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温病的概念

第一章 温病的概念


2、流行性
由于多种温病具有传染性,因此在一定条件下,可在 人群中引起程度不等的流行。古代所说的“天行”、“时 行”就包含了流行的意思。
王叔和在《伤寒例》中说:“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 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
庞安常在《伤寒总病论》中说:“天行之病大则流毒 天下,次则一方,次则一乡,次则偏着一家。”
总的来说,温病开始时多以人体功能失调为主,病情 严重者,继则可有明显的实质损害,耗损阴液,甚则引起 阴竭阳脱。
(四)临床表现有其特殊性
温病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 方面:
1、起病急骤,传变较快,变化多,来势凶猛 所谓起 病急骤,是指患者有较确切的近期发病时日。温病起病急骤 是区别于内科杂病中的许多慢性疾病的主要依据之一。温病 一旦发生,即有病邪传变的可能,温邪传变速度一般较快, 有相应的复杂多样的证候变化。温病中有极少数疾病起病较 缓,传变较慢(如湿温),这只是与温病中的其它疾病相比 较而言,还不能与内科杂病中的慢性病发病和变化缓慢相等 同。
这指出了温病流行的程度有大流行、小流行和散在发 生等几种情况。不同的温病流行性固然不同,即使同一种 温病在不同条件下流行性也有差异。
3、季节性
温病的发生大多有明显的季节性,因此有四时温病之 分。所谓季节性是指有的温病只发生于某一特定季节,有 的温病则在某一季节发生较多。这主要是温病的发生与四 时的气候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不同季节由于气候特点及变化不同,因而在其特定气 候条件下所形成的温邪也就各不相同:
春季气候温暖多风,易形成风热病邪,故多风热为病;
夏季气候酷热,暑气炎蒸,易形成暑 热病邪,故多暑 热为病;
长夏天气虽热,但湿气亦重,易形成湿热病邪,故多 湿热为病等。
不同季节不同的气候变化,还可对人体发生影 响造成人体对病邪反应性的差异。如:
以上的记述指出了温病的传染牲,并认识到病邪可 以通过口鼻接触等途径传染给其他人,在人群中引起互 相传染。
有几点需要明确:
一是温病的传染是指大多数病种而言,也有少数温 病并不具有传染性,如夏季中暑;
二是温病的传染程度强弱差异很大,有的具有强烈 的传染性,有的则传染性较小;
三是温病虽包括了多种急性传染病,但也并不是所 有传染病都属于温病范围,如狂犬病、破伤风等传染病 因不具有“温热”的特征,故不属温病范围。
2、发热为主症 发热是温病必见之症,是温病最基本、 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但不同的温病在不同的病程阶段有其特 殊的发热类型,辨别这些热型,对于疾病的诊断、证候的辨 别都是十分重要的。温病患者除具有发热之外,还有热象偏 重的症状伴随存在,如口渴、心烦、溲赤、舌红、脉数等。
(二)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1、传染性 大多数温病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在人群中传播。温病中
实质上包括了许多现代医学所说的急性传染病,因而多数 温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中医文献中,很早就有关于温病 传染性的记载:
《素问•刺法论》说:“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 小,病状相似”。
刘河间在《伤寒标本》中称疫疠为“传染”。 吴又可在《温疫论》中说:“疫气盛行,所患者重, 最能传染”;“邪之所着,有天受,有传染”。
叶天士在《温热论》中说:“吾吴湿邪害人 最广”,指出了东南沿海等地湿热性疾病较多。
这是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不同,影响 了温邪的形成与致病,以及在不同地域,人的体 质状况不所不同而造成的。
(三)病理演变有一定的规律性
温病发展过程的规律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从温病的发展趋向和过程来看:多由表入里,由 浅入深,由轻到重,由实致虚。温病类型虽然很多,但发 病初起,大多从卫分表证开始,病位较浅,病情较轻。随 着病程发展,病邪内传入里,病情随之加重,出现里热实 证。此后 ,如病变继续发展,病情进一步加重,则可出 现邪热更甚正气虚衰或邪虽不甚但正气衰败的严重局面。 但须说明的是:上面所说的发展过程是就一般情况而言, 临床上也有温病初起即病发于里出现里热见症而不从卫分 开始的;也有的温病由于邪势不重或治疗及时,在短时间 内病邪即渐消退,正气很快恢复而不出现严重的虚损见症。
的范围。除了四时六淫之邪从热而化的风热、暑热、湿热、 燥热以及寒邪伏藏化热的温热病邪外,还包括“疠气”和 “温毒”之邪。温邪的特异性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 它从外感受而不同于内伤杂病的病因,一是性质属热而有别 于伤寒、中风等风寒性质外感病的病因。温邪的性质是根据 发病后的临床表现,通过“审证求因”而确定的,它与西医 学通过理化分析而明确病因方法完全不同。
温病学多媒体系列教材
温病的概念
湖南中医药大学 温病学教研室
内容
一、温病的特点 二、温病的范围和分类 三、温病和伤寒 四、温病和温疫 五、温病和温毒
第二章 温病的概念
温病的含义: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
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一、温病的特点
(一)有特异的致病因素——温邪 从性质而言,凡是具有“温热”性质的病邪,均属于它
二是从温病发展全过程的病理变化来看:主要表现为 人体卫气营血与三焦所属脏腑的功能失调及实质损害。一 般说,温病初起,大多邪在卫分,病变以上焦肺经为主; 温邪由表入里,由卫分传入气分,病变则大多以中焦阳明 胃肠为主;若上焦肺卫之邪内传入里后,不下传变 范围。中焦阳明气分亢炽之邪如未形成腑实,则无形之热 可内传入营进而深入血分,引起广泛动血,病变常涉及全 身多个脏器。若温邪久留不解无论是气分之热还是营血之 热,都可损伤肾阴,导致阴精耗竭,或引起肝风内动,其 病变就为邪传下焦,多在温病后期阶段。
冬春季节肺卫功能比较低下,故容易导致风热 病邪侵犯肺卫,病变以上焦为主;
夏秋季节热盛湿重,人体脾胃功能呆滞,易导 致湿热病邪侵犯脾胃,病变以中焦为主。
由此可见温病的季节性特点,主要是由于不同 季节气候变化对病邪产生、传播和对人体机能影响 的结果。
4、地域性
温病的发生和流行又常表现出一定的地域性, 即某些温病在某一地域较为多见,而在其它地域 则少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