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同济大学 世界文化遗产概览公选课 复习资料

同济大学 世界文化遗产概览公选课 复习资料

文化遗产——英文“遗产”源于拉丁语,指父亲留下的财产。

至20世纪下半叶,其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内涵:父亲留下的财产——祖先留给全人类的共同文化财富;外延:物质财富——有形文化财富,无形文化财富和自然遗产有鉴于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

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对自然及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文化遗产是个大范畴的概念,其中包括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定义:“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

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等。

无形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遗产。

是相对于有形遗产,既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

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文化遗产的分类:1、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2、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3、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凡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方可获得批准。

1、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2、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3、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4、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入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5、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6、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或该项标准与其它标准一起作用时,此款才能成为列人《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组织机构:世界遗产委员会28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17届会议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即世界遗产公约)。

根据该公约,设立了世界遗产委员会(World Heritage Committee) 和世界遗产基金(World Heritage Fund) 。

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内,建立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政府间委员会,即世界遗产委员会。

世界遗产委员会成立于1976年11月,由21名成员组成,负责《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实施。

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会议,主要决定哪些遗产可以录入《世界遗产名录》,对已列入名录的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委员会成员每届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其中的三分之一。

委员会内由7名成员构成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团每年举行两次会议,研究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工作。

委员会每年在不同的国家举行一次世界遗产大会,主要决定哪些遗产可以录入《世界遗产名录》,对已列入名录的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世界遗产委员会还设立了“世界遗产基金”,规定资金来源包括:“缔约国义务捐款和自愿捐款”;“其他国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系统其他组织、其他政府间组织、公共或私立机构或个人的捐款、赠款或遗赠”;“基本款项所得利息”;“募捐的资金和为本基金组织的活动所得收入”;“基金条例所认可的其他资金”。

“对基金的捐款不得带有政治条件”,缔约国每两年定期向世界遗产基金纳款等。

由于世界遗产逐年增多,世界遗产事务的日常工作日益繁重,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设置了世界遗产中心(World Heritage Centre),即“公约执行秘书处”,与教科文组织总部同在巴黎。

该中心协助缔约国具体执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世界遗产委员会提出建议,执行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决定。

中国于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成为缔约方。

1999年10月29日,中国当选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委员会成员。

20XX年10月,中国当选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国。

世界遗产委员会承担6职责第一、监督《公约》实施第二、审议确定由缔约国申报要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并提交缔约国代表会议通过并公布。

第三、管理世界遗产基金,审定各缔约国提出的财政和技术援助的申请项目。

这笔资金的来源主要来自缔约国固定缴纳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缴纳会费的1%的款项,和缔约国以及其他机构和个人的资源捐献。

第四、对已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自然项目的保护和管理情况进行检测,以促进其保护与管理水平的改善和提高。

第五、决定将名录中的濒危遗产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名单。

第六、与缔约国共同监督、保护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单。

国际组织对小型有形文化遗产保护原则与举措:1、对地下文物实施整体保护原则2、对地下文物实施就地保护3、建立完善的请示、汇报制度4、编制手册方便国际交流5、充分发挥文化遗产的教育作用6、加强考古作业中的国际合作7、加强国际交流中的安全意识8、坚决抵制国际交流中的走私行为大型有形文化遗产保护原则与举措一加强对历史街区的整体保护二就地保护原则三传统建筑保护应纳入城市规划四最少干预性原则五建立专业咨询机构的必要性六建立工程动工前的先行审核制度七并非绝对排斥古城区兴建新建项目八强调历史街区的活用及可持续发展国际组织对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产,既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

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20XX年10月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涵盖五个方面的项目: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公约》并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中的非物质性的含义,是与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基本需求的物质生产相对而言的,是指以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的精神生产这层涵义上的非物质性。

所谓非物质性,并不是与物质绝缘,而是指其偏重于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精神领域的创造活动及其结晶。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简介1982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由8章33条组成,20XX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文物保护法》增至8章80条,包括:总则、不可移动文物、考古发掘、馆藏文物、民间收藏文物、文物出入境、法律责任、附则8章。

新版《文物法》规定文物类文化遗产包括以下内容:(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四)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保护。

关于文物的等级划分: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根据它们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可以分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不可移动文化遗产)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可移动文物,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

(可移动型文化遗产)意大利文化遗产保护的借鉴作用:1.先进的保护理念:许多国际公约的制定都是以意大利先进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为依据的,如《威尼斯宪章》中提出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过程中所应遵循的真实性与原生性原则、最低干预原则、可识别原则、可逆原则、与环境相协调原则等等。

均来自19世纪末的意大利学派。

意大利学派的主要观点:1)强调文物建筑具有多方面价值,要求对他们所携带的全部历史信息进行全面保护;2)要求尊重文物建筑在存在过程中所获得的所有历史信息(包括变动和增添的内容),并使这部历史清晰可读;3)强调调查研究,以确凿的考古证据为基础,反对修缮过程中的主观臆测;4)只对文物古迹进行确有必要的加固与修缮,修缮的目的只是保护,并使后加内容在材料和特点上与原迹有所区别,避免任何形式的伪造;5)强调对文物建筑原有周边环境的保护。

2.科学而有效地管理体制意大利人对文化遗产的科学管理,来源于体制的创新,如设立文化和自然遗产委员会,确保法律上、专业上、管理上的制度与有效3.充裕的资金投入和良性的市场运作意大利的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单一的政府行为,而是一项全民事业。

而文化遗产也不是一样“死”文物,而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

是意大利国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各方对文化遗产的投入颇丰,仅政府用于此方面的经费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

此外,还有文物彩票和私人、企业的各类基金等。

市场运作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4.完善的文物保护教育体制与培训体系在意大利,文物修复已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文化产业,相关的教育体制与培训体系也相当完善,拥有一个包括历史学家、考古学家、艺术史学家、规划师、建筑师、美术师、物理学家、化学家、工程师在内的多学科、多层次的高素质队伍。

此外,每年还有数以千计的国外学者和相关人员来意大利访问、交流和学习。

5.严格的法律制度注重相关法律的制定与执行,从根本上杜绝了利用法律漏洞侵吞国家遗产的行为。

6.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化倾向意大利不仅输出了大量先进的保护理念和方法,而且也虚心借鉴和吸收国际上的经验、教训,如有关无形文化遗产的申报和保护等等,目前仍进一步加大力度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强联系和共享成果。

物质类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文化景观。

非物质类遗产:语言、宗教、风俗戏剧、神话、节庆音乐、礼仪、手工舞蹈、习惯、技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