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高考数学北京卷解析

2017高考数学北京卷解析

刘明:各位考生、各位可能在看视频高一、高二的考生,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来自北京新东方学校的高中数学刘明老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2017年高考数学的权威解析。

首先来看一下今天我给大家安排的内容,总共有三个:第一,北京高考数学试题总评、北京高考数学真题点评、2018年备考建议。

今天下午5点拿到试卷以后我觉得总体难度较低,与2016年难度相当,它的注重点在哪儿呢?我觉得它更加注重生活与数学的结合。

2016年北京文理的均分大概在110分左右,我估计2017年北京均分也会在110分以上。

我们继续看一下,今年的题还是继续重视基础、突出主干。

我们知道数学的核心、考点每年都是固定的,分别是什么呢?分别是函数、导数、不等式、数列、三角函数、向量、解析几何,这几大概念是不会变化的,每年都会考,而且一定会考。

什么叫重视基础呢?就是说数学的考点它在北京卷里面还是简单题、中等题为主,所以大家做题一定要注重基础。

第二,剖析本质、注重探究。

我对真题进行讲解的时间大家就会发现很多考生并不知道这个本质考点在哪儿,如果你知道的话就会做的非常快。

而且注重探究,比如说我们在立体几何里面加入洞点问题,它就是考察学的思考。

第三,贴近生活、应用生活。

今年的北京题里面有很多,大家看文理第8题和14题都是数学生活中的应用,而且今年为什么难度相对比往年来讲更低一点呢?原因因为今年第8题和14题的难度比往年来讲降低了。

第四,考查综合、体现选拔。

我们知道考试的难题还会集中在18、19、20题。

第8题和第14题变简单不是特别简单,只是相对比往年简单一点,还是需要大家综合水平比较高,体现选拔也是体现考察的选拔精神,选拔优秀的学生。

第五,培养素养、迁移知识。

我们培养的基本素养高考里面叫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两方面,一个是逻辑思维能力,第二个是数学建模能力。

我们生活中的数学能否很快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把它解决,这个就是我们说的培养核心素养,迁移知识。

我给大家讲一下理科的真题点评,我把它分为三个档:第一是基础题(选1-6、填9-12),这几个题一会儿我给大家看一下到底考哪些知识;第二是中等题(选7、填13、解15-17);第三是综合题(选8、填14、解18-20),综合题难度略高一些,这是理科真题,我分了三个档。

我们看基础题1-6和9-12考哪些题呢?大家如果喜欢处理大数据的同学,应该是把15、16、14、13近五年高考题的考点进行整理一下进行对比就能看出来。

第一,集合交集运算;第二,复数;第三,算法框图;第四,线性规划;第五,函数性质,这个可以认为是指数函数和函数性质;第六,充要条件;第九,双曲线离心率,这个也符合我们的预期,预期会考双曲线,考的很简单,离心率;第十,等差等比数列;十一,极坐标;第二,三角函数。

这是基础题,总共十道基础题,是50分,应该所有的考生都要拿到。

第二,中等题选7、填13、解15-17。

第七,三视图,往年来讲是有的,但是原因很简单,北京第一次模拟考试和第二次模拟考试对三视图考得比较难,我们新东方对备考题讲的是难的,所以学生迎刃而解;十三,命题推理,其实这个题从知识概念来讲并不新,但是它新在哪里呢?是全新的关系,是假命题,问ABC关系;十五,解三角形,理科80-90%是考解三角形,文科是三角函数;十六,立体几何,你建系就可以解决,当然不建系也可以做;十七,概率与分布列,这个很有意思,考的是图形结合先算自然概率的情况。

第三,综合题选8、填14、解18-20。

这部分我待会儿会逐一讲话一下。

第八,其实在之前我们想的是完全数学文化的考查,有点像数学智力题,但是这个地八题很有意思,是考察的指数函数、运算函数;十四,生活中的数学应用;十八,解析几何被我今年预测到了,我说今年考抛物线很有可能,今年的确考的就是抛物线和直线联立的问题;十九,导数的问题,它考的很有意思,是指数函数结合三角函数二次求导,近几年我们相对淡化三角求导,我们喜欢对三次函数进行求导,稍微麻烦的我们希望是一二次函数结合变成复合函数进行求导,或者是构造乘法、除法方式进行求导,但是这种方式很多同学不太熟练,不太熟练很简单,因为老师讲这个课的时候一般会考试学生你求导完看导函数属于一次型、二次型还是类一次型、类二次型,这个考察的是二次求导。

最后是数列的创新。

文科考察的是选1-6,填9-12;中等题选7、填13、解15-18,相对来讲简单一些;综合题是选8、填14、解19-20。

这是文科试卷排布情况。

基础题:1.集合补集运算;2.复数、3.算法框图、4.线性规划;5.函数性质;6.三视图;填空;9.三角函数;10.双曲线离心率;11.直线圆、函数值域,这个很有意思,一种是位置关系,或者是y-x变成二次函数;12.平面向量,这是每年必考的小题。

中等题:7.充分必要条件,这个很有意思,它和向量概念合在一起了;13.命题与推理;15.等差等比数列,我们知道文科会考数列题;16.三角函数,的确文科大概率是三角函数;17.统计概率;18.立体几何,第三问设计了动点,我们北京高考特别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你的探究能力强不强就把动点问题弄上去,有思路的同学能看出来,没有思路的同学想一想那个点正好在终点的位置,或者是在1/3处的位置,试一试也会出来。

综合题:8.往年出题它是有重叠的题,但难题基本上是分开出的,今年很多文理合在了一起;14.生活中的数学应用;19.椭圆,这个和我们命中的完全一样,是单动点,我们要求的是考单动点,的确考的就是单动点。

为什么双动点考的很少呢?因为双动点透露性太强,所以考试命题人更加看重学生总体的运算、构造、定模能力,就是定路径能力,这时候就考单动点,因为单动点逻辑性没那么强,每道题都有不同的方式,所以未来会有一个走势就是解析几何考单动点概率更高一些;20.导数,就是指数函数结合三角函数的二次求导。

刚刚把文理科40道题每道题考点做了说明。

我们全国卷也好,北京卷也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围绕大纲来的,所以大家整理考点一定要看大纲,大纲告诉重要的考点,比如C级档次的考的频率太高了,A级稍微上课听讲就问题不大,C级考点就要应用,B级考点就要掌握。

我们看一下文理科的三视图,这个是完全一样的。

分别是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这个课堂见的太多了,而且新东方教材里面完全有这个题,这个是一个斜的三棱锥,它的模式就是这样的,可以明显感觉到ABC点,这时候就是一个倾斜的三棱锥,这个体积太好求了,底面积×高,可以认为是侧棱,就解决了。

我们看这个题,这是文理科选择第8题,为什么想讲一讲呢?我们可以读一下,通过这个题感受出题人的想法。

根据有关的资料,围棋状态空间复杂度的上限M,M为3的361次方,而可观测宇宙普通物质的原子总数约为10的80次方,在下列个数中与M:N最接近的是什么?参考数据lg3约等于0.48。

我们思考的时候,因为第8题更多的以为是考察数学智力题,但是你觉得不见得会考这样的题,离你心目中的想法感觉不太好,如果你冷静下来就能做对,如果很混乱就比较麻烦了。

其实出题人有很强烈提醒你的意图,参考数据,我第一反映就是lg3等于0.48,lg3显然是一个对数,然后我们看3的361次方,10的80次方,你看指数对数,指对运算。

大家想一想,指数函数、对数函数运算,出题人对教材太了解了,我们怎么说的?研究对数的时候,当时说的对数除法就是lg,也有一个题,M÷N,减去以A为N的对数,所以这个题很简单。

当然这个题要以10为底,所以这个题解决了,怎么解决?两边同时取对数,或者你把它写成指数形式也好,最好的逻辑就是应该写成lgM÷N代入3的361次方除以10的80次方,然后你看到1g3的361次方-lg10的80次方,然后这时候361×0.48然后减80就做完了,所以出题人意图非常明显。

考试也会出一些和平时想的不太一样的题,当你拿到这个题要仔细分析出题人有没有提醒我的意图,如果有的话要想想对数,lg3是对数,然后指数,第一反映指对运算,然后出现M要回顾课文,这次备考所有新东方老师都提醒大家一件事一定要回归课本,回归教材,你考试的时候一定要把概念都过一遍,因为出题人非常喜欢参考教材的,所以是生活与数学结合,给你一个空间,来个围棋再来个宇宙很多人就不会做了。

这个题是今年理科14题,三个工人加工同一种零件,他们在一天中的工作情况如图所示,然后问家的零件总数最大值,还有P1,P2,P3最大值,你只要把题读懂了这个是相对比较好选的,刚刚说的今年考试为什么总体难度下降?我觉得总体难度下降并不是因为所有试题难度下降,因为8和14题最后难度下降,导致我们觉得今年考试卷子难度比较低。

这个题就这样过了。

再看,这是理科18题。

也就是解析几何,这个题考的是抛物线,抛物线是y的平方=2px,我们没有规定解析几何一定考椭圆,大纲也没有说过,考的可能性极小,但不是不考。

y方=2px过点P(1,1),重点是你把P代进去,然后过点做(0,1/2)作直线l与抛物线C交于不同的两个点M,N,这是非常重要的告诉你的一个题意就是双动点,与过点M作x轴的垂线与直线OP,ON交于点A,B,其中O为原点。

然后1.求抛物线C的方程,并求其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只要你在考之前练过这个题就会相对比较容易的拿下来。

然后文理导数题,今年导数题会下方到椭圆,双曲线的下方,的确是这样。

我们看到已知函数f(x)=e的x平方cosx-x,我们期待的是三次函数,我们期待的是对数函数、指数函数,但是这次来e的x方很熟悉,来cosx就不熟悉了。

所以我们要求导,切线方程能求出来,虽然详细的判分标准没有出来,但是第一问分值不会太高,是在第二问。

第二问是画不出导图,画不出表格,那它不是一次型,不是二次型,不是类一、类二、高次型,那我们怎么办?就进行第二次求导,你识别不出来就别无选择,进行第二次求导,如果你进行了第二次求导这个题很快就能做出来,通过二阶导图推一阶导图,通过一阶导图求原图。

我刚刚看到这个题,但是音乐感觉这个题有好的方法来做,这个题二次求导就已经能解决了,正常通过二次求导求就可以了。

给大家说说第三部分,因为刚刚整体的解析,包括一些比较有价值的题讲了讲,价值量不是很大的题就先不讲了。

我们看一下2018年对于其它的考生来讲,准高三的朋友,可能看直播的有高二家长、高二学生、高一家长、高一学生,那么我给大家一些备考的建议,我预计18年的考试难度不会太高,当然这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我给大家一些建议:第一,了解考纲、熟悉所有知识点的考查要求。

我微信上有很多同学,他会问这个考不考,包括考试前一个月还在问我,因为我不了解考纲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就是你所做的题和考试的题相脱离,然后你说我没有考纲,考纲不是应该在2018年1月份才发吗?这时候你肯定看不到,你想个办法,你赶紧向刚考完的高三学生要,或者买17年的就可以,因为每年考纲变化很小,变化不大,18、17变化就是一加一减,加了数学文化,减去了几何选角,所以18年也不会加几何选角,所以大家看好考纲,看知识点是A档B档还是C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