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归来》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3、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揣摩语句,体味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中把握课文内容,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揣摩语句,体味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珍爱野生动物,倾心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点】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2、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揣摩语句,体味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揣摩语句,体味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作者、大雁的资料,有关大雁的古诗词,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预习课文。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今天,首先请大家展示你搜集的有关大雁的古诗词,并说说这些古诗词借大雁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学生展示)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王湾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看来,我们古代的诗人们是多么的喜爱大雁,在它身上寄托了这么多情感,其实,在国外也有许多人喜欢大雁,并写出了文章。
今天我们学习美国著名伦理学家利奥波德的《大雁归来》,探究大雁的闻所未闻的趣事。
(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3、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揣摩语句,体味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的自主学习成果吧!1、展示作者名片奥尔多·利奥波德,美国享有国际声望的科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被称作美国新保护活动的“先知”“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
他同时又是一个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
一生共出版了三本书和大约500篇文章,大部分是有关科学和技术的题目。
《沙乡年鉴》是作者的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也是土地伦理学的开山之作。
2、展示搜集资料大雁属鸟纲,鸭科,是雁亚科各种类的通称,一种大型游禽。
大雁群居水边,往往千百成群,夜宿时,有雁在周围专司警戒,如果遇到袭击,就鸣叫报警。
主食嫩叶、细根、种子,间或啄食农田谷物。
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
群雁飞行,排成“一”字或“人”字形。
大雁的飞行,路线是笔直的。
中国常见的有鸿雁、豆雁、白额雁等。
雁队成6只,或以6只的倍数组成,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说是一些家庭的聚合体。
3、展示重点词语读音,然后多种形式读写。
迁徙(xǐ) 雾霭(ǎi) 窥(kuī) 探缄(jiān) 默狩(shòu) 猎凋(diāo) 零滑翔(×iáng) 顾忌(jì)4、展示重点词语的意思。
雾霭:雾气。
缄默:闭口不说话。
窥探:暗中察看。
狩猎:打猎。
沼泽:水草茂密的泥泞地带。
凋零:凋谢零落。
顾忌:恐怕对人或对事情不利而有顾虑。
滑翔:某些物体不依靠动力,而利用空气的浮力和重力的相互作用在空中飘行。
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四、课堂新授活动活动一:认真倾听,初步把握作者情感。
同学们,这篇文章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呢?现在请大家带着下面的问题认真倾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点拨:作者描写了南飞的大雁,描写了冬季的大雁,描写了大雁归来的情景,描写了春雁觅食过程的鸣叫,描写了孤雁,描写了4月夜间大雁群居的鸣叫。
2、通过对大雁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点拨:通过对大雁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热爱之情。
3、请你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每一部分内容概括出来。
点拨: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大雁对季节把握准确。
第二部分(2—13自然段),写大雁归来的相关知识和情景。
第一层(3自然段),写秋天南飞的大雁。
第二层(4—8自然段),写3月间大雁初归时的情景、活动特点和雁群的组成特点。
第三层,(9、10自然段),写4、5月份大雁的集会和宁静下来的趋势。
第四层,(11—13自然段),介绍各大洲大雁迁徙的一致性,以及大雁带给人类的益处。
活动二:大声齐读,感受大雁来临请同学们大声齐读第一部分(1、2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1、首段“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说明了什么?点拨:这句话是将大雁与燕子相比,说明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
2、第二段主要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说明了大雁怎样的特点?点拨:使用了拟人、对比的手法,说明了大雁对季节的判断非常准确,禁不住让人赞叹。
活动三:快速跳读,探究大雁归来同学们,作者对大雁作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描写,这些大雁有什么特点?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哪些“失去的东西”?我们仔细品读第二部分(2—13自然段),探究下面的问题,然后进行快乐大比拼,看谁回答的又快又正确。
1、3月份的大雁和秋季南飞的大雁有什么不同?请根据内容填写下表。
点拨:与上文的描写进行对比。
集体讨论后总结:2、作者为什么要写乌鸦的笔直飞行?点拨:结合上下文分析。
作者是使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将大雁与乌鸦做对比,突出大雁飞行时有明确的目的地,不管是碰到艰难险阻还是诱惑,它们都会义无反顾的向目的地飞行。
3、作者为什么根据停留的大雁的数目来衡量农场春天的富足?点拨:因为作者认为大雁是报春的使者,把春雁的数目看作自己农场春天富足的两大标准之一,表现了他是那样珍爱大雁。
4、觅食时的春雁有什么特点?点拨:春雁觅食时,它们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而是一群一群地喧闹着往收割后的玉米地飞去。
出发前有一场辩论,返回后还会论述食物的价值。
5、对于孤雁的观察和结论,作者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点拨:一般人是通过对春雁集会的日常程序的观察,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人们得出结论: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
作者是和他的学生注意观察到每支雁队组成的数字。
从数字分析得出结论: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说是一些家庭的聚合体,而那些孤雁是丧失了亲人的幸存者。
6、4月间,大雁集会是怎样的情形?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感情?点拨:突然间,刺耳的雁叫声出现了,并且带着一阵急促的混乱的回声。
有翅膀在水上的拍打声,有蹼的划动而发出来的声音,还有观战者们激烈的辩论所发出的呼叫声。
随后,一个深沉的声音算是最后发言,喧闹声也渐渐低沉下去,只能听到一些模糊的稀疏的谈论。
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大雁群居说成集会,把大雁的鸣叫说成辩论、发言,可以看出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7、第11段,作者为什么要提到1943年的开罗会议?点拨:用人类各国之间的联合不可预期和大雁的联合观念进行对比,突出强调大雁具有联合观念,并且用自己的生命来实现这个基本信念。
8、“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点拨: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3月迁徙的大雁比喻成一首诗歌,它们的鸣叫和飞行给整个大陆带来诗意,它们的迁徙活动不畏艰险、执着坚强,让人敬佩,表达出作者对大雁的喜爱和赞美。
9、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哪些“失去的东西”?点拨: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善性、友情、亲情,找到了联合的观念,找到了大自然的诗意。
根据抢答情况评选出答题小能手。
活动四:细细品读,体会作者感情同学们,奥尔多·利奥波德作为美国保护野生生物之父,并不是要向读者侧重介绍知识而在于抒发情怀。
文章字里行间注满爱鸟之情,大家细细品读课文,找出文章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的“爱”?集体讨论:1、作者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他将大雁的声音称作“低语”、“问好”、“邀请”等,把它们的鸣声称之为辩论、议论、集会、发言等,都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赞美之情。
2、作者把春雁的数目看作自己农场春天富足的两大标准之一,作者用了六年的时间去观察和分析大雁,他喜欢倾听大雁的鸣声,这些都可以看出他喜爱、赞美大雁。
3、作者细致描写了大雁的聪明机敏,能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戚斯康星的法规。
把孤雁称作“伤心的单身”、“伤失亲人的幸存者”,把它们的迁徙比作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这些可以看出他喜爱、赞美大雁。
4、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善性、友情、亲情,找到了联合的观念,找到了大自然的诗意。
可以看出他喜爱、赞美大雁。
活动五:合作交流,体会文章主旨同学们,奥尔多·利奥波德难道仅仅要抒发对大雁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吗?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全文和下面的资料,合作交流下面问题,然后派代表上台展示。
合作交流:作者为什么对大雁对动物怀有这样的感情?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怀有怎样的理念?展示资料:《沙乡年鉴》序……野生的东西在开始被摒弃之前,一直和风吹日落一样,被认为是极其平常而自然的。
现在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一种平静的较高的“生活水准”,是否值得以牺牲自然的、野外的和无拘束的东西为代价。
对我们这些少数人来说,能有机会看到大雁要比看电视更为重要,能有机会看到一朵白头翁花就如同自由地谈话一样,是一种不可剥夺的权利。
这些野外的东西,我承认,直到机械化为我们提供了美味的早餐,而科学又为我们揭示了它的来源和如何生长的故事之前,是几乎没有什么关乎人类的价值的。
全部矛盾由此而凝聚为一个相当有争议的问题。
我们少数人看到了在进步中出现的回报递减律,而我们的反对派们却并未看到。
人们必须根据事物的现状来制订对策。
这些文章便是我的应对之策。
……点拨:作者认为,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动物使地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充满乐趣;人类应该珍爱有益无损的动物,和谐共处,不应该凭借自己的优势而去伤害它们。
作者的理念是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和它们和谐相处。
这也是全文的主旨。
活动六:吟咏涵诵,表达心声同学们,对于奥尔多·利奥波德的《大雁归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希望我们通过自己有感情的吟咏涵诵表达自己独特的体会。
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课文,可以读全篇、读部分、读名句,也可以个人读,集体读,使课堂成为书声的海洋,通过自己有感情的吟咏涵诵表达自己的感受。
六、拓展延伸,学以致用学习了本文,你有那些深刻的感悟?点拨:我感悟到大雁是一群可爱的精灵,它们聪明、机敏,饱含温情,迁徙中确定目标、坚持不懈,团结友爱、纪律严明值得我们学习。
地球上的其他动物和大雁一样,都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要善于观察、发现它们的可爱之处,平等的和它们相处,爱护它们。
六、课堂小结同学们,作者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作者认为,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动物使地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充满乐趣;人类应该珍爱有益无损的动物,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