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金针菇工厂化周年生产技术

6.金针菇工厂化周年生产技术

金针菇工厂化周年生产技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指利用工业技术控制温、湿、光、气等环境要素,使食用菌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于人工环境,从而实现食用菌生产周年化的食用菌生产模式。

工厂化、集约化、规模化周年生产是食用菌发展的必由之路。

工厂化周年生产通过人工控制环境条件,可以实现周年生产,特别是在季节性栽培不能进行时获获取高额利润。

同时工厂化生产具有优越的生产条件,可以为市场提供外观品质、内在品质和安全卫生品质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的产品。

工厂化栽培还具有资金密集化、技术密集化和人才密集化得特点。

在发达国家工厂化食用菌生产比例已高达90%。

而相对于传统生产模式,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则刚刚起步,近年来,工厂化食用菌产业在我国年均增速在12%-15%左右。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已从2006年的47家增加到2009年的246家。

全国工厂化生产总量40多万吨,占全国年总产量1827万吨的2.2%,产值40多亿元。

据推测,我国工厂化生产企业如每年按30%递增,在2013年将达到1000家,日生产能力将达5000吨,年总产量将达182万吨,产值可达200亿元。

金针菇是目前工厂化生产开发最为成功的木腐型食用菌,这一技术最早由日本在上世纪60年代开发成功,利用各种自动化控制设备形成一整套周年工厂化生产金针菇的体系。

后来逐渐扩展到我国台湾省、韩国及我国内地。

目前国内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主要有外资企业、台资企业和内地企业三种经营类型,工厂化金针菇生产量占我国工厂化生产食用菌的60%以上。

工厂化周年生产金针菇主要有塑料袋栽培和塑料瓶栽培两种生产模式,两种模式并存。

塑料袋栽培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产品质量也较塑料瓶栽培稍差,前期投资较小,但产品具有价格优势,目前有存在的市场空间;塑料瓶栽培自动化程度高,产品质量优,但前期投资巨大。

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进行选择。

(一)工厂化生产的设施与设备与传统生产金针菇相比,金针菇工厂化生产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进行生产设施建设和生产设备购置。

日生产一吨金针菇,旧厂房改造需要资金至少要180万元左右,新建厂房则需要280万资金。

同样生产规模,瓶栽则需要600万资金才能够正常运转。

1.生产设施生产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堆料场、辅料仓库、拌料车间、装瓶(袋)车间、灭菌车间、冷却车间、接种车间、发菌车间、出菇车间、包装车间、冷藏库、挖瓶车间或袋料分离车间等。

不同车间要有合理的布局,设计时要根据金针菇的生产流程合理安排,特别是有菌区和无菌区要严格分开。

可参照图5-1设计。

(1)堆料场工厂化生产金针菇设计能力往往较大,目前国内企业设计规模小则日产1吨,多则日产20吨以上。

以生物学效率60%计,日产5吨金针菇的生产企业,每天需要主料8吨以上,以年生产300天计,每年需要主料2400吨。

一般企业都需要预存一个月以上的生产原料,那么至少应该有堆放240吨原料的堆料场。

所以企业应根据生产规模设计建造足够大的堆图5-2 堆料场图5-1 生产车间布局示意图料场。

堆料场应建在拌料车间附近,远离发菌、出菇车间。

要求用水泥硬化地面,排水设施完善。

(2)辅料仓库金针菇生产需要的辅料麦麸、细米糠、玉米粉、石膏、石灰等占栽培料总量的20%左右,这些辅料都不宜久置,一般在栽培前分批购进。

同时这些原料容易吸潮霉变或结块,需要建造仓库放置。

还要存放大量的塑料袋或塑料瓶、灭菌筐、周转筐等。

辅料仓库可因陋就简,只要保证防雨、防潮,避免阳光直射即可。

(3)拌料车间工厂化生产采用大型拌料机进行拌料,地面要求光滑,便于清理。

拌料车间内安装拌料机及培养料输送带等。

辅料仓库也可和拌料车间合二为一(图5-3)。

(4)装瓶(袋)车间工厂化生产采用冲压式装袋机或自动装瓶机装瓶或装袋,要求硬化地面,室内安装冲压式装袋机或自动装瓶机。

为降低成本,装袋可以安排在金属瓦屋面的棚下进行。

装瓶车间多数安排在能调温的保温车间内进行(图5-4)。

(5)灭菌车间不管是袋栽还是瓶栽,全部采用的是熟料栽培。

培养基装袋瓶内或袋内后要及时进行灭菌。

灭菌车间内放置高压灭菌锅(图5-5)。

图5-3 辅料仓库与拌料车间图5-4 装瓶车间(A )与装袋车间(B )B(6)冷却车间灭菌后的培养基需要快速冷却,才不至于耽误生产。

冷却车间配备强制降温和通风设备,要保持环境卫生。

A图5-5 灭菌车间(A)与冷却车间(B)(7)接种车间是对环境要求最高的生产车间。

安装有控温、空气过滤装置,保持室内恒温及空气净化。

由缓冲室和接种室两部分组成。

内配接种箱、接种台或自动接种流水线。

图5-6 接种车间A. 传统接种;B. 流水线接种(8)发菌车间是总面积最大的生产车间,有完善的控温、控湿、照明及空气循环系统,一般内设床架,瓶栽时有的不设床架。

发菌车间一般分割成不同大小的培养室。

发菌车间建造多采用可发性聚苯乙烯板(简称EPS)彩钢夹芯板,也有的采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简称XPS),这两种材料由于导热系数低、节能效果好、材质轻等优点,迅速在工厂化生产食用菌行业赢得市场。

培养室用外围墙壁厚度10-12.5cm、顶板厚度12.5-15cm、走道和隔板厚度7.5-10cm的双面0.5mm的彩钢夹芯板,夹芯板内的泡沫密度为18kg/cm3建成,板与板之间要密封。

依据当地主要风向,打开培养室门有穿堂风过,具有保温、保湿和空气交换功能。

一般每间标准养菌房面积45m²,即长9m,宽5m。

主要采用层架培养,架宽1.0m,长8.5m,架与架之间靠紧并用螺栓加固,一般设10层,层间距37cm,两边距墙15cm,中间走道1m。

最底二层可适当增加至50cm。

采用塑料周转筐,每库可以培养20000包。

有的瓶栽金针菇企业不装床架,直接将装有栽培瓶的周转筐堆叠进行集中培养,但这样培养对设备和技术的要求更高。

培养室安装制冷系统,一般每间标准培养室安装1台7.5HP制冷机组,并按照要求安装照明设施、通风设施。

图5-7 发菌车间 A. 袋栽;B. 瓶栽(9)出菇车间与发菌车间建造大致相似,内设出菇床架,控制系统要求更严格。

在每间标准出菇房的通道边两端开上下纱窗各一对,上窗低于屋檐50cm,下窗高出地面20cm,窗户大小为37cm×37cm。

两个上窗安装3号轴流风机,下窗装上百叶帘。

每间标准菇房安装5盏35w的节能灯,1台9KG/H的超声波加湿机,1台7.5HP 的制冷机组。

安装空气湿度湿度、CO2浓度自动控制设备。

根据不同管理阶段要求又可将出菇车间分成搔菌室、催蕾室、抑菌室和育菇室等。

搔菌室配备自动搔菌机。

(10)包装车间金针菇采收后集中送到包装车间进行包装,要求低温环境,减缓金针菇的后熟过程。

内设不锈钢操作台、电子称、减压包装机或真空包装机,大规模的企业安装自动包装生产线。

(11)冷藏库包装后的成品集中堆放在冷藏库中,要求温度控制在1-5℃。

(12)挖瓶车间或袋料分离车间出菇结束后的菌袋或菌瓶要及时挖出培养料,内配置挖瓶机或袋料分离机。

2. 生产设备金针菇工厂化生产需要一系列自动化程度很高的先进设备来支持,才能获得优质、高产、高效生产。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以及劳动者对工作环境、劳动强度的要求,多种生产设备应运而生,不断应用到生产中。

生产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生产规模、资金储备等选择配备生产设备。

常用的生产设备包括拌料机、装袋机或装瓶机、灭菌锅及灭菌筐或灭菌小车、接种箱或接种机、搔菌机、产品包装机、挖瓶机等,以及压缩机组、空气过滤系统、通风系统等,这些设备结合后面的生产技术加以介绍。

(二)塑料袋工厂化栽培金针菇技术1. 塑料袋栽培金针菇的工艺流程利用塑料袋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的工艺流程见图5-1。

2.栽培前的准备栽培前需要准备培养料、栽培袋及封口材料、菌种等。

(1)栽培原料金针菇栽培的原料包括主料和辅料两大类。

主料可以选择用木屑、棉籽壳、图5-1塑料袋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的工艺流程玉米芯、甘蔗渣等,辅料包括麦麸、细米糠、玉米粉、石灰、石膏、过磷酸钙等。

栽培金针菇的木屑应选择软质阔叶树木屑,木屑使用前最好经过3-6个月的堆积,不断淋水发酵后才能使用。

为防止尖锐的木刺刺破菌袋,木屑要用振动过筛机过筛。

棉籽壳颗粒适中,持水性和透气性好,是栽培金针菇的优质原料。

玉米芯含糖量高,颗粒较大,配料前需要经过发酵处理才好。

甘蔗渣由于成本低,也广泛用于金针菇生产。

由于主料中含氮量偏低,不能满足金针菇生产的需要,所以要添加含氮量高的辅料。

袋栽多用麦麸,瓶栽多用细米糠,都要求现用现买,添加量一般为培养料总量20%左右。

有人认为添加2%-5%的玉米粉有一定的增产作用,但添加量不宜过多,否则培养料会发粘,影响培养基的透气性。

为满足金针菇对矿质元素的需要及调节酸碱度,培养基中一般要添加少量的石膏、过磷酸钙、石灰等。

(2)栽培袋及封口材料目前工厂化栽培金针菇多数采用高压灭菌,所以都使用耐高温的聚丙烯塑料袋,栽培袋的规格是17×38×0.005cm的折角袋,要求一端封口。

这种菌袋装好后底端为一平面,便于摆放。

为提高菌袋的透气性和接种速度,袋口需要套上颈圈,用棉花、纤维棉等封口,现在市场上也有专门生产的无棉盖体,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图5-10)。

图5-10 栽培袋(A)及封口颈圈(B)(3)菌种准备规模化生产多数采用瓶装木屑菌种。

要在生产前制订详细的菌种生产计划,包括数量计划和时间计划。

依照每天生产菌袋数量确定栽培种生产量,依照栽培种需要量确定原种生产量,依照原种需要量确定母种生产量。

一般每支母种接种原种5-6瓶,每瓶原种接种栽培种30瓶左右,每瓶栽培种接种栽培袋20袋左右。

时间计划按照母种8天长满,木屑原种和栽培种大约30天长满来进行计划。

现在部分企业已采用液体菌种,由于液体菌种不耐贮藏,母种、摇瓶种子和发酵罐菌种的生产计划更要详尽。

优质菌种应该纯度高、生长旺、菌龄适宜,幼龄菌种菌丝量少,老化菌种萌发力差,直接影响栽培效果。

3. 栽培袋生产栽培袋生产质量是金针菇生产企业生存的基础。

生产过程包括拌料、装袋、灭菌、冷却等工艺过程。

每天按时按量生产出营养均衡、含水量适中、灭菌彻底的菌袋才能保证之后的工序正常进行。

栽培袋生产包括原料过筛、拌料、装袋、灭菌和冷却等5个环节。

(1)过筛生产所用木屑要用振动筛过筛,除去大的木片及其他杂物。

如果含有较大的木片或刺状木片,不但会刺破菌袋造成微孔污染,还可能由于其不能完全湿透导致灭菌不彻底,为菌袋后期污染埋下隐患。

木屑过筛后通过输送带送到拌料机内。

(2)拌料首先要根据金针菇生长对营养的要求确定培养及配方。

配方设计要考虑营养、持水性、透气性等因素。

目前工厂化生产的常用配方如下:①棉籽壳38%,杂木屑25%,麦麸32%,玉米粉3%,过磷酸钙0.5%,石膏1%,石灰0.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