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生字注音拗ǎo 窜cuàn 觅mì跪guì云霄yun xiāo 倘若tǎng ruò鉴赏jiàn shǎng啄食zhuó shí和蔼héǎi 恭敬gōng jìng 质朴zhìpǔ博学bó xué渊博yuān bó倜傥tìtǎng 淋漓lín lí盔甲kuījiǎ绅士shēn shì确凿què záo人迹罕至 rén jìhǎn zhì人声鼎沸rén shēng dǐng fèi二、词语解释确凿:确实。
缠络:缠绕。
攒:凑在一块儿。
无妨:没有妨碍;没有关系。
高枕而卧:垫高枕头睡觉,形容不加警惕。
敛:收拢。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迹,足迹、脚印。
罕,稀少。
宿儒:书念得很多的老学者。
宿,有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意思。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鼎,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一般为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
沸,水开。
拗:弯曲,弯转。
倜傥:洒脱,不拘束。
三、重点内容解析1、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三味书屋?介绍三味书屋的环境和入学时的礼节,着墨不多却令人生畏;写教书先生,知识渊博,教学认真,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旁门左道”的问题。
写教学内容,都是一些似懂非懂的文言文,令人感到枯燥;写学生,敬慕先生,好奇多问,又调皮爱玩,寻求快乐。
2、文中说,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乐园”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乐景(百草园里的美景)、乐闻(美女蛇的故事)、乐事(捕鸟的乐趣)。
3、作者在描写百草园自然景物之后插入传说,有什么作用?插入传说,丰富了文章内容,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给儿时的“我”带来的乐趣。
4、回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百草园的生活自由自在、无忧无虑,而三味书屋的生活虽然枯燥无味,但是能学习文章,增长知识。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1一8段):描述百草园的无穷趣味。
第二部分(第9一22段):写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五、课文主题本文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乐一、生字注音捡jiǎn 争执zhēng zhí恍然大悟huǎng rán dàwù惭愧 cán kuì不求甚解bù qiú shèn jiě激荡jī dàng 疲倦不堪 pí juàn bù kān感慨gǎn kǎi 搓捻cuōniǎn 花团锦簇huātuán jǐn cù小心翼翼xiǎo xīn yìyì二、词语解释感慨:心灵受到某种感触而慨叹(感慨不已)。
搓捻:将线、纸等揉捏成条状物。
奥秘:深奥莫测的秘密;奥妙;隐秘。
拼凑:将零碎的东西放在一起。
企盼:盼望;希望。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
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疲倦不堪:倦:疲倦,劳累。
不堪:不能忍受。
形容非常疲乏,不能忍受。
不求甚解:甚:很,极。
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
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贬义)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恍然大悟: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
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油然而生:汉语词语,也是成语,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油然:自然而然地。
美不胜收:胜:尽。
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三、重点内容解析1、标题中的“再塑生命”是什么意思?字面上意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
在本文中是指海伦的生命、希望和热诚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被唤醒,使她从寂静又黑暗的孤独世界回到了光明和快乐之中。
她的人生因此发生了重大转折,生命的意义焕然一新。
2、作者在文章开头为什么强调“这一天”?因为“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这一天”莎莉文老师来了,是“我”生命重新开始的一天。
从这一天起,“我”过上了和以前完全不同的生活。
通过强调“这一天”,从侧面说明莎莉文老师对“我”的影响之大。
3、“我”为什么说自己的学习是“不求甚解”?“我”最初的学习动力是来自对手指游戏的兴趣,并不知道这就是在写字,甚至也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文字,只是模仿老师的动作而已。
4、为什么文中“我”会“悔恨莫及”?因为此时在莎莉文老师的耐心引导下,“我”的学习终于迎来了质变,“我”终于在文字和事物名称之间建立了联系。
回想起“我”因为自己的脾气而摔坏了莎莉文老师给“我”的洋娃娃,并且怎么也拼不好它,“我”十分伤心与后悔,“悔恨莫及”。
5、“迎接南方春天”有什么深刻含义?“迎接南方春天”一语双关,表面上写莎莉文老师到来时的季节为春天,更深的含义是说莎莉文老师是“南方春天”,将使“我”处在冷冻中的心灵复苏,从而暗示“我”人生的转折即将到来。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①一⑤段):写“我”初识莎莉文老师。
第二部分(第⑥一⑬段):莎莉文老师用她特有的教育方式开启了“我”智慧和情感的大门。
五、课文主题本文作者以第一人称真实地记叙了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认识各种事物的过程,突出了莎莉文老师“再塑生命”的高超教育艺术,表现了莎莉文老师对学生的一片爱心以及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敬爱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求知的热切希望和求学中艰辛却愉快的生活感受。
《论语》十二章一、生字译音匿nì梗gěng 匿笑ni xiào 祷告dǎo gào姊妹zǐmèi 徘徊 pái huái 遮蔽zhēbì流二、词语解释不亦乐乎:不也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了很厉害的程度。
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也指重温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
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箪食瓢饮: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后用为生活简朴,安贫乐道的典故。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表示要善于向别人学习。
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向他学习,也指采纳并实行正确意见。
三、课文翻译1.原文: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不是很愉快吗?2.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我自己:我替人谋事,尽心竭力了吗?3.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随心所欲,又不越过法度。
”4.原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理解,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5.原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没有收获;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6.原文: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箪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窄小的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7.原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8.原文: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原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短处就要改正。
”10.原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孔子在河边(看着浩荡汹涌的河水)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11.原文: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一个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改变。
”12.原文: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四、重点解析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向一切人学习的句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新旧知识相结合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强调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的一句话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与朋友交往应该做到诚信的句子是?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译文】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
我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