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成本问题-科斯《社会成本问题》读后感我找了多遍科斯的论文,发现科斯一生并没有出版系统的理论性书籍,他的主要思想均体现在自己的论文、演讲中,以及其跟随者的总结中。
这篇《社会成本问题》则比较突出体现了其对于交易成本概念的阐述,值得深入研究。
科斯在这篇文章中谈及了经济外部性、初始产权设置等问题,他认为如果社会交易成本为0,那无论产权界定给谁,其结果都能实现产出最大化,因为交易双方总能制定一个令双方都满意的价格,从而使产权得以圆满界定。
同理,经济外部性的问题也可利用这个理论来解决,甲侵害了乙的利益,并不需要政府的介入,或者对于甲的强制措施,。
甲乙双方在交易成本为零的状况下,可以自行进行磋商,甲可以支付给乙一定的补偿,而乙可以继续忍受甲的行为,前提是甲在支付补偿之后,仍然有利可图,否则他便将推出该市场。
科斯在这里为我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抛开福利和道德的约束,用纯粹经济学的观点思考社会问题,这的确是充满新意的,它避免了传统说教色彩的规劝,转而引入经济人的假设进入到外部性的领域,他给予了这样一种见解,侵害别人的行为是可以被交易的,只要存在这样的市场以及为了达成这个交易的成本为零,那么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没有一方会受损。
几个比较经典的例子也说明了以上的观点但是交易费用为零的假定是很不现实的。
为了进行市场交易,有必要发现交易对象,有必要交流交易的愿望和条件,以及通过讨价还价的谈判缔结契约,特别是督促契约条款的严格履行等等。
相较于传统的福利经济学家,我认为科斯还是主张政府“守夜人”职责的,即政府应该明确其职责是使产权明晰,然后是交由私人市场去取得有效率的结果。
而只要提供给私人市场一个可以自由交易外部性的市场,那么那些看似非常复杂的问题都可以得到迅速的解决。
但在这里,我却有非常大的质疑,科斯所假设的是存在着这样的市场,使得外部性可以被交易。
但现实生活中则根本不存在这样的市场,由于信息、地域、政治、文化和经济发展条件的限制,根本不存在着这样一种可以自由交易的市场,利益相关的双方不可能得到这样一种机会平心静气的谈论问题,而且还要在完全信息的保证之下,这些条件是过于苛刻的,以至于我们可以断定不存在着这样的市场,它只可能存在于单独个人之间或偶然的简单事件中。
那么科斯对于政府职责的定义就存在着问题,我觉得政府恰恰扮演了这样一种角色,即建立了一个虚拟市场,使得外部性可以得到交易,它通过奖惩制度使得外部性得以解决,尽管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总比人们漫无目的的讨价还价来的有效率一些。
这是我现在的一些感受,还有很多地方没有看懂,希望以后能接受老师的指点。
生活中的案例生活中许多现象都存在着制度的影子,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制度的观点加以解读。
远的不说,可以观察宿舍管理制度。
每周三,寝室管理员都会例行检查卫生,但同学们却缺乏收拾宿舍的动力,以至于恶性循环,宿舍卫生变得很差。
从侧面可以看出,学校的宿舍管理工作并没有做到实处,也就是制度的不完善,缺乏必要的奖惩机制,收拾得好的宿舍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奖励,而卫生差的宿舍也没有动力予以改观,因为改变不存在着任何有利的地方。
为解决这个问题,学校的领导们应该更为清楚的认识到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充分把学校的目标同学生的目标结合好,才能达到更好的绩效。
读《企业、市场与法律》的一点理解和思考经济学院08 经济班贾宇208310711《企业、市场与法律》一书是为了全面系统地反映当代经济学的全貌以及其进程,总结与挖掘当代经济学已有的和潜在的成果,展示当代经血新的发展方向而出版的。
收录了罗纳德·哈里·科斯的七篇论文。
《企业、市场与法律》的核心是《企业的性质》、《边际成本的论争》和《社会成本问题》,其余几篇或拓展、或说明、或解释了上述三篇文章的观点。
科斯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开山鼻祖,其《企业的性质》也被认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开山之作。
作为初接触新制度经济学这个领域的学生,我主要阅读了该书的三个核心章节。
但由于所掌握的经济学知识有限,加之视野较窄,对于制度经济学领域的经典著作并没有十分理解。
现就我在读书过程中的一点所得作以陈述。
在科斯之前,一直没有哪位经济学家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经济活动除了依赖价格协调外,还要依赖于企业家的协调。
当时,很多经济学家甚至不理解或不接受科斯看待经济问题的方法,认为企业家的协调是多此一举。
在科斯看来,市场价格机制实际上是参加交易的主题间的契约过程。
在按市场价格达成交易之前,交易者必须知道什么才是合适的市场价格,必须充分了解市场信息,而这是有代价的。
真实的价格机制是有费用的,而企业家的协调正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即当企业家协调能够比市场价格机制的交易费用更低时,企业就会产生,而交易就在企业内部进行。
科斯认为,企业是一种长期的权威性契约关系,它使某一生产要素不必与企业内部其他的一些生产要素签订一系列契约。
所以,企业简化了契约关系,从而节省了交易费用。
但企业不是万能的,此处,科斯解释到“当企业扩大时,对企业家的功能来说,收益可能会减少,也就是说,在企业内部组织追加交易的成本,可能会上升。
自然,企业的扩大必须达到这一点,即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在公开市场上完成这笔交易的成本。
”在他看来,市场上存在着许多企业家,所以单个企业家不会包揽一切交易,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市场均衡由其交易费用的高低决定。
此处我并不是很理解,对于经济学的辩证逻辑,我还没有很好掌握。
科斯作为第一位发现交易费用的人,科学的解释了厂商为什么存在。
作为我个人来讲,实际上我并未真正读懂科斯定理的精髓,没有感受到许多经济学家所说的如此强烈的震撼。
在该书的相关章节中,对于老师课堂上所讲的案例以及有关制度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概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我想,作为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我还应该进一步扩大自己的阅读范围和知识面,多接触才能更深刻的理解经济学的精髓。
以上就是我在读《企业、市场与法律》一书中所得到的。
都是浮之于文字表面的浅层理解,希望对于自己今后的制度经济学的学习能有所帮助。
读《企业的性质》有感在开始接触制度经济学时,就看到网上说科斯的《企业的性质》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奠基之作,故就通过对这篇文章的阅读来领自己进门。
在这篇论文中,科斯解释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企业存在的合理性。
针对市场机制的完善性假设,科斯提出了为什么还会存在企业,例如机械制造行业,如果所有零件都可以购买,那么人们可以直接建立组装厂,为什么还要存在大型企业来自己生产零部件?科斯的解释是,市场上的交易有时代价很大,如果将交易内部化,则交易成本会大大降低。
他说:“建立企业有利可图的主要原因似乎是,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
通过价格机制‘组织’生产的最明显的成本就是所有发现相对价格的总和。
随着出卖这类信息的专门人员的出现,这种成本有可能减少,但不可能消除。
市场上发生的每一笔交易的谈判和签约的费用也必须考虑在内。
”这种交易代价,我认为就是科斯提到的市场机制的完善性,根据我们以前产业组织理论中学习的知识,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各企业的利润趋于零,这时我们才能说市场机制是完善的。
但是,这样的市场是不存在的,现实社会中,由于地域差距,运输成本,信息不对称等,导致交易成本不可能为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存在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故,书中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即企业随交易成本而存在,交易成本随市场完善程度而存在,当市场完善时,交易成本趋于零,企业存在意义不大,但当市场不完善,交易成本较大时,企业的存在可以优化资源配置。
同时我认为,在经济学假设下,企业的规模越大越可以降低成本。
因为当一个企业可以包揽所有的制作、销售环节,体现为纵向合并时,可以将所有的中间环节成本降低,最终达到降低总成本,提高利润率的目的。
然而,由于目前社会上自然禀赋、地理因素的差异,使得这种经济学假设无法实现。
但是我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必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读科斯《社会成本问题》的思考阅读了科斯的这篇文章,在我理解,它主要是对交易成本和外部性的问题进行阐述。
对于选择哪一种交易机制(市场、企业、政府)更有效的问题,科斯认为没有谁优于谁,选择的标准只有比较各种机制之间的交易成本。
对于外部性,传统的观点是政府对造成这一外部性的企业或者个人征收罚款,而科斯认为这样做同时损害了双方,不能带来社会总福利的增加。
科斯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即如何使损失最小化。
看完科斯在这篇文章中提到的案例,我得到启示是:在法院判理此类案件时,不应草率的归责于打破双方原有状况的一方,原告与被告均可能承受损失,要充分考虑各方损失大小再下结论。
最佳产权界定刚刚起步学习制度经济学,对于制度一词还不甚了解,只是模糊知道科斯是制度经济学的开山鼻祖,对闻名遐迩的科斯定理也只是有一丁点的了解。
于是拜读了一下盛洪老师对于科斯定理的解读,对于他从《社会成本问题》中存在问题的解读,也稍稍有自己的一点看法。
我们都知道,科斯第一定理中,如果交易成本为零时,法律上的初始产权界定无论如何界定,都不会影响社会总产出的最大化。
在盛洪老师的论文《“社会成本问题”的问题》中,他提到,虽然初始产权的界定不会影响社会总产出的最大化,但是一种产权界定与另一种产权界定是否是不同的?是否存在一种最佳的产权界定?在这篇论文中,盛洪老师得出的结论是,一种界定可能比另一种更有效率,并且存在着最佳产权界定。
而且可以通过劳动规则和占先规则来确定最优产权。
按照盛洪老师的说法,我们把这种确定最优产权的方法带入课上所学的案例中,可以发现,关键不在于,法律规定了谁是造成损害的一方,而是,谁的行动改变了既定的利益格局。
在农夫与放牛者的故事中,如果一开始,土地是农夫所有,那么当牛群跑入土地时,放牛者就改变了原先的利益格局,那么他就要负赔偿责任。
排污的工厂与附近居民的故事中,如果在一个居民区新迁入了一个排污的工厂,给居民带来了新增的损失,那么工厂就要负责任。
如果是居民迁到排污的工厂附近,由于他们自己的行为而带来了增加的损失,那么工厂无需负责任。
反过来再看科斯定理,我们可以发现,在科斯那里,资源的初始产权掌握在知道资源最佳用途的人手里,这就与实际有些脱节了。
所以,究竟怎样把理论运用到实际当中,需要我们不断的改进理论和磨合。
08经济王冰 2008310692315期间贾平凹、刘心武、阎连科、韩寒、郭敬明、李承鹏等近50位中国作家联合发表讨百度书,指责百度文库以“免费分享”为借口,侵犯作家权益。
25日下午部分出版业及作家代表与百度公司就百度文库涉嫌侵权盗版一事进行的谈判失败。
声明提到:在大约一年以前,百度MP3开始提供免费音乐,每个人都可以免费下载流行歌曲。
这事有一个严重后果,它直接导致了中国唱片业的整体萎缩。
“如果所有的歌者都不再歌唱,仅剩一个百度MP3,它还有什么可供分享?”声明说,我们蔑视这种所谓的“免费分享”,它只是个借口,它伤害的是我们每个人,每个作者和每个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