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占有一、占有的概念1.占有的概念。
占有,即人对于物管领控制的事实。
注意四个方面:①占有虽为权利的外衣,但占有为事实,而非权利。
②占有是一种财产利益。
有权占有与无权占有均受保护,仅保护程度不同。
③占有的客体为物。
物的部分亦可成立占有。
对权利的占有属于准占有。
④民法承认观念占有(间接占有、继承占有、通过占有辅助人的占有),虽无事实上对物的管领控制,但认可占有的成立。
2.占有的要素。
占有的要素有二(缺一不可,否则不成立占有。
占有继承属于例外。
):①体素。
即对物的管领与控制。
②心素。
即占有的意思。
3.心素的认定。
占有的意思不是法律行为上的意思,而是一种自然意思,故取得某物的占有或维持其占有皆不以具有行为能力为必要,只要对物有为支配的自然能力,即为已足。
故:3个月大的婴儿对佩带的项链不构成占有(无心素);而3岁的儿童对自己拾得的玩具构成占有(有心素)。
歌星在草坪上熟睡,“粉丝”将“勿忘我”鲜花放入其口袋的,歌星对鲜花不够成占有(无心素);必待歌星醒后发现鲜花,并决定继续拥有始成立占有(有心素)。
4.体素的认定。
两个层次。
①首先,应依照相应的法律关系判断谁是占有人,是何占有。
②是否对物具有事实上的管领力,一般应以社会观念及外部可认识的空间关系、时间关系和法律关系认定。
须注意:依照空间关系与时间关系认定占有时,一般社会观念居于主导地位,空间关系和时间关系仅为辅助判断因素。
(1)法律关系,指某人对于某物是否存在占有关系,可以依据法律关系予以认定。
须注意:若有法律关系可以作为认定占有的依据,则不再考虑空间关系与时间关系(依据法律关系之认定的优先性)。
须关注以下四种情形:①依辅助占有关系而成立占有。
例如,对商场成列的货物,商场雇佣的售货员为占有辅助人,商场才是占有人。
②间接占有。
例如,甲将电脑出租(出借、既存)于乙,乙为直接占有人,甲为间接占有人。
③买卖(赠与)合同中的现实交付。
例如,甲将出卖的货物现实交付给乙,甲的占有丧失,乙成为占有人。
④抛弃占有。
例如,甲将就手机扔到垃圾堆,甲对手机的占有丧失。
若乙拾得该手机,乙原始取得手机的直接占有。
(2)空间关系,即人与物须形成某种场合上的结合关系。
例如:①将农具暂放于田间回家吃饭,将建筑工具放于工地回家休息,自行车不上锁停放于门前院内,不能认为丧失占有。
③停放汽车于路旁(忘记锁车门),出国数月,占有并不丧失。
③遗失钱包于车站,离去十五分钟后发觉其事,因车站人来人往,依社会观念,应认定丧失占有,钱包成为遗失物(钱包毕竟不同于汽车)。
④旅客登上飞机后发现将笔记本电脑遗忘于于宾馆房间,旅客对电脑的占有丧失,电脑由宾馆取得占有(占有交替)。
(3)时间关系,指人和物的结合在时间上具有相当的持续性。
如果人与物的结合,仅有瞬间或者暂时的结合关系,不得认为对于物有事实上的管领力。
例如:①在饭店使用餐具,在图书馆取阅杂志,均不成立占有。
②从图书馆将书借回家中阅读,将餐具自饭店偷回,分别成立有权占有和无权占有。
③管领力仅一时不能行使,占有不因此丧失。
如旅客check out之际,发现笔记本电脑遗忘于宾馆房间,旅客对电脑的占有尚未丧失(这和登上飞机的情形不同!)。
家畜走失,可预期归来,家畜非遗失物。
占有的土地被洪水浸没数日,对土地的占有并未丧失。
二、占有的分类1.有权占有与无权占有(1)有权占有。
指有本权的占有。
换言之,凡对物享有占有的物权、债权、监护权等,均为有权占有。
所有权人、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留置权人、质权人的占有为有权占有(本权为物权);借用人、承租人、保管人、运输人、买受人的占有亦属有权占有(本权为债权)。
替孩子保管财产的父母对财产的占有属于有权占有(本权为监护权)。
(2)无权占有。
指欠缺本权的占有。
遗失物拾得人的占有(构成无因管理的除外)、小偷对脏物的占有、无效买卖合同中买受人的占有、租赁期届满后承租人对租赁物的占有均为无权占有。
区分的意义:①《物权法》第34条规定的返还原物请求权的构成要件之一,系相对人为无权占有人。
对有权占有人,物权人不得行使返还原物请求权。
②根据《物权法》第230条,因侵权行为占有他人动产的,非为合法占有,不成立留置权。
③《物权法》第242、243、244条是关于无权占有的规定,不能用于调整有权占有。
注意:虽说“基于债权取得的有权占有具有相对性”,但“占有连续”应作不同处理。
(1)例如:甲将房屋出卖给乙,交付了房屋,尚未办理过户登记,乙未经甲允许,将房屋出卖(或出租)给丙,并将房屋交付给丙。
丙对甲属于有权占有,原因是占有连续。
(2)再例如:甲将房屋出租给乙,交付了房屋,乙经过甲的同意,将房屋转租给丙,并交付房屋。
丙对甲属于有权占有,原因也是占有连续。
(3)结合前面两个例子来看,占有连续(又称占有连锁)有三个要件:①中间人(乙)对所有人(甲)构成有权占有;②直接占有人(丙)须自中间人(乙)处基于一定法律关系(租赁;连环买卖等)取得占有的权利;③中间人(乙)有权利将直接占有移转给他人(丙)。
2.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这是对“无权占有”的再分类,有权占有不能进行善意与恶意区分。
(1)善意占有。
指占有人不知道也不应当知道缺乏占有的本权而占有,即无权占有人的主观状态为不知情且无怀疑。
例如:小偷甲将偷来的手表出卖给“不知情”的乙,乙的占有为善意占有。
买卖合同无效,不知无效事由的买受人的占有为善意占有。
(2)恶意占有。
指占有人明知无占有的权利,或者虽非明知但仍有所怀疑所形成的占有。
例如:小偷甲将偷来的手表出卖给“知情”的乙,乙对手表的占有即为恶意占有。
拾得人对遗失物的占有亦为恶意占有(但拾得人发出招领公告或者通知失主后,构成无因管理,拾得人的无权占有变更为有权占有,那就谈不上恶意占有了!)。
区分二者的意义最为重大:①权利人请求返还占有物时,善意占有人有权请求权利人支付保管、维修等必要费用;恶意占有人则否(《物权法》第243条)。
②无权占有的标的物因“使用”遭受损害的,恶意占有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善意占有人不承担赔偿责任(《物权法》第242条)。
③无权占有的标的物毁损、灭失的,无权占有人均应返还补偿金、赔偿金或者保险金。
没有补偿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或者尚有损失没有得到弥补的,善意的自主占有人,“不论是否具有过错”,均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恶意占有人(无论自主、他主占有)“不论是否具有过错”,均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善意的他主占有人因超越假想的占有权对占有物造成的损害,应承担赔偿责任,否则不承担赔偿责任(《物权法》第244条)。
注意:这些问题很重要,后面还要专门讲到。
3.直接占有与间接占有(1)直接占有。
指直接对物进行事实上的管领和控制。
例如:质权人、承租人、保管人、借用人的占有为直接占有。
(2)间接占有。
指虽未直接占有某物,但依据一定的法律关系而对于直接占有人享有返还占有请求权,从而间接管领和控制该物。
间接占有的构成要件有三:①具有出租、借用、保管、质押等占有媒介关系(须注意:只要具有成立占有媒介关系的合意,即使占有媒介关系无效,也不影响占有媒介关系的成立);②对直接占有人享有返还请求权;③直接占有人为他主占有。
例如:出质人、出租人、寄托人为间接占有人。
分类的用处:①交付既可以通过移转直接占有完成(现实交付与简易交付),也可以通过移转或者创设间接占有完成(指示交付与占有改定)。
这是占有制度与交付制度之间的亲密关系。
②直接占有可以独立存在;间接占有不能独立存在。
③间接占有可以形成占有阶梯,形成多层次间接占有;直接占有则否。
④《物权法》第34条规定的返还原物请求权之相对人,既包括无权的直接占有人,也包括无权的间接占有人。
⑤《物权法》第245条规定的占有保护请求权,既保护直接占有人,又保护间接占有人。
4.自主占有与他主占有(1)自主占有。
指以据为己有的意思而占有。
自主占有不以享有所有权为前提。
所有人的占有通常为自主占有,小偷的占有、侵占遗失物的拾得人的占有、不知买卖合同无效的买受人的占有均为自主占有。
注意:自主占有与所有权人的占有不能等同,原因有二:①所有人以外的人,只要以“据为己有的意思”而占有均为自主占有。
②在特殊情形下,所有人对自己的所有物亦可成立他主占有。
(2)他主占有。
指不以据为已有的意思而占有。
不具有据为己有的意思而对物进行的占有,为他主占有。
①凡是基于占有媒介关系占有“他人”之物者,如承租人、保管人、质权人、留置权人的占有均为他主占有。
②若他主占有人“变了心”,以外界可得而知的方式将他主占有的意思变更为自主占有的意思,则他主占有变更为自主占有。
区分的用处:根据《物权法》第244条的规定,无权占有的标的物毁损灭失的,对于权利人因此遭受的损失:①善意的自主占有人无论是否具有过错,均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②善意的他主占有人,因超越假想的占有权对占有物造成的损害,应承担赔偿责任,否则不承担赔偿责任。
5.自己占有与辅助占有(1)自己占有。
指占有人自己对物进行管领和控制。
辅助占有之外的占有均为自己占有。
(2)辅助占有。
辅助占有,指基于雇佣、学徒等类似关系,受雇主的“指示”而事实上控制某物。
辅助占有不是占有,以雇主(或主人)为占有人。
例如,甲雇佣乙操作某台机器,乙为占有辅助人,甲为占有人。
6.单独占有与共同占有(1)单独占有。
指一人对物为占有。
(2)共同占有。
指数人对同一物为占有。
共同占有分两种:①重复共同占有。
指各共同占有人在不妨害他共同占有人的情形下,可以各自单独管领其物。
例如:数人合租一套房,可各自单独使用共用的浴室、厨房(对浴室、厨房构成重复共同占有)。
二人共用一辆汽车,都有车库和汽车的钥匙(对汽车构成重复共同占有)。
②统一共同占有。
指全体共同占有人对占有物有一个管领力,仅得结合全体占有人,为共同的管领。
例如:二人共用一辆汽车(汽车每晚必停入车库),一人仅有车库钥匙,另一人仅有汽车钥匙(对汽车构成统一共同占有)。
区分的意义:共同占有涉及内部关系与外部关系:①内部关系。
数人共同占有一物时,仅仅就占有物的使用范围发生争议时,不得互相请求占有保护。
②外部关系。
数人共同占有一物时,若有人侵夺其他共同占有人的占有,占有被侵夺的共同占有人才可行使占有回复请求权,请求侵夺人向全部共同占有人返还占有,不得仅请求返还给自己。
甲遗失一部相机,乙拾得后放在办公桌抽屉内,并张贴了招领启事。
丙盗走该相机,卖给了不知情的丁,丁出质于戊。
对此,下列哪一种说法不正确?(2005年试卷三第题7题)A.乙对相机的占有属于无权占有B.丙对相机的占有属于他主占有C.丁对相机的占有属于自主占有D.戊对相机的占有属于直接占有三、占有状态的变更1.概论一定民事事实的发生,会产生占有状态变更的效果:占有由A种状态变更为B种状态。
这种现象就是占有状态的变更。
2.他主占有变更为自主占有根据民法理论,他主占有人仅在内心将他主占有的意思变更为自主占有的意思,不能产生他主占有变更为自主占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