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历史 多元史观 解读历史课件

高考历史 多元史观 解读历史课件

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革命史观 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 历史。
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 社会史观 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
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
多元史观解读“历史人物”
甲说: “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巩固训练
3、19世纪后期,烟台、青岛等开埠通商,引发了山东省经济 结构的调整。下表是今济南地区的章丘、济阳在20世纪初花 生种植面积占耕地百分比变化表(章有义的《中国近代农业史 资料》第二辑)。下列对该表的解读正确的有
山东章丘 山东济阳
1900 0.1% 0.2%
1915 35% 15%
1920 45% 25%
多元史观 解读历史
知识回顾
◆弃医从政.图谋救国 ◆领导革命.建立共和 ◆反对独裁.捍卫共和 ◆与时俱进.国共合作
对于伟人孙中山,站在不同的史学角度,会 有不同的评价: 甲说:“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乙说:“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 丙说:“他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 丁说:“他是有世界影响的政治家和革命家。”
第(3)问: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的影响(6分)
①(从材料一的观点看)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 革命的胜利和中国双半社会的结束,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②(从材料二的观点看)新中国的建立,为现代化开辟了广阔道路。 a.政治: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制度; b.经济:建立了新的经济制度,为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富裕创造 前提; c.思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 的全面繁荣提供条件。
【材料二】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 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 年以 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 解释。
第(3)问: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 立的影响(6分)
…… 思考:⑴你如何理解甲、乙、丙、丁对孙中山的评价? ①因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所以甲说…… ②因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所以乙说…… ③因为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 迫令放足、改变礼节等措施,所以丙说…… ④因为孙中山百折不挠的民主革命斗争促进了亚洲的觉醒,鼓舞 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所以丁说……
买办阶层同外商利益上的共同点使其成了西方国家在政治上 和经济上侵略和控制中国的工具。
买办在与西方国家交往中,逐步学会了办企业的新技术、先 进的管理经验、方法,并在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财富之后,不去 买田置地、扩建庄园,而去投资近代企业。
2、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
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
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这则日记中反映了19C
后半叶以后近代化发展的一些信息,其中包括
①军事近代化
②政治近代化
③技术近代化
④文化生活近代化
A.①③④ B.①②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24 50% 40%
①农产品已商品化
②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③两地经济融入世界市场 ④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上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资料卡片
“买办”一词是葡萄牙人(Comprador“康白度”)的义 译,原意是采买人员,中文翻译为“买办”。清初,买办专指 为居住在广东十三行的外商服务的中国公行的采购人或管事, 后来逐步发展为特指在中国的外商企业所雇佣居间人或代理人。
【材料三】法国著名史学家雅克·勒高夫《新史学》中认为: “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而且还是…习俗史” 。
思考:请结合材料三的观点,分析新中国建立的影响。
新中国的建立,带来婚葬礼俗的改革:土葬为火葬,恋爱自由、 婚姻自主成时尚,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社会风气的转变。
多元史观解读“历史时期”
【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 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 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 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 究的准则。
第(1)问: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 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3分)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及其他反侵略反封建斗争
多元史观解读“历史时期”
思考:对于下列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现象,运用何种史观会评价 较高或较低?并请说明理由。
评价较高
评价较低
通商口岸
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乙说: “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
革命史观
丙说: “他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
现代化(近代化)史观
丁说: “他是有世界影响的政治家和革命家。”
社会史观
多元史观解读“历史事件”
【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 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 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 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 究的准则。
文明史观、全球史观、 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
革命史观
“扶清灭洋”
革命史观
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
洋务运动
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 全球史观
革命史观
巩固训练
1、传统史学的研究对象侧重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而现 行教材把衣食住行等内容纳入了史学研究的范畴,这一视角的转 换体现了 A.生态史观 B.全球史观 C .社会史观 D. 革命史观
⑵甲.乙.丙.丁分别主要是站在哪种史观上对孙中山作出评价的?
史观解读
现代化史观 认为: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 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等。
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 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纵向看,包括: 文明史观 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横向看,包括: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