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
(3)完整句:2岁以后,儿童逐渐出现比较完整的句子。 完整句的数量和比例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到6岁左右,儿童 98%使用完整句。
2、从简单句到复合句 2岁以后,简单句逐渐增加,幼儿使用的主要是简单
句,发展的趋势:简单句所占比例逐渐减少,复合句逐 渐增加,总的来说,幼儿简单句的比例较大。
复合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关联比较密切的 单句组成的句子。
四、不同词类词义的发展
朱曼殊等(1986)的研究结论: (一)形容词的掌握 (二)空间方位词的掌握 (三)指示代词的掌握 (四)人称代词的掌握 (五)量词的掌握
第五节 学前儿童对语法的掌握
一、句型的发展 1、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
(1)单词句:是指用一个词代表的句子。一般出现在 1—1.5岁。
(2)电报句:又称双词句,是由2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 句,有时也有3个词组成,出现在1.5—2.5岁,如“妈妈抱”、 “爸爸班班”。
幼儿掌握复合句的特点是:▼ 数量较少、比例不大。 ▼ 结构松散。缺乏连词,只是简单句意义上的结合。▼ 联合复句出现较早。▼ 并列复句比例较大。▼ 偏正复句 出现较晚。 幼儿常用的偏正复句有:条件复句、因果复 句、转折复句。
3、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儿童最初的句子是没有修饰语的, 2—3岁的儿童有时出现一些修饰的形式。
二、词类不断扩大
词类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儿童词汇的质量。 1、幼儿掌握各类词的顺序:先掌握实词,后掌握虚词,对实词
掌握的顺序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较晚; 对虚词的掌握也较晚。
2、各类词在儿童词汇总量中的比例:名词占1/2 左右;动词 占 1/5 ——1/4 ;形容词占1/10 ;其他词类比例相当小。
3.汉语辅音表 b[玻] p[坡] m[摸] f[佛] d[得] t[特] n[讷] l[勒] g[哥] k[科] h[喝] j[基] q[欺] x[希] z[资] c[雌] s[思] r[日] y[医] w[巫] v[雨] zh ch sh
四、幼儿掌握语音的特点和难点 1、3—6岁的幼儿能够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音; 2、发音错误的集中点——大多数发生在辅音,基本集
中在 zh 、 ch 、 sh、 z 、 c、 s 等; 3、同一被试,在发出单个的音和说出同样的音组成的音
节中,错误有所不同。 4、发音的难点在于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原因分析:生理原因;语言环境。
五、语音意识的发生
(一)语音的自我调节机制 (二)语音意识发生的表现
4岁以后语音意识明显的发展起来,具体的说表现在以下方面: 对自己和别人的发音感兴趣;意识到自己发音的弱点;努力练习 新学到的语音和自己不能准确发出的语音;对别人的发音有评价 态度;有意识的改变通常的发音;为发音找根据;意识到同音字 有不同意义;对发音的生理问题感兴趣。 (三)自我掌握发音活动的水平 掌握各种元音和辅音及其组合;有表情地发出语音和声调;学会 拼音。
4、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 幼儿掌握的句型除陈述句外, 还有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
二、语句结构的变化
1、从混沌一体→逐渐分化 表达内容的分化、词性的分化、结构层次的分化
2、句子结构从松散→逐步严谨 3、句子结构由压缩、呆板→逐步扩展和灵活
三、句子的含词量增加
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说话所用的句子又延伸的趋势。就 是说,句子的含词量逐渐增加。整体来说,幼儿的句 子主要在10个词以内,4—6个词的句子占最大比例。
情境语言的发展和连贯语言的发生:
1、情境语言——是在结合具体情景时,才能使听者理解说话 者的思想内容,并且还要用手势、面部表情或者身体动作加以 辅助或补充的言语。
2、连贯语言——是句子完整、前后连贯,能够反映完整详细 的思想内容,使听者从语言本身就能理解所讲述的意思,不必 事先熟悉所谈及的具体情景的言语。
1、对话语言——指两个人之间进行交谈的言语,儿童的言语 最初是对话式的,幼小儿童的对话言语只限于向成人打招呼、 请求、或简单的回答成人的问题或向成人提出问题。如:“这 是什么?” 对话言语在幼儿期得到进一步发展。
2、独白语言——在幼儿期产生的言语。指幼儿独立的向别人 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讲述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第四节 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
一、词汇数量的增加
词汇量是儿童言语发展的标志之一,也是儿童智 力发展的标志之一,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积极词汇是指儿童既能理 解也能正确使用的词汇。消极词汇是儿童能理解但不 能正确使用的词汇,实际上理解也是表面的。
影响儿童掌握词汇量的因素:时代的差异;民族 语言和方言的差异;具体生活和教育条件的差异。
1.单元音 a[阿] e[鹅] i[衣] o[喔] u[乌] Ü[迂]
2.组合元音 an[安] au[奥] ai[哀] ia[呀] ua[蛙] en[恩] ei[诶] ie[耶] ue[弯] in[因] iu[由] on[昂] ou[欧] uo[窝] ui[威] un[温] ong eng ing ang
语言对心理活动和行为有自我调节功能
三、内部言语的发生发展
幼儿4岁以后开始出现内部言语。幼儿内部言语的特点—— 出声的自言自语。这是内部言语发展的初级形态,是在外部言 语的基础上,产生内部言语的过渡形态。它既有外部言语说出 声的特点,又有内部言语对自己说话的特点。
幼儿自言自语的两种形式:
1、游戏言语——是儿童在游戏过程中一边做游戏动作, 一边说话,用于补充和丰富自己行动的言语。特点是比较完整、 详细、有丰富的情感和表现力。
第三节 儿童对语音的掌握
语音的结构或基本成分,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 一、语音形成的阶段 (一)出现嗓音 (二)出现啊咕声 (三)出现喃喃语声 (四)开始发出语音 二、语音模仿的发展 第一阶段:哭 第二阶段:偶发性的单个模仿 第三阶段:开始系统地模仿 第四阶段:能够模仿新的发音动作
三、语音发展的顺序
幼儿识字有两个特点:(1)容易混淆,对字形的细节难以分化, 如“水、木”,“半、羊”等。(2)对字义的概括水平还很低。
3、幼儿容易认识的字 ▼ 字大、清楚。 ▼ 与响亮的语音同时出现。 ▼ 有形象作为辨认的支柱:在识字过程中,对字 形加以意义联 想,便于幼儿记忆。 ▼ 字形结构简单。 ▼ 多次重复。 ▼ 与情绪和兴趣相联系的字,如幼儿喜爱的玩具、汽车、喜欢吃 的食品等,与这些相联系的字都比较容易记忆。
三、基本掌握口语阶段(3—6、7岁)
3岁到入学前,是儿童基本掌握口语的阶段,儿童在语音、 词汇、语法和语言表达等方面都有迅速的发展,这些在后面的内 容中介绍。
第二节 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生理基础
一、发音器官的成熟(生理前提) 二、语音听觉系统的发展 三、大脑神经中枢的成熟 (一)大脑两半球机能偏侧性的形成 (二)儿童大脑两半球偏侧性的特点 (三)儿童的两种信号系统活动
(一)各民族儿童语音的发展有共同的普遍的规律 由中等程度差别的音向两端发展。就是说,成对的音是由中间
的音发展而成的。 (二)语音发展的扩展和收缩趋势
起初是扩展的趋势,3—4岁的儿童无论学习世界哪个民族 语 言的发音,都很容易学会;此后学习语音的趋势逐渐收缩,年龄 越大,学习第二语言的语音,更多受第一语言语音的干扰,常常 带有口音。 (三)元音和辅音同时出现
二、学前儿童的阅读准备——前阅读活动
(一)看书——最初的阅读活动。孩子从几个月开始,就 可以进行阅读活动,最初的阅读活动是看书,不是阅读,孩子 不是阅读文字,二是拿着书看。开始时是母子供读,妈妈拿着 书,读给孩子听,边读边指着书上图画,孩子边听边看。
(二)阅读的准备
1、掌握有关词汇:孩子认识字形后,容易学会阅读。
2、问题言语——是儿童在遇到困难、或表现的困惑、怀 疑、惊奇时、或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时所表达出来的言语。特 点是比较简单、零碎。4—5岁幼儿的内部言语最为丰富。
四、学前儿童口语的培养
(一)激发幼儿言语交往的需要:在与成人和小朋 友的交往过程中,幼儿的交往需要就能被激发出来。
1、亲子之间的言语交往; 2、同伴之间的言语交往; 3、师生之间的言语交往。 (二)讲究教法 (三)鼓励言语创造性
(三)矫正口吃的主要方法—— 解除紧张。
第七节 学前儿童语言功能的发展 一、语言交际功能的发展
交际包括:表达愿望、表示不满、请求或命令别人做事、 保持自己和别人之间的关系,获得知识,发表见解等。
二、语言概括、调节功能的发展 (一)语言对认识过程的概括作用
P277、278研究结论 (二)语言对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调节作用
第八节 学前儿童书面语言的发生和研究
一、学前儿童识字的特点
学前儿童的识字可分为三个阶段: 泛化阶段 识字阶段 再现阶段 幼儿识字主要出于第一二阶段,这两个阶段是对字的再认。
1、儿童识字的泛化阶段:幼儿对视觉形象地感知,服从于从 笼统到分化的规律,
儿童首先倾向于把字形当作整体形象来感知。笼统到分化,就可以认识一些字。
二、言语发生阶段:1—3岁是言语发生的阶段
(一)言语发生的标志 言语发生的四个具体指标: 1、用最不严格的标准衡量,初步理解词的意义 2、持续的、自发的使用一些词,而且这些词是成人语言中的
词,而不是自己造的词 3、词带有概括的意义,而不是只代表某一事物。比如“妈妈”
不是只代表自己的妈妈,还代表其他小朋友的妈妈 4、掌握10个词左右
四、语法意识的出现
幼儿对语法结构的意识出现较晚,幼儿所掌握的语法结 构,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流,从成人的语 言中模仿来的。4岁以后才开始有明显的语法意识,学 习语法规律对幼儿来说既不必要,也有困难。
第六节 学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及培养
一、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对话语言的发展和独白语言的发生:
二、幼儿口吃的心理因素及矫正
口吃出现的年龄以2-4岁为多,2-3岁一般是口吃开始 发生的年龄,3-4岁是口吃的常见期。
(一)口吃的心理原因之一是说话时过于急躁、激动和 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