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基本概念和原理
质量守恒定律
• 守恒的原因: •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
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 (生成物)的过程。也就是说,在一切化 学反应里,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原子的数目也没有增减,各原子的质量也 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 量总和相等。
质量守恒定律
• 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看质量守恒定律, 可将化学反应过程归纳为“五个不变, 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
;
(5)没有电子的微粒是
;
(6)质子数少于核外电子数的微粒是
;
(7)电子数相同的微粒是
;
3 、例题 :
(1)某矿泉水标签上说明该矿泉水所含主要的矿物
质成份如下(单位毫克/L ) Ca- 20,K - 39 ,Zn
- 0.06,F - 0.02 等,这里的 Ca ,K ,Zn, F 是
指( )
B
A )单质 B )元素 C)原子 D)分子
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 质子(+) (相对质量约相等,都为1) 中子(不带电)(相对原子而言,原子 核体积小,质量大。)
电子(- ) ——相对质量为1/1836
氕---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相对原子量=质子数+中子数。
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二、物质的分类 三、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四、化学用语
一、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 1、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的相
互关系关系图表
宏 观
物质
微 观
元素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离子 原子
结构特点 相对原子质量
分子 相对分子质量
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 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氕 氘 氚) (Na和Na+)
2 )在化学研究中,因为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 质,因此我们常常按物质的结构给物质进行分类。 便于掌握相同结构的一类物质的性质。
1、分类图
纯
单 质
净 元素
物 的种类
金属 非金属
物 物质 质 的种类
化 无机化合物
合 物
氧化物
酸 碱 盐
有机化合物
甲烷、酒精、甲醇、甲醛、醋酸
混合物
如石灰石、石油、空气\溶液等
判断
1、NaHSO4是否属于酸?
2、Cu2(OH)2CO3(铜绿)
是否属于碱?
表中1~5组的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1
2
3
4
5
酸 硝酸
硫酸
盐酸 碳酸氢钠 氢硫酸
碱 烧碱
纯碱苛性钠碱式碳酸 铜源自消石灰盐 大理石 胆矾
纯碱
蓝矾 石灰石
A. ①③④ B. ②③⑤ C. ④⑤ D. ①③⑤
3 、现有①金刚石②氢气③海水④铁⑤二氧化
碳⑥石灰水⑦空气⑧水⑨酒精⑩氧化铜等物质, 从中选出三种物质进行归类,并说明如此归类的 理由:
归类: 1 ②⑤⑦ 常温下都是:气体
2 .①②④
都是单质
3 ③⑥⑦
都是混合物
4 ③⑧⑨
常温下都是液体
5 ⑤⑧⑩
都是氧化物
由 Na 、 O 、 H 、 S、
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 按下列要求各写出一种可能得到 的物质的化学式:
注意:①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②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③不同的物质可由相同的元素组成。
如:单质中的金刚石与石墨、红磷与白磷、氧 气和臭氧等、化合物中的CO与CO2, FeCl2与 FeCl3
1.元素种类:100余种(由此组成了3 000多万种物质)。
2.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质量分 数):氧(48.06%)硅(26.30%)铝 (7.37%)铁(4.75%)
( 1 )下列有关物质的变化为化学变化的是
( BCD )
①酒精挥发
②钠原子变成钠离子
③食物腐烂
④铁矿石炼铁
⑤物质爆炸
⑥电灯发光
( 2 )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即利用了物质的物理 性质,又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D ) 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 ) H2 用于探空气球 C )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 ) CO2 用于灭火
红磷 白磷
CO2 ----HCl -----
干冰 盐酸
纯碱—Na2CO3
CH4---------C2H5OH -----
甲烷、(沼气、天然气) 乙醇、酒精
三、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质的 物理性质 性质 化学性质
物质
物质 物理变化 的 变化
化学变化
质量守恒定律
放热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吸热
置换反应
基本类型
BD
实例分析
例1 下列变化中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的是( )
A.湿衣服经风吹后变干 B.磨制石器 C.用麻织布 D.煤燃烧 例2 氢气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 的是( )
A.无色无味 B.密度比空气小 C.能燃烧 D.难溶于水
质量守恒定律
• 定律内容: •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3.生物细胞中前四位元素:氧(65%) 碳(18%)氢(10%)氮(3%)
4、海水中含量:氧
④元素有两种存在的形态
游离态---- 表示O2中氧元素
化合态——表示H2O、CaO等化合物中的氧元素
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 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按质量分数计算,由多到少的 前四位:O、Si、Al、Fe
(1)金属氧化物 ; (2)碱 ; (3)含氧酸 ; (4)盐 ;
化学式
俗名
NaOH -------- 苛性钠、火碱、
Ca(OH)2 ----CaCO3 ----CuSO4.5H2O --C ---------
熟石灰、消石灰 大理石、石灰石
蓝矾、胆矾 金刚石、石墨
Hg(汞) ---- 水银
P -----
相对原子质量 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
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 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注意:1.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不是原子的实 际质量。
单位为1 2.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 碳12,是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铝 金刚石 蒸馏水 氯化 氢
二氧化碳 氧化铁 氯化钠 硫酸铜 氢氧化钙 碳酸钾
1 、判断下列物质各属于哪一 类:
氯化钠 、 海水 、纯净的空气、石 墨 、二氧化碳(CO2 )、 矿泉水 、雪 碧饮料、足球烯(C60 )、氮气(N
2) 碘酒、硫、铁、镁带 、大理石、沼
气
属于混合物的是(
),
例 混合物不可能由一种元 素组成,对吗?
• ①⑤⑦⑧ B. ①③⑤⑧ C. ①⑥⑦⑧ D. ③⑤⑥⑦
A
现有H、O、H+、O2-、H2、O2、OH-、 H2O八种微粒,试用这些微粒的符号填写下 列空白:
(1)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2)氢气和氧气化合生成水的过程中的最
小微粒是
;
(3)水变成水蒸气时
没有变化;
(4)电解水得到的产物是
质子数〉阳电离子子数-失----电---子----原子----得----电---子------阴离子 质子数〈电子数
2、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反之不同。)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质量、体积都很小 不断运动 特点: 分子、原子间有间隔
3、粒子和粒子构成的物质
(S1)O2由H分2O子\H构C成l\有的机物物质等:H2 、O2、N2、CO2、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 金刚石、石墨等
(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如NaCl、NaOH、 CuSO4等
4。1原子和分子的比较
原子
分子
相同
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区别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
小粒子,在化学变 质的最小粒子,在
化中不能再分
化学反应中可分成
原子
联系 分子由原子构成(单质分子由同种原子 构成,化合物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大。
4。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元素
原子
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 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 微粒
区 是宏观概念,只论种类, 是微观概念,既论种
( 2 )若用表示 氢原子,用 表示氧原子, 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可以表示为( )
C
( 3)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主要原
因是( B )
A. 组成元素含量不同 B. 原子的排列不同 C. 分子构成不同 D. 核外电子数的不同
二、物质的分类
物质分类思想?
1 )物质分类的目的是根据研究事物规律的需要而进 行的一种归纳方法,因此分类的方法多种多样。
• ①对于反应前的物质来讲,强调的是“参 加化学反应”的物质质量,没有参加反应 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入。对于反应后的物 质来讲,强调“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 像生成的气体,沉淀等都要计入生成物的 质量总和中去。②“质量守恒”不等于 “体积守恒”,
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不变
宏观
元素种类不变
五个不变
原子种类不变
微观 原子数量不变
化学
原子质量不变
反应
过程
宏观: 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两个一定变
微观: 分子的种类一定变
• 一个可能变 —— 分子总数可能变
质量守恒定律
• 定律的应用:
• 质量守恒定律是书写、配平化学方程式的 依据;是进行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