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工程光学第7章眼睛、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
工程光学第7章眼睛、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
显微镜
望远镜 目镜 摄影系统 投影系统 变焦距光学系统
第一节 眼睛及其光学系统 一. 眼睛的结构—成像光学系统
人眼的构造剖视图
角膜
巩膜 脉络膜
*巩膜是眼球的第一层保护膜,白色、不透明、坚硬; *角膜是巩膜的最前端部分,无色而透明;眼睛内的折射主要发 生在角膜上;厚度仅为0.55mm,折射率1.3771; *脉络膜是眼球的第二层膜,吸收透过网膜的光线,使后室成为暗 着感光元素,即锥状细胞和杆状
细胞,锥状细胞直径约5微米,长约35微米;杆状细胞直径约2微米 ,长约60微米。它们在网膜上的分布式不均匀的。在黄斑中心凹处 是锥状细胞的密集区而没有杆状细胞,由中心向外,逐渐相对变化;
2014-12-3 6
人眼的构造剖视图
瞳孔 角膜
巩膜
②两物体横向距离太远;
③物体位于两眼的垂直平分线上; ④两物体之一为直线,且与两眼中心 连线平行。
第二节 放大镜 一. 视觉放大率 目视光学系统的放大率用视觉放大率表示,即用 仪器观察物体时视网膜上的像高和人眼直接观察 物体时像高之比:
yi l tan tan l tan tan ye tan y / D D 250mm,明视距离
人眼的构造剖视图
瞳孔 角膜 虹膜
巩膜 脉络膜
*虹膜是脉络膜的最前端部分,含有色素细胞,决定眼的 颜色; *瞳孔是虹膜中间的小孔,随着外界明亮程度的不同,虹 膜肌肉能使瞳孔的直径在2~8mm范围内变化;它是人眼的 2014-12-3 5 孔径光阑。
人眼的构造剖视图
瞳孔 角膜 虹膜
巩膜
网膜 脉络膜 黄斑中心凹
人眼 ↕ 照相机
2014-12-3
水晶体 ↕ ↕ 镜头
视网膜 瞳孔 ↕ 底片 光阑
11
人眼相当于一架照相机,它可 以自动对目标调焦
照相机中,正立的人在底片上成倒像, 人眼也是成倒像
但我们感觉为什么还是正立的? 这是视神经系统内部作用的结果。
2014-12-3 12
标准眼: 根据大量的测量结果,定出了眼睛的各项光学常数,包 括角膜、水状液、玻状液和水晶体的折射率、各光学表面的 曲率半径、以及各有关距离。称满足这些光学常数值的眼睛 为标准眼 简约眼:把标准眼简化为一个折射球面的模型,称为简约眼。
由于成像理论的逐步完善,构成了许多在 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光学 系统,例如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摄影 仪器和投影仪器等。本章主要介绍上述光学 系统的成像特性和设计要求,组成上述光学 系统的物镜和目镜的结构型式及其主要光学 参数等。
2014-12-3
1
第七章 典型光学系统
眼睛
放大镜
人眼的构造剖视图
巩膜 瞳孔 角膜 前室 晶状体 盲斑 虹膜 网膜 脉络膜 黄斑中心凹
后室 总能将像成在网膜上。 角膜和晶状体之间的空间称为前室;充满1.336的水状液; 晶状体和网膜所包围的空间称为后室;充满1.336的玻状体
2014-12-3 9
人眼的构造剖视图
巩膜 瞳孔 角膜
1.376
虹膜
网膜 脉络膜 黄斑中心凹 视轴
(屈光度) -14 -10
(屈光度) 0 0
(屈光度)
14 10
30 40 50 60 70 80
2014-12-3
-0.143 -0.222 -0.40 -2.00 1.00 0.40
-7 -4.5 -2.5 -0.5 1.00 2.50
∞ ∞ ∞ 2.0 0.80 0.40
0 0 0 0.5 1.25 2.5
晶体的折射率逐渐增加的;
瞳孔直径可自动变化(2-8mm),调节进入人眼
的光能(孔径光阑);
主平面 H和 H距角膜顶点后约 1.3和1.6mm; 焦距约为:
f 17mm, f 23mm
视场可达1500,能同时清晰观察物体的范围只在 视轴周围60-80。
二. 眼睛的调节与校正
眼睛成像系统对任意距离的物体自动调焦的 过程—眼睛的调节。 通过环形肌肉的调节,是水晶体曲率变化来实现 的,曲率半径变小,曲率增大,焦距变小。 眼睛的调节能力是以远点距离和近点距离的倒数 之差来度量的,单位为屈光度(D),1D=1m-1: 1 1 A RP lr l p
A b / L
两不同距离的物点对应不同 的视差角,其差异—立体视差。 立体视差大,人眼感觉两物体 的纵向深度大。 能感觉到的最小立体视差—体视锐度。
无限远物点对应的视差角为零,当物点对应的 视差角等于体视锐度时,人眼刚好可分辨它和 无限远物点的距离差别,这个距离为人眼能分 辨远近的最大距离—立体视觉半径:
可以看出,极限分辨角不仅与入射光线的波长有 关,而且还与眼睛的瞳孔直径有关。 • ε = 50~ 120”; • 在良好的照明条件下,一般认为
ε = 60” = 1’
• 认为人眼的极限分辨角为1´。 • 在设计光学系统时就必须考虑眼睛的分辨率。
2014-12-3
25
一般视觉鉴别率取1 时,视觉敏锐度为1。 当瞳孔直径增大时,眼睛光学系统像差增大, 分辨能力随之减小。 对于目视光学仪器,光学系统的放大率和被观察 物体所需要的分辨率的乘积应等于眼睛的分辨率。 五. 眼睛的对准精度
2014-12-3 29
六、眼睛的景深
ε
c d
设Dp为人眼的直径,ε为节点处的人眼分辨角
由图可知:ab = - pε ΔabA2∽ΔA2cd
Dp pDp p ; p2 p2 p2 p Dp p
Dp
由ΔA1ab∽ΔA1cd 远景深 近景深
pDp p ; p1 p1 p p1 D p p
即应配-500度的近视眼镜。
近点在眼前1.25m处,应配多少度的眼镜?
将近点校正到250mm处: 光焦度
1 1 1 1 1 3.2(m 1 ) 3.2( D) f ' l ' l 1.25 0.25
即应配 320 度的眼镜。
当水晶体两表面不对称时,细光束的两个主截面 光线不交于一点---散光。 用两正交的黑白线条图案可以检验散光,由于存在 像散,不同方向的线条不能同时看清。
Lmax b / min 1200 m
双眼能分辨两点间的最短深度距离—立体视觉阈: 2 L L / b 物体越远, 立体视觉误差越大
b 62m m, min 10 0.00005 L 8 104 L2
不能产生体视感觉的几种情况: ①如右图,C、D两点的像在右眼重合;
虹膜
网膜 脉络膜 黄斑中心凹
晶状体
盲斑 神经纤维 盲斑
黄斑中心凹是人眼视觉最灵敏的地方。
光
视神经细胞
大脑
7
盲斑是网膜上没有感光元素的地方,不能引起光刺激。 晶状体在虹膜后面,是由两个不同曲率的面组成的透明体, 2014-12-3
人眼的构造剖视图
瞳孔 角膜
巩膜
虹膜
网膜 脉络膜 黄斑中心凹
晶状体
盲斑
似双凸透镜,是眼睛光学系统的成像元件,其密度和折射 率都是不均匀的,由里层到外层逐渐减少,有利于提高 成像质量。晶状体的平均折射率为1.40,其周围肌肉 能改变晶状体的表面曲率,使人眼在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 2014-12-3 8
7 4.5 2.5 1.00 0.25 0.00
18
表7-1:
随着年龄的增大,调节范围变小。 60岁时,远点在200cm,即只有入射汇聚光束, 汇聚点在眼睛后200cm时才能在视网膜形成清晰 的像。
明视距离:250mm。 远点在无限远---正常眼; 远点在眼前有限远---近视眼;(负透镜校正) 远点在眼后有限远---远视眼;(正透镜校正) 50岁以后的远视眼---老花眼。
27
即两线宽的几何中心线对人 眼的张角小于某一角度值α 时,虽然还存在着不重合, 但眼睛已经认为是完全重合 的,这时α 角度值即为人眼 瞄准精度。
• 人眼对于线条的变形或两条线错开 造成的外形变化或比较两条线宽的 变化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 人眼通过两物的比较发现它们外形 变化的能力比分辨它们要强得多。
p 2 1 p p1 D p p
p 2 p2 p D p p
2
若眼睛调节在无限远,P=∞,远、近景深距离为
P1∞=+DP/ε P2∞=-DP/ε
双目观察物体时,视差角; 视觉基线—两眼节点连线; 物体远近不同,眼球转动 角度不同,肌肉的紧张不 同,从而感知物体远近。
简约眼参数: 介质折射率:n=1.3333 物方焦距:f '≈-17mm 折射面半径:r1=5.77mm 像方焦距:f '≈23mm
光焦度:D=58.48(1/m)
2014-12-3
网膜半径:r2=9.7mm
13
空气和角膜之间的界面有较大的折射率差,物体 主要通过这个界面成像在视网膜上; 水晶体的曲率半径可调(40mm-70mm),改变 焦距,使不同距离的物体均能在视网膜成像;水
两实线重合 双线对准单线
端点重合 叉线对准单线
经常需要将一条直线重合到另一 条直线,但是,要使两条直线完 全重合是不可能的 • 眼睛虽具有发现一个平面上两 根平行直线的不重合能力,但 也有一定的限度 • 这个不重合限度的极限值称为
人眼的瞄准精度。
• 人眼的瞄准精度一般用角度值来表示
2014-12-3
三. 眼睛—辐射接收器
杆状细胞对光刺激敏感,但不感色; 锥状细胞对颜色敏感,但感光能力差。 明视觉时,锥状细胞器作用;暗视觉时,主要杆状 细胞起作用。 适应有暗适应和亮适应两种,前者发 对光亮的自适应。 生在自亮处到暗处时,过程较慢,极
限为 60 分钟;后者发生在自暗处到亮 处时,过程较快,只需要几分钟。
前室
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