蚴,人是误食虫卵而感染泡球蚴寄生部位:肝。
泡球蚴与宿主组织间无纤维被膜分隔,可向内向外芽生。
多房棘球绦虫成虫主要寄生于狐,幼虫多房棘球蚴(泡球蚴)寄生于啮齿类动物。
人为非正常宿主,泡球蚴可寄生于人体肝脏引起严重的泡球蚴病(泡型包虫病、多房性包虫病),临床症状类似肝癌,以逐渐肿大的右上腹肿块,但病程较长。
流行分布较局限,主要流行于北半球高纬度寒冷地区-美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国内400例-宁夏、四川北部;新疆、青海传染源:野狗、狐;野生动物间形成自然疫源地;狩猎活动中误食虫卵-直接感染;虫卵污染土壤、食物和水-间接感染25 粪类圆线虫:兼性寄生虫,可自生生活,也可寄生生活,生活史复杂。
成虫寄生于人、犬、猫等动物小肠,幼虫可侵入肺、脑、肝、肾。
引起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其致病与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关-机会致病寄生虫。
感染型:丝状蚴感染方式:经皮感染(自身体内感染、自身体外感染)感染途径:接触土壤而感染成虫寄生部位:小肠成虫除人外也可寄生于犬、猫。
生活史中有自生世代和寄生世代。
从丝状蚴感染至杆状蚴排出需2~3周自生世代:1、卵在适宜环境中数小时孵出幼虫→36-48小时内4次蜕皮→成虫(间接发育)。
2、环境不利时虫卵2次蜕皮→丝状蚴、经皮或粘膜感染(直接发育)寄生世代:1、丝状蚴经皮感染→经血液、淋巴到肺→经咽到消化道→小肠粘膜中蜕皮2次→成虫→产卵于粘膜内→杆状蚴→随粪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