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册读本文言文语段翻译

第一册读本文言文语段翻译

刘宽仁恕刘宽字文饶,弘农郡华阴县人。

父亲刘崎,在汉顺帝时担任司徒。

刘宽曾经乘牛车出行,有一个丢失了牛的人,就指认刘宽的驾车牛为他丢失的牛。

刘宽没有说什么,卸下牛就交给了他然后自己步行回家。

过了一会,指认的人找到了丢失的牛后将刘宽的牛送还,叩头谢罪说:"我对不起您这样的长者,任您怎样处罚。

"刘宽说:"事物有相似之处,事情也允许有错误,幸亏你来把牛归还给我,为什么还要道歉呢?"州里的人都很钦佩他的不计较。

汉桓帝时,被大将军梁冀召用,先后五次调任司徒长史。

延喜八年,朝廷征召他,授官尚书令,后升任南阳大守。

先后主管过三个郡,他和气仁慈多行宽恕,即使在匆忙之时,也从未有语言、神情急躁的表现。

刘宽一向认为若以刑罚来整治百姓,百姓就会只求逃避刑罚而没有了羞耻之心。

属吏犯了过错,只用蒲草做的鞭子施刑处罚,只是为显示羞辱,终归不对之施加严刑。

政务有了功绩,推让给下属。

有时出现了灾异,则引咎自责。

每次巡视属县,都只是住在乡间客舍中,就延请学官祭酒及处士诸生向百姓讲解经义,看见老年人就与他们谈农事和乡土之事,以示关切;对年轻人则用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教诲加以鼓励。

人们被他的道德和行为所感化,风俗人心一天天地改善。

汉灵帝年间,被征召授予太中大夫一职,在华林园内做侍讲。

熹平五年,代许训担任太尉。

灵帝很爱好学术文艺,每次召见刘宽,常让他讲解经书。

刘宽曾经在座位上显出醉酒入睡的样子,灵帝问:"太尉是醉了吗?"刘宽仰起头回答说:"臣不敢醉酒,但深感责任重大,内心忧虑如醉。

"帝很重视他的说法。

刘宽曾经招待客人,派仆人去买酒。

隔了好久,仆人醉醺醺地回来了。

客人忍不住,骂道:"畜生。

"刘宽即刻派人去探视这个仆人,怀疑他定会自杀。

并对身边的人说:"他是个人啊,骂他是畜生,还有什么样的污辱比这更厉害呢?所以我害怕他会去死。

"夫人想试试让刘宽发怒,待他准备上朝,已穿好官服的时候,让侍女送上肉汤,故意打翻沾污了他的官服。

侍女匆忙收拾,刘宽神情不变,缓缓地对侍女说:"汤烫伤你的手了吗?"他的性情气度如此温和慈爱。

国内的人都称他是忠厚的长者王充传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他的祖先是从魏郡元城迁徙来的。

王充少时丧父,乡里都称赞他的孝顺。

后来到京师,在太学学习,拜扶风班彪为师。

他喜好博览群书而不拘守章句。

家贫没书,常到洛阳市集中走动,阅读那裹卖的书,看一遍便能背下来,于是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后回到乡里,隐居教书。

在郡中任功曹,因多次谏静不合而辞职。

王充爱好议论辩说,开始好像是诡辩,最终却是有理有据。

他认为世俗儒生拘泥文字,常常失去真正的含意,于是便闭门思索,回绝庆贺吊唁之类的礼节往来,门上窗上墙壁上都放置刻刀刻笔。

着《论衡》八十五篇,二十多万字,说明事物类别的异同,纠正当时世俗的疑问。

刺史董勤征召王充为从事,转为治中,他自我免职回家。

同郡友人谢夷吾上书引荐王充才学很高,肃宗特韶令公车征召他,但因病没去。

年近七十岁时,神志精力衰弱耗尽,于是着《养性书》十六篇,节制嗜好欲念,安神自守。

永元中,病逝于家中。

循吏崔伯谦崔伯谦,字士逊,博陵人。

父亲文业,任巨鹿太守。

伯谦小时候父亲去世家中贫困,用心侍奉母亲。

高祖征召他到晋阳,补授相府功曹,称赞他说:‚清廉奉公,真是好佐吏。

‛升瀛州别驾。

世宗授为京畿司马,慰劳说:‚你在瀛州施展才能,治理得很太平,我府中事务繁多,因此将此职授你。

‛族弟崔暹当时受到皇上宠幸而显要,伯谦和他同在朝廷为官,若非遇到婚丧大事,绝不到他家中去。

后来任济北太守,遍行恩德,把鞭子改为熟皮制作,不忍心见罪人流皿,表明耻辱而已。

有当朝权贵从郡中经过,询问太守政绩如何。

那人回答说:‚太守用恩德教化我们,从古未有。

所以老百姓作的歌谣说:‘崔太守,能治政,换皮鞭,施威德,民不争。

‛’客人说:‚既然是恩德教化,为什么又说有威严呢?‛回答说:‚官吏害怕威严,百姓蒙受恩德。

‛征召到邺时,百姓都哭着挤在路上。

因为弟弟崔让在关中任职,不能再在内做官,任南巨鹿太守。

事情无论大小,一定要亲自过问。

百姓中有因家贫体弱而不能诉讼的,都说:‚我们有白胡子太守作主,不用发愁决断不了。

‛后来任银青光禄大夫,去世。

田横五百士过后一年多,汉王刘邦消灭了项羽,就自立为皇帝,封彭越为梁王。

田横害怕被杀,就带领他的部下五百多人逃入海中,居住在一个小岛之上。

汉高祖刘邦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认为田横兄弟本来就平定了齐国,齐国的贤士大都依附于他,如今要让他流落在海中而不加以收揽的话,以后恐怕难免有祸患。

因此就派使者赦免田横之罪并且召他入朝,田横却辞谢说:‚我曾经烹杀了陛下的使者郦生,现在我又听说郦生的弟弟郦商是一个很有才能的汉朝将领,所以我非常害怕,不敢奉诏进京,请求您允许我做一个平民百姓,呆在这海岛上。

‛使者回来报告,高祖立刻下诏给卫尉郦商说:‚齐王田横将要到京,谁要敢动一下他的随从人员,立刻满门抄斩!‛接着又派使者拿着符节把皇帝下诏指示郦商的情况原原本本地高知田横,并且说:‚田横若是来京,最大可以封为王,最小也可以封为侯;若是不来的话,将派军队加以诛灭。

‛田横于是和他的两个门客一块乘坐驿站的马车前往洛阳。

在离洛阳三十里远,有一个叫尸乡的地方,这一天田横等人来到此地驿站。

田横对汉使说:‚作为人臣拜见天子应该沐浴一新。

‛于是就住下来。

田横对他的门客说:‚我田横起初和汉王都是南面称孤的王,而现在汉王做了天子,而我田横却成了亡国奴,而要北面称臣侍奉他,这本来就是莫大的耻辱了。

更何况我烹杀了人家的兄长,再与他的弟弟来并肩侍奉同一个主子,纵然他害怕皇帝的诏命,不敢动我,难道我于心就毫不羞愧吗?再有,皇帝陛下召我来京的原因,不过是想见一下我的面貌罢了。

如今皇帝就在洛阳,现在我割下我的头颅,快马飞奔三十里的功夫,我的容貌还不会改变,还是能够看一下我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说完之后,就自刎了,命两个门客手捧他的头,跟随使者飞驰入朝,奏知汉高祖。

汉高祖说道:‚哎呀!能有此言此行,真是了不起呀!从平民百姓起家,兄弟三个人接连为王,难道不是贤能的人吗!‛汉高祖忍不住为他流下了眼泪。

然后高祖拜田横的两个门客为都尉,并且派两千名士卒,以诸侯王的丧礼安葬了田横。

安葬完田横之后,两个门客在田横墓旁挖了个洞,然后自刎,倒在洞里,追随田横死去。

汉高祖听说此事之后,大为吃惊,认为田横的门客都是贤才。

高祖听说田横手下还有五百人在海岛上,又派使者召他们进京。

进京之后,这五百门客听到田横已死,他们也都自杀。

由此更可以了解田横兄弟确实是能够得到贤士拥戴的人。

顾恺之顾恺之字长康,是晋陵无锡人。

父亲顾悦之,当过尚书左丞。

顾恺之博学有才气,曾经创作《筝赋》,写成以后对人说:“我这篇赋和嵇康的《琴赋》相比,不懂鉴赏的人一定会因为它后出而遗弃,有鉴识能力的人将会认为高奇而推重。

桓温提拔他为大司马参军,十分亲近他。

桓温去世后,顾恺之拜谒桓温的坟墓,赋诗道:“山陵崩塌溟海枯竭,鱼鸟依靠什麽!”有人问他说:“您这麽看重桓公,为他哭的样子大概可以看得见吧?”顾恺之回答说:“哭声像雷震塌山,眼泪像河水倾注入海。

”顾恺之喜欢开玩笑,很多人都喜欢和亲近他。

后来他做殷仲堪参军,也得到殷仲堪的爱重优遇。

殷仲堪在荆州时,顾恺之曾经趁机回家,殷仲堪特地把布帆借给他,到达破冢时,遭受大风把布帆吹坏得很厉害。

顾恺之写信给殷仲堪说:“这地方名破冢,结果真的是破冢而出。

行人安稳,布帆无恙。

”他回到荆州后,人们问他会稽山水的状貌。

顾恺之说道:“千山竞秀,万川争流。

草木蒙笼,好像云兴霞蔚。

”桓玄时常和顾恺之一起在殷仲堪那裏闲坐,共同说一种机智的游戏“了语”。

顾恺之先说道:“火烧平原全焚光。

”桓玄说:“白布缠棺竖铭旌。

”殷仲堪说:“投鱼深泉放鸟飞。

”再作以极危险之事为谈资的“危语”。

桓玄说:“矛头洗米剑头炊。

”殷仲堪说:“百岁老翁攀枯枝。

”有一个参军说:“盲人骑瞎马临深池。

”殷仲堪有一只瞎眼,惊怒地说:“这也太欺负人了。

”於是作罢。

顾恺之经常吃甘蔗,总是从尾部先吃直到根部。

有人感到奇怪,他说:“渐入佳境。

”顾恺之特别擅长绘画,画得特别神妙,谢安非常器重他,认为是自古以来还没有人像他这样。

顾恺之每当画成人像后,有时几年也不点眼睛。

人们问他其中的原因,他回答说:“四肢的美丑,本来就不缺少妙处,传神写照,正在眼睛裏。

”他曾经喜欢一个邻居的女子,挑逗她而女子不同意,顾恺之就把她的画像绘在墙上,用棘针钉画像的心,那女子於是患了心痛病。

顾恺之接着向她表达了自己的情意,女子顺从了他,他就暗中拔掉棘针而女子的病也好了。

顾恺之经常推重嵇康的四言诗,於是给他画了肖像,常常说:“手挥五弦容易,目送归鸿困难。

”他每次画出人物肖像,总是妙绝一时,曾经绘出裴楷肖像,在脸颊上加上三根毛,观看的人觉得神情特别美。

他又给谢馄画像,画在石洞裏,说道:“这位老兄应该安置在丘壑中。

”他打算给殷仲堪画像,殷仲堪眼睛有毛病,极力推辞。

顾恺之说道:“你正因为眼睛是这样,如果是明白地点画瞳子,用飞白往上拂描,使它就像轻云遮蔽月亮,岂不是很好吗!”殷仲堪这才听从了他。

顾恺之曾经把一柜子画在柜子前封好题字后,寄放在桓玄那裏,都是他非常珍爱的。

桓玄竟然打开柜子后面,窃取了画,再像原来一样缄闭好了归还顾恺之,骗他说没有打开过柜子。

顾恺之看到封题还跟原来一样,但是遗失了画,说妙画通灵,变化离去,就好像凡人登仙,没有一点奇怪的神色。

顾恺之自夸自耀超过了实际情况,有些年轻人於是就极力以称誉作弄他。

顾恺之又作吟咏,自认为具有先贤的风致。

有人请他吟咏洛生,他回答说:“何至於发出这种老婢妾的声音广义熙初年,顾恺之任散骑常侍,和谢瞻同在官署,晚上在月色下长声吟咏,谢瞻总是远远地赞赏他,顾恺之更加努力忘记了疲倦。

谢瞻准备去睡觉,让别人来替自己,顾恺之不觉有异样,一直吟咏到天亮才停下。

顾恺之特别相信小法术,认为去求就一定能得到。

桓玄曾经用一片柳叶欺骗他说:“这是蝉用来遮蔽自身的,拿来遮蔽自己,别人就看不见你。

”顾恺之很高兴,拿过叶子来遮住自己,桓玄就走近他对他小便,顾恺之相信桓玄没有看见自己,非常珍爱那片叶子。

当初,顾恺之在桓温的幕府中,常说:“恺之的身上憨痴和聪慧各占一半,合起来说,正好得到适中。

”因此世上传说顾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六十二岁时死在官任上,所著的文集以及《启蒙记》流行於世。

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于是在这个时候河神高兴地自得其乐,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

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懂得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