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生活中的负数》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第七册的内容,苏教版是安排在第九册,而人教版则安排在第十二册。
教材编排了“生活中的负数”以及“正负数”两节内容。
它是在学生系统地认识整数、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负数的认识,使学生明白“数”不仅包括正的,还有负的,从而使学生对数的概念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进一步认识负数打下基础。
同时,教材先编排“生活中的负数”,再编排“正负数”,也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的。
在生活中,由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有时仅仅用已学过的数(即正数)已经不能明确地表达意思了,于是产生了负数。
学生在感知了负数的产生之后,由于生活经验,已经见过负数的存在,于是在这种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尤其是在温度中,深刻体会了负数的意义,从而为下节课系统认识“正负数”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一)目标确定1、学情分析在学习“生活中的负数”之前,学生已经系统认识了整数和小数,并且对“分数”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知道这些已学过的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
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可能在某些地方已经知道了负数的存在。
基于这样的学习起点,本节课必须在学生认知冲突产生矛盾的前提下让学生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并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负数的意义。
同时在本节课上也应尽量通过数学思想的渗透,使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正、负数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负数。
(2)过程与方法: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探究过程,能正确区分正数、负数和0,并能初步进行大小比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集合、数轴、区间、无限的思想,并结合史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策略选择1、设计意图(1)注重体现数学知识形成的逻辑性新知的形成往往是在旧知的迁移或是与旧知产生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形成的。
本节课我就合理采用后者的呈现形式,让学生在记录一组信息时,强烈感受到仅仅用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能清楚地表示一对相反意义的量了,于是体会到了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并感受符号化的思想,体会到数学的简洁性。
同时通过生活经验的感知和内化,理解了负数的意义,又沟通了正数、0、负数三者之间的联系,使知识形成完整的结构。
这样的知识形成过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数学知识和思维的逻辑性。
(2)注重体现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
可见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有多密切。
本节课我先让学生举一举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负数,唤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然后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负数的意义。
比如在温度中体会到负数刚好是与正数相反的,同时通过温度计的展示使“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这一道理清晰地建立在学生脑海中。
(3)注重数学知识结构形成的严整性本节课我是将“生活中的负数”与“正负数”两节教材有效进行整合,在一节课内使学生对正负数饿知识结构有了一个系统的形成和完善。
我认为既然本节课让学生认识了负数,就应该尽可能地在一节课内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升华,而不是零零散散地将它放在下节课再进行完善。
因此我通过集合圈、数轴、区间、无限等思想的渗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4)注重数学知识中精神渗透的人文性数学知识中如果能有效结合教材实际对学生进行精神和思想教育,那就更体现数学教学的人文性了。
本节课我就结合了负数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负数的渊源历史,同时结合教师精彩的结束语有效地对学生渗透了思想教育。
2、教学策略(1)巧设悬念,初步感知通过对三组信息的播报,使学生的认知产生矛盾冲突,感受到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并初步感知负数是与正数相反的量。
(2)创设情境,深入理解通过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负数的意义。
(3)有效整合,完善升华通过圈一圈、分一分、举一举等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和升华。
三、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四、教学难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五、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1套、纸温度计2张学生:叶子形卡片若干张、作业纸2份六、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一、巧设悬念,感知引入(一)巧设悬念1、填表把听到的数清楚地记录在表格中:①足球比赛,中国国家队上半场进了2个球,下半场丢了2个球。
②学校四年级共转来25名新同学,五年级转走10名同学。
③小明的妈妈做生意,三月份赚了6000元,四月份亏了2019元。
2、反馈比较收集几种记录单,进行比较。
【设置悬念,使学生的认知产生矛盾冲突,体会到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并渗透符号化的思想和数学的简洁思维。
初步感受正数其实就是以前所学过的数。
】(二)感知引入1、正、负数的读写法2、快速抢答并判断:-100+6.8-1.535是正数还是负数?【渗透负数除了整数外,还可以是小数。
】3、了解起点你在生活中见到过负数吗?生举例,师出示电梯和天气预报里的负数。
【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渗透负数除了整数外,还可以是小数。
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4、揭示课题其实,只要细心观察,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的负数无处不在。
今天,就让李老师带着大家一起找一找生活中的负数。
二、体验内化,探究新知(一)重点理解,体会负数1、温度的读法老师在看下载刚才的天气预报时,还看到了这样一幅图: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这是二月份某天的气温情况:上海:0℃——8℃北京:-5℃——5℃哈尔滨:-15℃——-3℃谁愿意当小播报员,来播报这3个城市的气温?生读:零摄氏度——(零上)八摄氏度零下五摄氏度——(零上)五摄氏度零下十五摄氏度——零下三摄氏度他把负数的温度读做零下几摄氏度,你读的和电视台的主持人一样规范。
负数的温度还可以怎么读?生读:负五摄氏度负十五摄氏度负三摄氏度〃小结:在温度中,负数的温度可以有哪几种读法?(两种:可以读做零下几摄氏度,也可以读做负几摄氏度)【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会了负数的读法,又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2、0℃的理解测量温度必须用什么?课件出示温度计,瑞典科学家摄尔休斯把水结冰的温度定为0℃。
当温度降到0℃时你有什么感觉?(冷)【更科学地理解知识,讲究知识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并为后面理解“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作铺垫。
】3、温度的比较(1)-5℃和5℃北京气温中的-5℃和5℃,这两个5表示的温度一样吗?(不一样,一个在0℃以下,一个在0℃以上)他比得很有特点,都在跟谁比?(0℃)在0上的是正数,在0下的是负数,板书:0看来0刚好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板书:分界点老师带来了纸做的温度计,谁来拨出-5℃和5℃?出示纸做的温度计,先不出示上面的数字,当学生茫然时问:怎么了?没有0℃,此时才给出数字,学生拨出后,师问:-5℃与5℃相差几℃?(2)-15℃和-5℃再拨出-15℃,将-15℃和-5℃比较,-15℃和-5℃哪个更冷?你怎么知道?(零上的是数字越大越暖和,零下的是数字越大越冷)课件出示哈尔滨的冰雪图,想象一下如果此时你站在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里,-15℃的温度,你会有什么感觉?用动作或表情表示一下(3)最冷的温度这还不是中国最冷的地方呢!中国最冷的地方在漠北地区:-52.3℃如果在这张温度计上再画下去,大约在哪里?比划一下你知道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在哪里吗?南极-94℃北极-74℃这么冷的地方人类根本无法生活。
(二)广泛举例,寻找负数1、正、负数的意义(1)收集信息除了在温度中有负数外,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有负数呢!老师这里有3组信息,请同学们边看边记,把括号里该填什么数记在小卡片上,每张卡片只写1个数,写好后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①小明家月收入2500元,记作()元,他家这个月水、电、煤气费支出200元,应记作()元。
②张老师在银行存了500元记作()元,取了100元记作()元。
③如果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出8844.43米记作+8844.43米,那么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记作()米,海平面记作()米。
师巡视,将学生作品贴于黑板上,你都写对了吗?【一题多用,既巩固知识,又为可帮助学生理解正、负数与0的关系。
在叶子形卡片上记录数字,学生饶有兴致,并为总结埋下伏笔。
】(2)归纳意义课件将相反意义的字用颜色突出,刚才温度中研究的零上温度、零下温度,以及这3组信息里的量,你有什么发现?(它们都是一组反义词)归纳:正数、负数所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课件显示这句话)1、正、负数与0的关系(1)整理范围:整理卡片上的数,和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整理的,一生上黑板整理。
问:为什么把0单独拿出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你还能再报几组正数和负数吗?举得完吗?那用什么表示?如果要圈一圈正数、负数的范围,该怎么圈?省略号要不要圈进去?说明什么?(正数和负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2)比较大小:假如老师把温度计横着放了,这就像一条数轴,中间是0(板书:0)0左边的是什么数?负数会有多少个?越往左这个数就越小(板书:负数)0右边的是什么数?正数也有无数个,越往右这个数就越大(板书:正数)负数、0、正数三者比较,谁大谁小?板书:负数<0<正数【温度计的使用价值得到了充分展现,渗透了数轴、区间、无限等思想,并且通过整理使学生对知识形成完整的结构。
】三、借助实例,解释应用今天我们所学的是什么?下面我们就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下图中,每个小格为1米,小华刚开始的位置在0处。
-8-7-6-5-4-3-2-10+1+2+3+4+5+6+7+8东西(1)小华从0点向东行5米,表示为+5,那么从0点向西行3米,表示为()米。
(2)如果小华的位置是+7米,说明她是向()行()米。
(3)如果小华先向东行5米,又向西行8米,这时小华的位置表示为()米。
学生完成后,汇报时课件演示第(3)题走的过程。
【此题全面地对知识进行巩固,通过动态的演示走的过程,既使全体学生得到理解,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课堂总结,知识延伸1、交流收获:同学们,学到现在,这节课也将近尾声了,谈谈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吧!同学们真厉害,仅用一节课的时间就对负数有了这么多的认识,最后,让我们一起翻开负数的历史吧!2、了解负数的历史中国是历史上最早认识和应用负数的国家,早在2019多年前的《九章算术》中,就有正数和负数的记载。
在古代人民生活中,以收入钱为正,以支出钱为负;在粮食生产总,以产量增加为正,以产量减少为负。
古代的人们为区别正、负数,常用红色算筹表示正,黑色算筹表示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