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其实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讲,学习生物有很多种的方法。
但是不管哪种方法,我们都要重视基础知识点的记忆和重难点知识的理解。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一、腔肠动物1、常见的腔肠动物有:水螅、海蜇、海葵、水母、珊瑚虫等2、腔肠动物的代表动物:水螅3、生活环境: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
4、外部形态:有触手,用于探寻和捕食猎物。
5、身体:辐射对称(水螅的身体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左右,前后,背腹,经过身体纵轴可以将身体分为几个对称的两部分)6、内部结构:水螅的身体由内胚层和外胚层构成,内胚层围成的空腔叫消化腔,外胚层上有刺细胞。
5、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6、水螅的纵切面示意图二、扁形动物1、常见的扁形动物有:涡虫、华枝睾血虫、血吸虫、绦虫。
2、扁形动物的代表动物是:涡虫3、生活环境:在清澈溪流中的石块下面4、外部形态:身体背腹扁平,身体呈两侧对称,也叫左右对称。
5、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生殖器官很发达,大多数扁形动物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
6、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身体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一、线形动物1、常见的线形动物有:蛔虫、绕虫、钩虫、丝虫、线虫。
2、代表动物:蛔虫3、生活环境:寄生在人的小肠内,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4、形态结构:身体呈圆柱形,中段较粗,两端较细,体表有角质层。
5、内部结构:消化管的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构成,但生殖器官发达,无专门的运动器官。
6、蛔虫病的感染途径:和虫卵有关系(1)人喝了带有虫卵的生水。
(2)吃了沾有虫卵的蔬菜。
(3)沾有虫卵的手去拿食物7、蛔虫病的预防(1)首先注意个人卫生,(2)不喝不洁净的生水,蔬菜。
(3)水果要洗干净,(4)饭前便后要洗手(5)粪便要经过处理杀死虫卵后再使用8、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二、环节动物1、常见的环节动物有:蚯蚓、沙蝉、蛭。
2、代表动物:蚯蚓3、外形: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4、环带:距离环带近的是前端,距离环带远的是后端。
5、用手摸蚯蚓的表面,感觉到粗糙不平,这就是刚毛。
6、蚯蚓的呼吸:湿润的体壁7、运动:刚毛和肌肉的配合完成运动。
8、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和疣足辅助运动。
9、蚯蚓的作用:(1)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2)含有蛋白质、脂肪,营养价值高。
(3)药用(4)帮助处理生活垃圾,消除环境污染。
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21.显微镜的构造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①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②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很小。
2.显微镜的使用(1)取镜和安放(2)对光(3)观察(4)收镜装箱3.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
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但观察的视野范围就越小,观察到数目就越少。
4.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5.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
因此必须制成玻片标本,常用的玻片标本:切片、涂片、装片(注意三者区别,分为临时和永久的)6.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观察软木薄片,发现了细胞。
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3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掌握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主要有三点:①维持生态平衡。
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③帮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食物网中的动物与植物之间存在着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平衡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2.认识动物与人类的生活关系人们利用转基因羊生产含有药物的奶,这叫做乳房生物反应器。
利用乳房生物反应器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模仿生物的某些特点发明创造出特殊的仪器设备,这叫做仿生,如:萤火虫与冷光,蝙蝠的回声定位与雷达,乌龟的背甲与薄壳建筑。
动物的运动1.脊椎动物的运动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其中,骨和骨连接构成骨骼,因而也可说成“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人和脊椎动物的肌肉收缩和舒张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
2.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消化吸收呼吸作用释放能量食物───→细胞───→ATP───→肌肉动物的行为主要受神经系统(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激素)的调控。
生物的变异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不一定都是有利的。
2.变异的原因及类型:(1)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下一代,这样的变异就是可遗传的变异。
如:用化学药剂处理过的甜菜染色体加倍。
(2)单纯由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不能够遗传给下一代,这样的变异就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如:美容院里做的双眼皮;小时候因外伤脸上留下的疤痕等3.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育(生物变异)、杂交育种(基因重组)、诱变育种(基因突变)。
4.生物变异的意义: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基础,培育动植物的优良品种。
5.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是我国科学家袁隆平,用普通水稻与野生稻杂交。
免疫与计划免疫1.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其功能:(1)第一道: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和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
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还有纤毛,随着纤毛的摆动,病菌等异物能被清扫出去。
(2)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融解。
分布在血液,淋巴结,脾脏,肝脏等组织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消化。
(3)第三道: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
2.第一、二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3.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叫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
抗原进入体内促进篱笆细胞产生抗体,一定的抗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抗体对抗原的反应具有特异性,一定的抗体只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犹如钥匙与锁的关系)。
4.免疫:最初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5.免疫的功能:(1)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自身稳定)(2)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防御感染)(3)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免疫监视)6.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4一、各种环境中的动物(一)水中生活的动物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动物的分类2、识别鱼类和无脊椎动物常见动物鱼类:中华鲟海马黄鳝无脊椎动物:海葵海蜇章鱼鱿鱼3、鱼类的主要特征①靠鱼鳍和尾部摆动的协调作用游泳②能在水中呼吸。
用腮呼吸③鱼体表有鳞,外形呈梭形,能减少游泳阻力④鱼体分头部、躯干和尾部三部分。
4、鱼鳃为鲜红色,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扩大与水的接触面积。
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流出。
经鳃流出的水与由口流入的水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二)陆地生活的动物1、陆生动物适应环境的特征:(陆地环境无水,无浮力,气态氧,不易隐蔽)①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如爬行动物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
②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
以便觅食和避敌。
③除蚯蚓外,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位于体内的呼吸器官。
如肺和气管。
④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
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2、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蠕动。
3、蚯蚓的体温会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属变温动物。
4、蚯蚓要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
所以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
5、大雨过后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呼吸。
6、哺乳动物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体温恒定(鸟也有)7、恒温动物可通过自身的调节维持体温的恒定,包括鸟类和哺乳动物。
恒温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依赖性,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
(三)空中飞行的动物1、鸟适于飞行的特点:可以说“鸟的全身都为飞行而设计”。
①身体呈流线型(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②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
(翼是鸟的飞行器官)③胸肌发达。
④胸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
⑤消化系统发达,食量大消化快(提供充足的能量),排便及时。
(减轻体重)⑥循环系统发达: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
有体循环和肺循环,血液运输营养和氧气的能力强。
所以鸟体温高而恒定。
⑦呼吸系统发达:有气囊可辅助呼吸,与肺构成双重呼吸,可提供充足的氧气。
2、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分布广泛,是会飞的无脊椎动物。
3、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是3对足和2对翅。
4、昆虫的外骨骼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5、昆虫是用气管呼吸6、节肢动物的特点是:①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②体表有外骨骼,③足和触角分节。
蜘蛛、蜈蚣、虾、蟹等不是昆虫。
但它们与昆虫都属于节肢动物。
(有足)7、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为成体,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