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北方地区ppt课件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北方地区ppt课件

40°N
华北地区: (西)千沟万壑; (东) 广阔低平 ; 地势 西高东低 。
一.自然地理特征 3.气候: 找出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干湿区和温度带分布。
气候类型:温__带__季_风__气__候_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干湿区:湿_润__半__湿_润__区__为_主_
暖温(华北)、中
温度带:温__、_寒__温__带__(东__北)
经纬度
120°E 135°E
范围和省区
50°N
105°E
东北 地区
华北 地区
34°N
40°N
1.区域定位(范围)
120°E 135°E
纬度:
34°N~53 °31′之间 约以40 °N划分东北和华北地区 105°E
经度:
东北地区:120 °E ~135 °E 华北地区:105 °E ~ 120 °E
华北:温带落叶阔叶林 (棕壤和褐土)
思考: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评价图中建筑的优点?缺点呢?条件呢?
优点:①具有冬暖夏凉,有利于居住
②不破地表地貌,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环境保护等。
③不占耕地,建设费用低。
④拱形,有利于分散压力,安全性好
缺点:①通风条件差
条件:①黄土具有直立性便于挖掘窑洞
②潮湿
②降水少,土壤不易被冲刷
考查方向: 1.以区域为背景,考查该区域的自然、人文特征及区域可 持续发展——调出该区域积累的基础知识、原理和思路。 2.读图提取有用信息——画好关键词,看图说话。 3.专业术语规范表达—注意积累和多书写。
中国地理分区: 北方地区
区域分析的一般思路(笔记):
自然地理特征 区域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地理位置(范围) 地形特征(地) 气候特征(气) 水文水系特征(河湖) 植被与土壤(生、土) 自然资源、灾害等
_春__小__麦___、
玉米、
__大__豆____、 __甜__菜____、
1969-1985
1986-1999
图3
2000-2007 (年)
A. 流域工业用水的增加 C. 上中游水库的增加
B. 流域降水量的增加 D. 中游水土流失的加剧
一.自然地理特征 5.植被与土壤
黄土-垂直节理
沼泽地
黄土:植被覆 盖率低(黄土)
“黄土地”
盐碱地“黑土地” 东北:温带落叶阔 叶林(黑土、黑钙土)
人口与城市 农业 工业 交通(与商业贸易)
可持续发展问题
区域问题 环境问题
自然灾害防治问题
三大自然区(气候和地貌)和四大地理区域(气候、地貌、生产、生活)
A
西 北A干西旱北半地干区旱区 区 东
B
青藏高寒区
B 青藏地区
北CC方季地部

区 D 南方地区
一.自然地理特征 1.区域定位——画图
105°E、120 °E、135 °E; 34°N、40 °N、50 °N
4.6 31.6
101 35.9
173
0.8 16.6 115.7 23.7 156.8
5.3 128.1 13.6
147
例2(2013汕头检测改编)山西省大同市(112°15′~114°15′E, 39°00~40°30′N),位于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平均海拔1056米。 人们常说“万紫千红总是春”,但大同万紫千红之时却在夏季。旅 游者们多于夏季到此避暑观光。
(华 北)
河流 流量
辽河 _较__小___
海河 (流经半 黄河 湿润、
半干旱 地区)
汛期
(水位)
_夏___汛; 汛期_短__
(雨季短) 水位季节 变_大___
含沙量
__大__
(森林少, _水_土__流__失_ 严重)
结冰期
结冰期 __短____; (位于 _暖__温___带
凌汛
_部__分__有 凌汛
(1)分析旅游者多于夏季来 大同避暑的原因。(4分)
大同为温带季风气候,纬度 较高,海拔较高,夏季气温 相对较低,凉爽怡人,适宜 避暑。
大同气候资料
一.自然地理特征 4.河流与湖泊
图册P233

A

季节性积雪 融水补给
B
黄 河 雨水补给
C
松花江
黄河 下游地上河
地区 河流 流量
东北 黑龙江 _较_大__
黄土的特性:
优:肥沃,有机质含量较高,直立性强,质地疏松, 缺:易被流水冲走。
二.北方“黑土地”和“黄土地”的农业生产
以__旱__地为主的种植业发达,东北地区的林业在全国 占有重要地位。
主要 地形区
耕作 生产 制度 条件 主要
农作 物
“黑土地” 东北平原
“黄土地”
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
__一__年__一__熟__
50°N 40°N
范围:
34°N
大兴安岭和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 东临渤海、黄海。
包括省区:东北、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省区、甘宁东南部和江
皖北部等。
一.自然地理特征 2.地形地势特征——落实到图
120°E 135°E
105°E
东北平原
黄土 高原
华北 平原
34°N
50°N
东北地区: (周) 山岭环绕 ; (内) 广阔低平; 地势 周高中低 。
例3【2013广东卷】7. 图3为1950-2007年黄河入海口附近 的利津水文站径流量与输沙量变化图。读图推断该水文站
河水含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C
(%)
100 10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950-1968

28 13
松花江 (流经 嫩江 湿润、
半湿润 地区)
汛期
(水位)
_春__汛、 _夏__汛; 汛期_短___
水位季节 变化_大___
含沙量 结冰期
_小___ 结冰期
(森林茂 _长___;冬
密,我 国_东__北__
季冰封而 _断__流___.
林区) (纬度高)
凌汛
部__分__有 凌汛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地区
秦岭淮河 以北
湿润区
半干旱区
中温带
暖温带
主要气象灾害: 春季干旱、沙暴(华北) 夏季暴雨洪涝(华北) 冬季寒潮(东北、华北) 春季低温、秋季早霜(东北)
半湿润区
例1:我国某区域四季各级平均降水量(mm)数据如下表。据此回
答(1)~(2)题。
(1)该区域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A
A.华北平原 B.内蒙古高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2)关于该区域降水量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在冬季易引发旱灾 C.在夏季易引发涝灾
C
B.在春季易引发水土流失 D.在秋季易引发泥石流
冬季 春季 夏季 秋季

总雨量
19 88.7 407.5 108.3 623.4
微雨
1.7 2.3 3.5 2.3 9.9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11.9 32.8 59.2 32.8 136.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