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彼得德鲁克的知识管理思想0 引言彼得德鲁克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一生著书39 本,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文章30余篇;自1971年起,一直任教于克莱蒙特大学的彼德?德鲁克管理研究生院,是一位伟大的教授;同时他还一直致力于一些大企业、政府和公众服务机构做咨询顾问。
彼得德鲁克是现代管理之父,是“大师中的大师”,同时他也是管理这门学科的鼻祖,他不仅系统的对管理学这个学科做了阐述,其研究领域也涉及到管理学的各个角落。
知识管理就是彼得德鲁克真正提出的,其知识管理思想理论涉及到许多方面[2] 。
《新型组织的出现》是彼得德鲁克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面的论文,论述了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即知识在组织的重要性,表明未来的组织是一种新型的组织,这种组织是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其管理层级将不及一些传统企业的一半,管理人员将不及传统组织的1/3 。
同时强调跨部门的专家小组在工作中的主力军的作用,拥有不同知识的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非常重要[1] 。
1 一种新型的组织――信息型组织1.1 信息型组织的概念彼得德鲁克先生指出未来的典型企业应该被称为信息型组织。
它以知识为基础,由各种各样的专家组成,这些专家根据同事、客户和上级的大量信息,自主决策,自我管理。
这种提法无外乎两个重要的方面:一个是知识在组织中的重要性;另一个就是人(专家),也就是有知识的人。
一个企业需要一群拥有不同知识背景的专家一起协作才能产生绩效。
今天,企业发展到一定高度时要求建立知识型企业,运用新知识、新技术,进行企业知识管理、重视创新研发和企业自身的不断学习提高,提出组织的知识发展战略[3] 。
彼得德鲁克就像一个伟大的预言家,他所提出的未来的新型企业在今天也得以见证。
1.2 新型组织出现的原因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将无可选择地以信息为基础。
知识和信息将是企业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建立在知识管理基础上的企业是市场竞争中的优胜者,是同类中的典范。
彼得德鲁克在论述新型组织出现的时候,提出了信息型组织产生的几个方面的原因[1] 。
1.2.1 人口统计学意义上知识型员工的出现代替了原来的体力工作者和文案员工。
彼得德鲁克的知识员工指的是“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
”其实当时他指的是某个经理或执行经理。
在今天,知识型员工实际上已经被扩大到大多数白领。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知识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将会影响企业的绩效和企业价值的提升。
1.2.2 经济方面即企业需要冒风险、不断创新。
企业如何在茫茫的信息海洋中找到最有用最有价值的信息,或者如何才能发掘最适合企业的拥有丰富知识的人才,这对企业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考验和挑战,企业需要在创新中立于不败之地。
当企业掌握了足够的信息,能一定程度上减少风险,培养和引进创新型人才,这些都是知识型组织之所以存在的必备条件。
1.2.3 信息技术这是众多原因中最根本的。
信息技术的出现大大加强了数据处理能力,数据更加快捷地转为信息和知识,使工作效率大大的提高。
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决策过程发生重大的变化。
德鲁克以投资决策为例来阐释了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长期以来,投资分析需要经过六个方面来进行:预期回报率、投资回收期、投产后的预期寿命、投资回报期内所有收益的现值、不投资或迟投资的风险和投资失败的成本和风险、机会成本。
现在在电子表格程序的帮助下,任何人完成这项工作只要几个小时。
”1.3 新型组织的特点新型组织之所以称之为“新”,必与传统的其他组织有不同的地方,根据彼得德鲁克的分析,新型组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
1.3.1 扁平的组织结构知识型企业结构中,企业的中间管理层可以大大缩减,原因在于各个管理层既不必做出决策,也不再领导他人,他们的主要作用就是“信息传递员”,即扮演把组织中的信号整合放大并传递给他人的角色。
知识主要体现在基层,体现在专家的脑海里,这些专家在基层从事不同的工作,自我管理、自我决策,不再需要一个中间人,或者说比如说官大自己一级的人来指导你该怎么做,做什么等。
彼得德鲁克举出了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了这一点,应该设在印度的行政管理署没有任何中间管理层,但却运转得非常成功。
每个地区的长官都直接向各省的总督汇报工作,这很大程度取决于每个成员都得到工作所需要的信息。
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管理层,使得整个行政管理署运行非常的畅通,效率很高。
1.3.2 知识的不可或缺性把数据转换为信息需要知识,企业在拥有庞大的数据库或面对宏大的数据流时,要想把它转换成可供企业参考和有用的信息是非常困难的,因此需要运用一定的技术和一些有知识的人才才能完成这种转换。
企业中拥有非常专业的人才是难能可贵的,企业必须积极的去寻求这种知识型员工和设法留住这些人才,知识型员工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 能帮助企业在变化万千的市场环境中赢得优势, 这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在知识型组织中,知识是构成企业的最重要的元素,它是不同于数据和信息的。
企业通过管理知识、运用知识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3.3 专家的构成性专家是掌握专业知识的有学识的员工,能够为公司的发展出谋划策,为企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知识和动力。
德鲁克指出,在大型交响乐团中,一个乐队只有一个总指挥,每个乐手都直接面对他表演,每位乐手都是高水平的专家,是真正的艺术家。
与传统的“命令- 支配型”企业相比,信息型企业需要更多的专家,而且这些专家主要在一线参与运作,活动在基层,而不是在总部或者管理层出谋划策,这也打破了知识只掌握最高领导层的手中,由管理层命令下级人员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的传统模式,这种由专家构成的信息型企业是企业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最大的条件。
1.3.4 团队的作用在信息型组织中,大量工作都以不同的方式来完成,传统部门的职责将发生重大的改变,主要负责标准维护、人员培训和工作分配,而不具体处理业务,业务工作主要由团队来完成。
德鲁克举例说每个医院都有自己的医疗组,而且医院的大部分工作都是由一些医疗组来完成的,这些医疗组是根据病人的诊断需要临时成立的。
这些医疗组就是一个个的团队,每个团队负责完成某个项目,项目完成后团队解散。
团队是组织合理地利用每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组织的共同目标。
团队合作对信息组织来说,能够提升其信息的利用效率,加快信息转换成知识的时间,同时,能够增强企业的民主氛围,提高决策的效率,灵活地面对市场的变化。
1.3.5 共同的目标信息型组织需要明确简单的共同的目标,以指导个人的行动。
几百名乐手能够和他们的总指挥共同演奏,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乐谱,这个演奏的乐谱就是他们共同的目标。
同样,医院的所有大夫都有一个共同的使命,那就是治病救人,诊断书就是他们共同的乐谱。
信息型组织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共同目标,清楚地阐述企业所要达到的目的和高度,企业里的所有部门、专家都为这个目标进发,同时每个员工都进行自我管理。
1.4 新型组织的挑战信息组织虽然是企业不断追求发展的主流,但是要使企业自身向信息组织发展并不是那么容易,需要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彼得德鲁克从几个方面分析了这一挑战[1] 。
1.4.1 提高专业人员的报酬,肯定他们,并增加他们升迁的机会。
在信息型组织里其人员的升迁主要是专业内的升迁,机会也总是有限的,原因是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再也没有那么多的管理职位了。
而传统的组织则不同,传统组织的职位升迁可以跳出专业领域进入管理阶层。
企业的职位高低和报酬一般是成正比的,所以企业员工会努力能够得到升迁,然而机会有限,所以这是一个信息组织里面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要解决这一点需要改变组织的价值观和薪资结构。
1.4.2 树立共同的价值观。
由于企业的管理层次扁平,升迁机会较少,所以企业的所有专业人员需要树立一种总体观念,即自豪感和专业精神。
让小组接受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通过协作竭尽全力地去完成,并进行自我管理,当任务完成后,能够培养企业人员的专业精神和满足感[4] 。
1.4.3 设计便于小组生存发展的组织结构。
企业的组织结构的设计也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什么样的组织结构合乎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中的小组领导是一个永久的职位还是一个职务,这都是设计企业组织结构需要考虑的问题。
1.4.4 保证高层管理人员的补充、培养和测试传统企业中的高层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许多的中层的培养和测试,可供选择的对象很多,企业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一个最适合组织发展的高层人员。
而在信息组织中,中层锐减或者没有,这样就没有可供培养的对象[5] 。
怎样补充和培养高层人员需要不断的摸索和学习交流,德国的分权组织是一个值得学习的例子,由于公司采用分权制,所以相互之间是独立的,当高层需要补给的时候,可以通过附属公司来选择需要的人才。
2结语彼得德鲁克先生在1988 年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论文《新型组织的出现》中这样说:20 年后的典型大企业,其管理层级将不及今天的一半,管理人员也不及今天的1/3 。
如今20年已经过去了,再回头看看我们的大企业,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如2009 年通用汽车领导层进行“大瘦身”,公司计划要求400多名美国高层管理人员退休或辞职,将“老通用”的多层管理结构“压扁”,以缩短决策过程,压缩新款车型生产时间,有效开展市场营销[6] 。
在企业发展的今天,大多数大企业都注意到知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认识到构建信息型组织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极力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创建适合企业的信息系统的建设,注重招揽拥有丰富知识的专家人才。
同时,构建信息型组织需要培养员工的专业精神和团队意识,员工之间要有共同的价值观。
还有许多企业并没有注意到发展过程信息对企业的重要性,而是坚守传统的模式,这样就难免被市场所淘汰,在庞大的信息海洋中被淹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企业高层领导人缺乏信息意识,没有认识到知识的重要,也没有引进专业的知识员工[7] 。
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构建学习型组织,在庞大的信息流中抓住最有用的最适合企业的信息,努力使自身向新型组织迈进。