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词背诵教案导学案

古诗词背诵教案导学案

====古诗词背诵教学目标:1.借助汉语拼音、词典准确无误地认读十首古诗中难读的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词。

2.运用查阅工具书,借助文中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学习方法,在与同伴的交流中理解古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

3.乐于讲述自己的理解,在交流中感受诗句意境,体会诗人的心情,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

4.搜集资料,尝试抓住要点展示并交流自己搜集的作者生平资料,拓展文本资源,在角色体验、对比与情境创设朗读中揣摩、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养成正确搜集与处理信息及课外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五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旧知指名背诵《长歌行》。

二、学习《七步诗》1、师:今天我们将要赏析的这首诗的创作经过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

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和诗名吗?(板书题目及作者)2、指名生解诗人及创作经过。

3、(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全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4、放声朗读这首诗。

(自读、互读。

)5、读一读《七步诗》,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6、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习小组间展开交流。

7、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七步诗》全诗用比喻的手法,用同根生长的豆和豆秸,比喻同胞兄弟。

锅下燃烧的豆秸,比喻诗人的哥哥魏文帝;锅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诗人自己。

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相互排挤斗争的残酷现实。

)8、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

三、学习古诗《鸟鸣涧》过渡语:一轮江边的明月,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

(板书:鸟鸣涧,请大家齐读课题)1、师:“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

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鸟鸣涧的呢?2﹑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理解诗句意思。

3﹑展开想象,再现诗人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并和同桌交流:说说你看到的和想到的情景。

,你认为应该怎样读呢4﹑在这样的情境中,诗人深深陶醉了。

在读这首诗的时候)悠闲舒缓?(,,沉醉)?(谁来读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古诗四、总结拓展。

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

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五、课堂练习《七步诗》(),。

,,。

1。

、这首诗里写到了()种事物,分别是)手法,全诗用(2)和()来比喻(、这首诗用了()之情。

《鸟鸣涧》(),。

,。

))写的。

全诗写了(这首诗是()朝被称为“诗佛”的()这个季节()”字。

的景色,突出了一个“((地点)()(怎么样)板书设计:植【三国·魏】曹七步诗豆和豆秸相煎何急【唐】鸟鸣涧王维山中月夜美静第二课时一、整理已有的关于送别诗的学习经验、背诵已学过的送别诗两首;1、思考一般情况下送别诗会有哪些东西作者一定写?(时间、地点、人物、环境、难舍之情)二、学习《芙蓉楼送辛渐》、自由读本诗,运用经验学习,教师作适当的反馈。

1、梳理在自学本诗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如:诗中有两个时间,三个地点名等等)2。

3、读通本诗,并在对本诗的背景有所了解的情况下理解“一片冰心在玉壶”指出修辞手法在诗句中的妙处。

、指导朗读。

4、背诵本诗。

5三、学习《江畔独步寻花》过渡: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首古诗,齐读课题,教师板书。

、指名读古诗,指导朗读。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在这首古诗中,你觉得有哪些词语理解起来有困难,把它提出来。

生自由提。

第一句:蹊是什么意思?那花满蹊呢?==========第二句:重点理解“千朵万朵,满,压”第三四句:流连是什么意思?(舍不得离去),谁舍不得离开?3、指导朗读。

舍不得离去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因为他舍不得那五彩缤纷的花,那五颜六色的花,那散发着阵阵香气的花呀!你读出了它的那份恋恋不舍吗?4、背诵全诗四、小结1、杜甫不光是写了这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这两首也是描写春天景色的,出示课件,自己试着读一读。

2、课后,希望你能把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自己学习这两首诗。

五、课堂练习《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写的一首()诗。

写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我还能默写另一首送别诗,并写上朝代和作者:(·)。

,。

,)”。

我曾经学过他写的另外一些诗:),被称为“(《江畔独步寻花》的作者》、《》。

在这首诗中,表现诗人对黄四娘家(《》、《春景的喜爱之情的是:(),()。

板书设计: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一片冰心在玉壶比喻【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压满千朵万朵江畔独步寻花:蝶舞莺歌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指名生背诵前四首古诗。

二、学习《石灰吟》1、板书课题,解题。

生齐读。

师:“吟”在这里指的是古代诗的一种体裁,如《暮江吟》、《游子吟》、《女儿吟》等。

2、读通诗句(1)通过自由读、抽读、齐读,让学生能读准每一个字的音。

(2)师生相机正音,重点提示平舌音和翘舌音。

3、理解诗意==========(1)讨论:学生同桌讨论,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不明白的画出来。

(2)解疑:请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词,师生解答。

(重点讲解“若等闲”的含义:“若”是“好像”的意思,“等闲”是平常的,整句诗的意思是烈火焚烧好像是很平常的事。

)(3)讲述:让学生完整地说说全诗的意思,不恰切的地方师生补充。

(全诗意思:石灰经受了千锤万凿才从深山里出来,烈火焚烧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

)(4)吟诵:这就是石灰的一生,平平凡凡,轰轰烈烈,难怪于谦如此敬佩地赞颂道,,(诵读全诗)4、对比感受石灰和于谦的形象。

(坚忍不拔)5、背诵本诗。

三、学习《竹石》1、今天我们要读的也是一位画家写的,他同时还是一位书法家、文学家。

他就是清代的郑燮。

关于郑燮,你了解多少?2、初读《竹石》。

把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感来。

3、借助诗题,解释古诗。

这首诗到底是写竹还是写石啊?交流,在交流中展开学习。

体会竹子虽然生活在艰险贫瘠的地方,但他依然坚强地生长着,让人佩服。

4、小结诗中的竹子形象。

5、朗读古诗,读出这竹子的形象来。

6、背诵本诗。

四、小结两首古诗都是借物喻人。

五、课堂练习默写《石灰吟》和《竹石》,并作比较阅读。

(·)(·),。

,。

,,。

————————说说这两首诗的共同点:————————————————————-------------------------------------------------------------------------------板书设计:石灰吟【明】于谦若等闲全不怕坚忍不拔宁死不屈竹石【清】郑燮磨难打击==========坚强不屈挺拔有力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复习杜甫诗,指明生背。

二、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紧扣“快”字,揭题。

(板书:“生平第一快诗”)指名生说自己的理解。

2、与文本对话,质疑问难解诗意。

师:“安史之乱”经久不息,给国家和人民(包括诗人自己)造成了种种痛苦和灾难。

平叛捷报一旦飞来,饱经战乱祸患,漂泊他乡的诗人会做怎样的描述呢?(自读诗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指名生读,齐读。

3、交流,预习过程中,你们能凭借文中注释理解诗意吗?哪些词语在理解上还有困难呢?师引导,注意古今异义。

再读诗句,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对诗歌的理解。

4、诵读感悟,读懂诗人。

谁愿意把这首诗完整地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全诗。

让我们边读边听边展开想象,穿越时空隧道,来到诗人身边,再次感受诗人的狂喜,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5、背诵这首诗。

三、学习《己亥杂诗》1、解题,作者简介(1)《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

(2)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

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

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

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

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

有《龚定庵全集》。

2、朗读这首诗,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3、师引导理解名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现多用作人才选拔。

4、感受诗人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

5、指导朗读,背诵。

四、小结五、课堂练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写的一首()言()诗,“闻”的意思)。

全诗围绕()这条感情线索来写的,先写到原因是(。

接着,开头的表现是是,。

再接着,作者用了两个对偶句,点出了诗人的心情:==========,。

最后,作者写到行程迅收拾行装返乡而去,诗中写到:。

从中可见,作者的心情确实是是非常()疾:,板书设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悲喜交集欣喜若狂放歌纵酒归心似箭己亥杂诗【清】龚自珍政治毫无生气变革(选拔人才)第五课时一、导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

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

那么,苏轼又是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变故呢?让我们随着苏轼的笔触一起走进《浣溪沙》去寻找答案。

二、学习《浣溪沙》1、解题“浣溪沙”,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沙”或作“纱”。

相传是由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此调有平仄两体,分上下两阕。

2、小组交流,理解词句。

(1)上阕写景,描绘了哪三幅画面?这些画面渲染出一派怎样的春景?(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感受到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小结:这是一首触景生情(即景抒怀)、蕴含人生的小词,抒发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抱着乐观的态度,没有因为仕途受挫而消极沉沦。

4、指导朗读,背诵。

三、学习《卜算子》1、朗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读出词长短错落而又和谐的韵律美。

(散读——个读——齐读。

)2、揣摩词语,体会“借景抒情”的妙处。

==========采取学生质疑、同学解答、教师指点又不断诵读的方式。

3、在理解的基础上,揣摩诵读出景语中的情语。

(示范读——散读——个读——指点——男女分句读)四、小结五、课堂练习苏轼是()朝的()、()和()家。

我们这个)名。

这首词还有“序”,学期学了他写的词《浣溪沙》,“浣溪沙”是(是:。

交待了写这首词的背景,,和原因。

这首词还分成上阙和下阙,上阙是:。

下,,阙是:,,的感情。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我们学习了宋朝词人王观的《》。

他起首用()比喻”?()问,“)。

然后进行()比喻(),用(然后回答:“。

”这是指的地方。

接着,作者感。

最后,作者嘱,叹:,咐:。

板书设计:浣溪沙【宋】苏轼幽雅的风光和环境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韵律美融情于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