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农业技术推广方法
是指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过程中,对一些 生产技术复杂、工艺严格,但技术易于控制的物 化型科技产品的开发。
这些产品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设计合理,通常 已具有少量的实验室产品,并通过了技术鉴定。 但要大批量推广应用,需要相当的资金、厂房和 设备。 通常采用科研单位与生产企业或应用单位在平等 协商、自愿互利的原则基础上,进行联合开发。
32
1.农业生态区域性综合开发
是以系统论和生态学、生物学知识为指导,对尚未 开发利用或者纯自然型利用的资源进行的技术开发。
33
综合性农业技术开发的目的不同,决定了开发的技术 内容不同:
例如黄河三角洲农业综合技术开发,以开发利用未被利用 的盐碱涝洼地为目的。主要以枣基渔塘建造及耐盐碱的苜 蓿等牧草和耐盐植物为开发内容。
而国家黄淮海农业综合开发,则是以全面提高已开发利用
土地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的。以沟、路、井、 渠,桥、涵、闸的标准化建设等节水型可持续发展 , 方田 内的土壤改良、种植结构优化配置为主要内容。
农业技术综合开发往往包含多个单项技术的开发,如庭院 经济开发,蓄水、贮水技术开发等。
34
农业综合技术开发,虽然是农业技术推广的有效
(四)、农业产业化模式的方式
以企业或公司为龙头,发展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农民按 合同生产、交售,企业按合同收购、加工、销售,使农民种 植有指导,生产过程有服务,销售产品有门路。 形式
(1)企业(公司)+农户
(2)公司+基地(农户)+市场 (3)成立特色农作物产业化协会
(五)、农业技术知识竞赛的方式
由专业户、重点户领头的民间专业化生产服务,
包括技术、物资、信息等服务。
农民自愿联合起来,通过集资的形式兴办公益事
业,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从而加强农业技 术的示范推广。
27
民间组织加农户的局限性
农民民间组织所掌握的农业科技理论水平较低,高新技术应 用操作技能不高,系列化服务所需各种生产物资的供应与所 需资金的筹措,产品的销售等方面难以满足农民的需要。
38
一.大众传播法
大众传播法:
农业推广人员将有关农业信息,经过选择、加工和整理,通过大
10
(七)评价与反馈
评价是对推广工作进行阶段总结的综合过程。 推广基本结束时,要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和评价, 以便再研究、再提高,充实、完善所推广的技术,并产生新 的技术。
项目验收现场会
11
二、农业推广程序灵活应用
农业推广程序中,试验、示范、推广是农业推 广的三个基本程序。一般来讲,农业推广应按照 “试验、示范、推广”这一基本顺序进行,特别是 某项技术的适应性、有效性未得到充分论证,组装 配套技术没有相应配合的情况下盲目大面积推广, 往往会给生产造成损失。但在实际推广过程中,有 很多情况需要灵活掌握。通常在下列情况下可以灵 活运用推广程序。
1、当众演讲
2、集中考试
3、书面答题 4、现场竞赛
(六)、科技下乡入户方式
科技下乡是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主体
科技下乡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具有多 重意义。 科技入户是科技成果转化的直通车
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 发挥科技示范户带头作用,拓宽科技下行渠道
(九 ) 农业技术开发型推广方式
农业技术开发是以技术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或 科学技术成果,提高经济效益为宗旨的活动。技术开发是农业技术推广 的有效方式之一,但这种方式的推广必须与组装研究和试验示范结合进 行。 创汇农业开发 区域综合开发 城郊农业开发 庭院经济开发 生态农业开发 系列化产业开发
(1)全包;(2)半包;(3)临时包。
2、定产定酬技术承包
3、联效联质技术承包
4、专项技术劳务承包
5、农业技术集团承包
由行政、技术、物资等部门结合为承包集团,对当地举足轻 重,影响大的农业项目进行大面积承包。 以配套技术为核心;以行政领导为保证; 以物资服务为基础;政、技、物结合。 “三个系统”:领导决策指挥系统;专家服务指导系统;物 资供应服务系统。 “三农”结合:农业院校、科研单位、推广机构。
5
(三)示 范
示范是树立样板对广大农民、乡镇干部、科技人员进行宣传 教育、转化思想的过程,同时还要逐渐扩大新技术的使用面 积,为大面积推广做准备。
“百闻不如一见” 粮棉油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公攻关 示范
6
(四)培 训
培训是一个技术传输的过程,是农民尽快掌握新技术的关 键,也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转变农民行为最有效途径 之一。
方式,但不能由农业推广部门独立完成,而必须
由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和地方政府、农业推广机 构及生产单位多个部门之间的有关领导和技术人 员相结合进行。才能实现对某些先进技术、先进 产品或工艺的引进及应用性的改进组装。
农业综合技术开发一般与国家的开发或推广项目
结合进行,以政府的财政资助为保障。
35
2.单项科技产品开发
2、省、地、市、县推广项目
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食品工程、作物生产技术规程
(二)、技术承包责任制方式
在推广单位或推广人员与生产单位或农民在双方自 愿、互惠、对生产有利的基础上,签订技术承包合 同,运用经济手段和合同形式推广技术。
1、联产提成技术承包
超产按规定的比例提成,减产分清原因,如因技术失误应 按规定赔偿。 达到规定的产量指标,按规定收取报酬,除因技术原因造 成减产外,不取报酬,也不赔偿。 达到或超过规定的效果或质量指标,给予合理报酬,如因 技术失误造成损失,则应适当赔偿。 既包技术,也包劳务。
28
民间组织加农户应具备的条件
组建这种民间组织,应以具有专业知识的能人为 核心,从而提高研究会的科学理论水平和技术水 平。 这种民间组织应得到政府的支持,以克服其科技 信息传递、综合性服务、产品销售与加工等方面 的不足。 这种民间组织应尽量同当地的推广部门保持密切 的联系与合作,使技术推广部门成为农民技术研 究会等组织的科技后盾。
13
4.由于科研单位研究的某项技术就是针对某一地区存 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的,当研究成功后,就可以减少 中间环节,直接在当地进行大面积推广。 5.由于综合组装的技术多数是在当地进行多年摸索的 单学科的各项技术或是正在推广应用的技术,实践证明 是行之有效,所以组装起来后不必进行试验、示范就可 推广,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12
1.同一自然条件下,由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思想 观念和经济条件的不同,某项新技术已在发达地区大面 积推广开来,而欠发达地区尚未采用。在这种情况下, 可以组织农民到发达地区参观,运用示范等各种推广手 段直接进行推广。 2.农民自身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出的行之有效的实用 技术、先进经验等,推广部门在及时总结关键技术要点 的同时,采用召开现场会等方式大力宣传,不必进行试 验、示范就可以在同类地区直接大力推广。 3.科研部门在当地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下培育的某些 新品种等成果,由于在本地进行了多年多点试验和一定 面积的示范,在农民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样的品种 一经审定后,就可直接进入推广领域,不必重复试验。
14
6.由于现代科技成果管理上的规定,某项科研成果在取得 成果前,必须有一定的示范面积。而这些示范工作多是科研 部门和推广部门共同完成的。因此,这样的成果,推广部门 不必进行试验就可以在其适应的范围内迅速推广。 7、“教学、科研、推广”相结合的协作公关项目,由公关 人员在试验点进行试验研究后,筛选出最优模式并进行示范, 这样成果通过鉴定后,即可在适宜地区推广。
36
3.传统产品的产业化开发
这种科技开发一般是以某项传统优势农产品生产 经营为基点,然后充分发挥科技先导作用,使产
业链条向两端延伸、拓展,逐步形成产前、产中、
产后的系列整体效益。
如发展山楂生产,从育种到栽培,乃至饮料、蜜
饯、果酒加工技术,实行配套开发,围绕基地产 业带动系列生产经营体系,即用系列化的技术促 进系列生产业群体的发展。
实施技术承包应具备的条件
1、要坚持各方自愿的原则 2、要明确参与承包各方的责、权、利 3、要有适当的措施保证合同的兑现 4、适于技术效益较易单独评估的单项技术 5、在承包时应由权威部门来担保
21
(三)、技术、信息和经营服务相结合的方式
1、意义
(1)增强推广机构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 (2)促进流通 (3)可因地制宜开展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 2、具体表现形式 推广机构兴办经济实体。 ∆立足推广搞经营;搞好经营促推广。
技术。
30
(八 ) 公益性大众媒体的推广方式
大众媒体作为一种信息的传播工具,具有传播速度快、
覆盖面广、成本低、效益高等突出特点。
它既是农业推广中信息扩散的有效方法,也是农业推广 的有效方式之一。近几年来,采用公益性媒体进行农业技
术推广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公益性媒体推广的特点
31
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成本低、效益高 形象逼真,技术原理及操作要点解说详尽,像音配合等良好 宣传效果,易学习,好掌握
第二节 农业技术推广方式
一、世界农业推广方式
1、一般推广方式 2、产品专业化推广方式 3、培训和访问推广方式 4、群众性推广方式 5、项目推广方式 6、农业系统开发推广方式 7、费用共担(分摊)推广方式 8、教育机构推广方式
二、我国农业的推广方式
(一)、项目计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