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第一章绪论1、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道路交通体系的关系如何?城市道路是随着城市形成而形成的,交通系统是城市四大子系统之一,城市道路网是城市结构的骨架,城市道路是城市建设的基础,道路交通体系中的道路选线、道路断面组合、道路交叉口选型等都是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重要内容。
一.对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影响1. 交通是城市形成、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构成城市的主要物质因素。
二.对城市规模影响2. 对工业用地的性质和规模有很大影响3. 城市贸易、旅游活动必须由交通条件保证4. 交通枢纽作为城市主要交通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所在城市的人口与用地规划三.对城市布局影响5. 运输设备的位置影响到城市其他组成部分6. 车站,码头等交通设施的位置影响到城市干道走向7. 对外交通用地布置关系到城市的发展方向与布局8. 城市干道系统是城市的景观,更影响到城市的主要景观。
2、国内外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趋势?交通一体化、交通区域差别化、交通集约化第二章1、何谓交通体系、交通流、交通量?交通体系:道路、在道路上通行的车辆和行人以及道路交通所处环境的统称。
交通流:某一时段内,连续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或行人所组成的车流活或人流的统称。
交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一般为往返两个方向,如特指时可为某一方向或某一车道)的车辆数或行人数。
又称交通流量或流量。
2、交通量、车速及交通密度三者有何关系,从中能得到什么结论?·基本公式:K=Q/V,交通密度=交通量/车速•当密度很小时,交通量也小,而车速很高(接近自由车速)•随着密度逐渐增加,交通量亦逐渐增加,而车速逐渐降低•当密度继续增大,交通开始拥挤,交通量和车速都降低•最大流量、临界车速、和最佳密度是划分交通是否拥挤的特征值。
3、交通量有哪些变化规律?交通量随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发生的这种变化被称为交通量的分布特征①随时间变化规律:一天内小时交通量的变化:又称时变,常用时变图表示;一周内日交通量变化称为日变,显示日变的曲线图称为交通量日变图;一年内月交通量的变化,可用月交通量变化系数表示;逐年交通量变化②空间变化规律:指同一时间交通量在不同路段、不同车道、不同方向上的变化,可用路段分配、车道分配和方向分配表示4、什么叫道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通行能力:是道路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车辆的极限数,是道路所具有的能力。
是道路规划、设计及交通管理等方面的重要参数。
它是度量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车辆及行人的能力,与交通量的含义不尽相同。
服务水平:是描述交通流的运行条件及其对汽车驾驶者和乘客感觉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是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如可以提供的行车速度、舒适、安全及经济等方面所能得到的实际效果与服务程度5、通行能力与交通量有何区别?交通量是指某时间段内实际通过的车辆数或行人数,一般交通量均小于道路的通行能力;通行能力:道路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车辆的极限数,是道路所具有的能力,是道路规划设计及交通管理等方面的重要参数,它是度量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车辆与行人的能力,与交通量的含义不尽相同。
第三章1、城市交通规划的目的、意义和任务是什么?目的:在于协调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联系,并按系统工程的观点,对道路提出任务和要求,使之与其他运输方式密切配合,相互补充,共同完成城市客货运输任务意义:①是建立完善的交通系统的重要手段②是获得交通运输工作最佳效益的有效方法③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措施④是实现城市现代化交通的基础任务:①根据城市的性质、用地功能分区和布局,分析规划年限内城市的客运量与货运量的变化,居民出行和车辆出行的次数和流向,计算出行在用地分区之间的分布②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城市建设投资、居民生活水平、城市规模及用地布局等分析城市交通特点,研究和确定城市客货运输体系③配合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初步方案,提出城市客运与货运交通量、流向分布图,为城市道路网规划提供依据2、为什么要进行OD调查?•在于掌握人、车出行的起点和终点以及出行目的、运输内容等情况。
利用OD调查结果计算转换交通量,结合土地利用、人口分布等经济指标预测未来交通需求,作为道路网规划的依据;•OD调查就是收集规划区域内出行的类型和数据资料,亦即包括从起始小区到各个终迄小区的客货流量,从而推算出远景年的交通量,为交通运输规划的研究、新建或改建道路的设计以及公共交通与服务设施的确定提供依据。
3、出行具有什么特性?出行:人、车、货从出发点到目的地移动的全过程,分别称为个人出行、车辆出行和货物出行,即通常所说的客流调查、车流调查、货流调查特征:出行次数、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行时耗、出行时辰分布、出行空间分布、出行距离分布4、如何考虑划分OD小区?①应与城市规划和人口等调查的划区相协调,不应打破行政区划②应便于把该区的交通分配到城市道路网、城市公交网、城市轨道网等网络上③应充分考虑调查区域的大小和规划目的,城市交通规划中OD小区划分小,区域交通划分大,交通矛盾突出的地方划分小,反之则大些5、远景交通量的预测步骤及主要内容是什么?四阶段法⑴、出行产生:预测远景年限各小区的出行量⑵、出行分布:计算各小区之间的出行交换量⑶、交通方式的选择:预估各小区之间将采用的交通方式及其所占比重⑷、交通量分配:将区间交通量分配到相关道路上去,作为交通、道路网规划的依据6、货运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①进行货物生成的特征分析②进行现状物流形态和品种的构成分析③研究城市货运量和运输方式④在调查分析基础上按货运发生预测、货运分布预测、货运方式划分预测、货运交通量分配预测7、城市公共客运交通规划主要解决什么问题?①城市公共客运交通车辆数的确定②客运交通路线网的确定8、、决定公交线路上的行驶车辆数的条件是什么?①能完成客运任务②能按t间在路线上周转9、公交客运路线规划的原则是什么?⑴城市公交线网必须综合规划组成一个整体⑵市区线路、郊区线路和对外交通线路,必须紧密衔接⑶线路网的布局应符合城市规划区内的主要客流流向,并对城市用地的发展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引导性⑷各条公交线路的客运能力应与客流量相适应,且线路间的集散能力应相互协调,整条线路的客流量最好均匀⑸主要客流的集散点应设置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枢纽,方便乘客停车与换乘⑹绝大多数乘客步行距离较短,乘车方便10、城市道路网基本结构形式及主要优缺点有哪些?城市基本的路网形式有方格网、环形放射、自由式、混合式四种。
⑴方格网式——又称棋盘式,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的城市优点:划分的街坊整齐,有利于建筑布置,交通分散,灵活性大,车流可均匀的分布在所有街道上。
行车路线的选择相对自由,有利于分散交通流;缺点: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不便,若密度过高则交叉口过多⑵放射环式——一般都是从旧城中心区逐渐发展起来的,适用于大城市及特大城市。
优点:有利于市中心与各分区、郊区、市区外围相邻各区之间的交通联系缺点:在市中心区容易造成机动车交通集中,交通灵活性不如方格网好,可能形成许多不规则街坊,不利于建筑布置⑶自由式——一般是由于城市地形起伏,道路结合地形选线,呈不规则状布置而形成的。
优点:充分结合自然地形,对自然环境和景观的破坏较少;节约道路工程造价缺点:绕行距离较大,方向多变,非直线系数较大;不规则街坊多,建筑用地较分散,影响管线布置⑷混合式(综合式)——因地制宜,扬长避短11、城市道路网规划技术指标主要有哪些,各自的含义是什么?⑴交叉口距离城市各级道路的交叉口间距可按下表的推荐值选用。
表:城市各级道路的交叉口间距:道路类型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支路设计车速(km/h) ≥80 40~60 40 ≤30交叉口间距(m) 1500~2500 700~1200 350~500 150~250⑵道路网密度城市道路网密度:δ路为城市道路总长度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
城市道路总长度包括所有城市道路的长度,街坊内部道路通常不列入计算。
一般δ路=5~8km/km2l列入计算。
城市道路网密度δ路:δ路=城市道路总长度/城市用地总面积(km/km2)城市干路网密度δ干为城市干路总长度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
城市干道网密度δ干δ干=城市干道总长度/市用地总面积(km/km2)⑶道路红线宽度道路红线:即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
是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道路红线内的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隔带四部分确定道路红线宽度时,应根据道路的性质、位置、道路与两侧建筑的关系、街景设计的要求等,考虑街道空间的尺度和比例。
⑷非直线系数:道路起、终点间的实际长度与其空间直线距离之比值;⑸道路面积密度:道路用地总面积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值⑹居民拥有道路面积密度:道路用地总面积与城市居民总人口之比值12、城市道路主要具有哪些功能?城市道路是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命脉,具有各种功能◇交通功能——通(通行)达(达到)◇城市骨架功能——划分地块;建筑和用地的依托◇管线设置功能——为城市管线提供埋设空间◇景观环境功能——改善城市通风、日照;布置街道绿化、形成城市景观;展示城市风貌◇公共空间功能——开展贸易文化活动◇防火功能——避难道路,保证消防活动,救援活动,防火带13、城市道路通常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①车行道——供各种车辆行驶的道路部分,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有轨车道三种②路侧带——车行道外侧缘石至道路红线之间的部分,包括人行道、设施带、路侧绿化带三部分③分隔带——在多幅道路的横断面上,沿道路纵向设置的带状部分,其作用是分割交通,安设交通标志及公共设施等④交叉口和广场⑤停车场和公交停靠站牌⑥道路雨水排水系统,如街沟、雨水口、窖井⑦其他设施,如渠化交通岛、安全防护栏、照明设备信号灯14、城市道路具有什么特点?◇功能多样,组成复杂◇行人、非机动车交通量大◇道路交叉口多◇沿路两侧建筑密集◇景观艺术要求高◇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多◇政策性强15、为什么要对城市道路进行分类分级?明确交通功能,划分道路等级,提高路网效率,主路注重通行功能,支路注重出入功能,保障交通安全和交通流的顺利。
第四章1、在统计交通量时,为什么要进行车种换算?换算的方法有哪些?城市道路交通类型较多,大小不一,其占地面积、性能、车速各不相同,故要进行车种换算,以增加各道路交通量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两种方法:⑴用具有代表性的平均车头时距之比值作为交通量的换算依据⑵根据车辆占道面积和行车速度的比值进行换算2、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得四种基本形式是什么?其适应性如何?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横断面适应条件:单幅路:适用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量均不太大的城市道路,对于用地紧张与拆迁较困难的旧城市道路采用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