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文案中西医结合骨科颈椎骨折脱位骨伤科学教研室教学设计文案讲授课程: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章名称:第六章头面颈项部损伤(第二节颅骨骨折.第五节颈椎骨折脱位)适用专业:中西医结合临床课堂教学设计表章节名称第六章头面颈项部损伤(第二节颅骨骨折.第五节颈椎骨折脱位)(全国高等中医药规划教材.第9版)课程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授课班级大学本科四年级授课时数4 设计者陈锋所属学校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本节(课)教材内容分析本次课包括以下两部分的内容:1.颅骨骨折;2.颈椎骨折脱位。
教材复习颅骨.颈椎的解剖知识,以及颅骨.颈椎常见骨折的部位,暴力造成骨折的病因病理.损伤分类.各类型骨折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等等。
教学重点是颅骨骨折.颈椎骨折脱位的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
颅骨骨折.颈椎骨折脱位的病因病机是本次课的难点。
通过临床病例举例导入课程,利用解剖图分析颅骨骨折.颈椎骨折脱位力学原理。
利用骨折病例的X线.CT.MRI片讲解骨折移位与症状的关系,进一步学习临床表现,结合外伤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作出诊断。
利用图片介绍治疗方法,用手术图片介绍手术方法,术前术后X线片展示,使学生能更好掌握所学内容。
此外教学中渗透感情教育。
本节(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特征(辨证要点)。
(2)掌握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原则。
(3)熟悉颅底骨折的诊断及定位。
(4)了解上颈椎(寰枢椎)骨折脱位治疗。
(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病例引入,创设话题,提出问题,使学生能理解颈椎骨折脱位发病.出现症状.如何诊断.治疗。
(2)通过整体(脊柱)与局部(颈椎)的关系,内外相联系(骨折移位造成脊髓损伤)分析骨折后出现不能负重.骨折合併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使学生获得立体的分析思维能力。
针对病因病理提出治疗方法。
(3)通过课堂多媒体讲学及课后练习发散性思维,进一步理解所学内容,并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举出用中药治疗外伤后头痛的病例,使学生树立用中医治疗头部外伤疾病的信心,加深对祖国传统医学的热爱。
(2)通过讲述颈椎新手术临床报道(齿状突空心钉.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等等),扩大学生视野,培养科学探索精神.提高学习积极性;(3)通过讲授齿状突骨折移位并寰椎脱位时,患者可因窒息而立即死亡,强调急救和搬运不当可加重不稳定型骨折的错位,使脊髓损伤,加强学生防范医疗风险的意识。
(4)通过与学生互动讨论.临床案例分析,将书本知识与临床病例结合,能够学而能用,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及教学预测学情分析:(1)课程授课对象为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四年级学生,学生的中医基础.西医基础知识较扎实,有利于本课程的学习,同时同学们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较好,大多数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学习。
(2)学生已具备中医和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的基础知识,能较好理解颈椎骨折脱位的部位.移位与症状体征的关系,治疗方法与手术操作。
但颈椎结构复杂.与脊髓.神经联系密切,发病后症状.体征多样.复杂,学生如果不事先预习很难理解。
(3)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方法与能力。
(4)学生经过多次训练,有一定的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预测:(1)该专业的学生已学习了中医外科学,对运用外治法治疗疾病有一定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解颈椎骨折脱位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并结合现代研究进展,可激发学生对骨伤疾病的学习兴趣,进而较好完成本课程学习。
(2)颈椎结构复杂,双侧关节突前脱位.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寰枢椎脱位.椎体爆裂骨折等如不认真听课.进行立体思维很难掌握,因此在本课程教学中应结合实例.图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理解掌握主要内容。
(3)学生对与颈椎骨折脱位尤其是与名人相关联的病例可能感兴趣。
(4)平时对学生有了解,有交流,有利于本章内容的学习。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具体描述语句1 感知寰枢椎解剖结构――通过病例的图片.CT片,弄清解剖结构,帮助认识病因病理.临床表现。
2 掌握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表现――利用病例的图片.MRI讲解各节段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表现,掌握该部分内容。
3 领会颈椎骨折脱位的诊断――领会如何收集临床资料.综合分析.作出诊断。
4 分析颈椎骨折脱位的病因病理――学会分析临床表现与病因.解剖结构.病理变化的关系。
5 应用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治疗原理.治疗方法应用于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
教学重难点项目内容教学重点1.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表现。
2.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原则。
教学难点1.寰枢椎的骨折脱位及骨牵引。
2.颈椎骨折脊髓损伤.并发症。
3.关节突前脱位。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教学设计为理论课4节,包括颅骨骨折.颅前窝骨折.颅中窝骨折.颅后窝骨折的临床表现.“熊猫眼”征.脑脊液漏的处理。
寰枢椎解剖结构 .颈椎的活动.寰椎骨折.齿状突骨折及寰枢椎脱位.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表现.寰椎脱位或半脱位.关节突前脱位.垂直压缩(爆裂性)骨折.颈椎骨折脱位的诊断.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等等内容。
因为颅骨.颈椎结构复杂,如果单独用文字讲授,显得呆板枯燥.难于理解和掌握,丧失学习兴趣,鉴于此,对于本节课,我做了如下设计:本课以临床病例导入,提出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结合临床实际学习新知识。
以相关病例图片.CT.MRI片展示颅骨.颈椎解剖结构.病因病理与临床表现的关系,导出治疗方法。
在讲解颅骨骨折时,要求学生掌握颅前窝骨折.颅中窝骨折.颅后窝骨折的特有体征-“熊猫眼”征.脑脊液漏等,帮助掌握诊断要点,培养学生抓住事物的特殊性掌握事物本质的能力。
在讲解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时,利用图片.CT片展示解齿状突解剖结构,学生容易掌握,有效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在讲解穴颈椎骨折脱位的急救治疗时,结合古代医家的认识,又结合现代最新的急救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临床实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医疗责任.防范医疗风险.人文关怀教育。
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又加强了学生防范医疗风险的意识。
授课过程中设置课堂提问,提起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印象,让学生掌握这节课的重点内容.解决教学难点问题。
并注意培养学生立体.综合思维能力,最后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搜集资料,有利于学生掌握本课知识,并为将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打下基础。
本课应用了图片.病例.文本.CT.MRI等多种教学多媒体资源,采用了提问.讨论.推理等自主互动组织形式。
学习资源1.教材:《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詹红生主编,全国高等中医药规划教材(第9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多媒体课件:结合教学经验,制作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充分体现本学科学习特点。
3.网上教学平台:通过QQ学习群,课下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以BB平台作为师生交流的媒介,将课程讲稿.课程大纲.教学课件.课堂辅助教学资料对学生进行开放,增加学生的信息量。
4.网络学习资源:《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精品资源共享课;5.相关文献资料:[1]孙宇,王超,党耕町等颈椎侧块钢板螺钉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J] 中华骨科杂志2000,20(3):150-153.[2]陈德玉,贾连顺,谭军等前后路联合手术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J]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3,17(3):97-99。
[3]袁文,贾连顺,倪斌等颈椎带锁钢板在单节段颈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J] 中华骨科杂志2001,21(4):198-200。
[4]袁文鲍达王新伟等前路钢板在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中重建生理曲度的疗效评价[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3,13(6):332-335。
[5]王长峰,贾连顺, 胡玉华等. 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外科处理(附21例报告).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xx,21(5):332。
[6]李印良, 李鑫, 尹航等.下颈椎骨折脱位治疗方法的选择.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xx,22(1):61 教学环境设计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媒体(资源)选择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1 感知图片.CT 寰枢椎解剖结构 C H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20分钟引用2 掌握图片.文本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表现 A G 掌握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表现40分钟引用.自制3 领会图片.文本颈椎骨折脱位的诊断 F G 领会颈椎骨折脱位的诊断40分钟引用.自制4 分析文本.图片颈椎骨折脱位的病因病理 C H 掌握颈椎骨折脱位的病因病理20分钟自制5 应用文本.图片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 J F 学以致用。
学习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40分钟自制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讲解;B.设疑讨论;C.讲解概括;D.讲解举例;E.播放讲解;F.播放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
板书设计黑板(白板)设计:右侧为多媒体屏幕,左侧为板书部分。
黑板左侧书写章节的大标题及小标题。
①通过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表现的讲解,引出其内容.记忆方法。
同时在黑板上用简图讲解。
②根据进度写出板书。
(一)概述:(二)病因病理(三)临床表现(四)诊断与鉴别诊断(五)治疗(六)预后与康复现代信息媒体设计:利用PPT承载信息量大,便于处理图片.利于内容的全面阐述等特点,结合本章的内容制作符合学科特点的多媒体课件。
①配合讲解颈椎骨折脱位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
②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的方式展示内容,课堂生动活跃,将中医理论与现代多媒体的多种展现手段结合,学生兴趣浓厚,印象深刻。
③最后利用PPT将本章的重点进行总结.强化以及分析病例,并留下课后讨论题目。
教学互动环节课上互动:1.我国体操运动员桑兰的情况,了解颈椎骨折脱位的后果,下面我们学习颈椎骨折脱位,颈椎骨折脱位是一个严重的损伤,为什么出现脊髓损伤很难恢复?2.多种形式的课堂讨论:①启发式提问引起课堂讨论:启发学生区分“寰椎骨折”.“齿状突骨折及寰枢椎脱位”的不同,并解释其中的区别。
讨论其异同点,从而深入理解临床表现.治疗。
②教师举例引起课堂讨论:举出寰枢椎脱位的图片病例,详解寰枢椎脱位诊断标准. 寰齿间距的测量方法,由此引发学生判断有无寰枢椎脱位,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提问上次课程分组讨论结果,并加以点评。
老师起引导作用,主要锻炼同学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