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彩的演绎,灵动的课堂

精彩的演绎,灵动的课堂

精彩的演绎,灵动的课堂
——赣榆县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讨活动有感
清晨,拉开窗帘,我不禁大吃一惊,眼前是白茫茫的一片,不知什么时候浓雾光顾了我们赣榆。

草草用了点早餐,我便乘车匆匆赶往赣马镇中心小学,今天我们教研室将在那里举行‚全县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讨活动‛。

因为能见度还不到五米,故而车子像蜗牛一样在慢慢爬行。

天公可真‚作美‛啊!我的心里暗暗叫苦,这可是我做教研员以来主持的第一个大型活动,怎么会这样?好不容易穿越迷雾,来到目的地,我不禁倒抽了一口凉气。

课没有想到的是已经有十几个学校的老师赶到了,老师们的学习热情和严谨守时的态度着实令人敬佩。

浓浓的大雾,你能遮挡住我们的视线,可你无论如何也遮挡不住我们赣榆小语人教学研究的热情!回头看看漫天的雾气,转念一想,也许这是天降吉祥吧,也许今天的活动能够引领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走出迷雾、走出迷茫,找准自己的人生位置,坚定不移地走好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

我坚信,浓雾已至,骄阳怎么会远呢?
活动正式开始,上午是两节展示课。

两位老师都作了精心的准备,课上得轻松自然,酣畅淋漓,充分展示了‚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理念,学生自主学习多,教师讲解少,合作
探究多,单兵作战少,潜心会文多,草草了事少。

这两节课相比‚三案六环节‛式阅读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老师敢于对六环节大胆取舍。

胡海燕老师执教《草原》一课,为了有效地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教师借助图片、音乐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六模块绝不拒绝感动),而抛弃了自学质疑环节,直接进入合作探究和交流展示阶段;曹广淑老师教学《珍珠鸟》一课则是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展示‚小珍珠鸟开始信赖我吗?后来呢?‛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事实上,六模块并不是六个独立的模块,准确地说它们应该是六个有效的教学策略,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补充。

‚自学质疑‛往往也需要‚精讲点拨‛,‚交流展示‛时也需要‚矫正反馈‛,‚合作探究‛又常常和‚迁移运用‛紧密相连。

因此任何孤立六个模块、僵化个六模块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其次,教师注意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兴趣和爱好还给学生。

《草原》一课,新课伊始,教师便引领学生研究课文的第二至五自然段,先是自主学习,然后小组交流,其间用了整整七分钟之久,这足见老师在有意突出学生淡出自己。

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我们在课堂上总能听到学生妙语连珠般的应答、声情并茂的朗读。

由此,我不禁想到陈年老酒之所以醇美,那是因为有时间的沉淀,课堂之所以这样灵动,也是因为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与文本对话,进行深入
的思考。

再次,两位老师都有很强的语文意识,时刻关注语言文字训练。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我一直认为,教材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例子。

作为语文教师拿到教材之后,首先应该想到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该怎样借助文本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两位老师在教学中都注意引领学生读中感悟、以读见悟、以悟促读,让学生在文本的语言文字间走上个来回。

胡老师面对《草原》这么长的课文和如此有限的四十分钟,居然挤出时间让学生情境写话——想象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话别的情景,学生静思默想之后,用自己动听的语言展现了蒙汉人民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感人情景,这不仅让我们由衷地赞叹学生的想象力和言语表达能力,更加赞叹教师巧妙的教学设计;在《珍珠鸟》一课教学中,为了让理解小珍珠鸟是怎样一步步信赖我的,老师让学生先找出小珍珠鸟活动范围的变化,然后用上‚起先——随后——渐渐地——然后——后来‛说话,厘清文章的表达顺序;接下来,老师扮演作者,学生扮演小珍珠鸟,在教师充满柔情的朗读声中,一个个‚小珍珠鸟‛从在座位上‚飞来飞去‛,到离开座位飞到老师的身边,最后,有的‚珍珠鸟‛居然还用自己的小嘴巴啄几下老师拿着书本的手呢。

在老师温情的呵护下,学生渐渐地贴近老师,将文本描写的情境演绎得栩栩如生,有效地促进学生深入文本。

曹老师似乎
并不满足于此,趁热打铁让学生‚说说小珍珠鸟在每一次活动地点变化时心里会想些什么?作者‘我’会有哪些反应‛?在善解人意的对答中,既历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也呈现出人鸟相依的美好境界。

第四,教师注意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促使学生披文入境、披文入情。

这一点在曹老师执教的《珍珠鸟》一课中极为明显。

我清楚地记得课堂上的两个细节:一处是学生朗读‚忽然,小珍珠鸟把头探了出来‛一句,声音非常响亮,没有读出珍珠鸟的胆小和警觉,老师及时跟进:这么大声会把珍珠鸟吓跑的?来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

一处是学生朗读珍珠鸟在我的肩头睡得很熟一段‚小珍珠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它睡得好熟啊!还不停地咂嘴,好像在做梦呢。

‛为了引导学生读出文章的韵味,曹老师先让学生想一想‚我们‛在谁的怀抱里睡得很熟,为什么?孩子们很快想到了爸爸妈妈,因为爸爸妈妈的怀抱温暖、安全,所以可以熟熟地睡上一觉。

‚小珍珠鸟睡得好熟啊!‛说明珍珠鸟已经把我当作了——(亲人)。

此时小珍珠鸟会做着怎样的梦呢?学生畅所欲言描述珍珠鸟的美梦之后,教师及时引导:‚这么美好的梦,我们忍心惊醒它吗?谁再来读一读。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不仅走进了文本,还走进了小珍珠鸟的内心世界,学生自然读得入情入境。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提出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很多老师在课堂上
不敢读,也不敢讲,大多数教师面对学生的学习障碍总是听之任之。

应该说,这是对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理念的曲解。

小学生受自身阅历和阅读能力的限制,对文本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往往是肤浅的,作为教师‚该出手时一定要出手‛,只有这样,教师才有在课堂上存在的价值。

两节课教学之后,进行听评议课。

因为以前教学研讨,评课的时间往往非常有限,再加上很多老师觉得听不听评课没有什么关系,于是每到这个时候,相当一部分教师就溜之大吉了。

我一直认为,评课从某种意义上说比听课更重要。

因为只有评议才能促进老师们思想和思想交流、智慧与智慧碰撞,才能让更多的听课教师明晰这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为什么这样设计以及怎样上可以使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次活动安排了一个小时的自主评课。

因为时间有限,只有五位老师从不同角度表达了自己的认识和建议。

有的提出《草原》一文应该唤醒学生心中对别人的爱意,有的建议教师还要进一步地淡出自己,有的指出高年级语文课堂上要关注文本的表达方式,借以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有的还引发全体教师思考:六模块下的语文教学教师该怎样做?其中最令我震撼的,也是我所忽略的问题:六年级练习4中有一首歌词《爱我中华》道出了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既然是一家人,见面、吃饭应该是很正常的事,为什么还会那么热情呢?这位老师提醒我们,应该对《草原》一文
的资源作深度拓展,了解老舍先生的写作此文时的背景。

回来以后,我上网搜索也没有找到一个确切的答案,只知道《草原》写于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9月12日,老舍在青岛山东大学一次休息时完成的。

当时他在那儿租了一家平房,作为他安静的写作与创作戏剧文学的地方。

一九六一年十月十三日才发表在《人民日报》。

在这次深度评课中,我认识了一个又一个青年才俊,也深深地被他们敏捷的思维、流畅的表达、独到的见解所折服。

这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今人‛要‚胜古人‛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