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专题检测卷(含解析)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专题检测卷(含解析)

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卷文言文翻译(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把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董仲舒,广川人也。

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

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

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今上即位,为江都相。

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故求雨闭诸阳,纵诸阴,其止雨反是。

行之一国,未尝不得所欲。

中废为中大夫,居舍,著《灾异之记》。

是时辽东高庙灾,主父偃疾之,取其书奏之天子。

天子召诸生示其书,有刺讥。

董仲舒弟子吕步舒不知其师书,以为下愚。

于是下董仲舒吏,当死,诏赦之。

于是董仲舒竟不敢复言灾异。

董仲舒为人廉直。

是时方外攘四夷,公孙弘治《春秋》不如董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

董仲舒以弘为从谀。

弘疾之,乃言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

”胶西王素闻董仲舒有行,亦善待之。

董仲舒恐久获罪,疾免居家。

至卒,终不治产业,以脩学著书为事。

故汉兴至于五世之间,唯董仲舒名为明于《春秋》,其传公羊氏也。

瑕丘江生为谷梁《春秋》。

自公孙弘得用,尝集比其义,卒用董仲舒。

仲舒弟子遂者:兰陵褚大,广川殷忠,温吕步舒。

褚大至梁相。

步舒至长史,持节使决淮南狱,于诸侯擅专断,不报,以《春秋》之义正之,天子皆以为是。

弟子通者,至于命大夫;为郎、谒者、掌故者以百数。

而董仲舒子及孙皆以学至大官。

(1)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于是下董仲舒吏,当死,诏赦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自公孙弘得用,尝集比其义,卒用董仲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考生解答此类题时要注意句中重要的实词。

对于第(1)小题,考生注意的实词有:传,传授;或,有的人。

对于第(2)小题应注意的实词有:当,判罪;赦,赦免。

对于第(3)小题应注意的实词有:比,比较;用,采用。

答案:(1)他居家教书,(上门求学的人很多,不能一一亲授,)弟子之间便依学辈先后辗转相传,有的人甚至没见过他的面。

(2)于是把董仲舒交法官论罪,判处死刑,(但是)皇上下诏赦免了他。

(3)自从公孙弘受到重用,他曾收集比较了谷梁学和公羊学的经义,最后采用了董仲舒所传授的公羊氏的学说。

【参考译文】董仲舒,是广川郡人。

因研究《春秋》,孝景帝时曾拜为博士。

他居家教书,(上门求学的人很多,不能一一亲授,)弟子之间便依学辈先后辗转相传,有的人甚至没见过他的面。

董仲舒足不出户,三年间不曾到屋旁的园圃观赏,他治学心志专一到了如此程度。

他出入时的仪容举止,无一不合乎礼仪的矩度,学生们都师法、敬重他。

当今皇上即位后,他出任江都国相。

他依据《春秋》记载的自然灾害和特异现象的变化来推求阴阳之道交替运行的原因,因而求雨时关闭种种阳气,放出种种阴气,止雨时则方法与之相反。

这种做法在江都国实行,无不实现了预期的效果。

后来他被贬为中大夫,居家写作了《灾异之记》。

这时辽东高帝庙发生火灾,主父偃嫉妒他,就窃取了他的书上奏天子。

天子召集众儒生把书拿给他们看,儒生们认为其中含有指责讥讽朝政之意。

董仲舒的学生吕步舒不知道这是自己老师的著作,认为它愚蠢至极,于是把董仲舒交法官论罪,判处死刑,但是皇上降诏赦免了他。

于是董仲舒终不敢再讲论灾异之说。

董仲舒为人廉洁正直。

这一时期朝廷正用兵向外排除四方边境内外少数民族的侵扰,公孙弘研究《春秋》成就不及董仲舒,但是他行事善于迎合世俗,因此能身居高位做了公卿大臣。

董仲舒认为公孙弘为人阿谀逢迎。

公孙弘憎恨他,就对皇上说:“只有董仲舒可以担当胶西王的国相。

”胶西王(为人狠毒暴戾,但是)一向听说董仲舒有美德,也很好地礼遇他。

董仲舒害怕居官日久会惹祸上身,就称病辞官回家。

直至逝世,他始终不曾营治私产,而一心以研究学问写作论著为本职。

所以自汉朝开国以来历经五朝,其间只有董仲舒对《春秋》最为精通,名望甚高,他师承传授的是《春秋》公羊学。

瑕丘人江生研究《春秋》谷梁学。

自从公孙弘受到重用,他曾收集比较了谷梁学和公羊学的经义,最后采用了董仲舒所传授的公羊氏的学说。

董仲舒的弟子中有成就的人是:兰陵人褚大,广川人殷忠,温人吕步舒。

褚大官至梁王国相。

吕步舒官至长史,手持符节出使去决断淮南王刘安谋反的罪案,对诸侯王敢于自行裁决,而不加请示。

他根据《春秋》经义公正断案,天子都认为很对。

弟子中官运通达的,做到了大夫之职;担任郎、谒者、掌故的则有百余人。

而董仲舒的儿子和孙子也都因精通儒学做了高官。

二、把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杨一清,字应宁。

少能文,以奇童荐为翰林秀才。

年十四举乡试,登成化八年进士。

一清善权变①,尤晓畅边事。

弘治十五年,擢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督理陕西马政。

西番故饶马,而仰给中国茶饮以去疾。

太祖著令,以蜀茶易番马资军中用。

久而寖弛,奸人多挟私茶阑出②为利,番马不时至。

一清严为禁,尽笼茶利于官,以服致诸番,番马大集。

劾罢贪庸总兵武安侯郑宏,裁镇守中官冗费,军纪肃然。

武宗初立,寇数万骑抵固原,总兵曹雄军隔绝不相闻。

一清帅轻骑自平凉昼夜行,抵雄军为之节度,多张疑兵胁寇,寇移犯隆德。

一清夜发火,响应山谷间。

寇疑大兵至,遁出塞。

一清以延绥、宁夏、甘肃有警不相援,患无所统摄,请遣大臣兼领之。

即命一清总制三镇军务。

而刘瑾憾一清不附己,诬一清冒破边费,逮下锦衣狱。

大学士李东阳、王鏊力救得解。

仍致仕归。

安化王寘鐇反。

诏起一清总制军务,中官张永监其军。

未至,一清故部将仇钺已捕执之。

一清驰至镇,宣布德意。

张永旋亦至,一清与结纳,相得甚欢。

知永与瑾有隙,乘间扼腕言曰:“赖公力定反侧。

然此易除也,如国家内患何。

”永曰:“何谓也?”一清遂促席画掌作“瑾”字。

永难之曰:“是家晨夕上前,枝附根据,耳目广矣。

”一清慷慨曰:“公亦上信臣,讨贼不付他人而付公,意可知。

今功成奏捷,请间论军事,因发瑾奸,极陈海内愁怨,惧变起心腹。

上英武,必听公诛瑾。

瑾诛,公益柄用,悉矫前弊,收天下心。

”永曰:“脱不济,奈何?”一清曰:“言出于公必济。

万一不信,公顿首据地泣,请死上前,剖心以明不妄,上必为公动。

苟得请,即行事,毋须臾缓。

”于是永勃然起曰:“嗟乎,老奴何惜余年不以报主哉!”竟如一清策诛瑾。

一清性阔大。

爱乐贤士大夫,与共功名。

凡为瑾所构陷者,率见甄录。

朝有所知,夕即登荐,门生遍天下。

馈谢有所入,缘手即散之。

因引疾乞归,帝慰留之。

(节选自《明史·杨一清传》,有删改) 注:①权变:灵活应付随时变化的情况。

②阑出:擅出,不得许可而出。

(1)赖公力定反侧。

然此易除也,如国家内患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公亦上信臣,讨贼不付他人而付公,意可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公顿首据地泣,请死上前,剖心以明不妄,上必为公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考生在解答此类题时,要格外关注句中的实词和句式。

对于第(1)小题“如国家内患何”是固定句式,可译为“对……该怎么办呢”。

对于第(2)小题“公亦上信臣”是判断句式;付,托付;意,用意。

对于第(3)小题“请死上前”是省略句;妄,胡言乱语;“上必为公动”是被动句。

答案:(1)是靠你的力量平定了反叛。

然而这种事情容易解决,对国家的内患有什么办法呢?(2)您也是皇上信任的内臣,征讨叛贼的事不托付他人而托付给您,(皇帝的)用意可知。

(3)您可叩首伏地哭泣,请求死在皇上面前,剖开心腹以表明没有乱说,皇上一定会被您打动。

【参考译文】杨一清,字应宁。

少年时就能写文章,凭借奇童的身份被举荐为翰林秀才。

十四岁参加乡试,考中成化八年进士。

杨一清善于灵活应付随时变化的情况,尤其熟知边地的事务。

弘治十五年,(杨一清被)提拔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督察管理陕西的马政。

西番以前多马,但依赖中原茶叶来除去疾病。

太祖颁布命令,用蜀地茶叶交换西番的战马,以供军用。

时间久了逐渐松弛,奸人常带私茶擅自出关牟利,西番的马匹不能按时送到。

杨一清严格禁止,把茶利完全集中到官府手中,使西番人服从前来(贸易),于是番马大都集聚过来。

弹劾罢免了贪庸无能的总兵武安侯郑宏,裁减了镇守中官多余的费用,军纪肃然。

武宗刚即位,敌寇数万骑兵进攻抵达固原,总兵曹雄的军队被隔绝不通音讯。

杨一清率领轻骑兵从平凉昼夜兼行,抵达曹雄军中,为他调度指挥,多设置疑兵逼迫敌寇,敌寇转移进犯隆德。

杨一清夜里发射火炮,声音响彻山谷间。

敌寇怀疑大兵到了,逃出塞外。

杨一清以延绥、宁夏、甘肃有警报不能相互援助,没有人统管指挥为由,请求派遣大臣统领三镇,(皇帝)就任命杨一清统管三镇军务。

但刘瑾恨杨一清不归附自己,诬陷杨一清冒领边防费用,逮捕杨一清并关到锦衣卫监狱。

大学士李东阳、王鏊极力救助才得解脱。

不过仍然退休回家。

安化王朱寘反叛。

(皇帝)下诏起用杨一清统管军务,中官张永监督杨一清的部队。

还没有到,杨一清以前的部将仇铖已经捕获了朱寘。

杨一清到了镇上,宣布(皇帝)恩惠意旨。

张永不久也到了,杨一清与他结交,相处非常愉快。

杨一清知道张永与刘瑾有矛盾,趁机握住张永的手腕说:“是靠你的力量平定了反叛。

然而这种事情容易解决,对国家的内患有什么办法呢。

”张永说:“说的是谁?”杨一清于是移近张永座位在他手掌上写了一个“瑾”字。

张永对此为难地说:“这个人从早到晚都在皇帝跟前,枝叶连附根节盘踞,耳目众多呀。

”杨一清慷慨激昂地说:“您也是皇上信任的内臣,征讨叛贼的事不托付他人而托付给您,(皇帝的)用意可知。

如今(平叛)成功报捷,请求趁此机会讨论军事,趁机揭发刘瑾奸情,极力陈述国内的忧愁怨恨,以及害怕变乱起于心腹之人等情况。

皇上英明神武,一定会听从您诛杀刘瑾。

刘瑾被诛杀,您会掌握更大的权力,完全可以矫正以前的弊端,收拢天下人心。

”张永说:“如果不成功,怎么办?”杨一清说:“话从您口中说出一定行。

万一(皇帝)不相信,您可叩首伏地哭泣,请求死在皇上面前,剖开心腹以表明没有乱说,皇上一定会被您打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