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采矿工程系采矿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大纲一、实习的性质采矿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是学生在校学习了《矿山压力》、《固体矿床开采》、《井巷工程》等理论课程之后进行的一次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政治思想觉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采矿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之一,也是提高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
二、实习的目的通过生产实习,进一步了解煤矿的生产技术状况及发展情况,巩固和提高所学的理论知识,丰富矿山实践的理性认识,实现理论与实践进一步结合,进一步锻炼学生在采矿开采技术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际动手的能力,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并为今后学习《矿井开采设计及优化》、《通风与安全》等后续课程和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三、实习的要求1、严格遵守国家法令、煤矿安全规程和实习矿井的规章制度,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保证整个实习期间的生活、学习、井下参观、地面参观安全。
2、学生必须遵守实习纪律,按时参加一切实习活动,实习期间不得无故缺席和离开实习地点。
3、执行保密制度,生产用图纸、技术文件、实习笔记、日记及有关资料及数据不得丢失和泄密。
4、虚心向现场工人及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密切配合现场工程技术人员,服从领导,听从指挥,认真做好实习笔记,并绘制有关插图,及时消化实习内容。
5、培养劳动意识、安全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树立大学生良好的形象,爱护学校和集体的名誉。
实习期间下井劳动、地面参观和听取矿方报告次数不得少于5次。
四、实习的方法、内容根据实习的具体内容采用井下和地面参观学习,约请矿领导、井领导及技术主管(主任工程师)、采掘、机电、通风等工程技术人员讲课、指导及实习带队指导教师辅导等方式。
实习的内容:1、井下参观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普通机械化采煤工作面或炮采工作面。
学习综采、机采或炮采工作面的回采工艺设备操纵、劳动组织、生产安全措施,并分析其合理性;2、井下参观综合机械化掘进工作面或放炮掘进工作面。
学习综合机械化掘进或放炮掘进的掘进工艺设备操纵、劳动组织、生产安全措施,并分析其合理性;3、井下参观采区(盘区)或带区巷道。
重点了解矿井采区(盘区)或带区巷道布置的特点和生产系统,并分析其合理性;了解矿井采区(盘区)或带区硐室的类型、位置及用途;4、井下参观矿井开拓巷道。
重点了解矿井的开拓方式和开拓系统,分析矿井开拓方式及参数确定的主要依据;了解矿井井底车场及其相关硐室的类型、位置及用途;5、地面工业广场参观。
了解地面通风机房、空压机房、地面中央变电所、机修厂、选煤厂等设备的性能和用途及在煤矿生产中的作用;6、矿区的其它矿井参观。
了解其它矿井采矿方法及工艺过程,扩大专业知识;五、作业、实习日记、实习报告等的内容及要求1、实习准备及要求本次实习前先作实习动员,按实习大纲讲明实习要求、实习内容和实习纪律,让学生做好实习的思想、业务等方面的准备。
指导教师根据情况可在实习前作必要的专题报告,以帮助学生做好实习前的知识准备。
2、实习笔记实习期间,每个学生均应做好每天的实习笔记及听报告笔记,收集实习单位情况和资料。
实习笔记是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考察的重要依据,指导教师可随时抽查,实习结束后交由指导教师审阅。
实习分两个阶段:(1)全面了解阶段本阶段主要通过听报告、阅读资料、地面、井下参观等方式。
1)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2)储量、井型、服务年限、矿井劳动组织;3)矿井开拓:开拓方式、井筒数目及特征、井底车场及硐室的布置、水平划分、主要运输大巷和总回风巷的布置、采区划分;生产采区数目及分布;矿井延深的规划;4)采区(盘区)或带区巷道布置:采区(盘区)或带区巷道布置类型;采区(盘区)或带区走向及倾斜尺寸、区段斜长、区段数目、区段开采顺序;5)矿井各生产系统:提升、运输、通风、排水、供电、压气系统布置,洒水装置、安全避灾线路及设施;6)矿井地面工业广场布置及其特点、地面生产工艺系统(一般了解)。
(2)回采工作面实习及劳动1)工作面概况:采区范围、储量、地质条件、围岩性质、煤层构造及特征;2)采区巷道布置,采区上、下、中车场形式及特点、调车、装车方式;3)综采、机采或炮采工作面的回采工艺、采煤机和支架的操作;4)顶板支护:顶板支护方法,工作面支架及端头支架的布置;5)移溜方式和移溜设备;6)综采和机采设备的技术特征;7)顶底板类型,矿山压力显现情况,顶板控制方法;8)采区各生产系统:运煤、运料、排矸、洒水等系统及避灾线路;9)工作面劳动组织及循环图表的编制。
3、实习报告实习报告:实习报告是学生实习期间的工作总结。
以听报告、阅读资料和实习笔记为基础进行编写。
其报告内容主要是:(1)矿井概况1)地理情况:矿区和井田的地理位置、交通、地形、地势、气候、主要河流、湖泊等的分布、地震史、结冰期、冻土期的概况等;2)地质特征:井田范围内地层情况;井田境界内的主要的地质构造;煤层赋存状况及可采煤层特征;顶底板岩石性质、厚度及特征;水文地质情况;瓦斯、煤尘的自燃性,煤尘爆炸指数;煤质、牌号及用途;3)矿井简况:矿井建矿时间、原设计能力、核定能力;近年来矿井生产经营情况;矿井技术改造、长远规划、机械化水平、工作面个数、采区、水平个数及矿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矿井水、电源供应情况等;(2)井田境界、储量、服务年限①井田境界:井田范围(包括东、南、西、北的边界);井田尺寸(包括走向长、倾斜长、井田面积)。
②井田储量:储量(地质储量、工业储量和可采储量)计算方法;③矿井工作制度、生产能力、服务年限。
(3)井田开拓1)矿井开拓方式,井型及矿井服务年限的确定依据;井硐形式、数目、位置及用途。
水平的布置、水平服务年限、大巷位置、数目、断面及布置方式;2)井底车场形式、通过能力、富裕系数、调车方式、硐室布置;3)矿井主、副井提升方式、提升设备、提升容器类型、提升系统;煤矸、材料的运输系统;4)矿井通风方式:主要通风设备类型及主要技术特征,通风系统,反风装置及类型。
5)井下供电系统,包括供电方式、各种变电所的位置;供电设备的类型及主要技术特征。
井下供水、压风方式及管线敷设情况。
6)井下排水系统,包括矿井涌水量、涌水汇集方式、排水系统、设备类型及主要技术特征。
(4)采煤方法和采区巷道布置1)实习采区(盘区)或带区的位置、范围;采区(盘区)或带区,地质、构造;采区(盘区)或带区走向及倾斜尺寸、包含煤层数,区段斜长(分带走向长度)、区段(分带)数目、区段(分带)开采顺序,同时生产的工作面个数、生产能力,服务年限;2)采区(盘区)或带区巷道布置类型、上山的数目、位置及用途;3)采区上、中、下车场形式;采区(盘区)或带区硐室布置,位置、数目、用途及有关设施;4)采区(盘区)或带区运煤、运料、排矸系统及主要设备;采区(盘区)或带区通风系统及通风构筑物的安设;采区(盘区)或带区供电、供水等系统;5)采区(盘区)或带区各类巷道的支护形式,巷道维护状况;6)实习矿井选用采煤方法的理论依据;综合机械化采煤、普通机械化采煤工艺过程和工作面主要设备;爆破采煤回采工艺;工作面支护形式、矿山压力情况;工作面组织管理工作,采煤队编制情况、劳动组织及生产定额等;工作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劳动组织、循环方式、作业形式等。
7)采区(盘区)或带区煤柱尺寸。
采区的上(下)山之间和两侧煤柱;采区隔离煤柱;区段煤柱等。
(5)采区(盘区)或带区生产的安全措施(6)巷道掘进1)各种巷道(如岩石平巷、煤层平巷、上山)钻眼爆破施工中的炮眼布置方法、综掘、机掘的工作过程、煤岩的装运工作、劳动组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
2)巷道掘进施工中的通风方式,通风设施,通风管理方法以及巷道掘进中的综合防尘措施等。
3)井巷施工组织管理,包括掘进与支护的配合关系,每班循环次数,工程队的组成、出勤率。
4)特殊工程,如硐室、交叉点等的施工方法及特点。
(二)对现状的分析对实习矿井的开拓系统、采区巷道布置和采矿工艺等主要生产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几个进行较详细的分析研究,说明它是否合理,提出解决的办法或建议。
(三)收获、体会、意见结合自己实习前后的不同体会而写。
四、实习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生产实习按考察给予成绩,采用“五级记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计分。
成绩由实习指导老师根据生产实习考试成绩、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参加体力劳动的态度、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等综合评定。
五、实习的组织、要求为加强实习领导工作,同去一个实习单位的班级应组成一个统一的实习队,由主管院长指定教师任实习队长,并与其他指导教师和学生班长一起组成实习队领导小组,负责实习领导工作。
实习队长应在实习开始前,以本大纲为依据,根据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安排好实习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实习中履行实习过程中的领导工作。
实习结束时应对实习情况做出简明的书面总结,向主管院长汇报。
汇报内容包括:计划执行情况、成绩与经验、实习单位的反应、建议与意见等。
实习期间,学生应严格遵守纪律和作息安排,不得无故缺席。
遵守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规则,特别注意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遵守现场的操作规程,禁止随便关停现场机器设备,以免造成安全事故。
每个学生必须服从统一领导,确保圆满完成实习任务,并自觉维护学校声誉。
重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采矿工程系《固体矿床开采》课程设计大纲(煤炭地下开采部份)总则《固体矿床开采》是采矿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除了进行课堂理论教学及实验、实习等环节外,课程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实践性环节,它对本专业学生工程技能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固体矿床开采》课程设计,是在本专业学生已经学完《地质学基础》、《矿山测量》、《爆破及井巷工程》、《矿山压力与控制》、《固体矿床开采》和《矿井通风》等课程之后,在专业生产实习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结合实习矿山地质资源条件和生产技术情况,进行的一次以采煤方法和采区巷道布置为主要内容的独立大作业。
其目的是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并使之系统化,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计算、识图绘图、查阅资料的基本技能,为毕业设计中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及绘制毕业设计图纸打基础。
一人一个课程设计的题目,地质情况和煤层情况均以实习矿井或指导老师给定矿井为设计对象,适当调整构成学生的课程设计题目。
课程设计的最终成果以一份“设计说明书”和“采煤方法图”、“采区巷道布置图”等两张工程图的形式提交。
其它有关内容尽量用小插图和表格形式在“设计说明书”中予以说明。
每个学生应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结合指导老师给出的生产地质条件,根据各部分设计内容所涉及的问题,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可行的方案,进行详细的技术经济分析比较,综合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